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你们不收禾更费和其他苛捐杂税,不欺压农民,我们的农会也可以与你们合作。”
“我决心为农运献身,我即使死了,农会还是会大发展的。”
——林宝宸
1881年,林宝宸出生于广东省花县社亭岗一个农民家庭。这里是近代太平天国革命运动领袖洪秀全的故乡,民间秘密流传着反清革命故事,林宝宸深受影响。
1911年,林宝宸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推翻清朝政府的斗争,加入了“敢死队”。1911年3月29日,他参加了黄兴指挥的黄花岗起义,在徐维扬的率领下,由北路攻打两广总督府。后因敌人调集大军反扑,敌我力量悬殊,起义失败。是役殉难者超过72人,其中花县志士牺牲18人。林宝宸因熟悉途径,才得以脱险逃出广州。
1913年秋,云南军阀龙济光任广东都督,在广东实行反动统治。不久, 孙中山委派朱执信回广东策划讨龙反袁的武装起义,林宝宸亦参加了起义活动。失败后,林宝宸在家乡难以立足,携妻逃亡泰国,以卖云吞面为生,约一年后,回国避迁到下芳村从事耕作,后又迁到邻近的涌口北约、招村北外约等处居住。
联合农民,建立农会
1923年前后,招村一带连续遭受自然灾害,农民生活更加困难,但地主阶级及其反动武装对农民的压榨却有增无减。林宝宸意识到农民不联合起来,就无力反抗压迫者。于是,他开始在冲口、招村、联合围一带的农民中进行宣传鼓动,并找谭康、黄佳共商筹建农会大计。他们三人均为外籍 (花县)人,都各自结交了一班农民朋友。林宝宸向谭康、黄佳等人提议:“目前工人有工会,我们农民应该联合起来组织农会。”他的主张得到大家的赞同,决定以堂众为基础,分头发动群众,并写信给附近各乡农民,呼请共同行动。
林宝宸在筹建农会时,因缺乏经验而遇到不少困难,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见到了农民运动的领导人。那是1924年夏天, 林宝宸搭小艇过珠江时,遇到一名妇女溺水,他马上跳进江里把她救起来, 并送她回家,随后通过她亲戚的介绍,认识了彭湃、阮啸仙等人。林宝宸向他们汇报农民的悲惨处境以及准备组织农会的情况,请求给予指导帮助。 彭湃很赞赏林宝宸的热情和勇气,鼓励他大胆搞下去,同时向他传授开展农运的方法和经验,并表示要亲自到联合围去帮助建立农会。
在彭湃的启发下,林宝宸在回乡后加紧筹备成立农会,召集积极分子商议工作,经常活动到深夜。彭湃、阮啸仙、何友逖等人也多次参加他们的会议,给予具体指示。林宝宸等组织农会的举动,为彭础立等豪绅所不容,他们派出反动民团来抓人,林宝宸毫不害怕,坚决斗争。
一天,林宝宸正在利生园干活,瞧见几个民团朝他走来。他预料到来者不善,便对着他们大喊:“你们要来抓人吗?快回去!你们敢来,我跟你们一命搏一命!”对方被林宝宸突如其来的喊声吓住了。他们知道林宝宸会武术,谁也不敢上前去惹他的拳脚,只好溜走。
在林宝宸等人的积极宣传鼓动下,芳村、花地、涌口、招村、联合围一带的农民纷纷报名参加农会,会员人数由开始筹备时的10多人增加到100多人。
1924年7月,林宝宸在芳村谢家祠召开广州市郊第一区农民协会成立大会,林宝宸被选为该会执行委员长。除该会会员外,附近各乡乃至花县等县都有农民代表参加大会,彭湃、阮啸仙等人亦赶来参加。彭湃在会上讲话,指明农民运动的发展方向,给农民群众以极大的鼓舞。
广州市郊第一区农民协会是市郊第一个农会,它的成立标志着郊区农民运动开始进入有强固组织、有党的领导的新阶段。农会开展反对土豪劣绅、 拒交苛捐杂税、减租减息等斗争,取得了显著成果。在短短几个月内,入会数猛增到上千户,会员遍及崇文两堡二十四乡,农民自卫军也跟着建立起来。该会对整个市郊农运的开展发挥了先导和推动作用。
全心全意为民谋利益
1924年,广州市在选举市长时,仅规定广州的工会、商会、教育会等团体有选举权,但农会没有。林宝宸对此非常气愤,毅然领导农民力争参加市选。他发动并组织了“广州市郊农民协会力争市长选举权”的请愿和示威游行,并亲自扛着农会大旗,走在最前面,带领队伍进入广州市内游行, 沿途高呼口号,得到工人、学生和其他市民的同情、支持。
中共广东区委负责人周恩来于12月1日发表了 《工农阶级与广州市选》的文章,支持他们的正义行动,指出:“今兹市长选举,广州市管辖中之数十万农民,更被摈为 ‘化外’……市郊农民协会因是请政府修改市选条例,而政府竟公然批答:‘市选行政事宜与农民关系较少,选举条例颁布已久,现在不便更改。’”政府无视重租繁税出之于农民的事实,竟然剥夺农民选举权,这是 “重违党义破坏民治”的行为。 这场争取选举权的斗争得到农民群众的热烈响应和各界群众的同情支持,最终取得了胜利。
联团总局局长彭础立对林宝宸积极开展农运感到十分不安,他派人将林宝宸请来,对他说:“你们组织农会,我们并不反对。但你们还是要交禾更费,不要犯拒缴禾更的罪。你在农会里边担任职务,可以与我们合作,我们不会亏待你。”林宝宸听后泠然说道:“只要你们不收禾更费和其他苛捐杂税,不欺压农民,我们的农会也可以与你们合作。”林宝宸说得如此巧妙,让彭础立一时无言以对,十分狼狈。
事后,彭础立怀恨在心,扬言“非杀林宝宸,无以灭农会”。林宝宸听后慨然道:“我决心为农运献身,我即使死了,农会还是会大发展的。”他不顾个人安危,继续领导农民群众与土豪劣绅作斗争,并到省政府请愿撤销联团总局勒收的禾更加抽等苛捐杂税。彭础立对他更加恨之入骨,不惜拿出巨款收买凶手杀害林宝宸。
1924年12月13日下午,林宝宸准备到一个农民的家里喝喜酒。当时他披着大衣从家里出来,走了20多米远时,凶手从后面跟上来,叫喊说:“林宝宸,彭局长叫你去总局开会。”林宝宸答道:“我今天没空,改天再跟他谈。”话音刚落,凶手发出的一排子弹已射在他的身上。林宝宸中弹后仍喊: “农民兄弟!我死了,你们也不好交禾更!”接着便倒在地上,壮烈牺牲,时年43岁。
林宝宸不幸牺牲的噩耗传出,万众悲愤。闻讯而至的彭湃抱尸痛哭,惋惜地说:“我失了一只左手。”1925年7月31日,广东省农民协会特发出定期公葬林宝宸烈士的通知,指出他“系为农民利益奋斗而牺牲,至中国农民运动史上具有最大价值,堪为我农民钦敬纪念”。
8月12日,林宝宸家乡(招村之侧)筑祭坛举行公祭大会,会场人山人海,其中有广宁、海陆丰、花县、东莞、番禺、中山、顺德、清远、鹤山、宝安、曲江、高要等20多个县的农会代表,农民自卫军,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生,市郊一区农会全体会员。
阮啸仙在会上讲演,诉说林宝宸牺牲时的惨状,号召大家学习林宝宸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继承他未竟之业继续奋斗。彭湃和各县农会代表也上坛讲演。会后,悲愤的群众抬着林宝宸的遗体至村中游行,沿途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农民解放万岁”“林宝宸烈士精神不死”等口号。最后至红花岗,在双十节殉难之黄驹烈士墓侧安葬。
主要生平
林宝宸,又名林炽,广东省花县人。
1881年,出生于广东省花县社亭岗一个农民家庭。
1911年,参加敢死队。
1911年3月29日,参加黄花岗起义,在徐维扬率领下攻打两广总督府。
1913年秋,参加朱执信策划的讨龙反袁的武装起义。
1924年7月,领导成立广州市郊第一区农民协会。
1924年,发动、组织广州市郊农民协会力争市长选举权的请愿和示威游行。
1924年12月13日下午,被暗杀壮烈牺牲,时年43岁。
英烈精神
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

“只要你们不收禾更费和其他苛捐杂税,不欺压农民,我们的农会也可以与你们合作。”
“我决心为农运献身,我即使死了,农会还是会大发展的。”
——林宝宸
1881年,林宝宸出生于广东省花县社亭岗一个农民家庭。这里是近代太平天国革命运动领袖洪秀全的故乡,民间秘密流传着反清革命故事,林宝宸深受影响。
1911年,林宝宸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推翻清朝政府的斗争,加入了“敢死队”。1911年3月29日,他参加了黄兴指挥的黄花岗起义,在徐维扬的率领下,由北路攻打两广总督府。后因敌人调集大军反扑,敌我力量悬殊,起义失败。是役殉难者超过72人,其中花县志士牺牲18人。林宝宸因熟悉途径,才得以脱险逃出广州。
1913年秋,云南军阀龙济光任广东都督,在广东实行反动统治。不久, 孙中山委派朱执信回广东策划讨龙反袁的武装起义,林宝宸亦参加了起义活动。失败后,林宝宸在家乡难以立足,携妻逃亡泰国,以卖云吞面为生,约一年后,回国避迁到下芳村从事耕作,后又迁到邻近的涌口北约、招村北外约等处居住。
联合农民,建立农会
1923年前后,招村一带连续遭受自然灾害,农民生活更加困难,但地主阶级及其反动武装对农民的压榨却有增无减。林宝宸意识到农民不联合起来,就无力反抗压迫者。于是,他开始在冲口、招村、联合围一带的农民中进行宣传鼓动,并找谭康、黄佳共商筹建农会大计。他们三人均为外籍 (花县)人,都各自结交了一班农民朋友。林宝宸向谭康、黄佳等人提议:“目前工人有工会,我们农民应该联合起来组织农会。”他的主张得到大家的赞同,决定以堂众为基础,分头发动群众,并写信给附近各乡农民,呼请共同行动。
林宝宸在筹建农会时,因缺乏经验而遇到不少困难,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见到了农民运动的领导人。那是1924年夏天, 林宝宸搭小艇过珠江时,遇到一名妇女溺水,他马上跳进江里把她救起来, 并送她回家,随后通过她亲戚的介绍,认识了彭湃、阮啸仙等人。林宝宸向他们汇报农民的悲惨处境以及准备组织农会的情况,请求给予指导帮助。 彭湃很赞赏林宝宸的热情和勇气,鼓励他大胆搞下去,同时向他传授开展农运的方法和经验,并表示要亲自到联合围去帮助建立农会。
在彭湃的启发下,林宝宸在回乡后加紧筹备成立农会,召集积极分子商议工作,经常活动到深夜。彭湃、阮啸仙、何友逖等人也多次参加他们的会议,给予具体指示。林宝宸等组织农会的举动,为彭础立等豪绅所不容,他们派出反动民团来抓人,林宝宸毫不害怕,坚决斗争。
一天,林宝宸正在利生园干活,瞧见几个民团朝他走来。他预料到来者不善,便对着他们大喊:“你们要来抓人吗?快回去!你们敢来,我跟你们一命搏一命!”对方被林宝宸突如其来的喊声吓住了。他们知道林宝宸会武术,谁也不敢上前去惹他的拳脚,只好溜走。
在林宝宸等人的积极宣传鼓动下,芳村、花地、涌口、招村、联合围一带的农民纷纷报名参加农会,会员人数由开始筹备时的10多人增加到100多人。
1924年7月,林宝宸在芳村谢家祠召开广州市郊第一区农民协会成立大会,林宝宸被选为该会执行委员长。除该会会员外,附近各乡乃至花县等县都有农民代表参加大会,彭湃、阮啸仙等人亦赶来参加。彭湃在会上讲话,指明农民运动的发展方向,给农民群众以极大的鼓舞。
广州市郊第一区农民协会是市郊第一个农会,它的成立标志着郊区农民运动开始进入有强固组织、有党的领导的新阶段。农会开展反对土豪劣绅、 拒交苛捐杂税、减租减息等斗争,取得了显著成果。在短短几个月内,入会数猛增到上千户,会员遍及崇文两堡二十四乡,农民自卫军也跟着建立起来。该会对整个市郊农运的开展发挥了先导和推动作用。
全心全意为民谋利益
1924年,广州市在选举市长时,仅规定广州的工会、商会、教育会等团体有选举权,但农会没有。林宝宸对此非常气愤,毅然领导农民力争参加市选。他发动并组织了“广州市郊农民协会力争市长选举权”的请愿和示威游行,并亲自扛着农会大旗,走在最前面,带领队伍进入广州市内游行, 沿途高呼口号,得到工人、学生和其他市民的同情、支持。
中共广东区委负责人周恩来于12月1日发表了 《工农阶级与广州市选》的文章,支持他们的正义行动,指出:“今兹市长选举,广州市管辖中之数十万农民,更被摈为 ‘化外’……市郊农民协会因是请政府修改市选条例,而政府竟公然批答:‘市选行政事宜与农民关系较少,选举条例颁布已久,现在不便更改。’”政府无视重租繁税出之于农民的事实,竟然剥夺农民选举权,这是 “重违党义破坏民治”的行为。 这场争取选举权的斗争得到农民群众的热烈响应和各界群众的同情支持,最终取得了胜利。
联团总局局长彭础立对林宝宸积极开展农运感到十分不安,他派人将林宝宸请来,对他说:“你们组织农会,我们并不反对。但你们还是要交禾更费,不要犯拒缴禾更的罪。你在农会里边担任职务,可以与我们合作,我们不会亏待你。”林宝宸听后泠然说道:“只要你们不收禾更费和其他苛捐杂税,不欺压农民,我们的农会也可以与你们合作。”林宝宸说得如此巧妙,让彭础立一时无言以对,十分狼狈。
事后,彭础立怀恨在心,扬言“非杀林宝宸,无以灭农会”。林宝宸听后慨然道:“我决心为农运献身,我即使死了,农会还是会大发展的。”他不顾个人安危,继续领导农民群众与土豪劣绅作斗争,并到省政府请愿撤销联团总局勒收的禾更加抽等苛捐杂税。彭础立对他更加恨之入骨,不惜拿出巨款收买凶手杀害林宝宸。
1924年12月13日下午,林宝宸准备到一个农民的家里喝喜酒。当时他披着大衣从家里出来,走了20多米远时,凶手从后面跟上来,叫喊说:“林宝宸,彭局长叫你去总局开会。”林宝宸答道:“我今天没空,改天再跟他谈。”话音刚落,凶手发出的一排子弹已射在他的身上。林宝宸中弹后仍喊: “农民兄弟!我死了,你们也不好交禾更!”接着便倒在地上,壮烈牺牲,时年43岁。
林宝宸不幸牺牲的噩耗传出,万众悲愤。闻讯而至的彭湃抱尸痛哭,惋惜地说:“我失了一只左手。”1925年7月31日,广东省农民协会特发出定期公葬林宝宸烈士的通知,指出他“系为农民利益奋斗而牺牲,至中国农民运动史上具有最大价值,堪为我农民钦敬纪念”。
8月12日,林宝宸家乡(招村之侧)筑祭坛举行公祭大会,会场人山人海,其中有广宁、海陆丰、花县、东莞、番禺、中山、顺德、清远、鹤山、宝安、曲江、高要等20多个县的农会代表,农民自卫军,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生,市郊一区农会全体会员。
阮啸仙在会上讲演,诉说林宝宸牺牲时的惨状,号召大家学习林宝宸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继承他未竟之业继续奋斗。彭湃和各县农会代表也上坛讲演。会后,悲愤的群众抬着林宝宸的遗体至村中游行,沿途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农民解放万岁”“林宝宸烈士精神不死”等口号。最后至红花岗,在双十节殉难之黄驹烈士墓侧安葬。
主要生平
林宝宸,又名林炽,广东省花县人。
1881年,出生于广东省花县社亭岗一个农民家庭。
1911年,参加敢死队。
1911年3月29日,参加黄花岗起义,在徐维扬率领下攻打两广总督府。
1913年秋,参加朱执信策划的讨龙反袁的武装起义。
1924年7月,领导成立广州市郊第一区农民协会。
1924年,发动、组织广州市郊农民协会力争市长选举权的请愿和示威游行。
1924年12月13日下午,被暗杀壮烈牺牲,时年43岁。
英烈精神
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