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超40家!长者饭堂让老年人乐享“食”光

一碗“长者饭”,一颗“慈孝心”。近年来,汕头市各地纷纷开设长者食堂,解决老年人的“食”事。这是汕头市推进养老服务的一大亮点,事实上,汕头市一直以解决老年群体吃饭、娱乐、学习、健身等需求作为敬老爱老、建设幸福城市建设的切入点,精细化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和服务工作。如今,城乡各地一个个“长者饭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年学堂相继建成使用,开启长者的幸福生活。

近日,潮阳区棉北街道平北社区开设了“长者饭堂”,为辖区内25名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免费用餐服务。上午11点,老人们齐聚一堂,一起品尝美味午餐。60多岁的林伯是当地的五保户,他说,自从有了长者饭堂,他吃饭不愁了。“菜也好,饭也好,不来这里吃饭的话,我就得自己煮。”林伯说。

83岁的陈伯也是当地的五保户,平时做饭多有不便,说起长者饭堂,他也十分满意。“饭菜好,可以不用做饭,很方便。”陈伯说。

为解决辖区孤寡、独居、生活困难等老年人的“吃饭”问题,今年9月25日,棉北街道、平北社区决定开办“长者饭堂”,选址在平北社区文化大楼一楼,并于10月11日建设完成。

平北社区干部郑益福说:“我们是通过社区每个辖区去摸查,发现很多老人都是独自一人留守在家里,子女都到外面去打工,饮食方面爱还是不方便,就设立了这个长者饭堂,为老人提供服务,这个饭堂可以容纳大概50个人。”

目前,平北社区长者饭堂共为25名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免费餐食。

平北社区干部郑益福说:“我们饭堂的资金是通过政府和乡贤筹集上来的,我们每餐15元,以这个标准一天三餐,免费提供,为老人服务,有的老人不方便的,我们直接派义工,送到家里去。”

平北社区长者饭堂还推行志愿服务方式,在日常运作中,会开展各类志愿服务,让特殊老人群体感受政府与社会的关怀。

社工说:“我们会协助社区去入户排查一下,符合条件的特殊老年人,可到长者饭堂用餐。也会去协助招募志愿者,日常协助登记用餐老年人的信息,来维持我们长者饭堂的秩序。”

长者饭堂的开设,为各辖区特殊困难老年群体提供了免费用餐服务。中午时分,在澄海区溪南镇下岱美村,80岁的村民陈伯就坐在饭桌前,志愿者为他端上了可口的午饭。陈伯表示:“吃得好,今天来这里吃,非常开心。”

下岱美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陈春兴说:“ 准备推广到60岁以上,子女在外打工,只有老人在家的,我们都让他们过来吃饭。”

近年来,龙湖区的养老服务也做得很细致。河卿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成立近3年,是汕头市最早设立长者食堂和社区老年大学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采用政府补贴、社会力量参与的方式运营,每天接待和服务长者三四百人次。

一居民表示:“饭堂开张我就来吃饭,已经吃了两年多,快三年了,适合老人的口味,吃得非常满意、开心。”

“来到这里很温暖,来到这里没有一个人感到寂寞。”一长者说。

龙湖区河卿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副主任陈姿说:“整个养老放在自己的社区和家门口,包括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我们提供助浴、自助餐,一些上门保健医疗等服务,政府在这一块也给我们很大的支持和指导,现在养老工作开展的线条会越来越多,我们就是紧跟政府步伐,做细特色地为老人服务。”

龙湖区还打造全国首创的“龙湖区华侨旅居养老示范基地”,创新实施民办长者食堂、社区老年大学,率先实施“高龄重度失能老年人照护保险”,并创建3个养老院,实现当地机构养老从无到有、从有到好的转变。

针对老年群体的需求,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快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成长者饭堂超40家,采用“政府购买服务+公益志愿服务”方式,推动“汕头呼援通”居家养老紧急援助服务提质增效,筹集到“汕头呼援通”慈善资金230多万元,社工及志愿公益服务队伍由300多人发展到2400多人,汕头市还实施33项居家适老化改造项目,完成改造2400多户,帮助特殊困难老年人提升居家生活品质。

汕头市民政局养老服务科科长曹典升说:“下来,我们将以‘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践行‘民政为民 民政爱民’的服务理念,把主题教育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成效,不断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长者饭堂,一顿“热饭”,不仅暖胃,还暖心,既解决了儿女们的后顾之忧,也让老年人品尝到了“幸福的滋味”。包括长者食堂在内的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及不断完善,是党和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具体体现,是新时期养老服务的有效探索。我们也希望,随着居家养老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广大老年人朋友的生活更丰富多彩、更幸福美好。

 

编辑:吴佳佳 责任编辑:蓝辉龙
微信
朋友圈
汕头市超40家!长者饭堂让老年人乐享“食”光
汕头橄榄台 2023-11-06 11:30

一碗“长者饭”,一颗“慈孝心”。近年来,汕头市各地纷纷开设长者食堂,解决老年人的“食”事。这是汕头市推进养老服务的一大亮点,事实上,汕头市一直以解决老年群体吃饭、娱乐、学习、健身等需求作为敬老爱老、建设幸福城市建设的切入点,精细化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和服务工作。如今,城乡各地一个个“长者饭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年学堂相继建成使用,开启长者的幸福生活。

近日,潮阳区棉北街道平北社区开设了“长者饭堂”,为辖区内25名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免费用餐服务。上午11点,老人们齐聚一堂,一起品尝美味午餐。60多岁的林伯是当地的五保户,他说,自从有了长者饭堂,他吃饭不愁了。“菜也好,饭也好,不来这里吃饭的话,我就得自己煮。”林伯说。

83岁的陈伯也是当地的五保户,平时做饭多有不便,说起长者饭堂,他也十分满意。“饭菜好,可以不用做饭,很方便。”陈伯说。

为解决辖区孤寡、独居、生活困难等老年人的“吃饭”问题,今年9月25日,棉北街道、平北社区决定开办“长者饭堂”,选址在平北社区文化大楼一楼,并于10月11日建设完成。

平北社区干部郑益福说:“我们是通过社区每个辖区去摸查,发现很多老人都是独自一人留守在家里,子女都到外面去打工,饮食方面爱还是不方便,就设立了这个长者饭堂,为老人提供服务,这个饭堂可以容纳大概50个人。”

目前,平北社区长者饭堂共为25名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免费餐食。

平北社区干部郑益福说:“我们饭堂的资金是通过政府和乡贤筹集上来的,我们每餐15元,以这个标准一天三餐,免费提供,为老人服务,有的老人不方便的,我们直接派义工,送到家里去。”

平北社区长者饭堂还推行志愿服务方式,在日常运作中,会开展各类志愿服务,让特殊老人群体感受政府与社会的关怀。

社工说:“我们会协助社区去入户排查一下,符合条件的特殊老年人,可到长者饭堂用餐。也会去协助招募志愿者,日常协助登记用餐老年人的信息,来维持我们长者饭堂的秩序。”

长者饭堂的开设,为各辖区特殊困难老年群体提供了免费用餐服务。中午时分,在澄海区溪南镇下岱美村,80岁的村民陈伯就坐在饭桌前,志愿者为他端上了可口的午饭。陈伯表示:“吃得好,今天来这里吃,非常开心。”

下岱美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陈春兴说:“ 准备推广到60岁以上,子女在外打工,只有老人在家的,我们都让他们过来吃饭。”

近年来,龙湖区的养老服务也做得很细致。河卿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成立近3年,是汕头市最早设立长者食堂和社区老年大学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采用政府补贴、社会力量参与的方式运营,每天接待和服务长者三四百人次。

一居民表示:“饭堂开张我就来吃饭,已经吃了两年多,快三年了,适合老人的口味,吃得非常满意、开心。”

“来到这里很温暖,来到这里没有一个人感到寂寞。”一长者说。

龙湖区河卿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副主任陈姿说:“整个养老放在自己的社区和家门口,包括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我们提供助浴、自助餐,一些上门保健医疗等服务,政府在这一块也给我们很大的支持和指导,现在养老工作开展的线条会越来越多,我们就是紧跟政府步伐,做细特色地为老人服务。”

龙湖区还打造全国首创的“龙湖区华侨旅居养老示范基地”,创新实施民办长者食堂、社区老年大学,率先实施“高龄重度失能老年人照护保险”,并创建3个养老院,实现当地机构养老从无到有、从有到好的转变。

针对老年群体的需求,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快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成长者饭堂超40家,采用“政府购买服务+公益志愿服务”方式,推动“汕头呼援通”居家养老紧急援助服务提质增效,筹集到“汕头呼援通”慈善资金230多万元,社工及志愿公益服务队伍由300多人发展到2400多人,汕头市还实施33项居家适老化改造项目,完成改造2400多户,帮助特殊困难老年人提升居家生活品质。

汕头市民政局养老服务科科长曹典升说:“下来,我们将以‘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践行‘民政为民 民政爱民’的服务理念,把主题教育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成效,不断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长者饭堂,一顿“热饭”,不仅暖胃,还暖心,既解决了儿女们的后顾之忧,也让老年人品尝到了“幸福的滋味”。包括长者食堂在内的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及不断完善,是党和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具体体现,是新时期养老服务的有效探索。我们也希望,随着居家养老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广大老年人朋友的生活更丰富多彩、更幸福美好。

 

编辑:吴佳佳 责任编辑:蓝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