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劳工——由他组建的海陆丰农民自卫军,曾获周恩来亲自授枪

英烈精神

克己奉公、勤俭廉洁、深入群众的工作作风;赤胆忠心、临危不惧、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李劳工,原名克家,广东省海丰县捷胜镇人。他的父亲李恭安除经营农业外还兼营小杂货店,有兄、姊各1人,李劳工排行第三。

年少聪颖

李劳工少年时勤奋好学,天未放亮就起床读书,不论寒暑,从无间断,深受老师赞许。1918年,李劳工在文亭高等小学毕业,后得亲朋介绍,到捷胜南町小学教书。他平时经常阅读《新青年》等进步刊物,受到民主革命新思潮的熏陶,激发了爱国热情,开始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1920年,海丰县蚕桑局招收学员,李劳工辞去教席前往学习,学成后回到捷胜,向地主何念阳批租了30亩荒地,作为桑田,言定三年为期,期满另作计议,着手种桑。同时,他利用旧城楼作为蚕室开始养蚕。事过一年,刚打好蚕桑基地,准备进一步发展的时候,谁知何念阳看了眼红,毁弃原议,提出升租,而又蛮不讲理,李劳工一怒之下,挥斧把桑林砍个精光。他对豪绅地主欺压贫苦人民恨之入骨,然后离开捷胜到海城去了。

投身农运

1922年,李劳工在海域蚕桑局工作,看到彭湃在海丰开展农运。李劳工经过一番调查和观察之后,认为彭湃所说所做的事业是真正为贫苦农民着想的,特别是看到农会里的职员很多是农民,他们都在认真地工作,使他肃然起敬,高兴地说:“高洁可爱的农民出来了!”于是他毅然把蚕桑局的工作辞掉,投身到农运中去,并把自己的名字改为“劳工”,取“劳工神圣”的意思。

李劳工一参加农会,便跟随着彭湃、杨其珊等农会的领导人去宣传发动农民、组织成立农会,勤勤恳恳地为农民服务。彭湃在《海丰农民运动》一书中曾谈到李劳工对农会工作提了许多意见,充分肯定他所起的作用。李劳工在农会中享有很高的威信,得到广大农民的信赖。1923年7月广东省总农会成立时,李劳工被推选为执行委员,担任农业部部长兼宣传部委员,成为彭湃的得力助手,是省农会的重要领导成员之一。

营救农友

1923年,海丰发生“七五”农潮,反动县长王作新和陈炯明的师长钟景棠互相勾结,率领300多名军警包围海丰总农会,捕去农会领导骨干25人。彭湃等人找陈炯明交涉恢复农会无效,转往潮安回海丰不久,李劳工遂和彭湃到汕头、香港一带活动,设法营救被捕的农友出狱和募款救济难友家属。

这时留居香港的陈炯明御用文人发表抨击海丰农民运动的文章,彭湃和李劳工每一发现便给予回击,两人并肩作战。李劳工写了一篇《海丰的农民运动底一个观察》,列举海丰农会半年来在农业、林业、教育、卫生、仲裁各方面取得的辉煌成绩等大量的事实,驳斥了那些认为海丰农运糟得很的谰言,完全支持农民运动,说明海丰农会在农民遭受空前灾害之后提出减租要求是完全合理的。文章还揭发了王作新、钟景棠破坏农运、迫害农民的种种罪行。

李劳工和彭湃在香港住了一个多月,再次到老隆催促陈炯明释放农友,经过有理有节的斗争,终于迫使陈炯明答应放人和恢复农会。1924年2月,捷胜农会首先恢复。不久海丰县总农会也恢复了。陈炯明见到农会比以前更加蓬勃发展,于是撕开假面具,面谕王作新出布告再次解散农会,通缉彭湃。彭湃出走,李劳工等领导骨干也撤离海丰城转入地下活动。

同年夏初,李劳工来到广州,在彭湃的指导下与林苏一起成立广州人力车工人俱乐部,进行革命活动。

成立海丰农民自卫军

黄埔军校第二期招收新生时,彭湃通过廖仲恺推荐李劳工前往报考,李劳工被录取了。他在学习中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积极从事革命活动。

1925年,革命军举行第一次东征。出发前夕,周恩来指示李劳工和林务农在广州人力车工人俱乐部中挑选政治觉悟高、年轻力壮的海陆丰籍的工人60名,组成先遣队,担任惠(阳)、海(丰)交界山区的向导,并带领该地农会小组对敌进行骚扰破坏工作。这支先遣队在李劳工的率领下,于2月4日从广州出发,15日进入惠海边境。当时陈炯明军队正向东都岭、铺心岭溃败逃窜。由于先遣队早已从崎岖小道翻越云峰,占据了制高点,在海惠武装农民的紧密配合下,把敌军打得落花流水。2月28日,革命军即胜利进占海丰县城。

为了更好地维持地方秩序,支援东征军,李劳工受党的委派,于3月16日在海丰县城林祖祠成立海丰农民自卫军,并担任大队长,全队有官兵200多人。周恩来十分重视这支人民自己的武装,不仅亲自授枪,而且调来黄埔军校毕业的吴振民、宛旦平、陈烈、詹赓陶等一批军事干部,又把60名先遣队骨干划归农民自卫军。与此同时,还成立一个农民自卫军训练所,训练一批军事人员,毕业后分派到海陆丰各地发展和训练农军。这一期有官兵76人。不久,陆丰也成立农民自卫军一中队,统由李劳工领导。

陈炯明军失败后,有不少黑枪分散在海丰境内。为了进一步肃清陈炯明部的反动势力,武装农民群众,李劳工对侦察黑枪工作抓得很紧。他采用号召自报和群众检举相结合、奖励和处罚相结合的办法,深入清查。一些陈炯明余孽对此怀恨在心,他们勾结地方士绅捏造事实,颠倒是非,到汕头向革命军总部诬告李劳工敲诈勒索,鱼肉黎民。一次,蒋介石路过海丰时就问及追查黑枪一事,李劳工如实汇报,并说明采取这种措施,既可防止反革命势力东山再起,或在内地扰乱治安,又可把所得的罚款,作为充实军需之用。声明黑枪查获后全部归库,罚款点滴归公,来明去白,有案有账,使蒋介石信服。不久,李劳工被委派为黄埔军校后方主任和东征军驻海陆丰后方办事处主任。

海陆丰农民自卫军在李劳工的培训下,日益发展壮大。李劳工在海陆丰人民群众中威望也越来越高,但他并不因此而骄傲,始终与农民自卫军的官兵打成一片,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

惨遭骗杀

1925年夏,李劳工调到陆丰工作。当年6月,驻在广州的滇、桂军阀刘震寰、杨希闵叛变革命,东征军回师广州平定刘、杨叛乱。9月下旬,陈炯明的残部刘志陆乘潮汕空虚,从闽粤边区向潮汕进犯,留守潮汕的建国粤军和海丰农民自卫军被迫撤退广州。9月23日,李劳工在陆丰农村接到党的紧急通知,立即赶回陆丰县城,而此时敌人已经入境,他不得不从山僻小路回海丰。他越过大德岭时,天色已黑,路黑难认,误投反动头子陈丙丁的爪牙陈貌的老巢城林埔,被骗进入陈宅,旋即被捕。

次日,李劳工被押解到田乾,群众闻信赶来探望的达数千人。陈丙丁对他审讯,企图从他口中得到我军的材料,李劳工乘机当众控诉地主豪绅压迫勒索农民的罪行,宣传革命的道理。陈丙丁怕群众把李劳工抢走,即在田乾郊外把他杀害。李劳工就义时,高呼“打倒反动派”“共产党万岁”等革命口号。刽子手心慌胆战,连发数枪,均不中要害,李劳工胸喷鲜血,仍巍然屹立,骂敌不休,群众无不掩面饮泣。陈丙丁急忙上前亲自动手,连发十枪。李劳工始如巨人倾倒,牺牲时仅24岁。

【主要生平】

李劳工,原名克家,广东省海丰县捷胜镇人。

1901年8月1日,出生于海丰县捷胜镇。

1918年,在文亭高等小学毕业,后到捷胜南町小学教书。

1923年7月,任广东省总农会执行委员,担任农业部部长兼宣传部委员,成为彭湃的得力助手、省农会的重要领导成员之一。

1924年夏初,在彭湃的指导下与林苏一起成立广州人力车工人俱乐部,进行革命活动。

1925年3月16日,在海丰县城林祖祠成立海丰农民自卫军,任大队长。9月23日被骗捕杀害,时年24岁。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宋显晖
新闻卡片
微信
朋友圈
李劳工——由他组建的海陆丰农民自卫军,曾获周恩来亲自授枪
南方+ 2023-04-27 16:11

英烈精神

克己奉公、勤俭廉洁、深入群众的工作作风;赤胆忠心、临危不惧、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李劳工,原名克家,广东省海丰县捷胜镇人。他的父亲李恭安除经营农业外还兼营小杂货店,有兄、姊各1人,李劳工排行第三。

年少聪颖

李劳工少年时勤奋好学,天未放亮就起床读书,不论寒暑,从无间断,深受老师赞许。1918年,李劳工在文亭高等小学毕业,后得亲朋介绍,到捷胜南町小学教书。他平时经常阅读《新青年》等进步刊物,受到民主革命新思潮的熏陶,激发了爱国热情,开始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1920年,海丰县蚕桑局招收学员,李劳工辞去教席前往学习,学成后回到捷胜,向地主何念阳批租了30亩荒地,作为桑田,言定三年为期,期满另作计议,着手种桑。同时,他利用旧城楼作为蚕室开始养蚕。事过一年,刚打好蚕桑基地,准备进一步发展的时候,谁知何念阳看了眼红,毁弃原议,提出升租,而又蛮不讲理,李劳工一怒之下,挥斧把桑林砍个精光。他对豪绅地主欺压贫苦人民恨之入骨,然后离开捷胜到海城去了。

投身农运

1922年,李劳工在海域蚕桑局工作,看到彭湃在海丰开展农运。李劳工经过一番调查和观察之后,认为彭湃所说所做的事业是真正为贫苦农民着想的,特别是看到农会里的职员很多是农民,他们都在认真地工作,使他肃然起敬,高兴地说:“高洁可爱的农民出来了!”于是他毅然把蚕桑局的工作辞掉,投身到农运中去,并把自己的名字改为“劳工”,取“劳工神圣”的意思。

李劳工一参加农会,便跟随着彭湃、杨其珊等农会的领导人去宣传发动农民、组织成立农会,勤勤恳恳地为农民服务。彭湃在《海丰农民运动》一书中曾谈到李劳工对农会工作提了许多意见,充分肯定他所起的作用。李劳工在农会中享有很高的威信,得到广大农民的信赖。1923年7月广东省总农会成立时,李劳工被推选为执行委员,担任农业部部长兼宣传部委员,成为彭湃的得力助手,是省农会的重要领导成员之一。

营救农友

1923年,海丰发生“七五”农潮,反动县长王作新和陈炯明的师长钟景棠互相勾结,率领300多名军警包围海丰总农会,捕去农会领导骨干25人。彭湃等人找陈炯明交涉恢复农会无效,转往潮安回海丰不久,李劳工遂和彭湃到汕头、香港一带活动,设法营救被捕的农友出狱和募款救济难友家属。

这时留居香港的陈炯明御用文人发表抨击海丰农民运动的文章,彭湃和李劳工每一发现便给予回击,两人并肩作战。李劳工写了一篇《海丰的农民运动底一个观察》,列举海丰农会半年来在农业、林业、教育、卫生、仲裁各方面取得的辉煌成绩等大量的事实,驳斥了那些认为海丰农运糟得很的谰言,完全支持农民运动,说明海丰农会在农民遭受空前灾害之后提出减租要求是完全合理的。文章还揭发了王作新、钟景棠破坏农运、迫害农民的种种罪行。

李劳工和彭湃在香港住了一个多月,再次到老隆催促陈炯明释放农友,经过有理有节的斗争,终于迫使陈炯明答应放人和恢复农会。1924年2月,捷胜农会首先恢复。不久海丰县总农会也恢复了。陈炯明见到农会比以前更加蓬勃发展,于是撕开假面具,面谕王作新出布告再次解散农会,通缉彭湃。彭湃出走,李劳工等领导骨干也撤离海丰城转入地下活动。

同年夏初,李劳工来到广州,在彭湃的指导下与林苏一起成立广州人力车工人俱乐部,进行革命活动。

成立海丰农民自卫军

黄埔军校第二期招收新生时,彭湃通过廖仲恺推荐李劳工前往报考,李劳工被录取了。他在学习中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积极从事革命活动。

1925年,革命军举行第一次东征。出发前夕,周恩来指示李劳工和林务农在广州人力车工人俱乐部中挑选政治觉悟高、年轻力壮的海陆丰籍的工人60名,组成先遣队,担任惠(阳)、海(丰)交界山区的向导,并带领该地农会小组对敌进行骚扰破坏工作。这支先遣队在李劳工的率领下,于2月4日从广州出发,15日进入惠海边境。当时陈炯明军队正向东都岭、铺心岭溃败逃窜。由于先遣队早已从崎岖小道翻越云峰,占据了制高点,在海惠武装农民的紧密配合下,把敌军打得落花流水。2月28日,革命军即胜利进占海丰县城。

为了更好地维持地方秩序,支援东征军,李劳工受党的委派,于3月16日在海丰县城林祖祠成立海丰农民自卫军,并担任大队长,全队有官兵200多人。周恩来十分重视这支人民自己的武装,不仅亲自授枪,而且调来黄埔军校毕业的吴振民、宛旦平、陈烈、詹赓陶等一批军事干部,又把60名先遣队骨干划归农民自卫军。与此同时,还成立一个农民自卫军训练所,训练一批军事人员,毕业后分派到海陆丰各地发展和训练农军。这一期有官兵76人。不久,陆丰也成立农民自卫军一中队,统由李劳工领导。

陈炯明军失败后,有不少黑枪分散在海丰境内。为了进一步肃清陈炯明部的反动势力,武装农民群众,李劳工对侦察黑枪工作抓得很紧。他采用号召自报和群众检举相结合、奖励和处罚相结合的办法,深入清查。一些陈炯明余孽对此怀恨在心,他们勾结地方士绅捏造事实,颠倒是非,到汕头向革命军总部诬告李劳工敲诈勒索,鱼肉黎民。一次,蒋介石路过海丰时就问及追查黑枪一事,李劳工如实汇报,并说明采取这种措施,既可防止反革命势力东山再起,或在内地扰乱治安,又可把所得的罚款,作为充实军需之用。声明黑枪查获后全部归库,罚款点滴归公,来明去白,有案有账,使蒋介石信服。不久,李劳工被委派为黄埔军校后方主任和东征军驻海陆丰后方办事处主任。

海陆丰农民自卫军在李劳工的培训下,日益发展壮大。李劳工在海陆丰人民群众中威望也越来越高,但他并不因此而骄傲,始终与农民自卫军的官兵打成一片,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

惨遭骗杀

1925年夏,李劳工调到陆丰工作。当年6月,驻在广州的滇、桂军阀刘震寰、杨希闵叛变革命,东征军回师广州平定刘、杨叛乱。9月下旬,陈炯明的残部刘志陆乘潮汕空虚,从闽粤边区向潮汕进犯,留守潮汕的建国粤军和海丰农民自卫军被迫撤退广州。9月23日,李劳工在陆丰农村接到党的紧急通知,立即赶回陆丰县城,而此时敌人已经入境,他不得不从山僻小路回海丰。他越过大德岭时,天色已黑,路黑难认,误投反动头子陈丙丁的爪牙陈貌的老巢城林埔,被骗进入陈宅,旋即被捕。

次日,李劳工被押解到田乾,群众闻信赶来探望的达数千人。陈丙丁对他审讯,企图从他口中得到我军的材料,李劳工乘机当众控诉地主豪绅压迫勒索农民的罪行,宣传革命的道理。陈丙丁怕群众把李劳工抢走,即在田乾郊外把他杀害。李劳工就义时,高呼“打倒反动派”“共产党万岁”等革命口号。刽子手心慌胆战,连发数枪,均不中要害,李劳工胸喷鲜血,仍巍然屹立,骂敌不休,群众无不掩面饮泣。陈丙丁急忙上前亲自动手,连发十枪。李劳工始如巨人倾倒,牺牲时仅24岁。

【主要生平】

李劳工,原名克家,广东省海丰县捷胜镇人。

1901年8月1日,出生于海丰县捷胜镇。

1918年,在文亭高等小学毕业,后到捷胜南町小学教书。

1923年7月,任广东省总农会执行委员,担任农业部部长兼宣传部委员,成为彭湃的得力助手、省农会的重要领导成员之一。

1924年夏初,在彭湃的指导下与林苏一起成立广州人力车工人俱乐部,进行革命活动。

1925年3月16日,在海丰县城林祖祠成立海丰农民自卫军,任大队长。9月23日被骗捕杀害,时年24岁。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宋显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