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紧“接力棒” 续写新篇章——广东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米林县(珠海)工作组援藏工作纪实

从南海之滨的经济特区到青藏高原的花谷药洲,从伶仃洋畔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珠海到西藏米林虽相隔3000多公里,却心手相连,林海情深。自2016年珠海援藏工作组进驻米林开展对口支援工作以来,这两个远隔山海的地方,就建立起了深厚的“林海兄弟情”。

2022年6月底,广东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米林县(珠海)工作组抵达米林,接过上一批工作组的援藏“接力棒”,在较短时间内积极适应环境、主动融入米林,开始了为期三年的援藏工作。

一年来,他们锚定“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按照广东省构建的“以民生援藏为龙头,以产业和智力援藏为两翼”和广东省援藏队“1+1+5”对口支援工作格局要求,坚持缺氧不缺精神、艰辛不辱使命,大力弘扬“老西藏精神”和特区精神,尽米林所需、珠海所能,久久为功,各领域援藏工作开局良好、稳步推进,实现了“以特区速度打造米林高效”,在民生、产业、教育、经贸、规划等多个方面进行持续性对口帮扶,续写珠海援藏的壮丽新篇章。

近日,在第十批珠海援藏干部入藏开展工作一周年之际,珠海传媒集团特派米林特别报道组前往当地实地探访,多侧面、多角度采访报道一年来珠海援藏工作的真实历程和精彩画卷——

雅江桃花漫道。在珠海援藏规划力量推动下,极大提升了米林整体城市空间品质。

以“特区速度”推进援藏项目建设

高品质打造民心工程

从米林驱车沿雅鲁藏布江支流里龙,绕行座座高耸入云的山峰后,采访团队来到了位于海拔3800多米的米林县里龙乡朗贡村。

湛蓝天空下,一栋栋刚建成的崭新藏式楼房在连绵群山环绕中星罗棋布,一派祥和。不远处的村民活动场所、幼儿园、商铺、民宿等配套设施正在紧张施工。

“政府给我们修建了这么好的房子,还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生产、生活配套设施,让我们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刚搬进新家园,开启新生活的罗布多吉一边忙着布置新居一边开心地告诉记者。

据广东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米林县(珠海)工作组组长,米林县委常务副书记、常务副县长冯胜生介绍,这里是被列入广东“十四五”援藏重点项目的朗贡搬迁村建设项目所在地,该项目总投资4606万元,建筑总面积逾7300平方米,主要实施整体的场地平整、生活服务和产业用房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工作。

朗贡搬迁村建设项目工程进入收尾阶段,即将完工。

“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同时将群众季节性放牧巡边变成长期守土固边,边境管控力度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据第十批珠海援藏干部、米林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刘国才介绍,自去年工作组入藏以来,他便开始负责跟进该项目建设,在克服疫情、天气等因素影响下,确保工程进度保质保量顺利推进,“去年刚来的时候,这里还在打地基,这次过来,看到藏式小洋房拔地而起,切实感受到雪域高原跑出了珠海援藏‘特区速度’。”

“只有保障好群众利益,让他们有发展、有奔头,才算是走上一条乡村振兴的幸福路。除了在朗贡村新建能够吸纳1412名搬迁群众的新村居外,我们还斥资3720万元建设朗贡搬迁村生活服务和产业用房项目,为村民提供生产和生活的配套设施。”冯胜生表示。

记者在现场看到,层高约10至12米的10栋新建产业用房正在加紧进行室外附属工程建设以及室内装饰、装修,不远处紧邻村居的地块上,一排排大棚温室已基本建成,颇具规模。据负责该工程建设监理的米林县里龙乡人武部部长夏刚介绍,该项目自2022年初开工,目前已进入收尾阶段,预计今年6月底将可全面完工交付使用。

“新居布置好了打算开民宿,顺便卖点土特产。”罗布多吉笑吟吟道,村民们都争着早点搬过去,大家已经开始琢磨着如何发展旅游业致富了。畅想着未来的幸福生活,罗布多吉脸上笑开了花。

不仅仅是朗贡村,还有更多的改变在悄然发生。

“援藏建设项目必须要确保质量和安全,才能放心地交到搬迁村民的手里。”冯胜生说,“‘十四五’期间,珠海在米林县的援藏项目共计11个,合计投资2.88亿元,项目和资金都向民生倾斜,向基层牧民倾斜,向边境一线倾斜。工作组全力抓好项目建设和资金监管,力争把援藏项目扎扎实实打造成惠民生、促发展的民心工程。”

集旅游、商贸、物流功能于一体的华发(林芝)航空商贸旅游小镇正在崛起。

以“特区水准”推动援藏产业发展

高质量打造龙头企业

樱桃、蓝莓、草莓、大蟠桃……走进西藏林芝市米林农场嘎玛现代农业产业园一座座现代化温室大棚,果香四溢、生机盎然。除了誉满西藏的嘎玛苹果外,越来越多的高附加值水果在此安家、扎根、结果,昔日苹果园变身“百果园”,水果变成“金果果”,搭乘“飞的”远销粤港澳大湾区。

最近,紧邻温室大棚的温室鱼塘里,又“住”进了一批从广东远道而来的“贵客”。广东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米林县工作组成员、林芝农垦嘎玛农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骆明飞介绍,这批“贵客”是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等单位提供种苗和技术支持的“中国香鱼”鱼苗,5月4日,它们历经3200多公里、历时近70小时,顺利从广东英德运抵西藏林芝米林农场。

珠海援藏力量“发力”,中国香鱼成功引进林芝、落户高原。

经过近一周的体能恢复、过渡,这批刚“游”进雪域高原的“贵客”就已完全适应林芝水质环境,恢复正常摄食和生长,标志着我国名特稀有冷水鱼类——中国香鱼成功引进林芝、落户高原,为“粤林携手共筑高原渔业梦”迈出坚实一步。

“探索发展高原渔业是林芝市委、市政府着力发展特色产业,推进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部署之一,也是广东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实施产业支援、助力林芝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广东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米林县(珠海)工作组副组长,米林县委常委、副县长,林芝农垦嘎玛农业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林浩生表示,“我们将以本次鱼苗成功引进为契机,用好用足援藏资源,进一步加强技术合作和示范引领,全方位做好高原水产养殖、人工繁殖和市场对接,为林芝高质量发展高原渔业打造新的增长极。”

珠海援藏力量“接力”推动米林农场“蝶变”升级。

自2021年12月改制为林芝农垦嘎玛农业有限公司,米林农场启步产业化发展新征程。第十批珠海援藏干部入驻后,以打造林芝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目标,在健全公司管理制度、理顺公司业务布局、拓展公司发展格局等多方面发力,推动米林农场产业化高质量发展,获得林芝市国资委的肯定。

“入驻后,我们迅速开展了三个月的深入调研,摸清了公司‘家底’,找准更高的企业定位和发展思路,制定了嘎玛农业未来五年战略发展规划。”广东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米林县工作组成员、林芝农垦嘎玛农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康晓丹告诉记者,“我们将坚定树立农业产业的主体地位,以农业种植、农业养殖为双核,以农旅融合、生产服务为两翼,大力发展四大业务板块,力争将公司打造成为林芝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在第八、第九批珠海援藏干部打下的良好基础上,第十批珠海援藏干部充分发挥援藏资金的撬动作用和援藏项目的示范作用,加快推进高附加值水果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种植、引进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等先进技术示范,大力发展高原渔业;挖掘红色资源、利用区域优势,做大做优农旅融合产业;打造“嘎玛优选”贸易平台,整合林芝优质农牧产品销往粤港澳大湾区,加大力度推进嘎玛农业长期可持续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从单一的苹果种植到引入高附加值水果品种,从传统种植技术到引入先进技术现代设施,从水果价格低廉无人问津到远销大湾区市场,从仅种植水果到引进“香鱼”拓展养殖业,打造循环立体农场……珠海援藏力量不断“接力”推动米林农场“蝶变”升级,让一家长期亏损的国有农垦企业重新在市场中焕发活力和竞争力,让粤藏两地民族情谊更加深厚,让米林农场长远发展的产业基础更加坚实。

在助力米林乃至林芝跨越式发展的“产业密码”中,除了米林农场的发展被根植进“特区”基因外,华发(林芝)航空商贸旅游小镇的崛起也体现了米林高质量发展中的珠海担当。

华发(林芝)航空商贸旅游小镇是珠海龙头国企华发集团积极响应国家“产业援藏、实业兴藏”号召,秉承“国企担当”精神,在广东省援藏工作队、珠海市和林芝市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投资修建的大型援藏项目。

该项目规划占地面积380亩,建筑总面积25.3万平方米。该项目分期开发,首期开发150亩,已完成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包括交易中心、会展中心、产业服务中心、酒店、商业街、公寓及冷链仓储均已建设完成,目前已完成投资约3.6亿元。

“我们这个项目原来的规划是一个物流园,但经过深入调研后,我们把整个项目功能重新升级定位,以园区为核心,把周边不同禀赋的酒店、景区园区的资源整合进来,定义成为一个以旅游、商贸和物流三个业务板块为基础的综合性平台,倾力打造‘产城融合、商旅结合的航空特色小镇’。”西藏华昇物流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焦俊锋告诉记者。

据了解,小镇已经累计带动并实现当地就业300余人次,为当地创造税收约1800万元,实现周边藏族村落增收约4100万元。预计小镇运营稳定后,还可带动并提供就业岗位500-1000个,在旅游方面每年为林芝市导入客流40余万人次,推动与大湾区及内地的双向贸易,每年预计可发送农林牧产品近百吨。

以“特区格局”支援米林城乡规划

推动受援地高质量发展

漫步雅江桃花漫道,清幽的环境、美丽的景观让人流连忘返。这项由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珠海支持援建的民生工程,极大地提升了米林整体城市空间品质,也令米林人民记住了珠海人的爱心与情谊。

为解决米林规划专业技术力量不足的现实问题,珠海市委、市政府立足“米林所需,珠海所能”原则,先后选派三批共计4名规划专业技术人才支援米林城乡规划事业发展。

珠海援藏干部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深入挖掘地域特色文化,遵循米林山水城的自然空间格局,以“特区格局”将珠海先进的城市规划理念与米林实际相结合,高质量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同时,进一步明确了规划审批的具体流程、规划方案审查的技术要点及依据等,大幅提升了规划审批效率,让群众少跑路办快事。

据珠海市第十批援藏干部,米林县自然资源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周作江介绍,目前,米林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体规划”)已完成批前公示,下一步规划成果将报自治区审批。同时,控制性详细规划、村庄规划、特色小镇规划等其他规划在总体规划的指引下正紧锣密鼓地开展编制。

总体规划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林芝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上位规划相关要求的基础上,结合米林自身资源禀赋和面临的重大发展机遇,确定了水电之城、藏药之城、边境之城和文旅之城的目标愿景,明确了国家清洁能源实践基地、健康生活策源地、强边兴边示范县、藏东南门户枢纽的城市总体定位,提出将中心城区打造为“城在山中、水在城中、山水相映、景城相融”总体城市特色。

此外,总体规划还紧紧围绕确定的目标愿景和城市总体定位,聚焦“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对全市总体空间格局、交通格局、产业格局、生态格局、底线管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城市风貌塑造等方面做了全面细致的安排。

在珠海规划援藏力量的支持下,米林城乡规划编制与管理工作正朝着规范化、法治化的轨道阔步迈进。与此同时,规划的认同感和权威性大幅提升,规划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落实藏药之城的目标愿景和健康生活策源地的城市总体定位,珠海还帮助米林规划了1.69平方公里的藏医药产业园片区,未来这里将发展成为集藏医药生产和藏医药体验展示为主的绿色发展示范区。目前,该片区的开发建设正按规划逐步实施,初步形成了以藏医药文化馆和达尔亚干药业为核心的产业空间布局。

未来,随着各类规划的批复实施,米林的城市面貌、交通格局、产业结构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期待米林向世界展示山水名城相融、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样板,一同谱写米林改革创新新篇章。”周作江表示。

以“特区温度”援助米林医疗教育

提升群众幸福生活指数

“扎西拉姆,我是珠海过来援藏的产科医生。今天过来给您做一下产检。最近没有什么不舒服吧?”5月25日,珠海市人民医院援藏医疗队队员、米林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副主任陈冰问道。

询问身体情况后,陈冰拿出设备听诊,“这个咚咚咚一下一下的声音,就是宝宝的胎心。目前胎心是150次(每分钟)左右,很好啊。”听到话语,扎西拉姆安心了不少,“医生你很细心,让我感到很幸福。”

像这样为不方便来医院做产检的高龄孕妇进行上门产检,陈冰和医生团队每个月至少要开展好几次。

米林有3镇5乡,总面积约950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700米,因受高原气候和县域医疗条件影响,加上孕妇保健意识淡薄,产前检查普及率低,孕产妇的妊娠期高血压和其他关联疾病发病率高,特殊的低压缺氧环境也给医生的救治增加了难度。

为此,来自珠海的援藏医生和当地医务人员组成送医下乡工作队,深入全县8个乡镇,开展免费常规产检工作。

珠海援藏力量助力米林打造藏医药产业园。

当下,在米林,像陈冰这样备受好评的“珠海医生”,用手数数,还有15人。而用手数不尽的,是他们给米林当地带去的变化。

在广东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米林县(珠海)工作组的推动下,来自珠海的援藏医生扎根米林,扎实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进一步完善米林县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建设远程会诊中心、签订师带徒帮扶协议……通过系列举措,广东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米林县(珠海)工作组视米林如故土,视米林人民为亲人,用心用情用力,开展义诊、培训、手术、传帮带,不断提升米林医疗水平,更为米林留下了一支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不止是医疗,在教育领域,珠海、米林也擦出了更多“爱的火花”。

6月1日,正在举办儿童节文艺汇演活动的米林孩子们收到了一份礼物——学习用品、玩具等。这是珠海援藏工作组送给米林县中心小学及县中心幼儿园孩子们的礼物,包括教具、学习用品、玩具等价值1万元的物资。

记者了解到,珠海援藏工作组进驻米林以来,通过组织协调珠海社会各界先后为米林捐赠了超100万元的教学设备、设施、图书、助学金等。

自2022年7月正式开始,珠海市共派出6名教育口专业技术人才支援林芝市,一名老师在米林县教育局任职。同时,珠海援藏工作组协调了韩山师范学院和嘉应学院约50名优秀大学生到米林支教,积极联系广东省百千万小学理科名教师培养项目的32名优秀教师,到米林各学校开展为期两周的送教送研活动。一年来,珠海、米林两地结对交流学校共开展线上交流活动40余次,三批名师、骨干教师到米林开展实地交流活动。

“以前我们光照着课本讲,学生的接受能力也不是很好,珠海结对帮扶老师来了以后,通过试验教学,学生接受起来就强得多。”米林县中心小学教师杨红兵表示,珠海教育帮扶有力提升了学校科学教学水平。

援藏教师的到来,在教学教研、课题研究、学校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米林学校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提高学科教学质量、提升教科研水平、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作出了积极贡献,更为米林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高素质教育人才队伍,让教学真正活起来。

迢迢山海路,浓浓林海情。接下来,第十批珠海援藏干部将继续践行初心使命,在助力受援地米林高质量发展上继续发挥珠海优势、展现珠海担当,在绘好民族团结“同心圆”上刻实珠海烙印,无愧于珠海市委、市政府和珠海人民的重托,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与米林各族群众一起并肩奋斗,续写“林海情缘”新篇章,书写援藏事业新辉煌。

文字:宋雪梅 戴丹梅 图片:宋雪梅 胡志刚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宋显晖
新闻卡片
微信
朋友圈
握紧“接力棒” 续写新篇章——广东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米林县(珠海)工作组援藏工作纪实
珠海特区报 2023-06-12 10:44

从南海之滨的经济特区到青藏高原的花谷药洲,从伶仃洋畔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珠海到西藏米林虽相隔3000多公里,却心手相连,林海情深。自2016年珠海援藏工作组进驻米林开展对口支援工作以来,这两个远隔山海的地方,就建立起了深厚的“林海兄弟情”。

2022年6月底,广东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米林县(珠海)工作组抵达米林,接过上一批工作组的援藏“接力棒”,在较短时间内积极适应环境、主动融入米林,开始了为期三年的援藏工作。

一年来,他们锚定“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按照广东省构建的“以民生援藏为龙头,以产业和智力援藏为两翼”和广东省援藏队“1+1+5”对口支援工作格局要求,坚持缺氧不缺精神、艰辛不辱使命,大力弘扬“老西藏精神”和特区精神,尽米林所需、珠海所能,久久为功,各领域援藏工作开局良好、稳步推进,实现了“以特区速度打造米林高效”,在民生、产业、教育、经贸、规划等多个方面进行持续性对口帮扶,续写珠海援藏的壮丽新篇章。

近日,在第十批珠海援藏干部入藏开展工作一周年之际,珠海传媒集团特派米林特别报道组前往当地实地探访,多侧面、多角度采访报道一年来珠海援藏工作的真实历程和精彩画卷——

雅江桃花漫道。在珠海援藏规划力量推动下,极大提升了米林整体城市空间品质。

以“特区速度”推进援藏项目建设

高品质打造民心工程

从米林驱车沿雅鲁藏布江支流里龙,绕行座座高耸入云的山峰后,采访团队来到了位于海拔3800多米的米林县里龙乡朗贡村。

湛蓝天空下,一栋栋刚建成的崭新藏式楼房在连绵群山环绕中星罗棋布,一派祥和。不远处的村民活动场所、幼儿园、商铺、民宿等配套设施正在紧张施工。

“政府给我们修建了这么好的房子,还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生产、生活配套设施,让我们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刚搬进新家园,开启新生活的罗布多吉一边忙着布置新居一边开心地告诉记者。

据广东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米林县(珠海)工作组组长,米林县委常务副书记、常务副县长冯胜生介绍,这里是被列入广东“十四五”援藏重点项目的朗贡搬迁村建设项目所在地,该项目总投资4606万元,建筑总面积逾7300平方米,主要实施整体的场地平整、生活服务和产业用房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工作。

朗贡搬迁村建设项目工程进入收尾阶段,即将完工。

“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同时将群众季节性放牧巡边变成长期守土固边,边境管控力度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据第十批珠海援藏干部、米林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刘国才介绍,自去年工作组入藏以来,他便开始负责跟进该项目建设,在克服疫情、天气等因素影响下,确保工程进度保质保量顺利推进,“去年刚来的时候,这里还在打地基,这次过来,看到藏式小洋房拔地而起,切实感受到雪域高原跑出了珠海援藏‘特区速度’。”

“只有保障好群众利益,让他们有发展、有奔头,才算是走上一条乡村振兴的幸福路。除了在朗贡村新建能够吸纳1412名搬迁群众的新村居外,我们还斥资3720万元建设朗贡搬迁村生活服务和产业用房项目,为村民提供生产和生活的配套设施。”冯胜生表示。

记者在现场看到,层高约10至12米的10栋新建产业用房正在加紧进行室外附属工程建设以及室内装饰、装修,不远处紧邻村居的地块上,一排排大棚温室已基本建成,颇具规模。据负责该工程建设监理的米林县里龙乡人武部部长夏刚介绍,该项目自2022年初开工,目前已进入收尾阶段,预计今年6月底将可全面完工交付使用。

“新居布置好了打算开民宿,顺便卖点土特产。”罗布多吉笑吟吟道,村民们都争着早点搬过去,大家已经开始琢磨着如何发展旅游业致富了。畅想着未来的幸福生活,罗布多吉脸上笑开了花。

不仅仅是朗贡村,还有更多的改变在悄然发生。

“援藏建设项目必须要确保质量和安全,才能放心地交到搬迁村民的手里。”冯胜生说,“‘十四五’期间,珠海在米林县的援藏项目共计11个,合计投资2.88亿元,项目和资金都向民生倾斜,向基层牧民倾斜,向边境一线倾斜。工作组全力抓好项目建设和资金监管,力争把援藏项目扎扎实实打造成惠民生、促发展的民心工程。”

集旅游、商贸、物流功能于一体的华发(林芝)航空商贸旅游小镇正在崛起。

以“特区水准”推动援藏产业发展

高质量打造龙头企业

樱桃、蓝莓、草莓、大蟠桃……走进西藏林芝市米林农场嘎玛现代农业产业园一座座现代化温室大棚,果香四溢、生机盎然。除了誉满西藏的嘎玛苹果外,越来越多的高附加值水果在此安家、扎根、结果,昔日苹果园变身“百果园”,水果变成“金果果”,搭乘“飞的”远销粤港澳大湾区。

最近,紧邻温室大棚的温室鱼塘里,又“住”进了一批从广东远道而来的“贵客”。广东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米林县工作组成员、林芝农垦嘎玛农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骆明飞介绍,这批“贵客”是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等单位提供种苗和技术支持的“中国香鱼”鱼苗,5月4日,它们历经3200多公里、历时近70小时,顺利从广东英德运抵西藏林芝米林农场。

珠海援藏力量“发力”,中国香鱼成功引进林芝、落户高原。

经过近一周的体能恢复、过渡,这批刚“游”进雪域高原的“贵客”就已完全适应林芝水质环境,恢复正常摄食和生长,标志着我国名特稀有冷水鱼类——中国香鱼成功引进林芝、落户高原,为“粤林携手共筑高原渔业梦”迈出坚实一步。

“探索发展高原渔业是林芝市委、市政府着力发展特色产业,推进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部署之一,也是广东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实施产业支援、助力林芝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广东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米林县(珠海)工作组副组长,米林县委常委、副县长,林芝农垦嘎玛农业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林浩生表示,“我们将以本次鱼苗成功引进为契机,用好用足援藏资源,进一步加强技术合作和示范引领,全方位做好高原水产养殖、人工繁殖和市场对接,为林芝高质量发展高原渔业打造新的增长极。”

珠海援藏力量“接力”推动米林农场“蝶变”升级。

自2021年12月改制为林芝农垦嘎玛农业有限公司,米林农场启步产业化发展新征程。第十批珠海援藏干部入驻后,以打造林芝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目标,在健全公司管理制度、理顺公司业务布局、拓展公司发展格局等多方面发力,推动米林农场产业化高质量发展,获得林芝市国资委的肯定。

“入驻后,我们迅速开展了三个月的深入调研,摸清了公司‘家底’,找准更高的企业定位和发展思路,制定了嘎玛农业未来五年战略发展规划。”广东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米林县工作组成员、林芝农垦嘎玛农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康晓丹告诉记者,“我们将坚定树立农业产业的主体地位,以农业种植、农业养殖为双核,以农旅融合、生产服务为两翼,大力发展四大业务板块,力争将公司打造成为林芝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在第八、第九批珠海援藏干部打下的良好基础上,第十批珠海援藏干部充分发挥援藏资金的撬动作用和援藏项目的示范作用,加快推进高附加值水果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种植、引进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等先进技术示范,大力发展高原渔业;挖掘红色资源、利用区域优势,做大做优农旅融合产业;打造“嘎玛优选”贸易平台,整合林芝优质农牧产品销往粤港澳大湾区,加大力度推进嘎玛农业长期可持续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从单一的苹果种植到引入高附加值水果品种,从传统种植技术到引入先进技术现代设施,从水果价格低廉无人问津到远销大湾区市场,从仅种植水果到引进“香鱼”拓展养殖业,打造循环立体农场……珠海援藏力量不断“接力”推动米林农场“蝶变”升级,让一家长期亏损的国有农垦企业重新在市场中焕发活力和竞争力,让粤藏两地民族情谊更加深厚,让米林农场长远发展的产业基础更加坚实。

在助力米林乃至林芝跨越式发展的“产业密码”中,除了米林农场的发展被根植进“特区”基因外,华发(林芝)航空商贸旅游小镇的崛起也体现了米林高质量发展中的珠海担当。

华发(林芝)航空商贸旅游小镇是珠海龙头国企华发集团积极响应国家“产业援藏、实业兴藏”号召,秉承“国企担当”精神,在广东省援藏工作队、珠海市和林芝市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投资修建的大型援藏项目。

该项目规划占地面积380亩,建筑总面积25.3万平方米。该项目分期开发,首期开发150亩,已完成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包括交易中心、会展中心、产业服务中心、酒店、商业街、公寓及冷链仓储均已建设完成,目前已完成投资约3.6亿元。

“我们这个项目原来的规划是一个物流园,但经过深入调研后,我们把整个项目功能重新升级定位,以园区为核心,把周边不同禀赋的酒店、景区园区的资源整合进来,定义成为一个以旅游、商贸和物流三个业务板块为基础的综合性平台,倾力打造‘产城融合、商旅结合的航空特色小镇’。”西藏华昇物流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焦俊锋告诉记者。

据了解,小镇已经累计带动并实现当地就业300余人次,为当地创造税收约1800万元,实现周边藏族村落增收约4100万元。预计小镇运营稳定后,还可带动并提供就业岗位500-1000个,在旅游方面每年为林芝市导入客流40余万人次,推动与大湾区及内地的双向贸易,每年预计可发送农林牧产品近百吨。

以“特区格局”支援米林城乡规划

推动受援地高质量发展

漫步雅江桃花漫道,清幽的环境、美丽的景观让人流连忘返。这项由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珠海支持援建的民生工程,极大地提升了米林整体城市空间品质,也令米林人民记住了珠海人的爱心与情谊。

为解决米林规划专业技术力量不足的现实问题,珠海市委、市政府立足“米林所需,珠海所能”原则,先后选派三批共计4名规划专业技术人才支援米林城乡规划事业发展。

珠海援藏干部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深入挖掘地域特色文化,遵循米林山水城的自然空间格局,以“特区格局”将珠海先进的城市规划理念与米林实际相结合,高质量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同时,进一步明确了规划审批的具体流程、规划方案审查的技术要点及依据等,大幅提升了规划审批效率,让群众少跑路办快事。

据珠海市第十批援藏干部,米林县自然资源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周作江介绍,目前,米林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体规划”)已完成批前公示,下一步规划成果将报自治区审批。同时,控制性详细规划、村庄规划、特色小镇规划等其他规划在总体规划的指引下正紧锣密鼓地开展编制。

总体规划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林芝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上位规划相关要求的基础上,结合米林自身资源禀赋和面临的重大发展机遇,确定了水电之城、藏药之城、边境之城和文旅之城的目标愿景,明确了国家清洁能源实践基地、健康生活策源地、强边兴边示范县、藏东南门户枢纽的城市总体定位,提出将中心城区打造为“城在山中、水在城中、山水相映、景城相融”总体城市特色。

此外,总体规划还紧紧围绕确定的目标愿景和城市总体定位,聚焦“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对全市总体空间格局、交通格局、产业格局、生态格局、底线管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城市风貌塑造等方面做了全面细致的安排。

在珠海规划援藏力量的支持下,米林城乡规划编制与管理工作正朝着规范化、法治化的轨道阔步迈进。与此同时,规划的认同感和权威性大幅提升,规划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落实藏药之城的目标愿景和健康生活策源地的城市总体定位,珠海还帮助米林规划了1.69平方公里的藏医药产业园片区,未来这里将发展成为集藏医药生产和藏医药体验展示为主的绿色发展示范区。目前,该片区的开发建设正按规划逐步实施,初步形成了以藏医药文化馆和达尔亚干药业为核心的产业空间布局。

未来,随着各类规划的批复实施,米林的城市面貌、交通格局、产业结构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期待米林向世界展示山水名城相融、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样板,一同谱写米林改革创新新篇章。”周作江表示。

以“特区温度”援助米林医疗教育

提升群众幸福生活指数

“扎西拉姆,我是珠海过来援藏的产科医生。今天过来给您做一下产检。最近没有什么不舒服吧?”5月25日,珠海市人民医院援藏医疗队队员、米林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副主任陈冰问道。

询问身体情况后,陈冰拿出设备听诊,“这个咚咚咚一下一下的声音,就是宝宝的胎心。目前胎心是150次(每分钟)左右,很好啊。”听到话语,扎西拉姆安心了不少,“医生你很细心,让我感到很幸福。”

像这样为不方便来医院做产检的高龄孕妇进行上门产检,陈冰和医生团队每个月至少要开展好几次。

米林有3镇5乡,总面积约950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700米,因受高原气候和县域医疗条件影响,加上孕妇保健意识淡薄,产前检查普及率低,孕产妇的妊娠期高血压和其他关联疾病发病率高,特殊的低压缺氧环境也给医生的救治增加了难度。

为此,来自珠海的援藏医生和当地医务人员组成送医下乡工作队,深入全县8个乡镇,开展免费常规产检工作。

珠海援藏力量助力米林打造藏医药产业园。

当下,在米林,像陈冰这样备受好评的“珠海医生”,用手数数,还有15人。而用手数不尽的,是他们给米林当地带去的变化。

在广东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米林县(珠海)工作组的推动下,来自珠海的援藏医生扎根米林,扎实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进一步完善米林县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建设远程会诊中心、签订师带徒帮扶协议……通过系列举措,广东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米林县(珠海)工作组视米林如故土,视米林人民为亲人,用心用情用力,开展义诊、培训、手术、传帮带,不断提升米林医疗水平,更为米林留下了一支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不止是医疗,在教育领域,珠海、米林也擦出了更多“爱的火花”。

6月1日,正在举办儿童节文艺汇演活动的米林孩子们收到了一份礼物——学习用品、玩具等。这是珠海援藏工作组送给米林县中心小学及县中心幼儿园孩子们的礼物,包括教具、学习用品、玩具等价值1万元的物资。

记者了解到,珠海援藏工作组进驻米林以来,通过组织协调珠海社会各界先后为米林捐赠了超100万元的教学设备、设施、图书、助学金等。

自2022年7月正式开始,珠海市共派出6名教育口专业技术人才支援林芝市,一名老师在米林县教育局任职。同时,珠海援藏工作组协调了韩山师范学院和嘉应学院约50名优秀大学生到米林支教,积极联系广东省百千万小学理科名教师培养项目的32名优秀教师,到米林各学校开展为期两周的送教送研活动。一年来,珠海、米林两地结对交流学校共开展线上交流活动40余次,三批名师、骨干教师到米林开展实地交流活动。

“以前我们光照着课本讲,学生的接受能力也不是很好,珠海结对帮扶老师来了以后,通过试验教学,学生接受起来就强得多。”米林县中心小学教师杨红兵表示,珠海教育帮扶有力提升了学校科学教学水平。

援藏教师的到来,在教学教研、课题研究、学校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米林学校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提高学科教学质量、提升教科研水平、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作出了积极贡献,更为米林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高素质教育人才队伍,让教学真正活起来。

迢迢山海路,浓浓林海情。接下来,第十批珠海援藏干部将继续践行初心使命,在助力受援地米林高质量发展上继续发挥珠海优势、展现珠海担当,在绘好民族团结“同心圆”上刻实珠海烙印,无愧于珠海市委、市政府和珠海人民的重托,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与米林各族群众一起并肩奋斗,续写“林海情缘”新篇章,书写援藏事业新辉煌。

文字:宋雪梅 戴丹梅 图片:宋雪梅 胡志刚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宋显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