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如何围绕民生领域创新?金融企业从哪些方面把握发展新机遇?相较此前诸多金融政策,此次新出台的政策有何突破?2月24日上午,金融支持横琴、前海合作区建设政策文件发布会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举行,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在会上解码“横琴金融30条”政策。
潘功胜表示,在特色项目方面,将按照“立足服务澳门、琴澳一体化”定位要求,在合作区构建资金“电子围网”系统,探索跨境资金自由流动途径;根据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需要,创新发展资产管理、债券市场、融资租赁、绿色金融等现代金融产业。
从最初只有一家农信社,发展到如今占合作区地区生产总值超三分之一的现代金融产业,合作区金融发展局局长池腾辉形容其发展过程十分不易。“澳门与内地的金融体系差异很大,推动在岸、离岸市场的融合具有一定挑战性,为此我们也连同其他金融部门在这方面不断探索尝试。”
2022年,合作区陆续推出扶持办法,为企业上市挂牌、中小微企业融资、金融企业落户经营注入政策活力。今年以来,合作区优化金融配套政策,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并推进跨境金融业务发展,持续推出便利澳门居民在合作区生活就业的各项民生金融服务,在推动琴澳一体化发展的道路上亮出“金字招牌”。

支付方式多元化
助力澳门居民融入合作区生活
跨境支付诸多限制、购买保险难以匹配需求、投融资不方便……过去,一系列“烦恼”一度让在合作区生活的澳门居民“水土不服”。“以前澳门居民在内地银行办信用卡比较麻烦,跨境转账资金的使用范围也有严格限制,这些给在合作区生活的澳门居民造成许多不便。”看到现今《意见》对信用信息共享的强化,山海驿站投资人黄成彬认为,这将为澳门居民在合作区内快速申请信用卡提供重大机遇,“有了信用卡,我们网上购物就更方便了!”黄成彬说。
《意见》出台后,不少澳门居民对允许澳门元在合作区小额支付使用表示关注。澳门北区工商联会会长黄健中认为,该条款不但有助于扩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规定的澳门法定货币流通范围,还为澳门居民在合作区工作、生活带来便利。“这一全国首次提出的创新举措,可让澳门在探索人民币自由兑换、进一步积累实践经验发挥独特价值。”
除了在日常生活上打通资金流“任督二脉”外,《意见》也为促进澳门青年到合作区创业就业发展提供丰沃的政策土壤。《意见》指出,允许具有澳门等境外执业资格的金融人才,在符合行业监管要求条件下,经备案后在合作区提供服务,其境外从业经历可视同境内从业经历。澳门中华新青年协会会长陈伟斌认为,《意见》有助于吸纳更多高增值企业进驻合作区作长线投资,广聚四方英才。
去年12月,“澳车北上”政策正式推出,标志着“等效先认”政策正式落地,也标志着一张保单保两地在粤澳跨境车险领域正式落地。澳门归侨总会会长刘雅煌表示,支持在合作区开展跨境机动车保险等内容,将为生活、就业或置业于合作区的澳门居民,提供更便捷的金融配套服务。“未来,期待合作区能在原有基础上,推出更多有利于金融保险业的措施,诸如‘再保险’业务发展,让更多中小企业享受到高质量的金融产品服务。”
强化粤澳联动性
撬动金融资源培育新兴业态
对于合作区和澳门金融行业而言,《意见》的出台不仅创造了更为开放的金融政策环境,同时也带来了新业态的萌芽与勃发。
“过去没有政策依据,我们对研发跨境保险产品是有所顾虑的。《意见》出台后,我们可以通过与澳门业界联合研发,推出让更多澳门居民享受琴澳两地医疗保障的服务!”横琴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董事长兴奋地表示,新出台的政策从人流、物流、资金流三方面为横琴描绘了美好前景,目前横琴人寿正积极推进开发澳门居民在内地和澳门均可享受的门诊医疗险,为港澳居民在大湾区获得保险服务提供便利,助力合作区参与粤港澳大湾区保险服务中心建设。
同样让业界感到振奋的是,《意见》明确支持合作区内符合条件的商业保理机构依法合规探索发展国际商业保理业务,这是商业保理首次在政策性文件中“露面”。“这为金融机构发展国际保理业务指明了政策方向,也为结构性、制度化推动国际保理业务发展奠定了政策基础。”昇萃(广东)商业保理有限公司大中华区总裁沈皓介绍说,合作区和澳门的诸多中小型出口企业也在经历产业结构优化的转型,需要提高响应市场需求的速度和能力。保理可以作为一种融资工具,将以“更为灵活、高效、风险可控的”方式,助力实体经济的发展。
粤澳跨境电子缴费系统首笔业务落地,推动澳门首笔2亿元公募公司债莲花债发行……近年来,跨境民生服务、澳门发债、跨境投融资等金融领域处处可见华发身影。珠海华发投资控股集团副总裁杨振宇告诉记者,除了先前推进粤澳金融合作的诸多举措外,华发投控集团还将发行澳门首笔深合债,助力澳门打造国际债券市场建设,加强粤澳互联互通。
未来,《意见》有望吸引越来越多的粤澳金融企业加入合作区“朋友圈”,打造合作共赢金融生态圈,激发合作区金融能级的巨大潜力。
新政策带来大突破
创新模式打造金融产业集聚高地
“发展助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现代金融产业”是《意见》单独列出的章节之一,对合作区未来金融业态、创新模式、业务拓展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相较于一年多前《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发展现代金融业的发展方向而言,此次《意见》内容更具体、路径更清晰。
回顾合作区过去一年的经济发展数据,“金融”元素亮眼突出。合作区统计数据显示,第三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到了87.3%,其中金融业持续发力,全年实现增加值164.11亿元,是合作区经济发展当之无愧的主力军。
在数量增长的同时,发展质量也走在前列。据人民银行珠海市中心支行行长龙勇介绍,截至2022年末,合作区共有34家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企业和1家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试点企业,QFLP认缴出资总规模超37亿美元;合作区银行机构办理的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达2994亿元;多项涉金融领域的服务创新和模式创新在合作区落地“首单”。
为何在合作区金融产业发展欣欣向荣的当下,《意见》仍然要通过集中且颇具突破色彩的支持政策激活更强发展活力?池腾辉表示,“离岸”澳门和在岸“内地”在金融体系方面各自形成庞大而严密的体系生态,巨大的差异需要琴澳两地进一步通过改革和创新实现更深层次的对接融合。
对此,池腾辉形容此次《意见》具有“里程碑式意义”,有关金融基础设施对接和制度创新的内容为“重大突破”,将为随后澳门居民来琴便捷享受金融服务、琴澳金融企业加快发展注入新动能。澳门金融管理局主席陈守也预计,未来,琴澳跨境资金流动将进一步增强,两地债券市场、融资租赁、财富管理等业务跨境联动水平将进一步提升,“在电子围网保障风险可控的情况下,金融业作为推动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进一步作出支持和贡献。”
在2月24日的发布会上,广东省副省长、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张新也向金融业界抛出“橄榄枝”:“我们也诚挚欢迎海内外金融机构和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到粤港澳大湾区和横琴、前海合作区的金融改革开放创新工作中来,共创合作发展的美好明天。”


金融如何围绕民生领域创新?金融企业从哪些方面把握发展新机遇?相较此前诸多金融政策,此次新出台的政策有何突破?2月24日上午,金融支持横琴、前海合作区建设政策文件发布会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举行,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在会上解码“横琴金融30条”政策。
潘功胜表示,在特色项目方面,将按照“立足服务澳门、琴澳一体化”定位要求,在合作区构建资金“电子围网”系统,探索跨境资金自由流动途径;根据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需要,创新发展资产管理、债券市场、融资租赁、绿色金融等现代金融产业。
从最初只有一家农信社,发展到如今占合作区地区生产总值超三分之一的现代金融产业,合作区金融发展局局长池腾辉形容其发展过程十分不易。“澳门与内地的金融体系差异很大,推动在岸、离岸市场的融合具有一定挑战性,为此我们也连同其他金融部门在这方面不断探索尝试。”
2022年,合作区陆续推出扶持办法,为企业上市挂牌、中小微企业融资、金融企业落户经营注入政策活力。今年以来,合作区优化金融配套政策,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并推进跨境金融业务发展,持续推出便利澳门居民在合作区生活就业的各项民生金融服务,在推动琴澳一体化发展的道路上亮出“金字招牌”。

支付方式多元化
助力澳门居民融入合作区生活
跨境支付诸多限制、购买保险难以匹配需求、投融资不方便……过去,一系列“烦恼”一度让在合作区生活的澳门居民“水土不服”。“以前澳门居民在内地银行办信用卡比较麻烦,跨境转账资金的使用范围也有严格限制,这些给在合作区生活的澳门居民造成许多不便。”看到现今《意见》对信用信息共享的强化,山海驿站投资人黄成彬认为,这将为澳门居民在合作区内快速申请信用卡提供重大机遇,“有了信用卡,我们网上购物就更方便了!”黄成彬说。
《意见》出台后,不少澳门居民对允许澳门元在合作区小额支付使用表示关注。澳门北区工商联会会长黄健中认为,该条款不但有助于扩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规定的澳门法定货币流通范围,还为澳门居民在合作区工作、生活带来便利。“这一全国首次提出的创新举措,可让澳门在探索人民币自由兑换、进一步积累实践经验发挥独特价值。”
除了在日常生活上打通资金流“任督二脉”外,《意见》也为促进澳门青年到合作区创业就业发展提供丰沃的政策土壤。《意见》指出,允许具有澳门等境外执业资格的金融人才,在符合行业监管要求条件下,经备案后在合作区提供服务,其境外从业经历可视同境内从业经历。澳门中华新青年协会会长陈伟斌认为,《意见》有助于吸纳更多高增值企业进驻合作区作长线投资,广聚四方英才。
去年12月,“澳车北上”政策正式推出,标志着“等效先认”政策正式落地,也标志着一张保单保两地在粤澳跨境车险领域正式落地。澳门归侨总会会长刘雅煌表示,支持在合作区开展跨境机动车保险等内容,将为生活、就业或置业于合作区的澳门居民,提供更便捷的金融配套服务。“未来,期待合作区能在原有基础上,推出更多有利于金融保险业的措施,诸如‘再保险’业务发展,让更多中小企业享受到高质量的金融产品服务。”
强化粤澳联动性
撬动金融资源培育新兴业态
对于合作区和澳门金融行业而言,《意见》的出台不仅创造了更为开放的金融政策环境,同时也带来了新业态的萌芽与勃发。
“过去没有政策依据,我们对研发跨境保险产品是有所顾虑的。《意见》出台后,我们可以通过与澳门业界联合研发,推出让更多澳门居民享受琴澳两地医疗保障的服务!”横琴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董事长兴奋地表示,新出台的政策从人流、物流、资金流三方面为横琴描绘了美好前景,目前横琴人寿正积极推进开发澳门居民在内地和澳门均可享受的门诊医疗险,为港澳居民在大湾区获得保险服务提供便利,助力合作区参与粤港澳大湾区保险服务中心建设。
同样让业界感到振奋的是,《意见》明确支持合作区内符合条件的商业保理机构依法合规探索发展国际商业保理业务,这是商业保理首次在政策性文件中“露面”。“这为金融机构发展国际保理业务指明了政策方向,也为结构性、制度化推动国际保理业务发展奠定了政策基础。”昇萃(广东)商业保理有限公司大中华区总裁沈皓介绍说,合作区和澳门的诸多中小型出口企业也在经历产业结构优化的转型,需要提高响应市场需求的速度和能力。保理可以作为一种融资工具,将以“更为灵活、高效、风险可控的”方式,助力实体经济的发展。
粤澳跨境电子缴费系统首笔业务落地,推动澳门首笔2亿元公募公司债莲花债发行……近年来,跨境民生服务、澳门发债、跨境投融资等金融领域处处可见华发身影。珠海华发投资控股集团副总裁杨振宇告诉记者,除了先前推进粤澳金融合作的诸多举措外,华发投控集团还将发行澳门首笔深合债,助力澳门打造国际债券市场建设,加强粤澳互联互通。
未来,《意见》有望吸引越来越多的粤澳金融企业加入合作区“朋友圈”,打造合作共赢金融生态圈,激发合作区金融能级的巨大潜力。
新政策带来大突破
创新模式打造金融产业集聚高地
“发展助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现代金融产业”是《意见》单独列出的章节之一,对合作区未来金融业态、创新模式、业务拓展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相较于一年多前《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发展现代金融业的发展方向而言,此次《意见》内容更具体、路径更清晰。
回顾合作区过去一年的经济发展数据,“金融”元素亮眼突出。合作区统计数据显示,第三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到了87.3%,其中金融业持续发力,全年实现增加值164.11亿元,是合作区经济发展当之无愧的主力军。
在数量增长的同时,发展质量也走在前列。据人民银行珠海市中心支行行长龙勇介绍,截至2022年末,合作区共有34家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企业和1家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试点企业,QFLP认缴出资总规模超37亿美元;合作区银行机构办理的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达2994亿元;多项涉金融领域的服务创新和模式创新在合作区落地“首单”。
为何在合作区金融产业发展欣欣向荣的当下,《意见》仍然要通过集中且颇具突破色彩的支持政策激活更强发展活力?池腾辉表示,“离岸”澳门和在岸“内地”在金融体系方面各自形成庞大而严密的体系生态,巨大的差异需要琴澳两地进一步通过改革和创新实现更深层次的对接融合。
对此,池腾辉形容此次《意见》具有“里程碑式意义”,有关金融基础设施对接和制度创新的内容为“重大突破”,将为随后澳门居民来琴便捷享受金融服务、琴澳金融企业加快发展注入新动能。澳门金融管理局主席陈守也预计,未来,琴澳跨境资金流动将进一步增强,两地债券市场、融资租赁、财富管理等业务跨境联动水平将进一步提升,“在电子围网保障风险可控的情况下,金融业作为推动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进一步作出支持和贡献。”
在2月24日的发布会上,广东省副省长、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张新也向金融业界抛出“橄榄枝”:“我们也诚挚欢迎海内外金融机构和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到粤港澳大湾区和横琴、前海合作区的金融改革开放创新工作中来,共创合作发展的美好明天。”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