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琴潮|琴澳居民幸福感提升!党建赋能合作区社区治理见成效

从空中俯瞰横琴荷塘社区,这里南起长栏湾,东至夹马口水域,西至磨刀门水道,北至横琴大道,这是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极具烟火气息的地方。

每周二上午9时至12时,不少社区居民带着生活中遇到的难题,走进荷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书记工作室。不论大事小事,接访的社区书记都热情接待,仔细聆听并现场提出解决办法。这是荷塘社区“书记接待日”的场景。这种面对面的问题解决模式,让“有事到社区去说、说了能够解决问题”成为居民共识。

荷塘社区党委书记洪锦芳(左一)与社区居民交流。

荷塘社区正通过“书记工作室”和基层网格两大阵地,走出一条党建引领下的基层治理效能提升新路径,成为见证合作区基层党建工作成效的缩影。

“我们希望把荷塘社区打造成为琴澳居民的新家园,让大家感受到老横琴烟火气的同时,也让居民感受到高标准、温暖贴心的社区服务。”荷塘社区党委书记洪锦芳说。

横琴,正朝着琴澳一体化的方向加速发展。基层党组织是内地在社区基层治理构架中独特而又极具组织优势的基层“细胞”。在粤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下的合作区,这一优势被进一步放大,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去年4月上旬,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举行第一次会议,会议提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基层党建三年计划》)。该计划将围绕增强各级党组织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等方面细化各项党建工作目标;同时,部署各类重点任务共61项,并对应设置完成时限。

《基层党建三年计划》提出,通过三年努力,构建“六大基层党建工作体系”,推动合作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得到提升,并逐步实现“六个100、三个30”目标,包括实现基层党组织达标率达到100%、基层党组织阵地覆盖率达到100%、党支部书记培训率达到100%、党员培训率达到100%、党务工作者培训率达到100%、流动党员有效管控率达到100%,培育基层党建示范点30个、优秀党建工作案例30个、支持党建工作企业家30名。

三年时间将近过半,合作区在基层党建的工作成效愈发彰显。

党建赋能社区治理,提升琴澳居民幸福感

“陈太太,记得接到陌生电话,不要轻易相信给陌生人转账。有事情找阿sir。”6月14日下午,住在横琴新家园社区的澳门居民陈女士,接到了社区党员志愿者送上门的反诈宣传提醒。当天,新家园社区发动辖区民警、辅警、社区工作者、银行工作人员、党员志愿者共30余人组成多支反诈宣传“小分队”,走访新家园小区500户琴澳居民,发放反诈宣传手册和纪念品,推动小区全域宣传、全员参与,社区居民对此拍手称赞。

《基层党建三年计划》提出,将以基层党组织为主渠道,落实投向基层的各类资源和服务,支持澳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把各项服务覆盖至更加广泛的居民群众中。

在横琴新家园社区,完善的基层服务和资源支持,实实在在地提升了社区居民的幸福感。据了解,为打造琴澳“心”家园这一社区党建品牌,新家园社区还利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开办培训班、兴趣班,不断拉近琴澳居民的距离,帮助澳门居民更好地融入社区。

以党建为引领,合作区的基层治理注入了“红色动能”。前不久,珠海市社会组织党组织服务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工作站在横琴挂牌。这意味着珠海市与合作区社会组织将建立长效沟通机制,搭建联动、互动和服务平台,在加强党的政治思想建设、推行党组织共驻共建机制、引领社会组织服务合作区和助力合作区企业赋能发展等方面发挥作用,促进红联共建活动深入开展。

“领头雁”带出基层治理新格局

《基层党建三年计划》提出,将适应合作区开发建设新模式和对外开放新要求,根据合作区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党员队伍建设需要,构建全要素队伍建设体系,“锻造过硬的党员干部人才队伍”。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据介绍,一年多来,合作区深入开展“党旗领航·头雁争先”书记项目,各基层党组织结合各自主责主业和重点工作,拟定“书记项目”实施方案及计划安排,分解任务、倒排工期,定点攻坚、示范引领,推动以党业融合促粤澳融合、以高质量党建促高质量发展,厚植合作区“抓党建就是抓发展,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浓厚氛围。

其中,机关党委各基层党组织共设立“书记项目”57项,聚焦以党建引领做好属地管理、税收政策落地推广、基层赋能、社会治理、平安建设、企业经营等工作,夯实了党业融合基础,充分展现了机关担当、国企担当。

合作区执委会直属党委各基层党支部共设立“书记项目”9项,把实施“书记项目”作为创新国际化环境中党的建设工作的重要抓手,围绕法规宣传、招商引资、金融政策创新、经济多元化指标体系建设、政策推广等进行书记立项,将精力向“书记项目”集中、力量向“书记项目”汇聚、资源向“书记项目”倾斜,在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一批可学可鉴的经验做法。

社区工作党委各基层党委紧紧围绕琴澳社区治理、民生融合设立4项“书记项目”,形成11项工作成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推动构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社区服务”治理新模式,有力促进了合作区与澳门在社区治理和服务融合发展等方面建立粤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新体制。如教育系统党委各基层党支部共设立7项“书记项目”,在中小学广大师生中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推动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有益实践和探索,不断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接下来,合作区各基层党组织将锚定《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要求和省委高质量发展工作要求,紧跟阶段性发展任务,聚焦重大政策项目落地及属地管理、社区治理、爱国主义教育等重要工作,继续依托“党旗领航·头雁争先”书记项目,赋能合作区更高水平的社区治理,不断提升琴澳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更多内容,请点击阅读》》

文字:张伟宁 图片:曾遥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丹梅
微信
朋友圈
横琴潮|琴澳居民幸福感提升!党建赋能合作区社区治理见成效
珠海特区报 2023-06-30 09:36

从空中俯瞰横琴荷塘社区,这里南起长栏湾,东至夹马口水域,西至磨刀门水道,北至横琴大道,这是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极具烟火气息的地方。

每周二上午9时至12时,不少社区居民带着生活中遇到的难题,走进荷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书记工作室。不论大事小事,接访的社区书记都热情接待,仔细聆听并现场提出解决办法。这是荷塘社区“书记接待日”的场景。这种面对面的问题解决模式,让“有事到社区去说、说了能够解决问题”成为居民共识。

荷塘社区党委书记洪锦芳(左一)与社区居民交流。

荷塘社区正通过“书记工作室”和基层网格两大阵地,走出一条党建引领下的基层治理效能提升新路径,成为见证合作区基层党建工作成效的缩影。

“我们希望把荷塘社区打造成为琴澳居民的新家园,让大家感受到老横琴烟火气的同时,也让居民感受到高标准、温暖贴心的社区服务。”荷塘社区党委书记洪锦芳说。

横琴,正朝着琴澳一体化的方向加速发展。基层党组织是内地在社区基层治理构架中独特而又极具组织优势的基层“细胞”。在粤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下的合作区,这一优势被进一步放大,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去年4月上旬,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举行第一次会议,会议提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基层党建三年计划》)。该计划将围绕增强各级党组织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等方面细化各项党建工作目标;同时,部署各类重点任务共61项,并对应设置完成时限。

《基层党建三年计划》提出,通过三年努力,构建“六大基层党建工作体系”,推动合作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得到提升,并逐步实现“六个100、三个30”目标,包括实现基层党组织达标率达到100%、基层党组织阵地覆盖率达到100%、党支部书记培训率达到100%、党员培训率达到100%、党务工作者培训率达到100%、流动党员有效管控率达到100%,培育基层党建示范点30个、优秀党建工作案例30个、支持党建工作企业家30名。

三年时间将近过半,合作区在基层党建的工作成效愈发彰显。

党建赋能社区治理,提升琴澳居民幸福感

“陈太太,记得接到陌生电话,不要轻易相信给陌生人转账。有事情找阿sir。”6月14日下午,住在横琴新家园社区的澳门居民陈女士,接到了社区党员志愿者送上门的反诈宣传提醒。当天,新家园社区发动辖区民警、辅警、社区工作者、银行工作人员、党员志愿者共30余人组成多支反诈宣传“小分队”,走访新家园小区500户琴澳居民,发放反诈宣传手册和纪念品,推动小区全域宣传、全员参与,社区居民对此拍手称赞。

《基层党建三年计划》提出,将以基层党组织为主渠道,落实投向基层的各类资源和服务,支持澳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把各项服务覆盖至更加广泛的居民群众中。

在横琴新家园社区,完善的基层服务和资源支持,实实在在地提升了社区居民的幸福感。据了解,为打造琴澳“心”家园这一社区党建品牌,新家园社区还利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开办培训班、兴趣班,不断拉近琴澳居民的距离,帮助澳门居民更好地融入社区。

以党建为引领,合作区的基层治理注入了“红色动能”。前不久,珠海市社会组织党组织服务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工作站在横琴挂牌。这意味着珠海市与合作区社会组织将建立长效沟通机制,搭建联动、互动和服务平台,在加强党的政治思想建设、推行党组织共驻共建机制、引领社会组织服务合作区和助力合作区企业赋能发展等方面发挥作用,促进红联共建活动深入开展。

“领头雁”带出基层治理新格局

《基层党建三年计划》提出,将适应合作区开发建设新模式和对外开放新要求,根据合作区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党员队伍建设需要,构建全要素队伍建设体系,“锻造过硬的党员干部人才队伍”。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据介绍,一年多来,合作区深入开展“党旗领航·头雁争先”书记项目,各基层党组织结合各自主责主业和重点工作,拟定“书记项目”实施方案及计划安排,分解任务、倒排工期,定点攻坚、示范引领,推动以党业融合促粤澳融合、以高质量党建促高质量发展,厚植合作区“抓党建就是抓发展,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浓厚氛围。

其中,机关党委各基层党组织共设立“书记项目”57项,聚焦以党建引领做好属地管理、税收政策落地推广、基层赋能、社会治理、平安建设、企业经营等工作,夯实了党业融合基础,充分展现了机关担当、国企担当。

合作区执委会直属党委各基层党支部共设立“书记项目”9项,把实施“书记项目”作为创新国际化环境中党的建设工作的重要抓手,围绕法规宣传、招商引资、金融政策创新、经济多元化指标体系建设、政策推广等进行书记立项,将精力向“书记项目”集中、力量向“书记项目”汇聚、资源向“书记项目”倾斜,在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一批可学可鉴的经验做法。

社区工作党委各基层党委紧紧围绕琴澳社区治理、民生融合设立4项“书记项目”,形成11项工作成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推动构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社区服务”治理新模式,有力促进了合作区与澳门在社区治理和服务融合发展等方面建立粤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新体制。如教育系统党委各基层党支部共设立7项“书记项目”,在中小学广大师生中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推动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有益实践和探索,不断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接下来,合作区各基层党组织将锚定《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要求和省委高质量发展工作要求,紧跟阶段性发展任务,聚焦重大政策项目落地及属地管理、社区治理、爱国主义教育等重要工作,继续依托“党旗领航·头雁争先”书记项目,赋能合作区更高水平的社区治理,不断提升琴澳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更多内容,请点击阅读》》

文字:张伟宁 图片:曾遥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丹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