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韵|田瑛:一个因鸟而名的人
田瑛

湘西人,原《花城》杂志主编,作家。迄今已出版中短篇小说集《龙脉》《大太阳》《生还》,散文集《未来的袓先》。主要作品有:《大太阳》《炊烟起处》《早期的稼穑》《生还》《未来的祖先》等。被评论界誉为写出了另一种湘西。

梁华坤自己都没有想到,此生能够与鸟结缘,并且因鸟而名。周围熟悉他的人,几乎忘记了他的本名,见面就直呼“鸟叔”。他似乎很满意这个名字,凡与人交谈,也经常以鸟叔自称。鸟叔是他身份的象征,也成为珠海金湾区三板村一张响亮的名片。

 

在成为鸟叔之前,梁华坤想用创业淘得的第一桶金,去贵州投资建一所学校,圆一个办学之梦。因为一次偶然变故,他改变了初衷,人生轨迹便由此转向。他开车从省城回了一趟老家。几年后,他回到珠江入海口的三板村。他没有急于进村,而是就地择一处草丛躺了下来。天空湛蓝,阳光暖暖地洒满全身,带着魚腥味的海风拂面而过。那一刻,他莫名地感动,也怦然心动。这就是故乡的天地和气息,居然从未有过如此亲近。他迷迷糊糊睡着了,并且做了一个长长的梦。不知不觉中,他被一阵呱呱的鸟叫声惊醒,睁开眼,发现一只白鹭近在咫尺。这一发现非同寻常,其惊喜不亚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要知道,三板村的生态环境堪忧,缺少鸟类赖以生存的树林和湿地,这些年来鸟类几乎绝迹。但是这只形单影只的鹭鸟从何而来,是一个谜。事实证明,这次人鸟相遇,纯属偶然,又仿佛上天安排的一场约会,鹭鸟分明肩负着某种使命,虽和人类仅一面之缘,却无意中改变了三板村历史,短短几年时间,三板村便成了地道的鸟的王国。

 

这并非虚构,而是一个真实故事。据鸟叔自己回忆,他当时和鸟互相注视、打量了半天,直至它不得不归巢而去。飞了很远又折回,在他的头顶上几经盘旋,撒下一串呱呱之声。鸟叔听懂了鸟的语言,同时心里豁然开朗,便翻身站起,朝着天空大声喊道:三板村,我回来了!

 

是的,他回来了,回得很彻底,再也没有离开。他放弃了一个梦,重筑一个更大的梦,斥千万巨资,这几乎是他的全部家底,用来改造三板村湿地,人工打造鸟类栖息之所和食物链。修路,栽树,围垦基塘养殖魚虾,青蛙, 甚至引进其他物种,比如萤火虫,等等。起初,人们根本不理解他的行为,以为他疯了。他不管不顾、我行我素默默地做着一切。当树木渐渐成林,大自然就给了他回报,在第二年秋天,一批天外来客惊艳了三板村人的目光。鹭鸟出现了,一只,两只,三只,一共五只,应该是一个完整的鹭鸟家庭,它们排成一行,穿越天际款款飞来。空中鸟雀飞,地上人雀跃,人群中的鸟叔激动得几近失态,一时泪流满面。他睁眼紧盯着那只头鸟,相信就是他熟悉的老朋友。这一幕仿若昨日,又若隔世,更像是在做梦。

 

时间过得很快,真可谓一年一变,变得超乎人们的想象。鸟的数量逐年剧增,种类也越来越多,多得数不胜数了。甚至有了夜游鸟、红毛鸡、野水鸭、杜鹃等,这些都属禽类中的珍稀品种,它们的加入使得鸟的世界更显多姿多彩。当然,最多的还是鹭鸟,尤以白鹭为甚,整个湿地公园,简直就是白鹭的天下,起码有近十万只。与之相比,其它同类充其量只能够算作点缀。白鹭已成为三板村一道奇观,可以想象十万只白鹭云集的景象,飞起来,铺天盖地似白云滚动,栖于树上,便宛如冬季北方的积雪压枝。现在,不光是珠海本地人,包括一些外地游客,都知道三板村有个“鸟的天堂”,专程来看鹭鸟者不乏其人。公园对外免费开放,可自由出入。当你行走在观鸟途中,随时可能碰到一个高挑而精干的中年男子,那便是鸟的主人——鸟叔。除了必要的偶尔外出,他几乎形影不离他的领地他的鸟,说穿了,他就是这里的鸟王,一只最大的人类之鸟。

 

应该说,鸟叔是成功的。置身在荣誉和赞许的光环下,足以令人陶醉。但是有谁能知道他的苦衷?再投入是个填不满的无底洞。资金短缺,有时连缴电费都要退休的父亲接济。偌大的园区需要看守,为了节省开销,他没有聘用员工,而是由家人代替。一次,他在省里领奖,发表感言只说一句话,就是把父亲培养成了一个义务巡逻员。偷猎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一些不法之徒往往悄悄潜入作案。他们很擅于同看管周旋,或于偏僻处布下巨形蛛网,这种网细如发丝,颜色近似树叶,肉眼极难发现;或趁人不备,将鸟夹鸟套之类猎具放置在鸟巢;有的干脆使用消声猎枪直接射杀。所以说,貌似平静的鸟乐园,其实是危机四伏的猎杀场。尤其在晚间,偷猎者凭借夜色掩护最容易得手。如何阻止夜猎,成了鸟叔最头疼的事情。夫人不幸遭致枪击的经历,差一点危及生命,更令他痛悔不已。从此,他独自担负起夜巡任务,一年365天,他没有睡过安稳觉,无论刮风下雨,每晚都要雷打不动例行几次去巡视,像一个不知疲倦的梦游患者,穿行在夜幕深处。他的巡防是讲究策略的,不愿意与盗贼正面交锋,生怕遭遇低头不见抬头见的熟人,以避免难堪。一支强力手电筒是他的唯一装备或武器,电光探照灯般扫来扫去,足以震慑来犯之贼。但是有那么几天,他病倒住院,手电光随之熄灭,偷猎者趁虚而入大肆掠杀,致使3000只鹭鸟死于非命。为此,他的痛苦可想而知。人类偷盗毕竟有限,也可防可控,而天灾降临却无法阻止。以“天鸽”和“山竹”命名的两季台风,对于鸟类可谓灭顶之灾。恰恰正值鸟儿繁殖期间,台风不期而至,树上鸟巢哪里经得起这般剧烈摇晃,许多树木被拦腰折断或连根拔起,幼鸟纷纷坠落摔死,尚未孵化的鸟蛋也粉碎一地。海水倒灌,处于低洼地带的鸟巢也未能幸免,其洗劫同样是毁灭性的。鸟叔亲眼目睹了台风肆虐的全过程,他的住处外就是几棵大树,平时与栖息其上的鸟巢隔窗相望,鸟儿歇翅、嬉戏、交配的情形尽收眼底。这一次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大树被风吹得东倒西歪,枝叶狂舞,成年鸟儿顾不上巢穴倾覆,只是奋力抓住树枝一边挣扎一边嘶鸣不已。其状惨不忍睹。

 

劫后余生的鸟叔并没有倒下,同样经历浩劫的鸟儿给了他信心和希望。鸟儿们一定记得这个给了它们家园的主人,只要他还在,它们便不会弃他而去,重现一个鸟的天堂,是迟早的事情。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丹梅
湾韵|田瑛:一个因鸟而名的人
珠海特区报 2023-03-29 10:01
田瑛

湘西人,原《花城》杂志主编,作家。迄今已出版中短篇小说集《龙脉》《大太阳》《生还》,散文集《未来的袓先》。主要作品有:《大太阳》《炊烟起处》《早期的稼穑》《生还》《未来的祖先》等。被评论界誉为写出了另一种湘西。

梁华坤自己都没有想到,此生能够与鸟结缘,并且因鸟而名。周围熟悉他的人,几乎忘记了他的本名,见面就直呼“鸟叔”。他似乎很满意这个名字,凡与人交谈,也经常以鸟叔自称。鸟叔是他身份的象征,也成为珠海金湾区三板村一张响亮的名片。

 

在成为鸟叔之前,梁华坤想用创业淘得的第一桶金,去贵州投资建一所学校,圆一个办学之梦。因为一次偶然变故,他改变了初衷,人生轨迹便由此转向。他开车从省城回了一趟老家。几年后,他回到珠江入海口的三板村。他没有急于进村,而是就地择一处草丛躺了下来。天空湛蓝,阳光暖暖地洒满全身,带着魚腥味的海风拂面而过。那一刻,他莫名地感动,也怦然心动。这就是故乡的天地和气息,居然从未有过如此亲近。他迷迷糊糊睡着了,并且做了一个长长的梦。不知不觉中,他被一阵呱呱的鸟叫声惊醒,睁开眼,发现一只白鹭近在咫尺。这一发现非同寻常,其惊喜不亚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要知道,三板村的生态环境堪忧,缺少鸟类赖以生存的树林和湿地,这些年来鸟类几乎绝迹。但是这只形单影只的鹭鸟从何而来,是一个谜。事实证明,这次人鸟相遇,纯属偶然,又仿佛上天安排的一场约会,鹭鸟分明肩负着某种使命,虽和人类仅一面之缘,却无意中改变了三板村历史,短短几年时间,三板村便成了地道的鸟的王国。

 

这并非虚构,而是一个真实故事。据鸟叔自己回忆,他当时和鸟互相注视、打量了半天,直至它不得不归巢而去。飞了很远又折回,在他的头顶上几经盘旋,撒下一串呱呱之声。鸟叔听懂了鸟的语言,同时心里豁然开朗,便翻身站起,朝着天空大声喊道:三板村,我回来了!

 

是的,他回来了,回得很彻底,再也没有离开。他放弃了一个梦,重筑一个更大的梦,斥千万巨资,这几乎是他的全部家底,用来改造三板村湿地,人工打造鸟类栖息之所和食物链。修路,栽树,围垦基塘养殖魚虾,青蛙, 甚至引进其他物种,比如萤火虫,等等。起初,人们根本不理解他的行为,以为他疯了。他不管不顾、我行我素默默地做着一切。当树木渐渐成林,大自然就给了他回报,在第二年秋天,一批天外来客惊艳了三板村人的目光。鹭鸟出现了,一只,两只,三只,一共五只,应该是一个完整的鹭鸟家庭,它们排成一行,穿越天际款款飞来。空中鸟雀飞,地上人雀跃,人群中的鸟叔激动得几近失态,一时泪流满面。他睁眼紧盯着那只头鸟,相信就是他熟悉的老朋友。这一幕仿若昨日,又若隔世,更像是在做梦。

 

时间过得很快,真可谓一年一变,变得超乎人们的想象。鸟的数量逐年剧增,种类也越来越多,多得数不胜数了。甚至有了夜游鸟、红毛鸡、野水鸭、杜鹃等,这些都属禽类中的珍稀品种,它们的加入使得鸟的世界更显多姿多彩。当然,最多的还是鹭鸟,尤以白鹭为甚,整个湿地公园,简直就是白鹭的天下,起码有近十万只。与之相比,其它同类充其量只能够算作点缀。白鹭已成为三板村一道奇观,可以想象十万只白鹭云集的景象,飞起来,铺天盖地似白云滚动,栖于树上,便宛如冬季北方的积雪压枝。现在,不光是珠海本地人,包括一些外地游客,都知道三板村有个“鸟的天堂”,专程来看鹭鸟者不乏其人。公园对外免费开放,可自由出入。当你行走在观鸟途中,随时可能碰到一个高挑而精干的中年男子,那便是鸟的主人——鸟叔。除了必要的偶尔外出,他几乎形影不离他的领地他的鸟,说穿了,他就是这里的鸟王,一只最大的人类之鸟。

 

应该说,鸟叔是成功的。置身在荣誉和赞许的光环下,足以令人陶醉。但是有谁能知道他的苦衷?再投入是个填不满的无底洞。资金短缺,有时连缴电费都要退休的父亲接济。偌大的园区需要看守,为了节省开销,他没有聘用员工,而是由家人代替。一次,他在省里领奖,发表感言只说一句话,就是把父亲培养成了一个义务巡逻员。偷猎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一些不法之徒往往悄悄潜入作案。他们很擅于同看管周旋,或于偏僻处布下巨形蛛网,这种网细如发丝,颜色近似树叶,肉眼极难发现;或趁人不备,将鸟夹鸟套之类猎具放置在鸟巢;有的干脆使用消声猎枪直接射杀。所以说,貌似平静的鸟乐园,其实是危机四伏的猎杀场。尤其在晚间,偷猎者凭借夜色掩护最容易得手。如何阻止夜猎,成了鸟叔最头疼的事情。夫人不幸遭致枪击的经历,差一点危及生命,更令他痛悔不已。从此,他独自担负起夜巡任务,一年365天,他没有睡过安稳觉,无论刮风下雨,每晚都要雷打不动例行几次去巡视,像一个不知疲倦的梦游患者,穿行在夜幕深处。他的巡防是讲究策略的,不愿意与盗贼正面交锋,生怕遭遇低头不见抬头见的熟人,以避免难堪。一支强力手电筒是他的唯一装备或武器,电光探照灯般扫来扫去,足以震慑来犯之贼。但是有那么几天,他病倒住院,手电光随之熄灭,偷猎者趁虚而入大肆掠杀,致使3000只鹭鸟死于非命。为此,他的痛苦可想而知。人类偷盗毕竟有限,也可防可控,而天灾降临却无法阻止。以“天鸽”和“山竹”命名的两季台风,对于鸟类可谓灭顶之灾。恰恰正值鸟儿繁殖期间,台风不期而至,树上鸟巢哪里经得起这般剧烈摇晃,许多树木被拦腰折断或连根拔起,幼鸟纷纷坠落摔死,尚未孵化的鸟蛋也粉碎一地。海水倒灌,处于低洼地带的鸟巢也未能幸免,其洗劫同样是毁灭性的。鸟叔亲眼目睹了台风肆虐的全过程,他的住处外就是几棵大树,平时与栖息其上的鸟巢隔窗相望,鸟儿歇翅、嬉戏、交配的情形尽收眼底。这一次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大树被风吹得东倒西歪,枝叶狂舞,成年鸟儿顾不上巢穴倾覆,只是奋力抓住树枝一边挣扎一边嘶鸣不已。其状惨不忍睹。

 

劫后余生的鸟叔并没有倒下,同样经历浩劫的鸟儿给了他信心和希望。鸟儿们一定记得这个给了它们家园的主人,只要他还在,它们便不会弃他而去,重现一个鸟的天堂,是迟早的事情。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丹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