齐心共迎机遇与挑战!市政协十届二次会议分组讨论精彩热烈

2月8日下午,围绕服务全市中心工作,参加市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的委员们在分组讨论中畅叙观点、凝聚共识,为珠海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汇聚智慧和力量,形成推动珠海迈向“倍增快车道”的合力。

政协委员分组讨论现场。

让产业和交通迈上新台阶

今年的珠海市政府工作报告着重提到“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如何利用好得天独厚的资源,把“海洋”的文章做好?市政协委员王涛建议,要创新海洋经济发展机制,用好特区立法权,在海洋产业升级、金融税收、科技创新、人才聚集培养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激活和释放产业发展动能。加快培育海洋经济载体,聚集海洋经济等方面的相关人才,推动海洋科研成果向市场转化。“比如可以将洪湾渔港经济区做为依托,构建起集远洋捕捞、海产加工、冷冻仓储、冷链配送等完整的产业体系,让涉海项目落地更高效。” 王涛表示,涉海项目落地后还要做好要素保障,建议推进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海洋功能区划等“多规合一”,提高海域资源利用效率。

“满足需求才能获得更大的市场,收获效益。”市政协委员张哲维表示,珠海毗邻香港、澳门,建议前期充分调研市场需求,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的市场导向、专业技术指导引导,让珠海的海洋产品更易“走出去”。“珠海还可以发展海上休闲运动项目,做好各类海上休闲运动项目布局,继续做强做优海钓、帆船等水上赛事活动。”

“珠海具有海洋资源禀赋,发展海洋渔业经济大有可为。”市政协委员陈伟达建议,珠海应开发建设智能化养殖平台,进一步助力渔业现代化振兴。“相关部门也要加强统筹谋划,做到‘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珠海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的相关内容也引发了委员们的热议。针对市民关注度高的金海公路大桥、香海大桥等连接东西城区的项目,叶晓媛和杨莲清两位委员都呼吁相关部门应研究连接东西城区几座新建桥梁的通行费优惠方案,让城市交通网络更好发挥出行提速的作用。而针对珠海正在开展的交通综合治理、人行过街设施的建设,叶晓媛表示,希望相关部门多关注老城区现有人行过街设施存在的问题。南坑市场旁的紫荆路地下通道,人流量大、坡度大,轮椅难以抬下人行通道。过街设施在适老化改造上仍要多下功夫。

让托幼和接送更省心

围绕教育等公共服务供给话题,政协委员们也在分组讨论中从各自不同的领域出发,抛出角度不同的观点,形成碰撞,引发思考。

“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也是一名家长。”市政协委员李华介绍,目前珠海的幼儿托育服务还存在着供应缺口。“当前我市开展托育服务的机构大部分为幼儿园开设托班,其次为托育机构,还有部分早教机构开展托育服务。民办机构运营成本高,运营压力大。优质普惠的托育服务供给不足,难以适应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工作需求。”

李华建议,要坚持把托幼一体化作为主要发展方向。一方面,幼儿园办托班具有“师资有保障、资源能共享”等优势,是促进托育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举。相关部门可以鼓励公办幼儿园充分发掘潜力,增开托班。在办园经费、教师待遇、生均经费等方面给予支持。另一方面,相关部门从规划上应推动托幼一体化发展,统筹规划新建幼儿园资源布局。明确新建、改扩建、迁建以及共建配套的公办幼儿园要按一定比例设置托班。此外还可以对开设普惠性托班的民办幼儿园给予补贴,提高民办幼儿园办托班的积极性。

市政协委员曹芳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她留意到不少家长接送孩子的车辆常把学校周边道路挤得水泄不通。“学校方面已经采取了错峰放学和组织家长志愿者维持交通秩序等手段,校门口的交通需要更高层面的综合治理。”她希望校门口的交通综合治理能有多部门共同参与,共同谋划,“一校一策”,针对具体拥堵原因形成更科学更周全的解决方案。

来自企业的市政协委员刘峰在发言中提到教育等公共服务供给是吸引人才支持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他希望珠海针对企业亟需引进的管理和技能人才出台更宽松、更有吸引力的支持措施,满足人才子女入读公办学校的需求,解除后顾之忧。

由今年珠海市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建设青少年科普中心”的内容延伸,市政协委员杨庭晖建议珠海参考世界机器人大赛的模式,持续举办航空航天类的比赛,打造“永不落幕”的航展。

让看病和用药更有保障

建议完善家庭过期药品回收处理机制,避免过期药品污染环境;建议完善医疗机构上门入户医疗服务机制,解决高龄和患病卧床长者的“就医难”问题……分组讨论中,政协委员们针对医疗等民生话题畅谈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市政协委员张生旋说,很多居民会在家中囤积一定量的感冒药、消炎药等药品。一段时间过去,部分未使用的药品已过期。如不妥善处理,随意丢弃到垃圾桶,会污染环境。“有人可能会误食过期药品,甚至有的不法分子也会盯上过期药品,从各种渠道收集后,换个包装二次销售牟利,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张生旋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应联手建立家庭过期药品回收机制,明确责任主体,由专业渠道完成对过期药品的收集,再进行专业无害化处理。

既有委员关注市民家中的“药箱子”,也有委员关注到特殊群体的“送医上门”。“我是一名医务工作者,这几年和社区防疫人员一道开展登门送药和入户治疗时,发现很多高龄和患病卧床长者,存在‘就医难’的问题。”市政协委员李春在分组讨论中表示,希望珠海能建立相关救助机制,满足这些人群的就医需要,更广泛地开展上门医疗服务,让他们感受到更多关爱。

统筹:陈颖
采写:陈颖 何进 余沁霖
图片:钟凡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帅云
微信
朋友圈
齐心共迎机遇与挑战!市政协十届二次会议分组讨论精彩热烈
珠海特区报 2023-02-09 07:26

2月8日下午,围绕服务全市中心工作,参加市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的委员们在分组讨论中畅叙观点、凝聚共识,为珠海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汇聚智慧和力量,形成推动珠海迈向“倍增快车道”的合力。

政协委员分组讨论现场。

让产业和交通迈上新台阶

今年的珠海市政府工作报告着重提到“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如何利用好得天独厚的资源,把“海洋”的文章做好?市政协委员王涛建议,要创新海洋经济发展机制,用好特区立法权,在海洋产业升级、金融税收、科技创新、人才聚集培养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激活和释放产业发展动能。加快培育海洋经济载体,聚集海洋经济等方面的相关人才,推动海洋科研成果向市场转化。“比如可以将洪湾渔港经济区做为依托,构建起集远洋捕捞、海产加工、冷冻仓储、冷链配送等完整的产业体系,让涉海项目落地更高效。” 王涛表示,涉海项目落地后还要做好要素保障,建议推进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海洋功能区划等“多规合一”,提高海域资源利用效率。

“满足需求才能获得更大的市场,收获效益。”市政协委员张哲维表示,珠海毗邻香港、澳门,建议前期充分调研市场需求,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的市场导向、专业技术指导引导,让珠海的海洋产品更易“走出去”。“珠海还可以发展海上休闲运动项目,做好各类海上休闲运动项目布局,继续做强做优海钓、帆船等水上赛事活动。”

“珠海具有海洋资源禀赋,发展海洋渔业经济大有可为。”市政协委员陈伟达建议,珠海应开发建设智能化养殖平台,进一步助力渔业现代化振兴。“相关部门也要加强统筹谋划,做到‘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珠海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的相关内容也引发了委员们的热议。针对市民关注度高的金海公路大桥、香海大桥等连接东西城区的项目,叶晓媛和杨莲清两位委员都呼吁相关部门应研究连接东西城区几座新建桥梁的通行费优惠方案,让城市交通网络更好发挥出行提速的作用。而针对珠海正在开展的交通综合治理、人行过街设施的建设,叶晓媛表示,希望相关部门多关注老城区现有人行过街设施存在的问题。南坑市场旁的紫荆路地下通道,人流量大、坡度大,轮椅难以抬下人行通道。过街设施在适老化改造上仍要多下功夫。

让托幼和接送更省心

围绕教育等公共服务供给话题,政协委员们也在分组讨论中从各自不同的领域出发,抛出角度不同的观点,形成碰撞,引发思考。

“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也是一名家长。”市政协委员李华介绍,目前珠海的幼儿托育服务还存在着供应缺口。“当前我市开展托育服务的机构大部分为幼儿园开设托班,其次为托育机构,还有部分早教机构开展托育服务。民办机构运营成本高,运营压力大。优质普惠的托育服务供给不足,难以适应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工作需求。”

李华建议,要坚持把托幼一体化作为主要发展方向。一方面,幼儿园办托班具有“师资有保障、资源能共享”等优势,是促进托育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举。相关部门可以鼓励公办幼儿园充分发掘潜力,增开托班。在办园经费、教师待遇、生均经费等方面给予支持。另一方面,相关部门从规划上应推动托幼一体化发展,统筹规划新建幼儿园资源布局。明确新建、改扩建、迁建以及共建配套的公办幼儿园要按一定比例设置托班。此外还可以对开设普惠性托班的民办幼儿园给予补贴,提高民办幼儿园办托班的积极性。

市政协委员曹芳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她留意到不少家长接送孩子的车辆常把学校周边道路挤得水泄不通。“学校方面已经采取了错峰放学和组织家长志愿者维持交通秩序等手段,校门口的交通需要更高层面的综合治理。”她希望校门口的交通综合治理能有多部门共同参与,共同谋划,“一校一策”,针对具体拥堵原因形成更科学更周全的解决方案。

来自企业的市政协委员刘峰在发言中提到教育等公共服务供给是吸引人才支持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他希望珠海针对企业亟需引进的管理和技能人才出台更宽松、更有吸引力的支持措施,满足人才子女入读公办学校的需求,解除后顾之忧。

由今年珠海市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建设青少年科普中心”的内容延伸,市政协委员杨庭晖建议珠海参考世界机器人大赛的模式,持续举办航空航天类的比赛,打造“永不落幕”的航展。

让看病和用药更有保障

建议完善家庭过期药品回收处理机制,避免过期药品污染环境;建议完善医疗机构上门入户医疗服务机制,解决高龄和患病卧床长者的“就医难”问题……分组讨论中,政协委员们针对医疗等民生话题畅谈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市政协委员张生旋说,很多居民会在家中囤积一定量的感冒药、消炎药等药品。一段时间过去,部分未使用的药品已过期。如不妥善处理,随意丢弃到垃圾桶,会污染环境。“有人可能会误食过期药品,甚至有的不法分子也会盯上过期药品,从各种渠道收集后,换个包装二次销售牟利,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张生旋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应联手建立家庭过期药品回收机制,明确责任主体,由专业渠道完成对过期药品的收集,再进行专业无害化处理。

既有委员关注市民家中的“药箱子”,也有委员关注到特殊群体的“送医上门”。“我是一名医务工作者,这几年和社区防疫人员一道开展登门送药和入户治疗时,发现很多高龄和患病卧床长者,存在‘就医难’的问题。”市政协委员李春在分组讨论中表示,希望珠海能建立相关救助机制,满足这些人群的就医需要,更广泛地开展上门医疗服务,让他们感受到更多关爱。

统筹:陈颖
采写:陈颖 何进 余沁霖
图片:钟凡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帅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