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女足世界杯小组赛正在火热进行,第八次征战世界杯赛场的中国女足奋力拼搏,继续展现“铿锵玫瑰”永不服输的风采。
在珠海也有这样一批“小玫瑰”,她们时刻关注着中国女足的表现,并将她们视为心中的榜样。这些“小玫瑰”平均年龄不过十三四岁,但是她们坚持不懈、风雨无阻,驰骋在绿茵球场上,足球正在改变她们。
珠海女子足球运动在学校的普及情况如何?珠海现有的场地、设施、人员等方面能否满足球队训练、足球普及的要求?本期的《民生新观察》节目邀请珠海一附实验中学专职足球老师、广东女足原队员禤业眉和珠海市文园中学足球队主教练王泽麟、珠海索卡体育文旅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纪铭华,来到凤凰小学足球场,共同探讨相关话题。

足球给女孩子带来什么?
来自肇庆的谭筱桐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与足球结缘,从此乐在其中,于两年前加入了珠海体校女子足球队,目前担任队长职位,主要踢中场位置。
足球训练是一项苦差事,不管刮风下雨还是酷暑日晒,训练都不曾停下。今年暑假,为了备战即将到来的省级比赛,谭筱桐和队友们都没有休息,加紧训练,希望能拿到好成绩。
“状态挺好的,但是也很紧张、很害怕,怕自己打不好。练了那么久,一定要赢!”谭筱桐说,希望自己未来能像中国女足的姐姐那样,有机会踏进世界杯的球场。而她的队友郑宇燕则希望以后能进省队,当主力门将。
踢比赛,谁都想赢。但“赢”却不是足球教给女孩们唯一的东西。

“足球能带给我无穷的快乐。”“进球的时候,队友们冲过来拥抱我,我就觉得好像也没有那么累和苦了。”谭筱桐的队友莫炯欣、赵燕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李伟新是珠海体校女子足球队的教练,见证了珠海女足从无到有、从默默无闻到崭露头角。他坦言,这一路走来颇为不易,比赛少、招生难、没有梯队建设,是珠海女足一直以来都面临的问题。
“珠海女足从无到有,十几年了,每一年省运会从来都没有跌出过前八名,最好成绩拿过省运会第四名,全省锦标赛拿过第二名。”李伟新说,作为一名教练,他希望孩子们以后都能够进省队、国家队。
据统计,从2008年珠海女足成立以来,珠海体校已陆续向省队输送了14名队员,她们之中有的参加过全运会、有的参加过中超比赛。
“未来不论这些女孩是否会走上职业球员的道路,她们对足球的热爱、对体育精神的理解,都将影响她们的一生。”李伟新说。
禤业眉表示,职业女足球员的选拔,竞争十分激烈,珠海女足的顶尖球员才有机会进入省队,省队的尖子才有机会进入国家队。回首自己的广东女足队员生涯,她觉得是职业荣誉感支撑着自己,在艰苦的训练和比赛中坚持了下来。
纪铭华表示,女子足球是珠海市体校的传统优势项目,珠海女足采取集中训练、集中学习、集中生活的“三集中”培养模式,珠海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过去的10多年,珠海女足也取得了超预期的优异成绩。纪铭华透露,2015年珠海索卡体育文旅运营有限公司成立后,与珠海市体校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进一步为珠海女足加力赋能:珠海市体校主要负责女足队员的学习、训练、住宿等保障;索卡体育负责出资解决运动员及教练组的补充薪资待遇问题,重点加强教练组力量。目前,该培养模式已取得非常好的效果,珠海女足近年来在省级比赛中基本上能实现“争三保四”的目标,同时为省队输送了多名人才。
王泽麟表示,相较于专业体校女足队,校园足球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纯竞技状态方面会逊色一些。但是校园足球能更好地达到普及足球运动的目的,让孩子们爱上足球运动、在足球运动中增强体质。只有筑牢青少年足球运动的群众基础,才能培养出更多“金字塔顶端”为国争光的职业球员。
此外,王泽麟认为,花更多的时间学习文化知识,更有利于孩子们加强对足球运动的理解,激发她们的足球运动潜力,对其成长为一名专业运动员也会有所帮助。
三位嘉宾一致认为,珠海在人均足球运动场地建设方面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而且大部分校园足球场、社区公园足球场都是免费开放,珠海足球运动爱好者的幸福指数令人艳羡。

普及校园足球运动需要多管齐下
上个月,香洲区十六小女子足球队夺得珠海市小学生足球赛女子甲组冠军,队长罗文琪也因为球技突出,被“广州女足冠军初中”——广州市第七中学实验学校特招录取。
作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香洲区十六小每学期都会举行一届校园足球联赛,并且要求各班每名学生都要作为足球队员或啦啦队员参与其中。目前,该校共有44个班级、88支队伍,900多名足球运动员、1300多名啦啦队员,形成了“人人参与、班班有队、周周有赛”的校园足球氛围。
同样注重校园足球文化的还有金湾区平沙实验小学,他们的校队成立于2013年9月,现有80多名队员。该校积极组织队员参加校外足球培训和比赛。从2013年起,平沙实验小学足球队连续七年参加珠海市小学生足球赛,取得2金6银3铜的成绩,还有两名队员获国家三级运动员称号。
香洲区第十六小学体育科组长朱勇表示:“有的家长一开始是反对孩子踢球的,怕女孩子晒黑了、腿粗了。通过我们女足队员成长的这些成功案例,现在支持孩子踢球的家长越来越多。”
平沙实验小学足球老师赵敏认为:“女足还是要从小培养,要让更多的孩子参与进来,特别是一二年级的孩子,要多点让她们在运动场上踢踢跑跑,让更多的小孩子接触足球、知道足球的乐趣。”
王泽麟表示,香洲区十六小女子足球队队长罗文琪属于珠海校园足球运动中“现象级”的球员,她被广州七中(实验学校)提前录取,可以继续踢球、考大学,是幸运的、幸福的一件事。实际上,由于珠海人口基数较小,专业足球运动员选材的几率也更小,再加上升学的压力,很多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去走这条路。
王泽麟说,2015年以后,随着珠海中小学足球赛女子组赛事项目的增加,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女孩子参与到足球运动当中,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家长支持自己的女儿踢足球。在他看来,与男孩子踢足球相比,女孩子要冒着被晒黑和受伤的风险踢足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能更加是“真爱”,真正喜欢足球这项运动。
禤业眉表示,女孩子踢足球不一定能成为职业球员,但是可以通过踢球锻炼女生更加独立、更加顽强拼搏的精神。她建议,聘请更多专业的足球教练,弥补目前珠海中小学专业足球老师的数量不足,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更好地推动校园足球运动的发展。
纪铭华认为,要足球运动场地配置、专业师资力量配备、充足的赛事安排等方面发力,多管齐下推动足球运动在校园的普及。充分调动孩子们对足球运动的兴趣,为他们提供专业的训练,通过比赛提升乐趣,能对校园球队带来更大的帮助。


2023年女足世界杯小组赛正在火热进行,第八次征战世界杯赛场的中国女足奋力拼搏,继续展现“铿锵玫瑰”永不服输的风采。
在珠海也有这样一批“小玫瑰”,她们时刻关注着中国女足的表现,并将她们视为心中的榜样。这些“小玫瑰”平均年龄不过十三四岁,但是她们坚持不懈、风雨无阻,驰骋在绿茵球场上,足球正在改变她们。
珠海女子足球运动在学校的普及情况如何?珠海现有的场地、设施、人员等方面能否满足球队训练、足球普及的要求?本期的《民生新观察》节目邀请珠海一附实验中学专职足球老师、广东女足原队员禤业眉和珠海市文园中学足球队主教练王泽麟、珠海索卡体育文旅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纪铭华,来到凤凰小学足球场,共同探讨相关话题。

足球给女孩子带来什么?
来自肇庆的谭筱桐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与足球结缘,从此乐在其中,于两年前加入了珠海体校女子足球队,目前担任队长职位,主要踢中场位置。
足球训练是一项苦差事,不管刮风下雨还是酷暑日晒,训练都不曾停下。今年暑假,为了备战即将到来的省级比赛,谭筱桐和队友们都没有休息,加紧训练,希望能拿到好成绩。
“状态挺好的,但是也很紧张、很害怕,怕自己打不好。练了那么久,一定要赢!”谭筱桐说,希望自己未来能像中国女足的姐姐那样,有机会踏进世界杯的球场。而她的队友郑宇燕则希望以后能进省队,当主力门将。
踢比赛,谁都想赢。但“赢”却不是足球教给女孩们唯一的东西。

“足球能带给我无穷的快乐。”“进球的时候,队友们冲过来拥抱我,我就觉得好像也没有那么累和苦了。”谭筱桐的队友莫炯欣、赵燕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李伟新是珠海体校女子足球队的教练,见证了珠海女足从无到有、从默默无闻到崭露头角。他坦言,这一路走来颇为不易,比赛少、招生难、没有梯队建设,是珠海女足一直以来都面临的问题。
“珠海女足从无到有,十几年了,每一年省运会从来都没有跌出过前八名,最好成绩拿过省运会第四名,全省锦标赛拿过第二名。”李伟新说,作为一名教练,他希望孩子们以后都能够进省队、国家队。
据统计,从2008年珠海女足成立以来,珠海体校已陆续向省队输送了14名队员,她们之中有的参加过全运会、有的参加过中超比赛。
“未来不论这些女孩是否会走上职业球员的道路,她们对足球的热爱、对体育精神的理解,都将影响她们的一生。”李伟新说。
禤业眉表示,职业女足球员的选拔,竞争十分激烈,珠海女足的顶尖球员才有机会进入省队,省队的尖子才有机会进入国家队。回首自己的广东女足队员生涯,她觉得是职业荣誉感支撑着自己,在艰苦的训练和比赛中坚持了下来。
纪铭华表示,女子足球是珠海市体校的传统优势项目,珠海女足采取集中训练、集中学习、集中生活的“三集中”培养模式,珠海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过去的10多年,珠海女足也取得了超预期的优异成绩。纪铭华透露,2015年珠海索卡体育文旅运营有限公司成立后,与珠海市体校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进一步为珠海女足加力赋能:珠海市体校主要负责女足队员的学习、训练、住宿等保障;索卡体育负责出资解决运动员及教练组的补充薪资待遇问题,重点加强教练组力量。目前,该培养模式已取得非常好的效果,珠海女足近年来在省级比赛中基本上能实现“争三保四”的目标,同时为省队输送了多名人才。
王泽麟表示,相较于专业体校女足队,校园足球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纯竞技状态方面会逊色一些。但是校园足球能更好地达到普及足球运动的目的,让孩子们爱上足球运动、在足球运动中增强体质。只有筑牢青少年足球运动的群众基础,才能培养出更多“金字塔顶端”为国争光的职业球员。
此外,王泽麟认为,花更多的时间学习文化知识,更有利于孩子们加强对足球运动的理解,激发她们的足球运动潜力,对其成长为一名专业运动员也会有所帮助。
三位嘉宾一致认为,珠海在人均足球运动场地建设方面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而且大部分校园足球场、社区公园足球场都是免费开放,珠海足球运动爱好者的幸福指数令人艳羡。

普及校园足球运动需要多管齐下
上个月,香洲区十六小女子足球队夺得珠海市小学生足球赛女子甲组冠军,队长罗文琪也因为球技突出,被“广州女足冠军初中”——广州市第七中学实验学校特招录取。
作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香洲区十六小每学期都会举行一届校园足球联赛,并且要求各班每名学生都要作为足球队员或啦啦队员参与其中。目前,该校共有44个班级、88支队伍,900多名足球运动员、1300多名啦啦队员,形成了“人人参与、班班有队、周周有赛”的校园足球氛围。
同样注重校园足球文化的还有金湾区平沙实验小学,他们的校队成立于2013年9月,现有80多名队员。该校积极组织队员参加校外足球培训和比赛。从2013年起,平沙实验小学足球队连续七年参加珠海市小学生足球赛,取得2金6银3铜的成绩,还有两名队员获国家三级运动员称号。
香洲区第十六小学体育科组长朱勇表示:“有的家长一开始是反对孩子踢球的,怕女孩子晒黑了、腿粗了。通过我们女足队员成长的这些成功案例,现在支持孩子踢球的家长越来越多。”
平沙实验小学足球老师赵敏认为:“女足还是要从小培养,要让更多的孩子参与进来,特别是一二年级的孩子,要多点让她们在运动场上踢踢跑跑,让更多的小孩子接触足球、知道足球的乐趣。”
王泽麟表示,香洲区十六小女子足球队队长罗文琪属于珠海校园足球运动中“现象级”的球员,她被广州七中(实验学校)提前录取,可以继续踢球、考大学,是幸运的、幸福的一件事。实际上,由于珠海人口基数较小,专业足球运动员选材的几率也更小,再加上升学的压力,很多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去走这条路。
王泽麟说,2015年以后,随着珠海中小学足球赛女子组赛事项目的增加,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女孩子参与到足球运动当中,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家长支持自己的女儿踢足球。在他看来,与男孩子踢足球相比,女孩子要冒着被晒黑和受伤的风险踢足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能更加是“真爱”,真正喜欢足球这项运动。
禤业眉表示,女孩子踢足球不一定能成为职业球员,但是可以通过踢球锻炼女生更加独立、更加顽强拼搏的精神。她建议,聘请更多专业的足球教练,弥补目前珠海中小学专业足球老师的数量不足,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更好地推动校园足球运动的发展。
纪铭华认为,要足球运动场地配置、专业师资力量配备、充足的赛事安排等方面发力,多管齐下推动足球运动在校园的普及。充分调动孩子们对足球运动的兴趣,为他们提供专业的训练,通过比赛提升乐趣,能对校园球队带来更大的帮助。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