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精神内耗”!珠海专家教你这样应对→

有时被老师批评一句,就好几天忘不了,反复去想自己是不是被老师讨厌;有时因为别人一句话,便会反复琢磨很久,总是回想自己做得对不对,刚才的表现是否得体?

珠海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专家蔡华玲解释,这种行为有可能是“精神内耗”。精神内耗又叫心理内耗,是指人在自我控制中需要消耗心理资源,当资源不足时,人就处于一种所谓内耗的状态。

精神内耗有哪些具体表现?

蔡华玲介绍,精神内耗的表现因人而异,长期内耗会让人自觉疲惫,进而影响情绪,降低信心,甚至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

她提醒,若发现自身有以下几种现象,需警惕精神内耗的发生:不敢拒绝别人,甚至不敢表达自己;十分在意别人的评价,对别人的话总是在心里想来想去,反复纠结;容易患得患失,喜欢将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容易陷入胡思乱想,并出现后悔、焦虑不安等情绪;容易选择困难,甚至连一件很小的事情都要反复考虑、犹豫不决;经常感到焦虑不安,或者对大部分事物无法提起兴趣,即使没有进行任何脑力及体力活动,也会感到十分疲乏。

如何预防和应对“精神内耗”?

蔡华玲建议,预防和应对“精神内耗”首先要学会降低期望,不求完美。降低期望值,做一个不完美主义者,不要给自己过多预设,不要过多关注自己在社交媒体上的形象,眼不见心不烦。

其次,学会关注当下,把握现在。将注意力集中于当下自己可以把控的事情,过去与未来既不能改变也无法掌握,我们可以把握的只有当下。越能把关注放在眼前的事与人,对生活的掌控感也会越高。

同时,学会自我接纳,积极看待。生活总是会有“意料之外”“不如意”“悔不该当初”等,越是排斥、抵触,越难以真正摆脱负面事件的影响。“可以试着去接受生活中会出现的负面事件,接纳自己的不足。”蔡华玲说道,自我接纳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放下心理上的纠结、执着,减少精神消耗,从而坚定地走好现在的路。

蔡华玲表示,走出精神内耗最好的方法就是理解、接受、放下和改变。她提醒,精神内耗是个体在心理方面损耗导致的一种状态,严重的精神内耗会导致身心疲乏,甚至影响学习、工作和人际交往,需要通过自我疗法或者寻求专业医疗机构心理医生的帮助来调节,摆脱精神内耗,以更好的状态面对工作和学习。

文字:刘雅玲 编辑:张文单 梁蔼欣 责任编辑:宋显晖
拒绝“精神内耗”!珠海专家教你这样应对→
观海融媒 2023-07-30 14:34

有时被老师批评一句,就好几天忘不了,反复去想自己是不是被老师讨厌;有时因为别人一句话,便会反复琢磨很久,总是回想自己做得对不对,刚才的表现是否得体?

珠海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专家蔡华玲解释,这种行为有可能是“精神内耗”。精神内耗又叫心理内耗,是指人在自我控制中需要消耗心理资源,当资源不足时,人就处于一种所谓内耗的状态。

精神内耗有哪些具体表现?

蔡华玲介绍,精神内耗的表现因人而异,长期内耗会让人自觉疲惫,进而影响情绪,降低信心,甚至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

她提醒,若发现自身有以下几种现象,需警惕精神内耗的发生:不敢拒绝别人,甚至不敢表达自己;十分在意别人的评价,对别人的话总是在心里想来想去,反复纠结;容易患得患失,喜欢将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容易陷入胡思乱想,并出现后悔、焦虑不安等情绪;容易选择困难,甚至连一件很小的事情都要反复考虑、犹豫不决;经常感到焦虑不安,或者对大部分事物无法提起兴趣,即使没有进行任何脑力及体力活动,也会感到十分疲乏。

如何预防和应对“精神内耗”?

蔡华玲建议,预防和应对“精神内耗”首先要学会降低期望,不求完美。降低期望值,做一个不完美主义者,不要给自己过多预设,不要过多关注自己在社交媒体上的形象,眼不见心不烦。

其次,学会关注当下,把握现在。将注意力集中于当下自己可以把控的事情,过去与未来既不能改变也无法掌握,我们可以把握的只有当下。越能把关注放在眼前的事与人,对生活的掌控感也会越高。

同时,学会自我接纳,积极看待。生活总是会有“意料之外”“不如意”“悔不该当初”等,越是排斥、抵触,越难以真正摆脱负面事件的影响。“可以试着去接受生活中会出现的负面事件,接纳自己的不足。”蔡华玲说道,自我接纳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放下心理上的纠结、执着,减少精神消耗,从而坚定地走好现在的路。

蔡华玲表示,走出精神内耗最好的方法就是理解、接受、放下和改变。她提醒,精神内耗是个体在心理方面损耗导致的一种状态,严重的精神内耗会导致身心疲乏,甚至影响学习、工作和人际交往,需要通过自我疗法或者寻求专业医疗机构心理医生的帮助来调节,摆脱精神内耗,以更好的状态面对工作和学习。

文字:刘雅玲 编辑:张文单 梁蔼欣 责任编辑:宋显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