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珠海网络评论挑战赛第一期活动网评之星奖揭晓

近日,随着原创投稿环节

网评之星奖的揭晓,

首届珠海网络评论挑战赛

第一期线上活动

圆满落下帷幕。

本次大赛共评选出

网评之星奖10名!

5月30日,

第一期活动总结分享会

将在珠海科技学院举行。

首届珠海网络评论挑战赛第一期活动的主题聚焦“世界读书日”,用阅读之光点亮青春之城,从市民日常生活出发、从热门话题入手,围绕“手机不离手,我们怎么读书”“爱上阅读,如何从娃娃抓起”“你最爱去的珠海书店或阅读场所有哪些”等议题设置互动话题供网友参与。

首届珠海网络评论挑战赛第一期活动

活动自启动以来,便吸引了广大市民的踊跃参与。截至5月5日征集期结束,活动共收到原创投稿94份,初筛进入评委评审环节的作品共34件,其中,文字作品20件、视频作品5件、漫画作品6件和H5作品3件。

首届珠海网络评论挑战赛由市委网信办主办,重在激发广大网友关注珠海本地事务的积极性,以独到见解、创新思维,用有温度、有力度、有深度的文字、音视频、漫画等多种形式建言献策,构筑开放、有序、健康的珠海网络新空间。

活动将根据时下热点及市民关注、反馈的话题,以“珠海发布”微信公众号为主阵地,定期发布不同主题的推文,广大网友按要求发帖或提交各类原创网评作品即视为参与活动。活动评审会组织对投稿作品审核评优,优秀作品将有机会获得相应奖励。优秀作品创作者也有机会受邀参与线下活动,围绕丰富多样的主题,开展现场主题辩论、圆桌议事会、总结分享表彰、新媒体轮训E课堂等形式多样的活动。

每一个作品都承载着

创作者们的阅读经验与生活感悟,

最后是哪些

优秀作品获奖了呢?

这就来一一揭晓!

第一期活动原创投稿获奖作品名单

文字类

《偏爱——致纸质书》

肖筱维

相较于电子书而言,我是无比偏爱纸质书的。

纸质书相对于我,更多应该是一种情怀。

我总喜欢在雨天的窗边摊上一本书。湿漉漉的阴天光线很弱,在屋内点上一盏黄灯,煮上一壶热咖啡,坐在窗边摊开一本书,黄色的光晕笼罩在文字上,屋外是淅淅沥沥的雨声。无事此静坐。我总是迷恋这样的氛围。

我还喜欢纸质书的香气。纸质书是有香气的,翻开新书与旧书的味道也不相同,旧书的要更柔和些,大概因为旧,书页墨水也被时光抚慰得平和。

很多人是尤其喜欢旧书的,汉芙小姐就是因为迷恋二手书,才会与查令十字街八十四号结缘。

“你们若恰好经过查令十字街八十四号,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她良多……”

查令十字街旧时拥有着众多二手书店。在每一个晴日的上午,书商们总慢慢悠悠地用鸡毛掸子扫去橱窗上附着的灰尘,推几匣便宜的平装书到门外,然后静静地点上一枚烟斗。街上行人还很少,查令十字街上的书与人都被笼在一层薄雾里,薄雾散发出淡淡的金色光晕。这是纸质书店的独特魅力。

上世纪的旧书籍,多半被小羊皮装帧好,蒙上几分神秘,好似也被巫师们施过魔法,能携带深刻的情谊漂洋过海,寻找到彼岸的知己。

书籍是能承载情感的。汉芙小姐与马克斯与科恩书店的情谊,就是在一本书,一封信间,逐渐变得绵长、深刻。

“我想,当爱情以另一种方式铺陈时,也并非被撕去,而是翻译成了一种更好的语言。上帝派来的那几个译者,名叫机缘,名叫责任名叫慰籍,名叫沉默。还有一位,名叫怀恋。”汉芙小姐与查令十字街八十四号,书缘之外,是情缘。

当然,查令十字街八十四号的魅力,远不止于“亲爱的弗兰克与亲爱的海莲”。到今天,汉芙小姐的信集,已成为世界各个角落爱书者们的慰籍。无数人翻阅它,或是出于对车马书信慢的怀念,或是出于对纸质书的怀恋。我想,这是独属于纸质书的情怀。

“书籍是人类所拥有最好的记忆留存方式。”

人类的记忆在书页间得以不朽。唯翻阅纸质书的书页,才能感受到夹杂期间的时光的厚重感。更多时候,我们是在文字中品尝记忆,或属于作者的,或属于时代的,独家记忆。

其实哪怕我们自己,也有着与纸质书的独家记忆。就像书页的翻飞声,早已成为一代代人的记忆符号,成为青春线索。曾几何时,一面在课桌下翻动小说,一面紧张地盯梢讲台;课间笔迹飞扬,只为在晚自习安心翻开心爱的小说;放学后的报刊亭,聚集着最多的同学,大家挤在一起,翻看着期待的连载。脑海中的画面太多,与纸质书的回忆太多。它寄托着我的,太多人的难以忘怀。这或许也是我总对它多几分关爱的原因,我期待着,当再翻开过去的最爱,时间的隧道便能搭建在书页间。我总是在书页间怀恋,与过去重逢。我想,若是人们能慢些淡忘纸质书,过去的岁月是否也能留存得更久些。

在今天,我已很少在学校外的场合见到人们翻阅纸质书。所以当我偶尔在生活场景中,看到有人静静的翻看一本纸质书,便会产生一种一些别样的感动。高铁上隔着一条过道,有一位先生,他静静地翻阅一本纸质书。纸质书总是有种魔力,哪怕身边并不是那么安静,哪怕在嘈杂的车厢,可它总会带给我一种安静的感觉,连带着翻阅它的人也自然地被笼罩在安静的氛围里。它似乎向来都有抚慰人心的魔力。

我对纸质书的眷恋与偏爱,再耗上几盏笔墨也难以诉尽。在科技高速发展、电子书高度盛行的今天,我仍希望人们给纸质书留些位子。我私心人们也如我一般,多给予纸质书些偏爱,它是所剩无几的慢时代印记,是抚慰人心的难得良品。

《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开卷有益”》

徐正芳

昨天是世界读书日,想起来前两天一件让我非常内疚的事情。“开卷有益”四个字,是真的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

要搬家,家里书太多,已经在二手图书平台回收过一波了,还有很多书实在处理不了,于是我找来保洁阿姨,问有没有地方收废品书。

保洁阿姨没有回答我这个问题,她只是久久地看着那一堆书,欲言又止好多次,才很小声地问我,能不能把书送给她,她虽然没什么文化读不懂书,但家里有个九岁的孩子。

“我能不能拿回去给我的小孩,小孩子多读书好。”

我连忙说可以。

于是傍晚阿姨带着孩子来拿书,小孩儿瘦瘦小小,很腼腆,如获珍宝地抱着几本古诗词和科学绘本,一副兴高采烈的样子。

他越是兴高采烈,我心里就越是愧疚和感动。同样价值的东西,扔书总比扔衣服更让人愧疚。而“开卷有益”四个字,此时此刻也给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感动。

想起来前两年一个新闻,在东莞图书馆留言簿上有这么一段留言,现在想起来心里还是很触动:

“我来东莞十七年,其中来图书馆看书有十二年。书能明理,对人百益无一害的唯书也。今年疫情让好多产业倒闭,农民工也无事可做了,选择了回乡。想起这些年的生活,最好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了,虽万般不舍,然生活所迫。”

写这段留言的是农民工吴桂春,这一天他是来退卡的,明天就准备回老家了。他喜欢读《庄子·逍遥游》,而他的生活实际上一点也不逍遥。在流水线上做杂货,每月攒几百元,寄回老家去。他没有时间真正地去读书上进,比如考个什么资格证的,因为他一停下来,就没有人挣钱养家。他只好零零散散地来图书馆看些书,读书不要钱,《红楼梦》《资治通鉴》《春秋》排着队进入他的世界。

工厂的忙碌是一阵一阵的,流水线上的灰尘像是黑夜一样笼罩了他,接着,他和他的书本又像是黎明一样重新出现了。

读书重要,读书重要,没有人比中国人更知道这四个字的分量。贫穷、苦难,这些问题总在不停地出现,人群川流不息,无聊的生活日复一日;而正是有书的存在,有人正在读书,有人沿着前辈留下的脚步前行,伟大的文化还在继续。

就像那天傍晚我看见保洁阿姨的小孩抱着几本书站在夕阳下,脑子里想的是,即使是这样瘦弱的肩膀,也必能驮住燃烧的落日。 

《读书的意义即自由》

陈泽嘉

曾几何时,我的课桌也和所有人一样,趴在上面可以闻到晚春令人难受的石楠花味,闻到夏天雨后混着泥土气息的玉兰花香,闻到八月夜的桂花暗香,当然,也能嗅到一年四季不间断的书本试卷的纸质味,恍惚间仿佛生活的一切都包裹着纸质木香,那时便在习以为常中认为书本试卷的味道就是生活的一切韵味,索然无味。

所以我也和大部分人一样追问过读书的意义,少年的疑惑问出嘴也不过是诸如“我以后买菜也不用微积分算呀”“我日常生活简单语言也够用不用那么丰富华丽的辞藻来表达”之类的例证,但很可惜从他人口中得到的答案大都是现实功利且令人沮丧的“为了以后能找到钱多事少的工作”……我清楚地知道读书的意义不仅限于此,但如果不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或者更高的地位、荣誉等,那读书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真正开始解惑的时候,是《朗读者》节目中一段不起眼的采访,当记者问路边挑着竹篮边卖菜还不忘读书的大娘为何如此热衷于阅读时,大娘说:“读书就像用竹篮打水,可能过一阵子你就都忘光了,一场空了,但是你的竹篮被洗干净了,潜意识里能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惭愧感自心底油然而生,的确,读书的意义并不在于你读了多少书,你读了什么书,更不应期待于它能为你带来什么功利性的好处,而在于读书的过程中你潜意识里多少能触摸到世界的广度,窥探到世界的深度,感受到自己在世界中的定位,从而本能地认识自己,反思自己,审判自己,接纳自己,以至于最终成为自己。

康德说真正的自由不是放纵,不是为所欲为,是拥有克制自己最邪恶无情欲望的自律。这也是读书于我们最大的意义,它洗干净了自尘土飞扬处前来打水的一个个竹篮,它以雁过留痕的方式在我们心底的另一个世界起着作用,在那个我们甚至都没有意识到它存在的世界,我们与那个世界并非无互通渠道,看到需要帮助的人时伸出的援手,看到社会不公时紧皱的眉头,看到苦难悲剧时漏几拍的心脏……基于本能,发展于对世界的感知,来源于读书过程中一遍遍洗涤之后的潜意识价值观,某种意义上,这也是自由的表征,自此我也明白了,获得真正的自由,即是读书的意义。 

《阅读让生命更精彩》

王天颖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公司在读书日活动中,要求我们同写一篇《阅读让生命更精彩》的文章。收到这个通知的时候,我刚好在看梁晓声的文章《用阅读抵抗寂寞》。梁大师的观点即是,有了阅读有了思想,人就永不会丧失最后一个交谈的伙伴,足以抵抗漫长又漫长的寂寞。如果还侥幸有笔,孤独可怕的寂寞也许还会开出意外的花朵。《绞刑架下的报告》《可爱的中国》便是在牢房里开出的花朵。

我没有大师那般高远的眼光和渊博学识,但是也深知阅读之于我的不可割舍。在我小的时候,活泼的、有生命的文字尚是匮乏的,各种小人书、画报,甚至是食品药品的包装纸、电器的说明书都能成为我阅读的目标。那时候电视只有4个台,电话只有公家才有而且还要专门锁起来,绿皮火车慢到可以行进中上落,飞机更是心中的神气之物,不是一般百姓可以亲近的……于是,书,就成了一双千里慧眼,成了一对隐形翅膀,让我看到公主的水晶鞋和王子的城堡,去到我无法踏足的山岳河川、异域他乡。生活也不再单调乏味,我在阅读里学会了和大师们交谈、在历史中穿梭,像梁晓声说的,有了阅读,我便不再害怕寂寞。

现在我有了孩子,我也希望他爱上阅读。小时候每天晚上给他讲故事,是我在帮他阅读;长大了他自己学会了蜷在沙发上用最慵懒舒服的姿势看喜欢的书,是他自己在阅读。有时候看着他专注的小脸儿,我会惊奇发现那里面藏着小小的我,啃着手指翻着书,沉浸在那些或喜或悲的情节里,周遭变得空无一物。

跟其他家长聊天儿,他们说,孩子要多阅读,多看书,作文才会写得好,最好背背名家名篇,将来的高考是语文的天下,作文必须拿高分;有的说孩子要多看看科普类的书,那些都是以后理化学习的基础,小学时候要打好基础……他们说,阅读会让生命更精彩。

阅读确实会让生命精彩,然而那精彩不是来自他人的艳羡眼光、不是来自穿金戴银的流光,我眼中阅读带给我们的精彩,是内心不予外人知的满足喜悦,是落寞孤寂时的慰藉开解。而阅读,恰恰是这样一个忠诚的伙伴,与我不离不弃、不择不拣,让我始终可以远离生命中的疑惑与恐惧。这样的精彩,淡淡微光,温暖舒适。

我的孩子,我希望你也和我一样,体会到这样的,阅读带给生命的精彩。

哈,写得好散,所以也侧面证明了阅读和写作并不相长。纵然写不好,我们也还是要多读,唯此,我们才会永恒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宁静的精彩。

《有一本纸质书,Ta什么都知道》

薛骁敏

Ta知道为什么你摒弃了Ta

搬家时,你总嫌Ta太占位

外出时,总在无数次拿起放下的纠结中

移除了又沉又重的纸质书

支付时,选择电子书吧

便宜又便捷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

Ta已不再是你的第一选择

明明 小时候总是手不释卷、废寝忘食

这,是Ta

但这,也是Ta

Ta就像一盅普洱

滋味浓醇,越陈越香

选择Ta吧,Ta在无数个阅读的日子里

保护了你的双眼

选择Ta吧,纸质书读起来

总是更有感觉

选择Ta吧,别再为xx难过了

Ta是你内心深处的救赎

读纸质书吧,毕竟

你如何能在电子书里夹一朵花呢?

喜欢你,是因为

喜欢指腹翻动书页时的微妙触感

还有那透过纸张溢出的淡淡墨香

喜欢你,是因为

喜欢在书页上圈圈点点的满足感

在很久的以后 再次翻开

那年盛夏在阳光下读书的背影 是多么美好

喜欢你,是因为

喜欢阅读时思辨性的自己

内心的焦躁不安似乎总在一次次阅读中平定下来

书架上,有些书

已经堆积了许久

你有多久没有认真阅读过一本书了呢?

有多久没读过纸质书了呢?

所以,请重新捧起Ta

别让Ta再失望

别让Ta消失了 

《梦在海这边》

谢成因

谷雨时节,南国迎来了季风雨。恰逢世界读书日,已记不清是第几次走进珠海新华书店横琴书笙馆,一如既往怦然心动的感觉。记得那年盛夏大雨滂沱的午后,因匆匆避雨而在小巷深处邂逅横琴书笙馆,相逢都市喧嚣中的一缕沉静。如今,亚热带的东亚一侧、南海之滨、湾区一角,细雨如琴声,人在书院中,书香茶语伴着梦想为题阅读心绪。

梦想,跨越伶仃洋两岸,穿越五百年时空,连接横琴与澳门。初见横琴书笙馆时,在书架上看到第一本心动书籍是《梦想起航:澳门青年在大湾区成功创业励志案例》,讲述十二位澳门青年曲折动人的创业故事。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浪潮中,在粤港澳大湾区蓬勃发展的无限机遇中,这些澳门青年的杰出代表凭借超凡毅力和才华,以梦为马,开拓创新。书中交织着汗水泪水融铸于坚持、拼搏中的创业故事,成为新时代粤澳人民同心圆梦的最好见证。

一本书承载着十二个人的梦想,一座书店又容纳了多少人的梦想?粤澳青年无论是学业者、就业者还是创业者,从与横琴书笙馆相遇第一天起,就把这里当作追梦长路上的精神家园。她不如阅潮书店高端前卫雍容华贵,不像无界书店面朝大海色彩斑斓,也没有停云书店古香古色隽永清新。但她外表简约别致与时俱进,内在庄重典雅守正创新。书院区、咖啡阅读区淡妆浓抹,少儿文教区、文创科技区动静相宜。同时,为针对横琴产业布局、适应澳门产业多元发展需要,书笙馆还设有“品读澳门”“拉美文化”“中医中药” 等特色书籍类别,以及澳门青少年横琴阅读基地、澳门大学生横琴自习室、澳门大学生社团横琴文化活动基地和琴澳亲子阅读基地等特色活动空间。书笙馆里几乎每一天都可以见到粤澳青年读书学习,交流研讨,碰撞思想,驰骋灵感。书笙者,“书声朗朗,韵如笙乐”之意也。书声如乐相伴琴澳和鸣,共奏梦想之曲爱国之情。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在横琴这片粤澳青年同心圆梦的热土上,横琴书笙馆敞开怀抱,以阅读为媒,搭起了一座粤澳青年文化交流,携手同行的桥梁。

书店里梦想渐浓,轩窗外雨过天晴。追一抹天青色走在环岛路上,放眼望去,发觉书本书店之外还有一片更广阔天地。读懂一本书读懂一座书店,还要读懂这片绿水青山。

横琴,与澳门一水一桥之隔,其地形与山势,宛如横在南海碧波上的古琴,千百年海风吹拂,精华汇聚钟灵毓秀。合作区成立后,惠澳政策迅速出台,利澳项目纷纷落地,澳资企业相继落户,生产总值大幅增加,横琴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前沿,成为新时代的潮流。国家的梦想民族的梦想也是澳门青年的梦想和内地青年的梦想,新时代新征程,澳门青年和内地青年必将团结一心,砥砺前行,共创未来。

漫画类

《读书对我生活中的影响》

邓倩文

《读书,一生的滋养》

赵耀中

视频类

《与书相伴,独享一方静谧的知识港湾》

吴星宓

《始于一页,抵达世界》

廖慧娉

让我们一起为

优秀作品及创作者

点赞喝彩!

编辑:王朝辉 周晓晴 责任编辑:帅云
首届珠海网络评论挑战赛第一期活动网评之星奖揭晓
观海融媒 2023-05-22 17:20

近日,随着原创投稿环节

网评之星奖的揭晓,

首届珠海网络评论挑战赛

第一期线上活动

圆满落下帷幕。

本次大赛共评选出

网评之星奖10名!

5月30日,

第一期活动总结分享会

将在珠海科技学院举行。

首届珠海网络评论挑战赛第一期活动的主题聚焦“世界读书日”,用阅读之光点亮青春之城,从市民日常生活出发、从热门话题入手,围绕“手机不离手,我们怎么读书”“爱上阅读,如何从娃娃抓起”“你最爱去的珠海书店或阅读场所有哪些”等议题设置互动话题供网友参与。

首届珠海网络评论挑战赛第一期活动

活动自启动以来,便吸引了广大市民的踊跃参与。截至5月5日征集期结束,活动共收到原创投稿94份,初筛进入评委评审环节的作品共34件,其中,文字作品20件、视频作品5件、漫画作品6件和H5作品3件。

首届珠海网络评论挑战赛由市委网信办主办,重在激发广大网友关注珠海本地事务的积极性,以独到见解、创新思维,用有温度、有力度、有深度的文字、音视频、漫画等多种形式建言献策,构筑开放、有序、健康的珠海网络新空间。

活动将根据时下热点及市民关注、反馈的话题,以“珠海发布”微信公众号为主阵地,定期发布不同主题的推文,广大网友按要求发帖或提交各类原创网评作品即视为参与活动。活动评审会组织对投稿作品审核评优,优秀作品将有机会获得相应奖励。优秀作品创作者也有机会受邀参与线下活动,围绕丰富多样的主题,开展现场主题辩论、圆桌议事会、总结分享表彰、新媒体轮训E课堂等形式多样的活动。

每一个作品都承载着

创作者们的阅读经验与生活感悟,

最后是哪些

优秀作品获奖了呢?

这就来一一揭晓!

第一期活动原创投稿获奖作品名单

文字类

《偏爱——致纸质书》

肖筱维

相较于电子书而言,我是无比偏爱纸质书的。

纸质书相对于我,更多应该是一种情怀。

我总喜欢在雨天的窗边摊上一本书。湿漉漉的阴天光线很弱,在屋内点上一盏黄灯,煮上一壶热咖啡,坐在窗边摊开一本书,黄色的光晕笼罩在文字上,屋外是淅淅沥沥的雨声。无事此静坐。我总是迷恋这样的氛围。

我还喜欢纸质书的香气。纸质书是有香气的,翻开新书与旧书的味道也不相同,旧书的要更柔和些,大概因为旧,书页墨水也被时光抚慰得平和。

很多人是尤其喜欢旧书的,汉芙小姐就是因为迷恋二手书,才会与查令十字街八十四号结缘。

“你们若恰好经过查令十字街八十四号,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她良多……”

查令十字街旧时拥有着众多二手书店。在每一个晴日的上午,书商们总慢慢悠悠地用鸡毛掸子扫去橱窗上附着的灰尘,推几匣便宜的平装书到门外,然后静静地点上一枚烟斗。街上行人还很少,查令十字街上的书与人都被笼在一层薄雾里,薄雾散发出淡淡的金色光晕。这是纸质书店的独特魅力。

上世纪的旧书籍,多半被小羊皮装帧好,蒙上几分神秘,好似也被巫师们施过魔法,能携带深刻的情谊漂洋过海,寻找到彼岸的知己。

书籍是能承载情感的。汉芙小姐与马克斯与科恩书店的情谊,就是在一本书,一封信间,逐渐变得绵长、深刻。

“我想,当爱情以另一种方式铺陈时,也并非被撕去,而是翻译成了一种更好的语言。上帝派来的那几个译者,名叫机缘,名叫责任名叫慰籍,名叫沉默。还有一位,名叫怀恋。”汉芙小姐与查令十字街八十四号,书缘之外,是情缘。

当然,查令十字街八十四号的魅力,远不止于“亲爱的弗兰克与亲爱的海莲”。到今天,汉芙小姐的信集,已成为世界各个角落爱书者们的慰籍。无数人翻阅它,或是出于对车马书信慢的怀念,或是出于对纸质书的怀恋。我想,这是独属于纸质书的情怀。

“书籍是人类所拥有最好的记忆留存方式。”

人类的记忆在书页间得以不朽。唯翻阅纸质书的书页,才能感受到夹杂期间的时光的厚重感。更多时候,我们是在文字中品尝记忆,或属于作者的,或属于时代的,独家记忆。

其实哪怕我们自己,也有着与纸质书的独家记忆。就像书页的翻飞声,早已成为一代代人的记忆符号,成为青春线索。曾几何时,一面在课桌下翻动小说,一面紧张地盯梢讲台;课间笔迹飞扬,只为在晚自习安心翻开心爱的小说;放学后的报刊亭,聚集着最多的同学,大家挤在一起,翻看着期待的连载。脑海中的画面太多,与纸质书的回忆太多。它寄托着我的,太多人的难以忘怀。这或许也是我总对它多几分关爱的原因,我期待着,当再翻开过去的最爱,时间的隧道便能搭建在书页间。我总是在书页间怀恋,与过去重逢。我想,若是人们能慢些淡忘纸质书,过去的岁月是否也能留存得更久些。

在今天,我已很少在学校外的场合见到人们翻阅纸质书。所以当我偶尔在生活场景中,看到有人静静的翻看一本纸质书,便会产生一种一些别样的感动。高铁上隔着一条过道,有一位先生,他静静地翻阅一本纸质书。纸质书总是有种魔力,哪怕身边并不是那么安静,哪怕在嘈杂的车厢,可它总会带给我一种安静的感觉,连带着翻阅它的人也自然地被笼罩在安静的氛围里。它似乎向来都有抚慰人心的魔力。

我对纸质书的眷恋与偏爱,再耗上几盏笔墨也难以诉尽。在科技高速发展、电子书高度盛行的今天,我仍希望人们给纸质书留些位子。我私心人们也如我一般,多给予纸质书些偏爱,它是所剩无几的慢时代印记,是抚慰人心的难得良品。

《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开卷有益”》

徐正芳

昨天是世界读书日,想起来前两天一件让我非常内疚的事情。“开卷有益”四个字,是真的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

要搬家,家里书太多,已经在二手图书平台回收过一波了,还有很多书实在处理不了,于是我找来保洁阿姨,问有没有地方收废品书。

保洁阿姨没有回答我这个问题,她只是久久地看着那一堆书,欲言又止好多次,才很小声地问我,能不能把书送给她,她虽然没什么文化读不懂书,但家里有个九岁的孩子。

“我能不能拿回去给我的小孩,小孩子多读书好。”

我连忙说可以。

于是傍晚阿姨带着孩子来拿书,小孩儿瘦瘦小小,很腼腆,如获珍宝地抱着几本古诗词和科学绘本,一副兴高采烈的样子。

他越是兴高采烈,我心里就越是愧疚和感动。同样价值的东西,扔书总比扔衣服更让人愧疚。而“开卷有益”四个字,此时此刻也给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感动。

想起来前两年一个新闻,在东莞图书馆留言簿上有这么一段留言,现在想起来心里还是很触动:

“我来东莞十七年,其中来图书馆看书有十二年。书能明理,对人百益无一害的唯书也。今年疫情让好多产业倒闭,农民工也无事可做了,选择了回乡。想起这些年的生活,最好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了,虽万般不舍,然生活所迫。”

写这段留言的是农民工吴桂春,这一天他是来退卡的,明天就准备回老家了。他喜欢读《庄子·逍遥游》,而他的生活实际上一点也不逍遥。在流水线上做杂货,每月攒几百元,寄回老家去。他没有时间真正地去读书上进,比如考个什么资格证的,因为他一停下来,就没有人挣钱养家。他只好零零散散地来图书馆看些书,读书不要钱,《红楼梦》《资治通鉴》《春秋》排着队进入他的世界。

工厂的忙碌是一阵一阵的,流水线上的灰尘像是黑夜一样笼罩了他,接着,他和他的书本又像是黎明一样重新出现了。

读书重要,读书重要,没有人比中国人更知道这四个字的分量。贫穷、苦难,这些问题总在不停地出现,人群川流不息,无聊的生活日复一日;而正是有书的存在,有人正在读书,有人沿着前辈留下的脚步前行,伟大的文化还在继续。

就像那天傍晚我看见保洁阿姨的小孩抱着几本书站在夕阳下,脑子里想的是,即使是这样瘦弱的肩膀,也必能驮住燃烧的落日。 

《读书的意义即自由》

陈泽嘉

曾几何时,我的课桌也和所有人一样,趴在上面可以闻到晚春令人难受的石楠花味,闻到夏天雨后混着泥土气息的玉兰花香,闻到八月夜的桂花暗香,当然,也能嗅到一年四季不间断的书本试卷的纸质味,恍惚间仿佛生活的一切都包裹着纸质木香,那时便在习以为常中认为书本试卷的味道就是生活的一切韵味,索然无味。

所以我也和大部分人一样追问过读书的意义,少年的疑惑问出嘴也不过是诸如“我以后买菜也不用微积分算呀”“我日常生活简单语言也够用不用那么丰富华丽的辞藻来表达”之类的例证,但很可惜从他人口中得到的答案大都是现实功利且令人沮丧的“为了以后能找到钱多事少的工作”……我清楚地知道读书的意义不仅限于此,但如果不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或者更高的地位、荣誉等,那读书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真正开始解惑的时候,是《朗读者》节目中一段不起眼的采访,当记者问路边挑着竹篮边卖菜还不忘读书的大娘为何如此热衷于阅读时,大娘说:“读书就像用竹篮打水,可能过一阵子你就都忘光了,一场空了,但是你的竹篮被洗干净了,潜意识里能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惭愧感自心底油然而生,的确,读书的意义并不在于你读了多少书,你读了什么书,更不应期待于它能为你带来什么功利性的好处,而在于读书的过程中你潜意识里多少能触摸到世界的广度,窥探到世界的深度,感受到自己在世界中的定位,从而本能地认识自己,反思自己,审判自己,接纳自己,以至于最终成为自己。

康德说真正的自由不是放纵,不是为所欲为,是拥有克制自己最邪恶无情欲望的自律。这也是读书于我们最大的意义,它洗干净了自尘土飞扬处前来打水的一个个竹篮,它以雁过留痕的方式在我们心底的另一个世界起着作用,在那个我们甚至都没有意识到它存在的世界,我们与那个世界并非无互通渠道,看到需要帮助的人时伸出的援手,看到社会不公时紧皱的眉头,看到苦难悲剧时漏几拍的心脏……基于本能,发展于对世界的感知,来源于读书过程中一遍遍洗涤之后的潜意识价值观,某种意义上,这也是自由的表征,自此我也明白了,获得真正的自由,即是读书的意义。 

《阅读让生命更精彩》

王天颖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公司在读书日活动中,要求我们同写一篇《阅读让生命更精彩》的文章。收到这个通知的时候,我刚好在看梁晓声的文章《用阅读抵抗寂寞》。梁大师的观点即是,有了阅读有了思想,人就永不会丧失最后一个交谈的伙伴,足以抵抗漫长又漫长的寂寞。如果还侥幸有笔,孤独可怕的寂寞也许还会开出意外的花朵。《绞刑架下的报告》《可爱的中国》便是在牢房里开出的花朵。

我没有大师那般高远的眼光和渊博学识,但是也深知阅读之于我的不可割舍。在我小的时候,活泼的、有生命的文字尚是匮乏的,各种小人书、画报,甚至是食品药品的包装纸、电器的说明书都能成为我阅读的目标。那时候电视只有4个台,电话只有公家才有而且还要专门锁起来,绿皮火车慢到可以行进中上落,飞机更是心中的神气之物,不是一般百姓可以亲近的……于是,书,就成了一双千里慧眼,成了一对隐形翅膀,让我看到公主的水晶鞋和王子的城堡,去到我无法踏足的山岳河川、异域他乡。生活也不再单调乏味,我在阅读里学会了和大师们交谈、在历史中穿梭,像梁晓声说的,有了阅读,我便不再害怕寂寞。

现在我有了孩子,我也希望他爱上阅读。小时候每天晚上给他讲故事,是我在帮他阅读;长大了他自己学会了蜷在沙发上用最慵懒舒服的姿势看喜欢的书,是他自己在阅读。有时候看着他专注的小脸儿,我会惊奇发现那里面藏着小小的我,啃着手指翻着书,沉浸在那些或喜或悲的情节里,周遭变得空无一物。

跟其他家长聊天儿,他们说,孩子要多阅读,多看书,作文才会写得好,最好背背名家名篇,将来的高考是语文的天下,作文必须拿高分;有的说孩子要多看看科普类的书,那些都是以后理化学习的基础,小学时候要打好基础……他们说,阅读会让生命更精彩。

阅读确实会让生命精彩,然而那精彩不是来自他人的艳羡眼光、不是来自穿金戴银的流光,我眼中阅读带给我们的精彩,是内心不予外人知的满足喜悦,是落寞孤寂时的慰藉开解。而阅读,恰恰是这样一个忠诚的伙伴,与我不离不弃、不择不拣,让我始终可以远离生命中的疑惑与恐惧。这样的精彩,淡淡微光,温暖舒适。

我的孩子,我希望你也和我一样,体会到这样的,阅读带给生命的精彩。

哈,写得好散,所以也侧面证明了阅读和写作并不相长。纵然写不好,我们也还是要多读,唯此,我们才会永恒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宁静的精彩。

《有一本纸质书,Ta什么都知道》

薛骁敏

Ta知道为什么你摒弃了Ta

搬家时,你总嫌Ta太占位

外出时,总在无数次拿起放下的纠结中

移除了又沉又重的纸质书

支付时,选择电子书吧

便宜又便捷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

Ta已不再是你的第一选择

明明 小时候总是手不释卷、废寝忘食

这,是Ta

但这,也是Ta

Ta就像一盅普洱

滋味浓醇,越陈越香

选择Ta吧,Ta在无数个阅读的日子里

保护了你的双眼

选择Ta吧,纸质书读起来

总是更有感觉

选择Ta吧,别再为xx难过了

Ta是你内心深处的救赎

读纸质书吧,毕竟

你如何能在电子书里夹一朵花呢?

喜欢你,是因为

喜欢指腹翻动书页时的微妙触感

还有那透过纸张溢出的淡淡墨香

喜欢你,是因为

喜欢在书页上圈圈点点的满足感

在很久的以后 再次翻开

那年盛夏在阳光下读书的背影 是多么美好

喜欢你,是因为

喜欢阅读时思辨性的自己

内心的焦躁不安似乎总在一次次阅读中平定下来

书架上,有些书

已经堆积了许久

你有多久没有认真阅读过一本书了呢?

有多久没读过纸质书了呢?

所以,请重新捧起Ta

别让Ta再失望

别让Ta消失了 

《梦在海这边》

谢成因

谷雨时节,南国迎来了季风雨。恰逢世界读书日,已记不清是第几次走进珠海新华书店横琴书笙馆,一如既往怦然心动的感觉。记得那年盛夏大雨滂沱的午后,因匆匆避雨而在小巷深处邂逅横琴书笙馆,相逢都市喧嚣中的一缕沉静。如今,亚热带的东亚一侧、南海之滨、湾区一角,细雨如琴声,人在书院中,书香茶语伴着梦想为题阅读心绪。

梦想,跨越伶仃洋两岸,穿越五百年时空,连接横琴与澳门。初见横琴书笙馆时,在书架上看到第一本心动书籍是《梦想起航:澳门青年在大湾区成功创业励志案例》,讲述十二位澳门青年曲折动人的创业故事。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浪潮中,在粤港澳大湾区蓬勃发展的无限机遇中,这些澳门青年的杰出代表凭借超凡毅力和才华,以梦为马,开拓创新。书中交织着汗水泪水融铸于坚持、拼搏中的创业故事,成为新时代粤澳人民同心圆梦的最好见证。

一本书承载着十二个人的梦想,一座书店又容纳了多少人的梦想?粤澳青年无论是学业者、就业者还是创业者,从与横琴书笙馆相遇第一天起,就把这里当作追梦长路上的精神家园。她不如阅潮书店高端前卫雍容华贵,不像无界书店面朝大海色彩斑斓,也没有停云书店古香古色隽永清新。但她外表简约别致与时俱进,内在庄重典雅守正创新。书院区、咖啡阅读区淡妆浓抹,少儿文教区、文创科技区动静相宜。同时,为针对横琴产业布局、适应澳门产业多元发展需要,书笙馆还设有“品读澳门”“拉美文化”“中医中药” 等特色书籍类别,以及澳门青少年横琴阅读基地、澳门大学生横琴自习室、澳门大学生社团横琴文化活动基地和琴澳亲子阅读基地等特色活动空间。书笙馆里几乎每一天都可以见到粤澳青年读书学习,交流研讨,碰撞思想,驰骋灵感。书笙者,“书声朗朗,韵如笙乐”之意也。书声如乐相伴琴澳和鸣,共奏梦想之曲爱国之情。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在横琴这片粤澳青年同心圆梦的热土上,横琴书笙馆敞开怀抱,以阅读为媒,搭起了一座粤澳青年文化交流,携手同行的桥梁。

书店里梦想渐浓,轩窗外雨过天晴。追一抹天青色走在环岛路上,放眼望去,发觉书本书店之外还有一片更广阔天地。读懂一本书读懂一座书店,还要读懂这片绿水青山。

横琴,与澳门一水一桥之隔,其地形与山势,宛如横在南海碧波上的古琴,千百年海风吹拂,精华汇聚钟灵毓秀。合作区成立后,惠澳政策迅速出台,利澳项目纷纷落地,澳资企业相继落户,生产总值大幅增加,横琴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前沿,成为新时代的潮流。国家的梦想民族的梦想也是澳门青年的梦想和内地青年的梦想,新时代新征程,澳门青年和内地青年必将团结一心,砥砺前行,共创未来。

漫画类

《读书对我生活中的影响》

邓倩文

《读书,一生的滋养》

赵耀中

视频类

《与书相伴,独享一方静谧的知识港湾》

吴星宓

《始于一页,抵达世界》

廖慧娉

让我们一起为

优秀作品及创作者

点赞喝彩!

编辑:王朝辉 周晓晴 责任编辑:帅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