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今年初以来,担杆镇所辖的外伶仃岛旅游市场持续火热,上半年上岛游客共计26.71万人次,同比增长274.92%,旅游综合收入1.57亿元,同比增长344.13%。”鹤洲新区(筹)担杆镇党委书记黄静静表示,以“百千万工程”为牵引,担杆镇将借旅游市场回暖契机, 按照补齐短板、做强长板的发展思路,一方面完善海岛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提升海岛景观环境,依托群众自治管理平台打造文明有序的旅游市场环境,另一方面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打造伶仃-担杆-庙湾海岛旅游示范带,扶持镇村企业深度挖掘海岛村落特色资源、丰富旅游业态,探索海岛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

挖掘生态旅游发展资源
“在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中,担杆镇优势明显。”黄静静认为,担杆镇海洋资源丰富,辖区内共有38个海岛,岛上石奇水美,各具风韵。镇内还设有“担杆岛猕猴省级自然保护区”“庙湾珊瑚市级自然保护区”,十分适合发展生态旅游产业。
“依托于多样的生态景观,我们计划以外伶仃岛为核心,辐射串联周边岛屿的丰富资源,以及特色养殖及休闲渔业,打造一条文旅融合发展的乡村旅游示范带。”黄静静介绍,担杆镇持续在打造“一村一特色”上下足功夫,包括推动担杆村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项目,提升担杆岛环境风貌及基础设施,加快扶持外伶仃岛高端酒店建设,深入挖掘村镇特色旅游资源,探索以亲子休闲、海岛观光、海底潜水、沙滩露营、生态科普等为特色的外伶仃-担杆生态休闲旅游模式。
在丰富旅游业态方面,担杆镇谋划布局“三区一轴”“新规划”,通过对伶仃湾、石涌湾、塔湾片区和天祥南路至塔湾沿线的提升改造,打造海岛旅游“新地标”“新轴线”。在此基础上,担杆镇还鼓励镇属企业运营潜水科普馆和文创商店等新业态,扶持村集体企业建设休闲渔业平台设施、开展闲置物业民宿改造等项目壮大集体经济,增强基层“造血”功能,反哺本土经济发展。同时,依托旅游品牌和资源优势,担杆镇大力推动海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灯光夜市”露营基地,以及一批具有海岛风情的特色餐饮文化驿站,不断丰富旅游消费产品。
“借力海岛旅游的热度,我们希望探索海岛经济可持续发展新模式,在做强长板补齐短板的基础上,激发海岛发展内生动力,实现村民、村集体、政府三方共赢。”黄静静说。
完善公共旅游服务配套
“作为离珠海市区最远的海岛镇,担杆镇水、电、通信服务等基础设施配套还不够完善,制约了海岛生态旅游发展。”黄静静表示,“今年,担杆镇将积极推进桂山岛至外伶仃岛供电专线、外伶仃岛水库水厂验收及市政管网改造等工程,降低全岛用水用电成本;大力推进海岛信号补强项目,以解决部分区域通信信号弱、应急救援通信困难等问题。”
在改造提升海岛城镇景观环境方面,一批美丽海湾生态岸线修复、无废海岛试点工程建设等示范工程先后落地,持续发挥海岛生态价值。不久前,外伶仃岛历史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完成验收,该项目通过实施生态修复、植被恢复、种养结合等措施,一改矿石湖此前岩土裸露、碎石遍布的面貌,还新修了入湖通道和观景平台,提升游客的观景体验。
在加强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工作方面,担杆镇依托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发展理念,创新搭建“海岛之家”“军嫂之家”“灯塔议事”等群众自治管理平台,从“宜居、宜业”开始,引导居民主动参与社会治理,在打造全域旅游的过程中,既为游客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氛围,也让居民成为旅游产业的创业者和发展旅游业的受益者。
“我们将把握住这一次向海而兴的发展机遇,努力实现全镇产业规模和村集体收入的倍增,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的全面改善,让旅游资源和文化产业内容更加丰富,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更加健全,为珠海高质量发展贡献担杆力量。”黄静静表示。


“自今年初以来,担杆镇所辖的外伶仃岛旅游市场持续火热,上半年上岛游客共计26.71万人次,同比增长274.92%,旅游综合收入1.57亿元,同比增长344.13%。”鹤洲新区(筹)担杆镇党委书记黄静静表示,以“百千万工程”为牵引,担杆镇将借旅游市场回暖契机, 按照补齐短板、做强长板的发展思路,一方面完善海岛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提升海岛景观环境,依托群众自治管理平台打造文明有序的旅游市场环境,另一方面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打造伶仃-担杆-庙湾海岛旅游示范带,扶持镇村企业深度挖掘海岛村落特色资源、丰富旅游业态,探索海岛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

挖掘生态旅游发展资源
“在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中,担杆镇优势明显。”黄静静认为,担杆镇海洋资源丰富,辖区内共有38个海岛,岛上石奇水美,各具风韵。镇内还设有“担杆岛猕猴省级自然保护区”“庙湾珊瑚市级自然保护区”,十分适合发展生态旅游产业。
“依托于多样的生态景观,我们计划以外伶仃岛为核心,辐射串联周边岛屿的丰富资源,以及特色养殖及休闲渔业,打造一条文旅融合发展的乡村旅游示范带。”黄静静介绍,担杆镇持续在打造“一村一特色”上下足功夫,包括推动担杆村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项目,提升担杆岛环境风貌及基础设施,加快扶持外伶仃岛高端酒店建设,深入挖掘村镇特色旅游资源,探索以亲子休闲、海岛观光、海底潜水、沙滩露营、生态科普等为特色的外伶仃-担杆生态休闲旅游模式。
在丰富旅游业态方面,担杆镇谋划布局“三区一轴”“新规划”,通过对伶仃湾、石涌湾、塔湾片区和天祥南路至塔湾沿线的提升改造,打造海岛旅游“新地标”“新轴线”。在此基础上,担杆镇还鼓励镇属企业运营潜水科普馆和文创商店等新业态,扶持村集体企业建设休闲渔业平台设施、开展闲置物业民宿改造等项目壮大集体经济,增强基层“造血”功能,反哺本土经济发展。同时,依托旅游品牌和资源优势,担杆镇大力推动海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灯光夜市”露营基地,以及一批具有海岛风情的特色餐饮文化驿站,不断丰富旅游消费产品。
“借力海岛旅游的热度,我们希望探索海岛经济可持续发展新模式,在做强长板补齐短板的基础上,激发海岛发展内生动力,实现村民、村集体、政府三方共赢。”黄静静说。
完善公共旅游服务配套
“作为离珠海市区最远的海岛镇,担杆镇水、电、通信服务等基础设施配套还不够完善,制约了海岛生态旅游发展。”黄静静表示,“今年,担杆镇将积极推进桂山岛至外伶仃岛供电专线、外伶仃岛水库水厂验收及市政管网改造等工程,降低全岛用水用电成本;大力推进海岛信号补强项目,以解决部分区域通信信号弱、应急救援通信困难等问题。”
在改造提升海岛城镇景观环境方面,一批美丽海湾生态岸线修复、无废海岛试点工程建设等示范工程先后落地,持续发挥海岛生态价值。不久前,外伶仃岛历史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完成验收,该项目通过实施生态修复、植被恢复、种养结合等措施,一改矿石湖此前岩土裸露、碎石遍布的面貌,还新修了入湖通道和观景平台,提升游客的观景体验。
在加强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工作方面,担杆镇依托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发展理念,创新搭建“海岛之家”“军嫂之家”“灯塔议事”等群众自治管理平台,从“宜居、宜业”开始,引导居民主动参与社会治理,在打造全域旅游的过程中,既为游客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氛围,也让居民成为旅游产业的创业者和发展旅游业的受益者。
“我们将把握住这一次向海而兴的发展机遇,努力实现全镇产业规模和村集体收入的倍增,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的全面改善,让旅游资源和文化产业内容更加丰富,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更加健全,为珠海高质量发展贡献担杆力量。”黄静静表示。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