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面孔丨守护珠澳水路宁畅的“航道夫妇”

【人物印象】如果不是一份源于责任感的“甜”,省珠海航道事务中心香洲航标与测绘所的杨乃兰可能很难想象自己能够坚守在40℃的机舱内二十余载。作为全省航道系统唯一的女轮机长,她和丈夫、“粤道监1066”的船长阮永志是一对“航道夫妇”,与所在班组成员们一起“以船为家”,守护珠澳一方航道安宁顺畅。

珠江口水网纵横,一个个犹如珍珠般的航标“穿珠成线”,标记出十字门水道、洪湾水道等繁忙的水上交通脉络。确保航道安全畅通,就是守护好粤港澳大湾区江海联运的安全线、生命线,这也是杨乃兰和她所在的“粤道监1066”班组水上作业肩负的重任。年平均出航150余航次,年平均维护航标4086座次,磨刀门出海口有他们,伶仃洋的白沥航道、桂山航道也有他们。粤澳区界河航道养护,港珠澳大桥青州、江海、九洲三条桥梁航道的维护管理任务由该班组承担,安全通航容不得半点闪失。远看随海浪浮动“小巧玲珑”的航标,实质上却是重达数吨的“庞然大物”,每一次的航标维护吊装作业都极其考验班组的技术功底和默契。冬季迎着凛冽的海风,夏季顶着骄阳炙烤,作为轮机长,杨乃兰是机舱中统管一切的“大管家”,而作为班组成员,杨乃兰又是作业船甲板上守望的“花木兰”。在维护航标时,吊机的每一步操作、船舶方向的每一度调整、她都必须眼观六路。用对讲机与身为船长的丈夫隔方窗呼应,是这对“航道夫妇”工作中的常态和剪影。

“工作上我和他没有搞夫妻特殊化,有时也会为了把工作做好产生不同意见。我们都是班组的一员,要多考虑团队工作的需要,才能确保安全作业。航道养护是我们的职责,这方面可马虎不得。”杨乃兰言语朴素,她的班组同事们却止不住对她扎实的工作夸赞有加。“我们的船运行这么多年还像新船一样,离不开细心的乃兰。”“乃兰姐吃苦耐劳,给我们年轻人树立了榜样。”

同事们的话没错。轮机长的主阵地是密不透风的机舱。这里有控制螺旋桨的主机,还有控制船舶电路运行的供电系统,运行时免不了产生噪音和热浪。夏季顶着40度起跳的机舱温度,杨乃兰定时进行巡检,工作服被浸湿是常态。难以想象的是,她竟坚持在这样的环境下20余年。

“我们这个工作就是要吃苦耐劳。”杨乃兰对工作的付出没有豪言壮语的概括,有的只是一颗踏实的真心。她作为全省航道系统唯一的女轮机长,在2020年获得了“广东省交通运输系统工会优秀女职工”称号;她所在的班组在2019年全国公路水路行业班组船舶安全生产竞赛、2021年广东省交通运输行业船舶机舱设备操作工职业技能竞赛等多个平台上斩获荣誉,是航道系统内闪亮的“明星班组”。班组成员们总是说,这是被杨乃兰的敬业坚守感染的成果。

论业务技能,杨乃兰坚持“保养大于维修”,把船舶机舱里的每一件器械当成自己家的家具一样精心养护。航行前,她早早就会一头钻进机械间,润滑添水等保养环节绝不马虎。不仅机舱一尘不染,所有检修所需的工具和耗材也整齐码放,一旦出现故障就能迅速处理。行内人一看就知道这个轮机长水平不简单。论精神支持,杨乃兰让班组感受到一份源于责任感的“甜”。和普通人乘船出游不同,班组水上作业要克服浪涌等因素,精神高度集中的同时还必须克服生理不适,体力消耗也很大,每个岗位在作业时都十分辛苦。尤其是前往港珠澳大桥的桥梁航道、白沥航道等区域的作业,船舶航速较慢加上航程较远,以致按时吃上一顿饭也难以保证。“即使工作辛苦也要‘苦中作乐’,制造甜蜜,把饭吃好才能更好地把重任担好。”杨乃兰不仅工作扎实,厨艺还非常了得。细心的她出航前常常会提前烧制好香甜的叉烧等美味供大家解饥,坚持多年毫无怨言,她从不计较多做了“份外事”,比别人多付出了时间精力。叉烧的美味由她敬业奉献的信仰造就,她也让大家明白了为什么能坚持在艰苦的岗位上20余载。她就是班组同事们眼中凝聚奉献力量的“大姐大”。

杨乃兰和阮永志因船结缘。他们曾同在广东海洋大学学习航运相关知识,专业方向不同,彼此因相知而选择相守。没想到,他们不仅守护了甜蜜的爱情,更守护了他们共同热爱的事业。工作的过程中他们也遇到过不少挑战。每每此时,他们总会默默守望,做彼此“坚强的后盾”,共同进步。 轮机岗位因检修需要,对体能有一定要求。瘦弱的杨乃兰为了弥补弱项,每天都要利用休息时间锻炼体能,强度并不比男同事低。刚来到珠海工作,他们就接手了在当时的航道系统内操作经验较少的全回转船——“粤道监1066”。由于磨刀门水道浪涌大,如何在不抛锚的情况下克服浪涌带来的起伏摇摆实现安全起吊作业成为工作的难点。面对相对陌生的领域,夫妇俩抓住短暂的培训机会向高手请教,又不断加班加点摸索练习,从一次次吊装的经验中总结规律,最终才取得令人刮目相看的操作“真经”,练就“甲板如平地”般的安全吊装技艺。夫妻同心,共同进步。夫妻俩成为同事们争相求教的实战“名师”,阮永志还获得“广东省交通技术能手”称号。

这份对职业的热忱也是“航道人”精神坚守的底色。粤澳区界河航道交通繁忙、水情复杂,航标保养工作强度大、难度高,安全生产形势复杂。尤其在恶劣天气下,该区域航标发生碰撞、移位情况,班组按要求须2小时内出航前往现场处理。今年1月底正值春运,白沥水道B3号浮标发生漂移搁浅。这条水道水上交通运输繁忙,浮标移位如不及时处理将严重影响过往船舶的安全通航。通过航标遥测遥控系统发现险情后,“粤道监1066”班组迅速赶往现场,发现B3号浮标被船碰撞脱离原标位,向下游漂移约1公里搁浅在横琴的浅滩。班组成员迅速分工协作,利用卫星定位抛入沉块、抛设航标、检查灯光、调试信号,一气呵成,不到4小时就顺利完成航标恢复工作。杨乃兰和班组的同事们想的一样——一心一意把本职工作做好,不出问题和差错,这样才能安心。平时完成任务休息时,阮永志和杨乃兰总会携手走下工作船,沐浴着夕阳的余光,欣赏着他们为之付出无数日夜的航道,温暖而欣慰。

文字:陈颖 图片:陈佳哲 编辑:陈刚 周晓晴 责任编辑:蓝辉龙
微信
朋友圈
今日面孔丨守护珠澳水路宁畅的“航道夫妇”
观海融媒 2023-05-09 10:16

【人物印象】如果不是一份源于责任感的“甜”,省珠海航道事务中心香洲航标与测绘所的杨乃兰可能很难想象自己能够坚守在40℃的机舱内二十余载。作为全省航道系统唯一的女轮机长,她和丈夫、“粤道监1066”的船长阮永志是一对“航道夫妇”,与所在班组成员们一起“以船为家”,守护珠澳一方航道安宁顺畅。

珠江口水网纵横,一个个犹如珍珠般的航标“穿珠成线”,标记出十字门水道、洪湾水道等繁忙的水上交通脉络。确保航道安全畅通,就是守护好粤港澳大湾区江海联运的安全线、生命线,这也是杨乃兰和她所在的“粤道监1066”班组水上作业肩负的重任。年平均出航150余航次,年平均维护航标4086座次,磨刀门出海口有他们,伶仃洋的白沥航道、桂山航道也有他们。粤澳区界河航道养护,港珠澳大桥青州、江海、九洲三条桥梁航道的维护管理任务由该班组承担,安全通航容不得半点闪失。远看随海浪浮动“小巧玲珑”的航标,实质上却是重达数吨的“庞然大物”,每一次的航标维护吊装作业都极其考验班组的技术功底和默契。冬季迎着凛冽的海风,夏季顶着骄阳炙烤,作为轮机长,杨乃兰是机舱中统管一切的“大管家”,而作为班组成员,杨乃兰又是作业船甲板上守望的“花木兰”。在维护航标时,吊机的每一步操作、船舶方向的每一度调整、她都必须眼观六路。用对讲机与身为船长的丈夫隔方窗呼应,是这对“航道夫妇”工作中的常态和剪影。

“工作上我和他没有搞夫妻特殊化,有时也会为了把工作做好产生不同意见。我们都是班组的一员,要多考虑团队工作的需要,才能确保安全作业。航道养护是我们的职责,这方面可马虎不得。”杨乃兰言语朴素,她的班组同事们却止不住对她扎实的工作夸赞有加。“我们的船运行这么多年还像新船一样,离不开细心的乃兰。”“乃兰姐吃苦耐劳,给我们年轻人树立了榜样。”

同事们的话没错。轮机长的主阵地是密不透风的机舱。这里有控制螺旋桨的主机,还有控制船舶电路运行的供电系统,运行时免不了产生噪音和热浪。夏季顶着40度起跳的机舱温度,杨乃兰定时进行巡检,工作服被浸湿是常态。难以想象的是,她竟坚持在这样的环境下20余年。

“我们这个工作就是要吃苦耐劳。”杨乃兰对工作的付出没有豪言壮语的概括,有的只是一颗踏实的真心。她作为全省航道系统唯一的女轮机长,在2020年获得了“广东省交通运输系统工会优秀女职工”称号;她所在的班组在2019年全国公路水路行业班组船舶安全生产竞赛、2021年广东省交通运输行业船舶机舱设备操作工职业技能竞赛等多个平台上斩获荣誉,是航道系统内闪亮的“明星班组”。班组成员们总是说,这是被杨乃兰的敬业坚守感染的成果。

论业务技能,杨乃兰坚持“保养大于维修”,把船舶机舱里的每一件器械当成自己家的家具一样精心养护。航行前,她早早就会一头钻进机械间,润滑添水等保养环节绝不马虎。不仅机舱一尘不染,所有检修所需的工具和耗材也整齐码放,一旦出现故障就能迅速处理。行内人一看就知道这个轮机长水平不简单。论精神支持,杨乃兰让班组感受到一份源于责任感的“甜”。和普通人乘船出游不同,班组水上作业要克服浪涌等因素,精神高度集中的同时还必须克服生理不适,体力消耗也很大,每个岗位在作业时都十分辛苦。尤其是前往港珠澳大桥的桥梁航道、白沥航道等区域的作业,船舶航速较慢加上航程较远,以致按时吃上一顿饭也难以保证。“即使工作辛苦也要‘苦中作乐’,制造甜蜜,把饭吃好才能更好地把重任担好。”杨乃兰不仅工作扎实,厨艺还非常了得。细心的她出航前常常会提前烧制好香甜的叉烧等美味供大家解饥,坚持多年毫无怨言,她从不计较多做了“份外事”,比别人多付出了时间精力。叉烧的美味由她敬业奉献的信仰造就,她也让大家明白了为什么能坚持在艰苦的岗位上20余载。她就是班组同事们眼中凝聚奉献力量的“大姐大”。

杨乃兰和阮永志因船结缘。他们曾同在广东海洋大学学习航运相关知识,专业方向不同,彼此因相知而选择相守。没想到,他们不仅守护了甜蜜的爱情,更守护了他们共同热爱的事业。工作的过程中他们也遇到过不少挑战。每每此时,他们总会默默守望,做彼此“坚强的后盾”,共同进步。 轮机岗位因检修需要,对体能有一定要求。瘦弱的杨乃兰为了弥补弱项,每天都要利用休息时间锻炼体能,强度并不比男同事低。刚来到珠海工作,他们就接手了在当时的航道系统内操作经验较少的全回转船——“粤道监1066”。由于磨刀门水道浪涌大,如何在不抛锚的情况下克服浪涌带来的起伏摇摆实现安全起吊作业成为工作的难点。面对相对陌生的领域,夫妇俩抓住短暂的培训机会向高手请教,又不断加班加点摸索练习,从一次次吊装的经验中总结规律,最终才取得令人刮目相看的操作“真经”,练就“甲板如平地”般的安全吊装技艺。夫妻同心,共同进步。夫妻俩成为同事们争相求教的实战“名师”,阮永志还获得“广东省交通技术能手”称号。

这份对职业的热忱也是“航道人”精神坚守的底色。粤澳区界河航道交通繁忙、水情复杂,航标保养工作强度大、难度高,安全生产形势复杂。尤其在恶劣天气下,该区域航标发生碰撞、移位情况,班组按要求须2小时内出航前往现场处理。今年1月底正值春运,白沥水道B3号浮标发生漂移搁浅。这条水道水上交通运输繁忙,浮标移位如不及时处理将严重影响过往船舶的安全通航。通过航标遥测遥控系统发现险情后,“粤道监1066”班组迅速赶往现场,发现B3号浮标被船碰撞脱离原标位,向下游漂移约1公里搁浅在横琴的浅滩。班组成员迅速分工协作,利用卫星定位抛入沉块、抛设航标、检查灯光、调试信号,一气呵成,不到4小时就顺利完成航标恢复工作。杨乃兰和班组的同事们想的一样——一心一意把本职工作做好,不出问题和差错,这样才能安心。平时完成任务休息时,阮永志和杨乃兰总会携手走下工作船,沐浴着夕阳的余光,欣赏着他们为之付出无数日夜的航道,温暖而欣慰。

文字:陈颖 图片:陈佳哲 编辑:陈刚 周晓晴 责任编辑:蓝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