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项措施!珠海今年河湖长制工作要点出炉

近日,珠海市河长办编制《珠海市2023年实施河湖长制工作要点》,围绕9大方面共49项重点工作开展河湖长制工作,包括从顶层设计提升我市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能力保护水资源,具体措施有7项。

加强水资源管理刚性约束。严格落实我市2023年度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任务;严格落实省水利厅《广东省地下水管控指标方案》下达我市的年度目标任务;切实推进相关行业规划、各类开发区域和新增取水建设项目开展水资源论证;抓实水资源管理监督检查;规范取水许可审批管理;组织落实好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各项工作。

我市加强对优良水体及饮用水源水质保护力度。

严抓取用水监管。严格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审批管理;完善取水监测计量体系;加快推进将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纳入智慧水务建设;深入实施用水统计调查制度,组织完成好数据上报工作;加大对取用水户取用水行为的检查力度。

我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检查。

优化水资源配置。推进洪湾泵站至南屏水库隧道工程和平岗泵站扩建工程(二期)施工;推动黄杨泵站至缯坑水库第二条原水管建设项目、广南梅第二条原水管道工程一期工程力争申请开工;力争完成澳门珠海水资源保障工程(水库及连通工程)可研编制工作;配合省水利厅开展珠中江水资源一体化配置工程规划编制工作。

资料图/珠海水务局供图

加强对优良水体及饮用水源水质保护力度。持续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执行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强化饮用水水源地藻类异常情况监测预警;严格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保准入,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风险防控。

水质监测部门开展水质检验。

深入开展节水行动。落实《珠海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推动节水型企业、节水型高校、节水型单位、节水型小区创建工作;完善节水政策制度;加强工业节水工艺、技术和装备的推广应用;持续推进灌区(灌排泵站)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入园入校开展节水宣传教育。

加强对地下水的保护监管。严格落实地下水取水总量和水位双控制度,积极宣传贯彻落实《地下水管理条例》。

我市对地下水资源进行保护,加大监测力度。

推进珠海水资源领域改革创新。积极推进水资源有关规划和项目开展,推动水资源论证区域评估和取水许可告知承诺制;贯彻落实水利部关于建立健全节水制度政策的指导意见;探索非常规水源监管新思路;推动建立饮用水水源地联合监管模式。

我市的饮用水水库。
文字:苏振华 图片:苏振华 梁冠贤 通讯员 秦力 黄嘉敏 编辑:周晓晴 责任编辑:帅云
7项措施!珠海今年河湖长制工作要点出炉
珠海特区报 2023-07-08 07:58

近日,珠海市河长办编制《珠海市2023年实施河湖长制工作要点》,围绕9大方面共49项重点工作开展河湖长制工作,包括从顶层设计提升我市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能力保护水资源,具体措施有7项。

加强水资源管理刚性约束。严格落实我市2023年度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任务;严格落实省水利厅《广东省地下水管控指标方案》下达我市的年度目标任务;切实推进相关行业规划、各类开发区域和新增取水建设项目开展水资源论证;抓实水资源管理监督检查;规范取水许可审批管理;组织落实好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各项工作。

我市加强对优良水体及饮用水源水质保护力度。

严抓取用水监管。严格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审批管理;完善取水监测计量体系;加快推进将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纳入智慧水务建设;深入实施用水统计调查制度,组织完成好数据上报工作;加大对取用水户取用水行为的检查力度。

我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检查。

优化水资源配置。推进洪湾泵站至南屏水库隧道工程和平岗泵站扩建工程(二期)施工;推动黄杨泵站至缯坑水库第二条原水管建设项目、广南梅第二条原水管道工程一期工程力争申请开工;力争完成澳门珠海水资源保障工程(水库及连通工程)可研编制工作;配合省水利厅开展珠中江水资源一体化配置工程规划编制工作。

资料图/珠海水务局供图

加强对优良水体及饮用水源水质保护力度。持续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执行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强化饮用水水源地藻类异常情况监测预警;严格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保准入,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风险防控。

水质监测部门开展水质检验。

深入开展节水行动。落实《珠海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推动节水型企业、节水型高校、节水型单位、节水型小区创建工作;完善节水政策制度;加强工业节水工艺、技术和装备的推广应用;持续推进灌区(灌排泵站)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入园入校开展节水宣传教育。

加强对地下水的保护监管。严格落实地下水取水总量和水位双控制度,积极宣传贯彻落实《地下水管理条例》。

我市对地下水资源进行保护,加大监测力度。

推进珠海水资源领域改革创新。积极推进水资源有关规划和项目开展,推动水资源论证区域评估和取水许可告知承诺制;贯彻落实水利部关于建立健全节水制度政策的指导意见;探索非常规水源监管新思路;推动建立饮用水水源地联合监管模式。

我市的饮用水水库。
文字:苏振华 图片:苏振华 梁冠贤 通讯员 秦力 黄嘉敏 编辑:周晓晴 责任编辑:帅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