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面孔| 扶“智”又扶“志”,他点燃了大山里的希望

【人物印象】他是“凶凶的黑衣男子”,是“大帅锅”,是穿警服的“老麦”,也是广西省三江县同乐乡净代小学孩子们眼里“最好的麦老师”。两年前,横琴边检站民警麦嘉浩前往广西的贫困村小学支教,并在单位的支持下带着孩子们第一次走出大山,“行万里路”到珠海研学,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志向。今年7月,随着第二季广西三江优秀学子研学行的结束,麦嘉浩两年的支教生活正式画上了句号。如今,麦嘉浩已经重新回到工作岗位,而他撒下的点点星火,正在山区里蔓延,在孩子们心头越烧越旺。

麦嘉浩与净代小学的学生一起升国旗。

第一次踏上村里的土路

眼前层峦叠嶂、脚下蜿蜒崎岖……2021年,当第一次踏上广西省三江县侗族自治县同乐苗族乡的路,麦嘉浩才深刻体会到“偏远”的含义。这简简单单的两个字,概括了跨越南北的580公里、县城与乡镇间辗转数个小时的山路,及教育资源分配的贫瘠。

“其实我刚到这里的时候,有一种巨大的落差感。”横琴边检站支教民警麦嘉浩刚刚入警未满一年,就响应国家移民管理局发出的号召,来到了远在广西的净代小学。自幼在城市里长大的他,从未见过主体结构裸露在外的房子,横横竖竖的木条与砖块搭在一起,就能在乡间小道旁撑起遮风挡雨的“一片天”。遭遇恶劣天气时,村里就会停水、停电,有次停水甚至停了整个秋冬,全村人都要靠一口井生活。也正是这年冬天,麦嘉浩人生第一次得了冻疮。

这里也没有空调、外卖、出租车等一系列现代化的电器设备与服务,村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傍晚七八点左右,临街的家庭小店就已经陆续打烊,安静地等待入夜。

正是如此纯净的山,养育了一方淳朴的人。

麦嘉浩与孩子们。

2021年秋季开学前夕,三江的孩子们还在军训,但他们都知道——有一位从珠海来的民警老师要教英语课了。9月10日,即使还未谋面,孩子们已早早为麦嘉浩准备了教师节礼物,他们在一张张精心设计的贺卡上写满了祝福,诉说着自己的期待。

这些贺卡让麦嘉浩心里暖暖的,他与广西三江的缘分也就此写下序章……

第一次与孩子“双向奔赴”

由于山区教育资源紧缺,尤其是英语教师数量不足,麦嘉浩刚刚“到岗”就要接手3个六年级的班级共124名学生,这让他颇有压力。

“我期待中的第一堂课,是能够像网上的名师一样,与学生交谈甚欢。”麦嘉浩回忆,当自己第一次走上讲台时,心里紧张地连话都说不出来,“我就站在讲台上笑,学生们也跟着我笑,笑了一分钟后,我才渐渐进入老师的角色。”

麦嘉浩被孩子们称为“凶凶的黑衣男子”。

从宿舍到教室,再从教室到宿舍,麦嘉浩每天过着两点一线的简朴生活,学生们也是如此。有时,麦嘉浩也会跟着其他老师一起,去学生家里家访。“我第一次去家访,才知道学生家离学校这么远,每天上学都要徒步走四十分左右的山路,放学再原路走回去。”某天凌晨山里下暴雨,泥泞的土路更加寸步难行,但没有一个学生因此而旷课,如此积极的求学态度令麦嘉浩感动不已。

麦嘉浩到学生家里家访。

“我一定要成为一名好老师,不能误人子弟。”这是麦嘉浩对自己的要求。为了给孩子们带来更加优质的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麦嘉浩还特意向自己学生时代的老师请教教学技巧,并在网上学习名师课堂的视频。如何有效提高学生成绩?麦嘉浩摸索出一条看似很笨的方法:加班给学生“开小灶”,一分耕耘就会有一分收获。

谈起令人印象最深的学生,麦嘉浩第一个想到的不是最活泼调皮,或者成绩最好的学生,而是一个“内向腼腆又很懂事听话的小女孩”。

“她的成绩每次都在70分左右徘徊,总是没法更进一步。我很想挑战一下,这个成绩我一定要给她提上去。每天放学以后我都抓着她补课,从最基础的abcd学起。半个学期之后,她在期中考试第一次考上了90分,她拿着试卷跑过来跟我说谢谢老师。虽然是平平无奇的一句感谢,也让我非常感动,那一刻我觉得我是在与学生双向奔赴。”

第一次“带娃”走出大山

在课堂上,麦嘉浩是认真严肃的麦老师;在课余时间,麦嘉浩是幽默风趣的麦哥哥;在生活里,麦嘉浩是见多识广的“麦百科”。

“班上孩子们很多都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每年只回来一两趟,其中很多人从来没有出过远门,有的甚至从没有走出过村子。”在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后,麦嘉浩慢慢萌生了“带孩子们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的想法。

麦嘉浩为孩子们庆祝六一儿童节

于是每逢节假日,麦嘉浩都会和其他班级的老师一起,自费组织近期表现优异的学生走出村子,见识外面的世界——去镇上看电影、吃大餐,逛公园、文化馆……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直到某一天,班里一位腼腆的小女孩对麦嘉浩说:“我读书没有用,爸爸让我长大了能嫁人就行。”这句话深深触动了麦嘉浩的心。怎样才能给学生更好的引导,让他们翻越心里的那座大山?那天晚上,他辗转反侧,思考了很久。

“可不可以带他们去繁华的城市看一看,见识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给他们种下一颗希望的种子,让他们相信知识是可以改变人生的?”2022年8月,麦嘉浩的想法得到了所属单位横琴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的支持。在单位的大力推动下,第一季广西三江优秀学子研学之旅终于克服种种困难成功举办。一个个品学兼优的孩子第一次看到飞跃海面的港珠澳大桥,第一次走进高等学府的校园……那次研学行让孩子们看到了书本里才有的风景,感受到了大山外面的温暖。

“研学前,许多孩子的梦想是成为像爸爸妈妈一样的工人;研学后,大家都改口说以后要考大学、去大城市,开始更加努力地学习。”麦嘉浩说,研学不仅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还有一些家长在听孩子讲述研学见闻后,选择就近就业,不再缺席孩子的成长和教育。

今年7月,第二季广西三江优秀学子研学行为麦嘉浩两年的支教生活正式画上了句号,与他朝夕相伴的孩子们也舍不得老师的离开,在送别时与他合影留念,再为他系上自己亲手编织的手链。

最后一个学期,学生为麦嘉浩系上亲手编织的手链。

“一次支教行,一生三江情。”广西三江在麦嘉浩的心里早已从“我国偏远山区之一”变成了“第二个家乡”,因为这里有他牵肠挂肚的孩子们。而广西三江优秀学子研学行则将由横琴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持续举办下去,在崇山峻岭里种下一届又一届的希望。

“以后我会常回家看看!希望你们都能拥有光明的前程,我在未来等着你们!”

文字:李美琪 图片:受访者提供 编辑:王朝辉 唐祺珍 责任编辑:丹梅
今日面孔| 扶“智”又扶“志”,他点燃了大山里的希望

【人物印象】他是“凶凶的黑衣男子”,是“大帅锅”,是穿警服的“老麦”,也是广西省三江县同乐乡净代小学孩子们眼里“最好的麦老师”。两年前,横琴边检站民警麦嘉浩前往广西的贫困村小学支教,并在单位的支持下带着孩子们第一次走出大山,“行万里路”到珠海研学,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志向。今年7月,随着第二季广西三江优秀学子研学行的结束,麦嘉浩两年的支教生活正式画上了句号。如今,麦嘉浩已经重新回到工作岗位,而他撒下的点点星火,正在山区里蔓延,在孩子们心头越烧越旺。

麦嘉浩与净代小学的学生一起升国旗。

第一次踏上村里的土路

眼前层峦叠嶂、脚下蜿蜒崎岖……2021年,当第一次踏上广西省三江县侗族自治县同乐苗族乡的路,麦嘉浩才深刻体会到“偏远”的含义。这简简单单的两个字,概括了跨越南北的580公里、县城与乡镇间辗转数个小时的山路,及教育资源分配的贫瘠。

“其实我刚到这里的时候,有一种巨大的落差感。”横琴边检站支教民警麦嘉浩刚刚入警未满一年,就响应国家移民管理局发出的号召,来到了远在广西的净代小学。自幼在城市里长大的他,从未见过主体结构裸露在外的房子,横横竖竖的木条与砖块搭在一起,就能在乡间小道旁撑起遮风挡雨的“一片天”。遭遇恶劣天气时,村里就会停水、停电,有次停水甚至停了整个秋冬,全村人都要靠一口井生活。也正是这年冬天,麦嘉浩人生第一次得了冻疮。

这里也没有空调、外卖、出租车等一系列现代化的电器设备与服务,村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傍晚七八点左右,临街的家庭小店就已经陆续打烊,安静地等待入夜。

正是如此纯净的山,养育了一方淳朴的人。

麦嘉浩与孩子们。

2021年秋季开学前夕,三江的孩子们还在军训,但他们都知道——有一位从珠海来的民警老师要教英语课了。9月10日,即使还未谋面,孩子们已早早为麦嘉浩准备了教师节礼物,他们在一张张精心设计的贺卡上写满了祝福,诉说着自己的期待。

这些贺卡让麦嘉浩心里暖暖的,他与广西三江的缘分也就此写下序章……

第一次与孩子“双向奔赴”

由于山区教育资源紧缺,尤其是英语教师数量不足,麦嘉浩刚刚“到岗”就要接手3个六年级的班级共124名学生,这让他颇有压力。

“我期待中的第一堂课,是能够像网上的名师一样,与学生交谈甚欢。”麦嘉浩回忆,当自己第一次走上讲台时,心里紧张地连话都说不出来,“我就站在讲台上笑,学生们也跟着我笑,笑了一分钟后,我才渐渐进入老师的角色。”

麦嘉浩被孩子们称为“凶凶的黑衣男子”。

从宿舍到教室,再从教室到宿舍,麦嘉浩每天过着两点一线的简朴生活,学生们也是如此。有时,麦嘉浩也会跟着其他老师一起,去学生家里家访。“我第一次去家访,才知道学生家离学校这么远,每天上学都要徒步走四十分左右的山路,放学再原路走回去。”某天凌晨山里下暴雨,泥泞的土路更加寸步难行,但没有一个学生因此而旷课,如此积极的求学态度令麦嘉浩感动不已。

麦嘉浩到学生家里家访。

“我一定要成为一名好老师,不能误人子弟。”这是麦嘉浩对自己的要求。为了给孩子们带来更加优质的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麦嘉浩还特意向自己学生时代的老师请教教学技巧,并在网上学习名师课堂的视频。如何有效提高学生成绩?麦嘉浩摸索出一条看似很笨的方法:加班给学生“开小灶”,一分耕耘就会有一分收获。

谈起令人印象最深的学生,麦嘉浩第一个想到的不是最活泼调皮,或者成绩最好的学生,而是一个“内向腼腆又很懂事听话的小女孩”。

“她的成绩每次都在70分左右徘徊,总是没法更进一步。我很想挑战一下,这个成绩我一定要给她提上去。每天放学以后我都抓着她补课,从最基础的abcd学起。半个学期之后,她在期中考试第一次考上了90分,她拿着试卷跑过来跟我说谢谢老师。虽然是平平无奇的一句感谢,也让我非常感动,那一刻我觉得我是在与学生双向奔赴。”

第一次“带娃”走出大山

在课堂上,麦嘉浩是认真严肃的麦老师;在课余时间,麦嘉浩是幽默风趣的麦哥哥;在生活里,麦嘉浩是见多识广的“麦百科”。

“班上孩子们很多都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每年只回来一两趟,其中很多人从来没有出过远门,有的甚至从没有走出过村子。”在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后,麦嘉浩慢慢萌生了“带孩子们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的想法。

麦嘉浩为孩子们庆祝六一儿童节

于是每逢节假日,麦嘉浩都会和其他班级的老师一起,自费组织近期表现优异的学生走出村子,见识外面的世界——去镇上看电影、吃大餐,逛公园、文化馆……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直到某一天,班里一位腼腆的小女孩对麦嘉浩说:“我读书没有用,爸爸让我长大了能嫁人就行。”这句话深深触动了麦嘉浩的心。怎样才能给学生更好的引导,让他们翻越心里的那座大山?那天晚上,他辗转反侧,思考了很久。

“可不可以带他们去繁华的城市看一看,见识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给他们种下一颗希望的种子,让他们相信知识是可以改变人生的?”2022年8月,麦嘉浩的想法得到了所属单位横琴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的支持。在单位的大力推动下,第一季广西三江优秀学子研学之旅终于克服种种困难成功举办。一个个品学兼优的孩子第一次看到飞跃海面的港珠澳大桥,第一次走进高等学府的校园……那次研学行让孩子们看到了书本里才有的风景,感受到了大山外面的温暖。

“研学前,许多孩子的梦想是成为像爸爸妈妈一样的工人;研学后,大家都改口说以后要考大学、去大城市,开始更加努力地学习。”麦嘉浩说,研学不仅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还有一些家长在听孩子讲述研学见闻后,选择就近就业,不再缺席孩子的成长和教育。

今年7月,第二季广西三江优秀学子研学行为麦嘉浩两年的支教生活正式画上了句号,与他朝夕相伴的孩子们也舍不得老师的离开,在送别时与他合影留念,再为他系上自己亲手编织的手链。

最后一个学期,学生为麦嘉浩系上亲手编织的手链。

“一次支教行,一生三江情。”广西三江在麦嘉浩的心里早已从“我国偏远山区之一”变成了“第二个家乡”,因为这里有他牵肠挂肚的孩子们。而广西三江优秀学子研学行则将由横琴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持续举办下去,在崇山峻岭里种下一届又一届的希望。

“以后我会常回家看看!希望你们都能拥有光明的前程,我在未来等着你们!”

文字:李美琪 图片:受访者提供 编辑:王朝辉 唐祺珍 责任编辑:丹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