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伯英——为人民革命事业奋斗不息、英勇献身

英烈精神

为人民革命事业奋斗不息、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

陈伯英,名俊生,1898年出生于广东省蕉岭县新铺镇福岭村的贫苦农民家庭里,共有兄弟姐妹9人,生活艰难困苦。陈伯英少年时期,勤劳俭朴,初入村里的私塾新文学堂,后进入国文专修班。他读书刻苦用功,成绩优秀。

陈伯英的老师陈子业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他经常向学生讲述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压迫和封建军阀残酷统治人民的罪行,有时慷慨陈词,甚至拍案大骂贪官污吏如何腐败无能,使广大人民群众陷于水深火热之中。这在陈伯英的幼小心灵中引起共鸣,从而更激励自己要勤奋学习,将来要以救国救民、复兴中华为己任。

因家庭经济困难,陈伯英又是长子,他修业结束后便随父亲在新铺圩开设饮食小店,帮工干活。眼看小本经营难以谋生,不久他便和村人远走南洋做工。1919年中国爆发五四爱国运动,马克思主义开始广泛传播,民主革命浪潮空前高涨,大批热血青年纷纷投向革命。祖国的形势如此,陈伯英不顾长辈劝阻,于1920年春毅然从南洋回到祖国,只身投考云南讲武堂。

在讲武堂,陈伯英结识了同学叶剑英,他们彼此志趣相投,成为挚友。在叶剑英等进步同学的影响和教育下,陈伯英的觉悟不断提高。他经常与同学一起谈论时局,抨击黑暗的旧社会,赞扬正在兴起的人民斗争,并努力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随军北伐,战绩辉煌

1922年秋,24岁的陈伯英由云南讲武堂毕业后,返回广州。此时正值陈炯明叛变革命,广大人民群众、爱国官兵和海外华侨纷纷通电声讨。叶剑英在广州组织了云南讲武堂的同学一起发出声讨通电,陈伯英积极响应,帮助叶剑英做联络工作。随即跟随叶剑英赶到福州,参加了许崇智的部队,随军北伐。

同年10月,孙中山决定讨伐陈炯明,电令入闽的北伐军改编为东路讨贼军,任命许崇智为总司令,张民达为第八旅旅长,叶剑英为旅参谋长,陈伯英任该旅排长。1923年2月,陈伯英受命第二次入粤,参加讨伐陈炯明的战斗。

8月,孙中山督师东征,陈伯英所在部队与陈炯明部悍将叶举、熊略等在惠州、博罗一带展开数十场战斗,每战必胜。特别是在攻打泰美的战斗中,叶剑英任命陈伯英排为尖刀排,直插敌人心脏。陈伯英亲自制订作战计划,身先士卒,勇敢沉着。在此次战役中,他带领尖刀排穿插在敌军中,取得了叛军的布防、兵力、武器等情报, 从而给叛军以致命打击,取得了辉煌战绩。孙中山称赞第八旅是 “真正的革命军队”,陈伯英也受到了嘉奖。

参与筹办黄埔军校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国国民党在广州举行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孙中山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制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改组了国民党,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3月,孙中山为了加强军队建设,授意廖仲恺等负责组建黄埔军校,叶剑英受命参加筹备黄埔军校工作。

陈伯英跟随叶剑英参与一些筹办事宜,因而接触到许多中国共产党人。受到共产主义思想影响的陈伯英认识到,中国革命必须由共产党的领导和创建武装力量。在这期间,陈伯英曾提出过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请求。

6月,孙中山收原粤军和东路讨贼军统一改编为建国粤军第二师,以国民党左派人士张民达为师长,叶剑英为参谋长。这支新创建的革命军队士气高昂,战斗力强,在与军阀作战过程中,所向披靡,屡立战功,受到孙中山的重视与信任。

任独立营上尉副官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孙中山授意廖仲恺,决定在建国粤军第二师成立一个独立营,在香山县香洲设营训练,培训骨干,壮大和发展革命力量。叶剑英负责独立营的组建工作。独立营由黄埔军校拨给俄式武器装备,并从部队抽调一批尽忠职守的军事、政治骨干担任各级干部,陈伯英被擢升为上尉副官,成为营长的左右手。

在组建过程中,陈伯英积极工作,经过3个月的努力,动员了一批农村青年参加了这支革命军队。10月中旬,新兵入伍,独立营正式成立。不久,独立营改为新编团,由叶剑英兼任团长,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每天,嘹亮的军号声响彻香洲上空,全团官兵迎着曙光,奔赴练兵场上。他们有时活跃在山间丛林,有时操练于滩头海角。

新编团除了严格的军事训练外,还十分重视向战士宣讲革命道理,开展政治思想教育。新编团的官兵不但注意搞好自身的教育和训练,还经常向当地群众宣传革命道理和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新编团官兵注重为群众做好事,定期到香洲镇打扫街道卫生,随后还派出部队到香洲附近各乡宣传和发动群众。

在此期间,共产党组织派到这些地区开展农民运动的特派员梁桂华,在新编团配合下先后在香洲、前山、上下栅等9个区成立农民协会。 在此期间,陈伯英在叶剑英等的帮助下,事事带头,工作积极,经受了锻炼。

香洲兵变,惨遭杀害

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引起当地土豪劣绅的极大恐慌。粤军中驻在石岐的右派势力、某团团长古鼎华,暗中勾结香洲的恶霸地主张学龄、前山的土豪劣绅陈柏梅密谋策划,并与新编团的司号长莫应等人串通一气,图谋叛乱,妄图将新编团扼杀于初建的训练时期。

1925年2月,第一次东征开始,叛兵乘叶剑英随师东征离开新编团之机,加紧行动,暗中制定了内部策反、杀害新编团革命官兵的计划。4月间,古鼎华获悉师长张民达在潮州不幸翻船遇难牺牲的消息后,趁机发动反革命的香洲兵变。4月26日晚上12时,正当夜深人静官兵熟睡时,内奸莫应伪奏号音,里应外合。预先埋伏好的叛匪在一片喊杀声和狂呼声中冲入团部,对来不及避走的团部官兵开枪射击,当场杀害了陈雨荣、李公剑、陈伯英。

缅怀英烈

兵变发生后,叶剑英闻讯立即赶回香洲,镇压叛乱,收殓烈士遗体,隆重为烈士开追悼大会。并将逃往澳门的叛乱者10余人引渡回香洲,就地正法。1925年8月,他又营建烈士墓“赍志亭”于香洲狮山之阳,并亲自撰写了 《赍志亭记》碑文,记述了香洲兵变以及平叛始末。

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工农运动不断高涨,国民革命军于1926年7月9日开始北伐。叶剑英随军北上,途经梅县回到雁洋老家时,立即派人把陈伯英的遗物送到蕉岭县新铺镇福岭村陈伯英家里,并将陈伯英的母亲丘春兰接到雁洋会面。叶剑英亲切地对陈伯英母亲说:“你教育了一个好子弟,伯英为革命牺牲是无上光荣。革命一定会胜利。今天没有了伯英,我剑英就是伯英,我和伯英情同手足。”又亲自送给春兰伯母100元光洋,作为安家抚恤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叶剑英任广东省省长时,于1953年6月间曾派秘书探望陈伯英的家属,得知其母亲丘春兰已随幼子陈九生居住在广州时,即派专车将其母子接到自己家中。叶剑英握着陈伯英母亲的手,亲切地说:“你为革命培养了好儿子,今天革命胜利了应该高兴。”并询问其有何困难。随后亲自写信给民政厅厅长古大存,嘱咐其妥善安排好丘春兰的晚年生活和家属的工作。

主要生平

陈伯英,名俊生。

1898年,出生于广东省蕉岭县新铺镇福岭村。

1920年春,毅然从南洋回到祖国,只身投考云南讲武堂。

1922年秋,随军北伐。

1922年10月,任东路讨贼军第八旅排长。

1923年2月,受命第二次入粤,参加讨伐陈炯明的战斗。8 月,在攻打泰美的战斗中,带领尖刀排取得了辉煌战绩。 1924年6月,被擢升为上尉副官,成为营长的左右手。

1925年4月26日晚上12时,香洲兵变。被当场杀害,时年27岁。

编辑:梁蔼欣 责任编辑:田海
陈伯英——为人民革命事业奋斗不息、英勇献身
南方+ 2023-03-16 13:33

英烈精神

为人民革命事业奋斗不息、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

陈伯英,名俊生,1898年出生于广东省蕉岭县新铺镇福岭村的贫苦农民家庭里,共有兄弟姐妹9人,生活艰难困苦。陈伯英少年时期,勤劳俭朴,初入村里的私塾新文学堂,后进入国文专修班。他读书刻苦用功,成绩优秀。

陈伯英的老师陈子业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他经常向学生讲述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压迫和封建军阀残酷统治人民的罪行,有时慷慨陈词,甚至拍案大骂贪官污吏如何腐败无能,使广大人民群众陷于水深火热之中。这在陈伯英的幼小心灵中引起共鸣,从而更激励自己要勤奋学习,将来要以救国救民、复兴中华为己任。

因家庭经济困难,陈伯英又是长子,他修业结束后便随父亲在新铺圩开设饮食小店,帮工干活。眼看小本经营难以谋生,不久他便和村人远走南洋做工。1919年中国爆发五四爱国运动,马克思主义开始广泛传播,民主革命浪潮空前高涨,大批热血青年纷纷投向革命。祖国的形势如此,陈伯英不顾长辈劝阻,于1920年春毅然从南洋回到祖国,只身投考云南讲武堂。

在讲武堂,陈伯英结识了同学叶剑英,他们彼此志趣相投,成为挚友。在叶剑英等进步同学的影响和教育下,陈伯英的觉悟不断提高。他经常与同学一起谈论时局,抨击黑暗的旧社会,赞扬正在兴起的人民斗争,并努力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随军北伐,战绩辉煌

1922年秋,24岁的陈伯英由云南讲武堂毕业后,返回广州。此时正值陈炯明叛变革命,广大人民群众、爱国官兵和海外华侨纷纷通电声讨。叶剑英在广州组织了云南讲武堂的同学一起发出声讨通电,陈伯英积极响应,帮助叶剑英做联络工作。随即跟随叶剑英赶到福州,参加了许崇智的部队,随军北伐。

同年10月,孙中山决定讨伐陈炯明,电令入闽的北伐军改编为东路讨贼军,任命许崇智为总司令,张民达为第八旅旅长,叶剑英为旅参谋长,陈伯英任该旅排长。1923年2月,陈伯英受命第二次入粤,参加讨伐陈炯明的战斗。

8月,孙中山督师东征,陈伯英所在部队与陈炯明部悍将叶举、熊略等在惠州、博罗一带展开数十场战斗,每战必胜。特别是在攻打泰美的战斗中,叶剑英任命陈伯英排为尖刀排,直插敌人心脏。陈伯英亲自制订作战计划,身先士卒,勇敢沉着。在此次战役中,他带领尖刀排穿插在敌军中,取得了叛军的布防、兵力、武器等情报, 从而给叛军以致命打击,取得了辉煌战绩。孙中山称赞第八旅是 “真正的革命军队”,陈伯英也受到了嘉奖。

参与筹办黄埔军校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国国民党在广州举行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孙中山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制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改组了国民党,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3月,孙中山为了加强军队建设,授意廖仲恺等负责组建黄埔军校,叶剑英受命参加筹备黄埔军校工作。

陈伯英跟随叶剑英参与一些筹办事宜,因而接触到许多中国共产党人。受到共产主义思想影响的陈伯英认识到,中国革命必须由共产党的领导和创建武装力量。在这期间,陈伯英曾提出过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请求。

6月,孙中山收原粤军和东路讨贼军统一改编为建国粤军第二师,以国民党左派人士张民达为师长,叶剑英为参谋长。这支新创建的革命军队士气高昂,战斗力强,在与军阀作战过程中,所向披靡,屡立战功,受到孙中山的重视与信任。

任独立营上尉副官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孙中山授意廖仲恺,决定在建国粤军第二师成立一个独立营,在香山县香洲设营训练,培训骨干,壮大和发展革命力量。叶剑英负责独立营的组建工作。独立营由黄埔军校拨给俄式武器装备,并从部队抽调一批尽忠职守的军事、政治骨干担任各级干部,陈伯英被擢升为上尉副官,成为营长的左右手。

在组建过程中,陈伯英积极工作,经过3个月的努力,动员了一批农村青年参加了这支革命军队。10月中旬,新兵入伍,独立营正式成立。不久,独立营改为新编团,由叶剑英兼任团长,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每天,嘹亮的军号声响彻香洲上空,全团官兵迎着曙光,奔赴练兵场上。他们有时活跃在山间丛林,有时操练于滩头海角。

新编团除了严格的军事训练外,还十分重视向战士宣讲革命道理,开展政治思想教育。新编团的官兵不但注意搞好自身的教育和训练,还经常向当地群众宣传革命道理和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新编团官兵注重为群众做好事,定期到香洲镇打扫街道卫生,随后还派出部队到香洲附近各乡宣传和发动群众。

在此期间,共产党组织派到这些地区开展农民运动的特派员梁桂华,在新编团配合下先后在香洲、前山、上下栅等9个区成立农民协会。 在此期间,陈伯英在叶剑英等的帮助下,事事带头,工作积极,经受了锻炼。

香洲兵变,惨遭杀害

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引起当地土豪劣绅的极大恐慌。粤军中驻在石岐的右派势力、某团团长古鼎华,暗中勾结香洲的恶霸地主张学龄、前山的土豪劣绅陈柏梅密谋策划,并与新编团的司号长莫应等人串通一气,图谋叛乱,妄图将新编团扼杀于初建的训练时期。

1925年2月,第一次东征开始,叛兵乘叶剑英随师东征离开新编团之机,加紧行动,暗中制定了内部策反、杀害新编团革命官兵的计划。4月间,古鼎华获悉师长张民达在潮州不幸翻船遇难牺牲的消息后,趁机发动反革命的香洲兵变。4月26日晚上12时,正当夜深人静官兵熟睡时,内奸莫应伪奏号音,里应外合。预先埋伏好的叛匪在一片喊杀声和狂呼声中冲入团部,对来不及避走的团部官兵开枪射击,当场杀害了陈雨荣、李公剑、陈伯英。

缅怀英烈

兵变发生后,叶剑英闻讯立即赶回香洲,镇压叛乱,收殓烈士遗体,隆重为烈士开追悼大会。并将逃往澳门的叛乱者10余人引渡回香洲,就地正法。1925年8月,他又营建烈士墓“赍志亭”于香洲狮山之阳,并亲自撰写了 《赍志亭记》碑文,记述了香洲兵变以及平叛始末。

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工农运动不断高涨,国民革命军于1926年7月9日开始北伐。叶剑英随军北上,途经梅县回到雁洋老家时,立即派人把陈伯英的遗物送到蕉岭县新铺镇福岭村陈伯英家里,并将陈伯英的母亲丘春兰接到雁洋会面。叶剑英亲切地对陈伯英母亲说:“你教育了一个好子弟,伯英为革命牺牲是无上光荣。革命一定会胜利。今天没有了伯英,我剑英就是伯英,我和伯英情同手足。”又亲自送给春兰伯母100元光洋,作为安家抚恤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叶剑英任广东省省长时,于1953年6月间曾派秘书探望陈伯英的家属,得知其母亲丘春兰已随幼子陈九生居住在广州时,即派专车将其母子接到自己家中。叶剑英握着陈伯英母亲的手,亲切地说:“你为革命培养了好儿子,今天革命胜利了应该高兴。”并询问其有何困难。随后亲自写信给民政厅厅长古大存,嘱咐其妥善安排好丘春兰的晚年生活和家属的工作。

主要生平

陈伯英,名俊生。

1898年,出生于广东省蕉岭县新铺镇福岭村。

1920年春,毅然从南洋回到祖国,只身投考云南讲武堂。

1922年秋,随军北伐。

1922年10月,任东路讨贼军第八旅排长。

1923年2月,受命第二次入粤,参加讨伐陈炯明的战斗。8 月,在攻打泰美的战斗中,带领尖刀排取得了辉煌战绩。 1924年6月,被擢升为上尉副官,成为营长的左右手。

1925年4月26日晚上12时,香洲兵变。被当场杀害,时年27岁。

编辑:梁蔼欣 责任编辑:田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