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琴潮|合作区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硬联通”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硬联通”

助力澳门融入湾区“1小时生活圈”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正式印发两周年,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交通基础设施“硬联通”不断强化,粤澳人员往来越发便利。

打开合作区地图,向内看,十字门隧道、横琴大桥、横琴隧道、横琴二桥等接驳起与珠海之间的交通联系;向外延伸,港珠澳大桥、广澳高速公路、广珠城际轨道等纵横交错的路网与在建的珠机城际二期、广珠(澳)高铁、澳门轻轨横琴延长线等连缀起珠江口两岸城市群,助力澳门与内地进一步互联互通。

未来,合作区将规划横琴环线、轻轨L2线、横琴延伸线等轨道交通,以及琴澳码头等项目,澳门与横琴乃至粤港澳大湾区更广阔的腹地之间的连接会更加紧密。

基础设施“硬联通”

琴澳开启“双城生活”模式

“白天在横琴,晚上在澳门。”澳门青年董文伟的“双城生活”忙碌而充实,每日往返琴澳成为他工作生活的日常。

随着合作区建设稳步推进,同董文伟一样的“澳琴人”不在少数。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经横琴口岸出入境澳门居民达128.33万人次,同比增长92%;在合作区就业生活居住的澳门居民达到7218人。通关便利成为琴澳两地居民日常触及最多、感受最深的应用场景。

当前,合作区已完成横琴口岸客货车通道“联合一站式”平台研发,实现通关车辆“一次排队、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客货车通关耗时缩短30%;同时,澳门大学连接横琴口岸的通道桥顺利通过竣工验收,横琴口岸二期车道也于8月底进入试运行,为澳门居民进出合作区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

在跨境通勤方面,合作区全面放开澳门非营运单牌车指标限制,当前具备入出合作区资格的澳门单牌车达1.5万辆。跨境免费通勤专线巴士线路增至14条,每日往返43班次。横琴边检站统计,今年上半年,经横琴口岸出入境车流超92万辆次,其中单牌车约66万辆次,分别同比增长约61.4%、73.7%。

除了通关环境的提升,轨道交通也在加快建设、无缝对接。横琴口岸第三阶段工程(即澳门轻轨延伸至横琴口岸区域)实现隧道全线“洞通”,正推进行车系统全线施工。该项目是广珠城际与澳门轻轨换乘的重要配套工程,同时也是两地互联互通的大型公共交通工程,对于加速合作区发展、促进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有着重要意义。

明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也是合作区第一阶段建设发展成效的验收之年。锚定今年年底“封关运作”的重要目标,合作区正推进落实分线管理体系。目前,合作区已全面建成“分线管理”硬件设施,正有序开展信息化工程建设,推动合作区海关监管办法及配套税收政策落地实施,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高效便捷流动。

建设综合交通新枢纽

助力澳门融入“1小时生活圈”

近日,横琴高铁站站城一体化及其配套轨道交通工程方案研究项目开始公开招标。该高铁站将选址于合作区城市中心,距离横琴口岸仅两公里,将打造成为一体化横琴高铁综合交通枢纽。作为广珠(澳)高铁鹤洲至横琴段的起始站、京哈-京港澳高铁通道沟通澳门的重要组成部分,澳门居民未来可通过横琴高铁站直达白云机场,一路北上还可前往武汉、北京。

早前,合作区城市规划和建设局发布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综合交通枢纽总体发展规划及横琴北枢纽详细规划政府采购项目的合同公告》,就曾提出通过在合作区内构建完善的枢纽体系,分级分类满足澳门、横琴与国家、与大湾区以及琴澳之间的交通需求,打造分工明确的综合交通枢纽系统。

曾经位处“交通末梢”的横琴正发生蜕变,磨刀门水道上再起新桥,搭载珠机城轨二期连通金湾、横琴的金海大桥已全线贯通,预计2024年通车运营;水下长龙,穿海而过,澳门轻轨横琴延长线正稳步推进,预计2025年前完工,在合作区与国家高铁网及珠海市城市轨道线网形成联通,融入内地轨道交通网。

加强琴澳一体化立体交通体系建设,合作区还将建设横琴环线、轻轨L2线、横琴延伸线等轨道,以及琴澳码头项目等,为琴澳居民提供便捷、快速的交通服务的同时,促使横琴与澳门更加紧密联系在一起。

实际上,根据《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横琴除了现有的口岸、码头、城际外,未来还将规划引入高铁、城市轨道、轻轨、智慧交通等多种交通方式。

合作区城市规划和建设局局长张国基表示,随着分线管理的逐步落实,在分线管理的畅顺运作条件下,将计划进行澳门单牌营运车辆进入合作区的政策研究和实施,加速推出澳门轻轨延伸至合作区的各项配套措施,同时加快推动建立澳门与合作区之间的海上客运服务,全方位为澳门居民便捷往来合作区创造条件。

澳门也将积极配合推进由合作区经珠海鹤洲向北延伸至广州、向西联通粤西等高铁线路,以及南沙至珠海(中山)等城际铁路项目规划建设,希望通过多条高速铁路和城际铁路的接入,以及澳门轻轨横琴线的引入,在合作区形成“多网”融合的门户交通枢纽,打造成集澳门轻轨、珠海城轨、高铁、城际铁路等多种交通方式的枢纽,实现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的目标。

更多内容,请点击阅读>>>

文字:陈秀岑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蓝辉龙
横琴潮|合作区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硬联通”
珠海特区报 2023-09-13 11:08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硬联通”

助力澳门融入湾区“1小时生活圈”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正式印发两周年,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交通基础设施“硬联通”不断强化,粤澳人员往来越发便利。

打开合作区地图,向内看,十字门隧道、横琴大桥、横琴隧道、横琴二桥等接驳起与珠海之间的交通联系;向外延伸,港珠澳大桥、广澳高速公路、广珠城际轨道等纵横交错的路网与在建的珠机城际二期、广珠(澳)高铁、澳门轻轨横琴延长线等连缀起珠江口两岸城市群,助力澳门与内地进一步互联互通。

未来,合作区将规划横琴环线、轻轨L2线、横琴延伸线等轨道交通,以及琴澳码头等项目,澳门与横琴乃至粤港澳大湾区更广阔的腹地之间的连接会更加紧密。

基础设施“硬联通”

琴澳开启“双城生活”模式

“白天在横琴,晚上在澳门。”澳门青年董文伟的“双城生活”忙碌而充实,每日往返琴澳成为他工作生活的日常。

随着合作区建设稳步推进,同董文伟一样的“澳琴人”不在少数。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经横琴口岸出入境澳门居民达128.33万人次,同比增长92%;在合作区就业生活居住的澳门居民达到7218人。通关便利成为琴澳两地居民日常触及最多、感受最深的应用场景。

当前,合作区已完成横琴口岸客货车通道“联合一站式”平台研发,实现通关车辆“一次排队、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客货车通关耗时缩短30%;同时,澳门大学连接横琴口岸的通道桥顺利通过竣工验收,横琴口岸二期车道也于8月底进入试运行,为澳门居民进出合作区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

在跨境通勤方面,合作区全面放开澳门非营运单牌车指标限制,当前具备入出合作区资格的澳门单牌车达1.5万辆。跨境免费通勤专线巴士线路增至14条,每日往返43班次。横琴边检站统计,今年上半年,经横琴口岸出入境车流超92万辆次,其中单牌车约66万辆次,分别同比增长约61.4%、73.7%。

除了通关环境的提升,轨道交通也在加快建设、无缝对接。横琴口岸第三阶段工程(即澳门轻轨延伸至横琴口岸区域)实现隧道全线“洞通”,正推进行车系统全线施工。该项目是广珠城际与澳门轻轨换乘的重要配套工程,同时也是两地互联互通的大型公共交通工程,对于加速合作区发展、促进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有着重要意义。

明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也是合作区第一阶段建设发展成效的验收之年。锚定今年年底“封关运作”的重要目标,合作区正推进落实分线管理体系。目前,合作区已全面建成“分线管理”硬件设施,正有序开展信息化工程建设,推动合作区海关监管办法及配套税收政策落地实施,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高效便捷流动。

建设综合交通新枢纽

助力澳门融入“1小时生活圈”

近日,横琴高铁站站城一体化及其配套轨道交通工程方案研究项目开始公开招标。该高铁站将选址于合作区城市中心,距离横琴口岸仅两公里,将打造成为一体化横琴高铁综合交通枢纽。作为广珠(澳)高铁鹤洲至横琴段的起始站、京哈-京港澳高铁通道沟通澳门的重要组成部分,澳门居民未来可通过横琴高铁站直达白云机场,一路北上还可前往武汉、北京。

早前,合作区城市规划和建设局发布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综合交通枢纽总体发展规划及横琴北枢纽详细规划政府采购项目的合同公告》,就曾提出通过在合作区内构建完善的枢纽体系,分级分类满足澳门、横琴与国家、与大湾区以及琴澳之间的交通需求,打造分工明确的综合交通枢纽系统。

曾经位处“交通末梢”的横琴正发生蜕变,磨刀门水道上再起新桥,搭载珠机城轨二期连通金湾、横琴的金海大桥已全线贯通,预计2024年通车运营;水下长龙,穿海而过,澳门轻轨横琴延长线正稳步推进,预计2025年前完工,在合作区与国家高铁网及珠海市城市轨道线网形成联通,融入内地轨道交通网。

加强琴澳一体化立体交通体系建设,合作区还将建设横琴环线、轻轨L2线、横琴延伸线等轨道,以及琴澳码头项目等,为琴澳居民提供便捷、快速的交通服务的同时,促使横琴与澳门更加紧密联系在一起。

实际上,根据《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横琴除了现有的口岸、码头、城际外,未来还将规划引入高铁、城市轨道、轻轨、智慧交通等多种交通方式。

合作区城市规划和建设局局长张国基表示,随着分线管理的逐步落实,在分线管理的畅顺运作条件下,将计划进行澳门单牌营运车辆进入合作区的政策研究和实施,加速推出澳门轻轨延伸至合作区的各项配套措施,同时加快推动建立澳门与合作区之间的海上客运服务,全方位为澳门居民便捷往来合作区创造条件。

澳门也将积极配合推进由合作区经珠海鹤洲向北延伸至广州、向西联通粤西等高铁线路,以及南沙至珠海(中山)等城际铁路项目规划建设,希望通过多条高速铁路和城际铁路的接入,以及澳门轻轨横琴线的引入,在合作区形成“多网”融合的门户交通枢纽,打造成集澳门轻轨、珠海城轨、高铁、城际铁路等多种交通方式的枢纽,实现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的目标。

更多内容,请点击阅读>>>

文字:陈秀岑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蓝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