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6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夏。春夏交替时期,心阳始旺而未盛,若起居饮食稍有不慎,则易受寒而伤阳,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那么,如何调养身心、舒畅迎接夏季呢?近日,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成杰辉建议广大市民朋友,护阳养心是立夏时期养生调理的重点。

情绪调节,静心宁神
立夏时节,气温升高,心火渐旺,暑热天气容易使人心浮气躁,易发脾气。成杰辉介绍,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人的心理、情绪与躯体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情绪的波动起伏,不但影响内分泌功能,还会引起免疫系统紊乱,引发各种疾病。
成杰辉介绍,立夏时节老年人的情绪波动更易诱发心血管疾患,如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等。所以,此时在精神调养方面应多做些安神静心的事情,如绘画、书法、听音乐、下棋、种花、钓鱼等活动,这些活动有利于调节情绪,宁神制怒,让心绪平静,心情平复。
起居作息,保证睡眠
立夏时期气温升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较大,人们往往容易感觉疲倦,出现上班、上课打瞌睡的现象。因此,保证充足的睡眠对促进身体健康、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成杰辉建议,立夏作息首先应做到起居有常,尽量保证晚上11点(子时)以前上床睡觉;其次,应注意卧室通风、凉爽,但不宜当风而睡,以免夜间着凉;第三,要保持心情平静,避免睡前饮浓茶、喝咖啡,或观看紧张刺激的电视电影;第四,适当午睡半小时至1小时,以补充夜间睡眠不足,但午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睡眠过深,反而影响工作和学习。
饮食清淡,忌冷喝冰
由于立夏之后饮水较多,人们的消化功能有所下降,因此饮食调理宜清淡、易消化,忌肥腻、冰冷、辛辣、饱食。成杰辉指出,即使汗多口渴,也宜少饮多次,避免一次大量饮水加重胃部负担。如果出现食少便溏,舌苔黄腻、口干口苦等湿热症状时,可适当多吃一些具有清热利湿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薏仁、冬瓜、丝瓜、黄瓜、鸭肉等,能清热而不伤阳,利湿又不伤正。
另外,入夏之后食欲欠佳,还可经常喝点健脾利湿粥,如淮山芡实粥、薏仁小米粥、扁豆茯苓粥等,既可健脾养胃,又能利湿化浊,可谓一举两得。
运动锻炼,不宜过汗
随着气温的升高,运动量的增大,人们出汗也越来越多,但出汗过多容易伤“心”。因此,立夏时节要注意不可过度出汗,运动后要适当饮水,及时补充体液。入夏后运动锻炼也不宜过于剧烈,可选择相对平和的运动,如打太极拳、八段锦、健步走、慢跑等。
成杰辉建议,因各人的体质、体能不一样,运动要把握好尺度,尤其要避免大汗淋漓、汗如雨下,以免过量运动后产生明显的气短、心慌、头晕、疲乏等虚脱症状。他指出,体育运动能增强体质,锻炼心肺功能,但强度太大、出汗太多,反而耗气伤津,耗损人体元气,不利于身体健康。
中医推荐立夏食疗方:
1、甘草酸梅汤
材料:甘草10克,乌梅20克。
制法:甘草、乌梅放入煲内,加水适量,水煎15分钟后放温饮用。
功效:酸甘化阴,生津敛汗。适合汗出较多,食欲欠佳之人。
2、扁豆茯苓粥
材料:白米100克,扁豆30克,白茯苓30克,陈皮5克。
制法:白茯苓捣碎,扁豆、陈皮洗净,白米淘洗干净,然后将上述材料一同放入煲内,加水适量,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慢煲至粥成,加盐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利湿,理气开胃。适合脾虚湿重,食欲欠佳之人。
3、枣仁宁心汤
材料:酸枣仁30克,白茯苓30克,元肉10克,生姜3片,红枣5枚,陈皮5克,猪瘦肉500克。
制法:将上述材料洗净后一同放进煲内,加水适量,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煲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养血补虚,宁心安神。适合劳神透支,心血不足,心悸失眠之人。

5月6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夏。春夏交替时期,心阳始旺而未盛,若起居饮食稍有不慎,则易受寒而伤阳,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那么,如何调养身心、舒畅迎接夏季呢?近日,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成杰辉建议广大市民朋友,护阳养心是立夏时期养生调理的重点。

情绪调节,静心宁神
立夏时节,气温升高,心火渐旺,暑热天气容易使人心浮气躁,易发脾气。成杰辉介绍,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人的心理、情绪与躯体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情绪的波动起伏,不但影响内分泌功能,还会引起免疫系统紊乱,引发各种疾病。
成杰辉介绍,立夏时节老年人的情绪波动更易诱发心血管疾患,如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等。所以,此时在精神调养方面应多做些安神静心的事情,如绘画、书法、听音乐、下棋、种花、钓鱼等活动,这些活动有利于调节情绪,宁神制怒,让心绪平静,心情平复。
起居作息,保证睡眠
立夏时期气温升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较大,人们往往容易感觉疲倦,出现上班、上课打瞌睡的现象。因此,保证充足的睡眠对促进身体健康、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成杰辉建议,立夏作息首先应做到起居有常,尽量保证晚上11点(子时)以前上床睡觉;其次,应注意卧室通风、凉爽,但不宜当风而睡,以免夜间着凉;第三,要保持心情平静,避免睡前饮浓茶、喝咖啡,或观看紧张刺激的电视电影;第四,适当午睡半小时至1小时,以补充夜间睡眠不足,但午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睡眠过深,反而影响工作和学习。
饮食清淡,忌冷喝冰
由于立夏之后饮水较多,人们的消化功能有所下降,因此饮食调理宜清淡、易消化,忌肥腻、冰冷、辛辣、饱食。成杰辉指出,即使汗多口渴,也宜少饮多次,避免一次大量饮水加重胃部负担。如果出现食少便溏,舌苔黄腻、口干口苦等湿热症状时,可适当多吃一些具有清热利湿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薏仁、冬瓜、丝瓜、黄瓜、鸭肉等,能清热而不伤阳,利湿又不伤正。
另外,入夏之后食欲欠佳,还可经常喝点健脾利湿粥,如淮山芡实粥、薏仁小米粥、扁豆茯苓粥等,既可健脾养胃,又能利湿化浊,可谓一举两得。
运动锻炼,不宜过汗
随着气温的升高,运动量的增大,人们出汗也越来越多,但出汗过多容易伤“心”。因此,立夏时节要注意不可过度出汗,运动后要适当饮水,及时补充体液。入夏后运动锻炼也不宜过于剧烈,可选择相对平和的运动,如打太极拳、八段锦、健步走、慢跑等。
成杰辉建议,因各人的体质、体能不一样,运动要把握好尺度,尤其要避免大汗淋漓、汗如雨下,以免过量运动后产生明显的气短、心慌、头晕、疲乏等虚脱症状。他指出,体育运动能增强体质,锻炼心肺功能,但强度太大、出汗太多,反而耗气伤津,耗损人体元气,不利于身体健康。
中医推荐立夏食疗方:
1、甘草酸梅汤
材料:甘草10克,乌梅20克。
制法:甘草、乌梅放入煲内,加水适量,水煎15分钟后放温饮用。
功效:酸甘化阴,生津敛汗。适合汗出较多,食欲欠佳之人。
2、扁豆茯苓粥
材料:白米100克,扁豆30克,白茯苓30克,陈皮5克。
制法:白茯苓捣碎,扁豆、陈皮洗净,白米淘洗干净,然后将上述材料一同放入煲内,加水适量,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慢煲至粥成,加盐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利湿,理气开胃。适合脾虚湿重,食欲欠佳之人。
3、枣仁宁心汤
材料:酸枣仁30克,白茯苓30克,元肉10克,生姜3片,红枣5枚,陈皮5克,猪瘦肉500克。
制法:将上述材料洗净后一同放进煲内,加水适量,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煲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养血补虚,宁心安神。适合劳神透支,心血不足,心悸失眠之人。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