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人世间》,品烟火温情——访当代著名作家梁晓声

“于人间烟火处,彰显道义和担当;在悲欢离合中,抒写情怀和热望。”由珠海市委宣传部指导、珠海传媒集团主办的“城市与文学表达——梁晓声文学创作分享会”今日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举行。5月12日下午,记者专访当代著名作家、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小说《人世间》作者梁晓声,听其讲述作品背后的故事及创作心得。

长篇小说《人世间》分上中下三卷,以平民子弟周秉昆的生活轨迹为线索,围绕春节欢宴、家庭聚会、重大事件布局全篇,展示近五十年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

《人世间》用细腻的笔触,循着“光字片”周姓人家的命运轨迹,在五十年新旧嬗变的时代进程中,书写了跌宕壮阔的人民史诗,展现了一代代中国人对真善美的永恒价值追求。

2017年12月,《人世间》首次出版,是中国作家协会2017年度重点作品扶持选题,也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图书。2019年7月,《人世间》获第二届吴承恩长篇小说奖;同年8月,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

谈及创作初衷,梁晓声说这是自己的愿望:当年“上山下乡运动”发生后,关于留城青年生活这部分内容,在文学作品中体现不多。他希望能用自己的笔写一写这些人的生活状态,希望通过书写人物命运的种种变迁来反映大时代的演进过程。而这种写作本身也是文学写作查遗补缺的一种方式。另外,通过这种写作,让现在的年轻人了解父辈们以往的生活经历,了解他们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如何固守做人的原则。

“很多时候,作家在写作过程中,都是在与故事中的人物对话。”梁晓声说,创作的作品写的是自己曾经经历过的年代、发生过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长经历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并不意味着作品里的人物有其原型。尽管人物是虚构的,但作品呈现的情感是真诚而炽热的。“我觉得我写的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最基础的价值观和最基本的感情。人类社会千百年来就是凭着这些感情来进化,所以不论是灾难、战争,还是时代转折期的阵痛,我们不仅看到了社会咄咄逼人的压迫感,更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这种温暖恰恰是我在这部100多万字的小说里最想表达的。”

梁晓声说,珠海城市环境优美、街区整洁,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很幸福,这里的文艺工作者应该会由此萌生出很多创作激情。他希望走进珠海的老城区看看,走进珠海人家,感受更多珠海的生活气息。

文字:郭秀玉 图片:钟凡 编辑:周晓晴 责任编辑:蓝辉龙
微信
朋友圈
走进《人世间》,品烟火温情——访当代著名作家梁晓声
珠海特区报 2023-05-13 07:40

“于人间烟火处,彰显道义和担当;在悲欢离合中,抒写情怀和热望。”由珠海市委宣传部指导、珠海传媒集团主办的“城市与文学表达——梁晓声文学创作分享会”今日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举行。5月12日下午,记者专访当代著名作家、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小说《人世间》作者梁晓声,听其讲述作品背后的故事及创作心得。

长篇小说《人世间》分上中下三卷,以平民子弟周秉昆的生活轨迹为线索,围绕春节欢宴、家庭聚会、重大事件布局全篇,展示近五十年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

《人世间》用细腻的笔触,循着“光字片”周姓人家的命运轨迹,在五十年新旧嬗变的时代进程中,书写了跌宕壮阔的人民史诗,展现了一代代中国人对真善美的永恒价值追求。

2017年12月,《人世间》首次出版,是中国作家协会2017年度重点作品扶持选题,也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图书。2019年7月,《人世间》获第二届吴承恩长篇小说奖;同年8月,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

谈及创作初衷,梁晓声说这是自己的愿望:当年“上山下乡运动”发生后,关于留城青年生活这部分内容,在文学作品中体现不多。他希望能用自己的笔写一写这些人的生活状态,希望通过书写人物命运的种种变迁来反映大时代的演进过程。而这种写作本身也是文学写作查遗补缺的一种方式。另外,通过这种写作,让现在的年轻人了解父辈们以往的生活经历,了解他们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如何固守做人的原则。

“很多时候,作家在写作过程中,都是在与故事中的人物对话。”梁晓声说,创作的作品写的是自己曾经经历过的年代、发生过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长经历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并不意味着作品里的人物有其原型。尽管人物是虚构的,但作品呈现的情感是真诚而炽热的。“我觉得我写的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最基础的价值观和最基本的感情。人类社会千百年来就是凭着这些感情来进化,所以不论是灾难、战争,还是时代转折期的阵痛,我们不仅看到了社会咄咄逼人的压迫感,更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这种温暖恰恰是我在这部100多万字的小说里最想表达的。”

梁晓声说,珠海城市环境优美、街区整洁,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很幸福,这里的文艺工作者应该会由此萌生出很多创作激情。他希望走进珠海的老城区看看,走进珠海人家,感受更多珠海的生活气息。

文字:郭秀玉 图片:钟凡 编辑:周晓晴 责任编辑:蓝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