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有多牛?揭秘珠海正在建设的“海洋牧场”→

阳春三月,正是春耕春种的季节,而在距离内陆海岸线32公里的珠海万山海域上,智能化养殖平台“德海一号”却是一派丰收的繁忙景象。就在不久前,“德海一号”养殖的近三十万斤金鲳鱼喜获丰收,正陆续打包销往港澳市场。

德海1号养殖网箱。

记者了解到,从这里产出的金鲳鱼类野生,无人驻守养殖,养出的鱼不但品质优且价格更高。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接下来就为你一一揭秘。

“百岛之市”的珠海,蓝色禀赋得天独厚。近年来,珠海把加快经济发展的触角从陆地向海洋延伸,加快建设海洋牧场示范区,着力建强“蓝色粮仓”,目前拥有万山海域、外伶仃海域两大国家级海洋牧场,已建成“德海一号”“澎湖号”等大型深远海养殖装备,拥有60-90米周长重力式深水网箱190个,达26.2万立方水体,将海洋养殖区域从近海向深远海拓展,进一步推动海洋产业现代化转型升级。

作为全球第一艘浮体与桁架混合结构智能化养殖平台,“德海一号”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与天津德赛公司联合设计制造,面积相当于5个篮球场大小,4个硕大幽深的网箱与海水相通,养殖着金鲳鱼、大黄鱼、军曹鱼等南海的重要经济鱼类。

据工作人员介绍,这些鱼儿还是小鱼苗时,就被投放到深水网箱,在6个月左右的生长周期里,鱼儿近乎在野生的海洋生态环境中成长。此外,平台配备有自动投饵机、监控监测设备、风光互补能源系统、海水制淡系统等智能化应用,利用现代化技术,养殖户在家用一部手机就能“遥控”养鱼。

由于养殖海域水质好,深水网箱养殖的成鱼品质接近野生鱼,具有体形好、品质佳、肉味美的优点,饱受市场青睐。“德海一号”每年投放两批鱼苗,项目自投放海试以来,已历经7个批次的养殖试验,年产量可达450吨,产值近1800万。

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副研究员胡昱看来,通过规模化渔业设施和系统化管理体制,实施渔业养殖、增殖放流等措施,构建或者修复海洋生物繁殖、生长场所,增殖养护渔业资源,不仅能提供优质、安全、健康的水产品,还能够改善海域生态环境,实现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模式。

澎湖号和周边养殖网箱。

海洋牧场不只养鱼,还能擦出文化旅游的火花。不同于“德海一号”专注于生产养殖技术上的创新,澎湖号每年都会迎来一批批休闲垂钓爱好者。2020年,以“澎湖号海钓”为主题的旅游休闲路线已经成为广东省11条精品休闲渔业线路之一。项目运营方广东大麟洋海洋生物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打造休闲渔业型的海洋牧场,规划渔旅融合发展,不仅能提升渔业附加值,还能够借助生态旅游打造具有特色的海岛科技休闲农业全新产业链。

从一船一网到海上牧场,从向海要地到借海生“金”,珠海明确提出做大做强做优海洋经济,把握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建设机遇,开展深海网箱养殖鱼种鱼苗选育等关键技术攻关,落地海工装备、海洋能源项目,全力培育现代海洋牧场产业集群。

格金贝尔(珠海)海洋装备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颜阔秋表示,目前该公司已初步完成了以金鮸鱼为代表的全产业链关键技术的应用与研发,将透过成熟的育种技术优势,为深远海供给适养品种、优质苗种,打造一条鱼的百亿甚至千亿的产业工程。

养殖网箱。

据市农业农村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全市已形成现代海洋渔业重点项目库储备11个,总投资金额约49.5亿元,包含大麟洋深海养殖项目、洪湾渔港冷链仓储基地、东港兴远洋渔业基地、粤港澳大湾区海产品交易中心等5个在建项目。此外,2023年计划新开工项目6个,九洲集团养殖工船建造及九洲浮岛、农控深海养殖二期等项目名列其中。

锚定向海图强目标,一张蓝图绘到底。下一步,我市将计划建造2艘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在现有3座深海智能养殖平台基础上,两年内新增9座智能养殖平台,预计2025年实现全部投产后,养殖水体接近35万立方米,年产值近10亿元。

文字:陈秀岑 图片:李建束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田海
到底有多牛?揭秘珠海正在建设的“海洋牧场”→
观海融媒 2023-03-16 10:32

阳春三月,正是春耕春种的季节,而在距离内陆海岸线32公里的珠海万山海域上,智能化养殖平台“德海一号”却是一派丰收的繁忙景象。就在不久前,“德海一号”养殖的近三十万斤金鲳鱼喜获丰收,正陆续打包销往港澳市场。

德海1号养殖网箱。

记者了解到,从这里产出的金鲳鱼类野生,无人驻守养殖,养出的鱼不但品质优且价格更高。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接下来就为你一一揭秘。

“百岛之市”的珠海,蓝色禀赋得天独厚。近年来,珠海把加快经济发展的触角从陆地向海洋延伸,加快建设海洋牧场示范区,着力建强“蓝色粮仓”,目前拥有万山海域、外伶仃海域两大国家级海洋牧场,已建成“德海一号”“澎湖号”等大型深远海养殖装备,拥有60-90米周长重力式深水网箱190个,达26.2万立方水体,将海洋养殖区域从近海向深远海拓展,进一步推动海洋产业现代化转型升级。

作为全球第一艘浮体与桁架混合结构智能化养殖平台,“德海一号”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与天津德赛公司联合设计制造,面积相当于5个篮球场大小,4个硕大幽深的网箱与海水相通,养殖着金鲳鱼、大黄鱼、军曹鱼等南海的重要经济鱼类。

据工作人员介绍,这些鱼儿还是小鱼苗时,就被投放到深水网箱,在6个月左右的生长周期里,鱼儿近乎在野生的海洋生态环境中成长。此外,平台配备有自动投饵机、监控监测设备、风光互补能源系统、海水制淡系统等智能化应用,利用现代化技术,养殖户在家用一部手机就能“遥控”养鱼。

由于养殖海域水质好,深水网箱养殖的成鱼品质接近野生鱼,具有体形好、品质佳、肉味美的优点,饱受市场青睐。“德海一号”每年投放两批鱼苗,项目自投放海试以来,已历经7个批次的养殖试验,年产量可达450吨,产值近1800万。

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副研究员胡昱看来,通过规模化渔业设施和系统化管理体制,实施渔业养殖、增殖放流等措施,构建或者修复海洋生物繁殖、生长场所,增殖养护渔业资源,不仅能提供优质、安全、健康的水产品,还能够改善海域生态环境,实现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模式。

澎湖号和周边养殖网箱。

海洋牧场不只养鱼,还能擦出文化旅游的火花。不同于“德海一号”专注于生产养殖技术上的创新,澎湖号每年都会迎来一批批休闲垂钓爱好者。2020年,以“澎湖号海钓”为主题的旅游休闲路线已经成为广东省11条精品休闲渔业线路之一。项目运营方广东大麟洋海洋生物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打造休闲渔业型的海洋牧场,规划渔旅融合发展,不仅能提升渔业附加值,还能够借助生态旅游打造具有特色的海岛科技休闲农业全新产业链。

从一船一网到海上牧场,从向海要地到借海生“金”,珠海明确提出做大做强做优海洋经济,把握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建设机遇,开展深海网箱养殖鱼种鱼苗选育等关键技术攻关,落地海工装备、海洋能源项目,全力培育现代海洋牧场产业集群。

格金贝尔(珠海)海洋装备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颜阔秋表示,目前该公司已初步完成了以金鮸鱼为代表的全产业链关键技术的应用与研发,将透过成熟的育种技术优势,为深远海供给适养品种、优质苗种,打造一条鱼的百亿甚至千亿的产业工程。

养殖网箱。

据市农业农村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全市已形成现代海洋渔业重点项目库储备11个,总投资金额约49.5亿元,包含大麟洋深海养殖项目、洪湾渔港冷链仓储基地、东港兴远洋渔业基地、粤港澳大湾区海产品交易中心等5个在建项目。此外,2023年计划新开工项目6个,九洲集团养殖工船建造及九洲浮岛、农控深海养殖二期等项目名列其中。

锚定向海图强目标,一张蓝图绘到底。下一步,我市将计划建造2艘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在现有3座深海智能养殖平台基础上,两年内新增9座智能养殖平台,预计2025年实现全部投产后,养殖水体接近35万立方米,年产值近10亿元。

文字:陈秀岑 图片:李建束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田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