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荒芜的甘蔗地到如今的综合园区!金湾联港工业区:产业铺就崛起之路

时间是慷慨的给予者,更是伟大的孕育者。

20年,这是联港工业区建园起步、筚路蓝缕、踔厉奋进的年轻年轮。2003年,联港工业区成立,并于2006年成为省级工业园,一个产业的梦想和跨越就此出发——从昔日荒芜的甘蔗地到如今生机勃勃、设施完善的综合园区,从过去单一的企业集中到如今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电子电器三大主导产业集聚……

联港工业区,用奋斗书写着时代的华丽篇章,而产业,无疑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加强招商引资,促产业集聚发展

招商引资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也是产业强园的“生命线”。20年前,新诞生的联港工业区便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2006年8月,联港工业区升级为省级工业园区。这一年,园区趁势引进项目26个,实现项目总投资14.9亿元。随着一批批项目的引进建设,红旗联港工业园的产业从零起步,逐步发展起来,并形成了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电子电器三大主导产业体系,这三大主导产业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

2011年6月,联港工业区再次迎来发展新纪元:由红旗镇代管,实行“园镇合一”,更好地推动了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互动融合、协调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自2022年以来,红旗镇牢固践行“产业第一、项目为王”发展理念,以“坐不起、等不起、慢不得”的姿态大抓招商的同时,进一步注重招商选资、招大引强,引进项目的数量、质量和效益均有质的变化。围绕三大产业龙头项目,红旗镇按照“龙头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实施“填空补缺”式招商,在“补链、强链、延链”上下功夫,强化产业链虹吸效应,加速产业集聚发展步伐。

截至2023年8月15日,园镇新引进项目30个,总投资额26.49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2个,投资额24.09亿元。同年上半年,园镇外贸进出口总额58.85亿元,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77.09亿元,同比增长3.1%;规上工业增加值34.18亿元,同比增长0.1%。

智造大街园区。

实施“零土地招商”,做“腾笼换鸟”文章

蓝图已绘就,关键在落实。在全力做好招商引资、精心培育产业的同时,联港工业区格外注重挖潜创新用地方式,不断发展新优势。近16年来,红旗镇在没有新增一分工业用地的情况下“螺蛳壳里做道场”,通过实施“零土地”招商,挖掘现有资源潜力,盘活用地存量,持续“腾笼换鸟”“筑巢引凤”,实现“土地不增一分,投资持续增长”。

占地252亩、建筑面积达73346.64平方米的旭泰制鞋有限公司厂房及用地,由于种种原因导致长时间闲置,经由红旗镇协商后整体收回。不久后,金湾区属国企金航集团下属项目公司珠海金欣智能制造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竞得该地块,并且在短短两天时间内,该项目便实现了拿地并开工。目前,该项目一期工程已基本完工,项目二期正在紧锣密鼓施工建设中,项目后续建设将随招商进展,根据企业需求完善其它配套设施。

红兴·陆零产业生态城开发建设项目也是红旗镇积极探索“腾笼换鸟”的一次新实践。2022年5月,红旗镇政府与珠海兴格城市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将通过政府推动、国企主导,连片改造、分步实施的路径,灵活运用旧厂房拆除重建、企业转型升级等多种方式,对镇内老旧工业区进行升级改造。

目前,该项目片区内权属用地升级改造意愿签署达100%,涉及面积达32.32万平方米。未来,该片区将重点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与健康四大主导产业,以及智能家电、装备制造进行产业布局,打造成一座100万平方米现代、高效、智能的产城融合新空间。

数据虽无言,却最具说服力。2022年以来,红旗镇已有效盘活存量低效用地113.57万平方米、闲置用地71.69万平方米;近三年,新引进了广东智联半导体装备有限公司、珠海森铂低温能源装备有限公司、珠海市利保能新材料有限公司等一批优质项目和企业。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造产业创新高地

在产业发展的道路上,唯有创新求进,方能行稳致远。深谙此道的联港工业区自成立以来,就一直着力集聚创新资源要素,抢占产业创新制高点。

走进智造大街园区,一排排标准化厂房排列整齐。看似平常的园区,却暗藏着硬核科技“大乾坤”。作为旧工业厂区改造更新、产业转型升级的代表性项目,也是珠江口西岸首个智能制造类科创基地,智造大街园区现有总面积约为9.4万平方米,其中孵化器园区6.8万平方米、加速器园区2.6万平方米。目前,智造大街园区在园企业155家(孵化器126家、加速器29家),其中4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9家高企,累计发明专利授权2251个。

得益于智造大街园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强势带动,目前,红旗镇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95家,科技型小企业165家,专精特新企业58家,广东省制造业500强11家。

当创新融入红旗的基因与血脉,人才自然也会在这里得到重视。红旗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充分挖掘学校资源、企业资源,为企业与高校牵线搭桥,让资源最大化,实现互带互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推进科教融汇,促进产业、教育、科技、人才系统有机融合协同发展,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近年来,红旗镇先后与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通过“订单式”培养,累计为联港工业区输送人才2000余人。

极目远眺,宏伟蓝图已经擘画;畅想未来,砥砺奋进正当其时。站在下一个20年的新起点上,联港工业区将塑强三大主导产业链,同步培育新的半导体产业集群,系统优化产业空间格局,激发创新动能,全力实现产业质效向高而攀、产业结构向新而变、产业生态向优而进。

更多内容,请点击阅读》》

文字:宋一诺 通讯员 王丽娜 图片:张洲 编辑:梁蔼欣 责任编辑:赵思华
微信
朋友圈
从荒芜的甘蔗地到如今的综合园区!金湾联港工业区:产业铺就崛起之路
珠江晚报 2023-08-26 13:28

时间是慷慨的给予者,更是伟大的孕育者。

20年,这是联港工业区建园起步、筚路蓝缕、踔厉奋进的年轻年轮。2003年,联港工业区成立,并于2006年成为省级工业园,一个产业的梦想和跨越就此出发——从昔日荒芜的甘蔗地到如今生机勃勃、设施完善的综合园区,从过去单一的企业集中到如今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电子电器三大主导产业集聚……

联港工业区,用奋斗书写着时代的华丽篇章,而产业,无疑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加强招商引资,促产业集聚发展

招商引资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也是产业强园的“生命线”。20年前,新诞生的联港工业区便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2006年8月,联港工业区升级为省级工业园区。这一年,园区趁势引进项目26个,实现项目总投资14.9亿元。随着一批批项目的引进建设,红旗联港工业园的产业从零起步,逐步发展起来,并形成了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电子电器三大主导产业体系,这三大主导产业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

2011年6月,联港工业区再次迎来发展新纪元:由红旗镇代管,实行“园镇合一”,更好地推动了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互动融合、协调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自2022年以来,红旗镇牢固践行“产业第一、项目为王”发展理念,以“坐不起、等不起、慢不得”的姿态大抓招商的同时,进一步注重招商选资、招大引强,引进项目的数量、质量和效益均有质的变化。围绕三大产业龙头项目,红旗镇按照“龙头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实施“填空补缺”式招商,在“补链、强链、延链”上下功夫,强化产业链虹吸效应,加速产业集聚发展步伐。

截至2023年8月15日,园镇新引进项目30个,总投资额26.49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2个,投资额24.09亿元。同年上半年,园镇外贸进出口总额58.85亿元,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77.09亿元,同比增长3.1%;规上工业增加值34.18亿元,同比增长0.1%。

智造大街园区。

实施“零土地招商”,做“腾笼换鸟”文章

蓝图已绘就,关键在落实。在全力做好招商引资、精心培育产业的同时,联港工业区格外注重挖潜创新用地方式,不断发展新优势。近16年来,红旗镇在没有新增一分工业用地的情况下“螺蛳壳里做道场”,通过实施“零土地”招商,挖掘现有资源潜力,盘活用地存量,持续“腾笼换鸟”“筑巢引凤”,实现“土地不增一分,投资持续增长”。

占地252亩、建筑面积达73346.64平方米的旭泰制鞋有限公司厂房及用地,由于种种原因导致长时间闲置,经由红旗镇协商后整体收回。不久后,金湾区属国企金航集团下属项目公司珠海金欣智能制造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竞得该地块,并且在短短两天时间内,该项目便实现了拿地并开工。目前,该项目一期工程已基本完工,项目二期正在紧锣密鼓施工建设中,项目后续建设将随招商进展,根据企业需求完善其它配套设施。

红兴·陆零产业生态城开发建设项目也是红旗镇积极探索“腾笼换鸟”的一次新实践。2022年5月,红旗镇政府与珠海兴格城市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将通过政府推动、国企主导,连片改造、分步实施的路径,灵活运用旧厂房拆除重建、企业转型升级等多种方式,对镇内老旧工业区进行升级改造。

目前,该项目片区内权属用地升级改造意愿签署达100%,涉及面积达32.32万平方米。未来,该片区将重点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与健康四大主导产业,以及智能家电、装备制造进行产业布局,打造成一座100万平方米现代、高效、智能的产城融合新空间。

数据虽无言,却最具说服力。2022年以来,红旗镇已有效盘活存量低效用地113.57万平方米、闲置用地71.69万平方米;近三年,新引进了广东智联半导体装备有限公司、珠海森铂低温能源装备有限公司、珠海市利保能新材料有限公司等一批优质项目和企业。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造产业创新高地

在产业发展的道路上,唯有创新求进,方能行稳致远。深谙此道的联港工业区自成立以来,就一直着力集聚创新资源要素,抢占产业创新制高点。

走进智造大街园区,一排排标准化厂房排列整齐。看似平常的园区,却暗藏着硬核科技“大乾坤”。作为旧工业厂区改造更新、产业转型升级的代表性项目,也是珠江口西岸首个智能制造类科创基地,智造大街园区现有总面积约为9.4万平方米,其中孵化器园区6.8万平方米、加速器园区2.6万平方米。目前,智造大街园区在园企业155家(孵化器126家、加速器29家),其中4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9家高企,累计发明专利授权2251个。

得益于智造大街园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强势带动,目前,红旗镇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95家,科技型小企业165家,专精特新企业58家,广东省制造业500强11家。

当创新融入红旗的基因与血脉,人才自然也会在这里得到重视。红旗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充分挖掘学校资源、企业资源,为企业与高校牵线搭桥,让资源最大化,实现互带互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推进科教融汇,促进产业、教育、科技、人才系统有机融合协同发展,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近年来,红旗镇先后与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通过“订单式”培养,累计为联港工业区输送人才2000余人。

极目远眺,宏伟蓝图已经擘画;畅想未来,砥砺奋进正当其时。站在下一个20年的新起点上,联港工业区将塑强三大主导产业链,同步培育新的半导体产业集群,系统优化产业空间格局,激发创新动能,全力实现产业质效向高而攀、产业结构向新而变、产业生态向优而进。

更多内容,请点击阅读》》

文字:宋一诺 通讯员 王丽娜 图片:张洲 编辑:梁蔼欣 责任编辑:赵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