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用文化浇筑城市筋骨,以艺术展现城市精神

八大特色展区亮相、多位名家新锐到场、多种购书福利畅享……8月19日,2023南国书香节珠海分会场暨珠海读书月启幕,现场亮点纷呈、书香氤氲,广大读者共同领略开卷之美——这是珠海厚植文化沃土,以文化艺术涵养城市精神,高水平建设文化强市的生动印证。

文化艺术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塑造城市格调、涵养城市精神的关键力量。近年来,从持续擦亮南国书香节品牌,到创办珠海读书月、华语纪录电影大会、珠海艺术节、珠海时尚周……这是一座城市对文化的孜孜以求,也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交流交融做出了新的探索。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

伫立新时代潮头,珠海这座全国文明城市,始终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硬”,不仅在经济建设方面硕果累累,在创作本土文艺精品、打造城市文化名片、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等方面也持续发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珠海力量。

打造文艺精品
擦亮城市文化名片

文艺精品折射了城市的艺术精神,是城市文化实力的生动体现。

7月3日,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工作座谈会在广州召开。由珠海市委宣传部选送的话剧《龙腾伶仃洋》、纪录片《人生能有几回搏》、歌曲《祖国总在我身后》、长篇小说《平安批》、报告文学《初心——粤港澳合作中的横琴故事》五部作品获得优秀作品奖。其中,话剧《龙腾伶仃洋》、长篇小说《平安批》两部作品在今年三月更是收获了中宣部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话剧《龙腾伶仃洋》剧照。

收获“五个一工程”奖,是对珠海文艺精品创作实力的肯定。近年来,珠海在“壮理论筋骨、强产业基因、创文化精品、塑城市精神”上深度发力,着力推动文艺“高处再攀高”。

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来,珠海文艺工作者入选国家级文艺展览、展演的作品达200余件。此外,民族歌剧《侨批》、民族管弦主题音乐会《乐从大湾来》、歌舞诗《珠海的故事》、现代粤剧《南粤破晓》、大型民族交响组曲《簕杜鹃与金莲花》等文艺精品剧目相继问世,一些作品更是迈开步子“走出去”,在更广阔的舞台上讲好珠海故事,展现珠海文艺魅力。

一场成功的文化盛会,不仅展示了城市的新风貌,更为这座城市注入了新活力。

“以书展为契机,与以前在内地一起上学的同学相聚,在珠海这么美丽的城市领略文化之美、感受书香之乐,追忆美好的青春岁月。”今年书香节,展位亮点纷呈、活动丰富多彩,不少港澳居民到珠海来逛展、打卡,为珠海带来了别样“湾流”。与此同时,多家网络媒体前往会场探营打卡,以更加多元的维度,用更宽广的视野传播富有珠海特色的书香盛宴。

去年12月,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中共珠海市委宣传部、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珠海传媒集团、中国电影家协会纪录电影工作委员会承办的首届华语纪录电影大会在珠海举行。

三天时间里,从主题论坛、主题海报展到首届华语纪录电影推优盛典……以华语纪录电影为桥梁纽带,一个个暖心画面、一幕幕高燃瞬间,向世界展示了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南海之滨,涌动着文艺事业蓬勃发展的热潮。近年来,珠海坚持高质量办好珠海艺术节、华语纪录电影大会、珠澳“文化走亲”等文化活动,精心打造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城市文化品牌,在助力群众艺术修养和城市文化品位更上一层楼的同时,也推动珠海向湾区文化艺术高地和区域性文化艺术中心加速迈进。

延续城市文脉
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走进城市阳台百岛书房,灯光明亮温暖,环境整洁雅致,一排排原木色的书架上摆放着整齐的书籍,市民可以在这里享受静谧、畅游书海。

城市阳台百岛书房是珠海市委宣传部打造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点。为提升全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给市民提供良好的阅读空间,营造全民阅读的浓厚氛围,2022年,市委宣传部在全市打造“百岛书房”品牌,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

城市阳台百岛书房。

在提升公共服务效能方面,珠海动作频频,近年来陆续建成“日月贝”珠海大剧院、华发中演大剧院、珠海博物馆、古元美术馆等文化设施和演出场所,不仅丰富了市民精神文化生活,还为本土文化艺术产业发展提供了高水平硬件支撑。

城市文脉就像血管里流淌的血液,赋予城市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

位于珠海凤凰山的长南迳古道,山林葱郁、泉鸣溪清,静谧却充满生机,是研究清代香山地区与澳门之间交通发展史的重要实物资料。2016年底,长南迳古道被确定为广东省南粤古驿道八条示范段之一后,珠海对其进一步开展了保护修葺工作。

珠海是一座以青春活力著称、建市仅40余年的年轻城市,但其历史文化底蕴却并不逊色。珠海是中国南方海洋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门户、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先行地,拥有海洋文化、香山文化、中西交流文化、红色文化、改革开放文化等丰富的文化资源。

2023年珠海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深入挖掘文化资源,规划建设珠海历史文化遗产游径线路,积极申报“历史文化名城”。要做好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推动文化产业加快发展。

正在推动珠海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工作的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自2016年以来,珠海已建立包括2个历史文化名镇、1个历史文化名村、39个传统村落、6个历史文化街区、104处文保单位、334处不可移动文物、171处历史建筑、36处改革开放历史性建筑、132公里古驿道、54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的全时期、全空间、全要素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其中,街区数量居于全国非名城城市首位。

珠海正紧抓城市文脉传承,将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与现代文化相融合,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坚定文化自信;让独具魅力的珠海城市文化,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和软实力。

记者手记:
涵养城市文化艺术气质
要久久为功、精耕细作

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文化艺术扮演着重要角色。一座城市只有实现了经济、科技、文化、艺术的相融相通,才能获得持久的魅力和吸引力。

多个原创文艺精品相继问世,珠海艺术节等文化活动精彩纷呈,“书香珠海”建设不断推进,特色公共文化空间陆续建成……珠海一步一脚印,立足实际,挖掘特色,守正创新,积极推进文化强市建设。

今年书香节期间,多位文学名家到珠海采风,以文学目光走读这座“青春之城、活力之都”。“珠海近些年来的城市精神面貌和文明程度都有很大提升,充满舒适感和亲和力。”“珠海的开放和包容,是文学作品创作的优渥土壤。”谈及采风感受,大家不约而同地有感而发。

涵养城市文化艺术气质,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应有之义,需要久久为功、精耕细作。

跃升的经济,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专业化人才和全民创意,精准的政策支持和多方位的本土文化培育,坚定的文化自信……这些都是珠海涵养城市艺术文化精神的“秘诀”。

我们相信,青春珠海在先进思想、优秀作品和璀璨文艺的“加持”下,必定会绽放出新时代更亮丽的色彩。

文字:林琦琦 图片:朱习 程霖 编辑:龚宁宁 责任编辑:赵思华
微信
朋友圈
珠海:用文化浇筑城市筋骨,以艺术展现城市精神
观海融媒 2023-08-26 09:13

八大特色展区亮相、多位名家新锐到场、多种购书福利畅享……8月19日,2023南国书香节珠海分会场暨珠海读书月启幕,现场亮点纷呈、书香氤氲,广大读者共同领略开卷之美——这是珠海厚植文化沃土,以文化艺术涵养城市精神,高水平建设文化强市的生动印证。

文化艺术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塑造城市格调、涵养城市精神的关键力量。近年来,从持续擦亮南国书香节品牌,到创办珠海读书月、华语纪录电影大会、珠海艺术节、珠海时尚周……这是一座城市对文化的孜孜以求,也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交流交融做出了新的探索。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

伫立新时代潮头,珠海这座全国文明城市,始终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硬”,不仅在经济建设方面硕果累累,在创作本土文艺精品、打造城市文化名片、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等方面也持续发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珠海力量。

打造文艺精品
擦亮城市文化名片

文艺精品折射了城市的艺术精神,是城市文化实力的生动体现。

7月3日,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工作座谈会在广州召开。由珠海市委宣传部选送的话剧《龙腾伶仃洋》、纪录片《人生能有几回搏》、歌曲《祖国总在我身后》、长篇小说《平安批》、报告文学《初心——粤港澳合作中的横琴故事》五部作品获得优秀作品奖。其中,话剧《龙腾伶仃洋》、长篇小说《平安批》两部作品在今年三月更是收获了中宣部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话剧《龙腾伶仃洋》剧照。

收获“五个一工程”奖,是对珠海文艺精品创作实力的肯定。近年来,珠海在“壮理论筋骨、强产业基因、创文化精品、塑城市精神”上深度发力,着力推动文艺“高处再攀高”。

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来,珠海文艺工作者入选国家级文艺展览、展演的作品达200余件。此外,民族歌剧《侨批》、民族管弦主题音乐会《乐从大湾来》、歌舞诗《珠海的故事》、现代粤剧《南粤破晓》、大型民族交响组曲《簕杜鹃与金莲花》等文艺精品剧目相继问世,一些作品更是迈开步子“走出去”,在更广阔的舞台上讲好珠海故事,展现珠海文艺魅力。

一场成功的文化盛会,不仅展示了城市的新风貌,更为这座城市注入了新活力。

“以书展为契机,与以前在内地一起上学的同学相聚,在珠海这么美丽的城市领略文化之美、感受书香之乐,追忆美好的青春岁月。”今年书香节,展位亮点纷呈、活动丰富多彩,不少港澳居民到珠海来逛展、打卡,为珠海带来了别样“湾流”。与此同时,多家网络媒体前往会场探营打卡,以更加多元的维度,用更宽广的视野传播富有珠海特色的书香盛宴。

去年12月,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中共珠海市委宣传部、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珠海传媒集团、中国电影家协会纪录电影工作委员会承办的首届华语纪录电影大会在珠海举行。

三天时间里,从主题论坛、主题海报展到首届华语纪录电影推优盛典……以华语纪录电影为桥梁纽带,一个个暖心画面、一幕幕高燃瞬间,向世界展示了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南海之滨,涌动着文艺事业蓬勃发展的热潮。近年来,珠海坚持高质量办好珠海艺术节、华语纪录电影大会、珠澳“文化走亲”等文化活动,精心打造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城市文化品牌,在助力群众艺术修养和城市文化品位更上一层楼的同时,也推动珠海向湾区文化艺术高地和区域性文化艺术中心加速迈进。

延续城市文脉
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走进城市阳台百岛书房,灯光明亮温暖,环境整洁雅致,一排排原木色的书架上摆放着整齐的书籍,市民可以在这里享受静谧、畅游书海。

城市阳台百岛书房是珠海市委宣传部打造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点。为提升全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给市民提供良好的阅读空间,营造全民阅读的浓厚氛围,2022年,市委宣传部在全市打造“百岛书房”品牌,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

城市阳台百岛书房。

在提升公共服务效能方面,珠海动作频频,近年来陆续建成“日月贝”珠海大剧院、华发中演大剧院、珠海博物馆、古元美术馆等文化设施和演出场所,不仅丰富了市民精神文化生活,还为本土文化艺术产业发展提供了高水平硬件支撑。

城市文脉就像血管里流淌的血液,赋予城市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

位于珠海凤凰山的长南迳古道,山林葱郁、泉鸣溪清,静谧却充满生机,是研究清代香山地区与澳门之间交通发展史的重要实物资料。2016年底,长南迳古道被确定为广东省南粤古驿道八条示范段之一后,珠海对其进一步开展了保护修葺工作。

珠海是一座以青春活力著称、建市仅40余年的年轻城市,但其历史文化底蕴却并不逊色。珠海是中国南方海洋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门户、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先行地,拥有海洋文化、香山文化、中西交流文化、红色文化、改革开放文化等丰富的文化资源。

2023年珠海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深入挖掘文化资源,规划建设珠海历史文化遗产游径线路,积极申报“历史文化名城”。要做好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推动文化产业加快发展。

正在推动珠海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工作的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自2016年以来,珠海已建立包括2个历史文化名镇、1个历史文化名村、39个传统村落、6个历史文化街区、104处文保单位、334处不可移动文物、171处历史建筑、36处改革开放历史性建筑、132公里古驿道、54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的全时期、全空间、全要素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其中,街区数量居于全国非名城城市首位。

珠海正紧抓城市文脉传承,将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与现代文化相融合,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坚定文化自信;让独具魅力的珠海城市文化,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和软实力。

记者手记:
涵养城市文化艺术气质
要久久为功、精耕细作

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文化艺术扮演着重要角色。一座城市只有实现了经济、科技、文化、艺术的相融相通,才能获得持久的魅力和吸引力。

多个原创文艺精品相继问世,珠海艺术节等文化活动精彩纷呈,“书香珠海”建设不断推进,特色公共文化空间陆续建成……珠海一步一脚印,立足实际,挖掘特色,守正创新,积极推进文化强市建设。

今年书香节期间,多位文学名家到珠海采风,以文学目光走读这座“青春之城、活力之都”。“珠海近些年来的城市精神面貌和文明程度都有很大提升,充满舒适感和亲和力。”“珠海的开放和包容,是文学作品创作的优渥土壤。”谈及采风感受,大家不约而同地有感而发。

涵养城市文化艺术气质,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应有之义,需要久久为功、精耕细作。

跃升的经济,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专业化人才和全民创意,精准的政策支持和多方位的本土文化培育,坚定的文化自信……这些都是珠海涵养城市艺术文化精神的“秘诀”。

我们相信,青春珠海在先进思想、优秀作品和璀璨文艺的“加持”下,必定会绽放出新时代更亮丽的色彩。

文字:林琦琦 图片:朱习 程霖 编辑:龚宁宁 责任编辑:赵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