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以来,我市党政军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弘扬双拥工作的优良传统,高质量做好新时代双拥工作,新时代双拥工作水平全面提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双拥工作,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系统思维,以坚强的组织保障扛起双拥工作时代责任,始终把双拥工作作为事关全局的政治任务和支持国防建设全局的战略任务,擦亮全国双拥模范城的“金字招牌”,努力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

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全力打造全国双拥模范城
为了实现全力打造全国双拥模范城的目标,我市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市双拥共建工作领导小组,涉及双拥的重要活动,市领导严格审定活动方案,带头组织军地专题会商研究。市双拥办指导5个区(包括功能区)和45个成员单位组织实施全市双拥共建工作,各区、各成员单位对照工作职责认真落实领导责任制。
同时,实现了双拥工作“五纳入”: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建设总体规划,纳入党政绩效考核,纳入全民教育和部队政治教育,纳入财政预算。结合各成员单位职能,调整市双拥共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完善工作职责。将双拥工作纳入各区领导班子绩效考核,并作为成员单位年终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方面,设立双拥工作科履行市双拥办日常工作,落实军地合署办公。按照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五有”“全覆盖”要求,全市共建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358家,组建率100%。2020年以来4次召开双拥工作会议,2022年将双拥工作纳入市第九次党代会重点工作任务,2023年纳入市政府重点工作,高位推动双拥工作。
以健全的拥军支前体系服务驻珠部队练兵备战
除了经费的支持外,市双拥办还聚焦驻珠部队“三前”保障,按照“部队提需求、地方作准备、合力保打赢”的工作思路,扎实做好拥军支前工作。
45家成员单位根据工作职责建立“国防动员”“国防教育”“安全保障”“优抚安置”“涉军法律”“后勤保障”“科技拥军”7个拥军支前服务体系,共同会商献策拥军支前工作。2022年制定《珠海市双拥共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拥军支前应急应战响应机制》,有效提高支前保障能力。
与此同时,制定了《落实〈广东省拥军支前军地协调工作实施意见〉工作措施》,明确军队和地方成员单位职责等,扎实抓好各项任务落实。制定《珠海市拥军支前工作队伍组建实施方案》,目前,珠海市已组建多支拥军支前队伍,为促进军地合力备战打仗提供坚强支撑。
我市始终秉持支持部队练兵备战的理念,2020年以来多次召开党委议军工作会议,专题研究解决涉军重大事项。例如为珠海警备区和部队解决营区大门主干道升级改造,有效提升部队快速机动能力;为广东省武警执勤二支队协调训练场地建设,提升部队战斗力;多次组织医院专家深入部队军营开展巡回医疗、送医送药活动等。

以创新的拥军模式推动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
如何创新拥军模式,是市双拥办方面一直思考的问题,他们以纪念延安双拥运动80周年活动为契机,不断优化服务保障,构建“党委领导、政府搭台、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社会化拥军新格局。
2020年以来逢重要节日,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审定慰问方案,率队走访慰问部队。扎实开展“情系边海防官兵”慰问活动,各级领导走访慰问桂山岛、船艇大队、横琴“钢八连”等边海防一线,疫情期间以物资投送的方式开展。全市各级部门上门走访慰问艰苦边远地区现役官兵家庭,开展上门送喜报、送牌匾,组织官兵珠海一日游、观看珠海航展,组织军地青年联谊、送法进军营、“双拥在基层”“双百拥军行”等拥军活动。
随着2020年出台《珠海市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实施细则》,2021年出台《关于明确征兵优抚政策具体落实措施办法的通知》、联合17部门出台《珠海市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基本优待目录清单》,涉及114项优待项目,每年制定《珠海市军地需求常态化工作“双清单”》。2020年以来,各成员单位积极为部队办实事,比如:市住建局为部队老旧小区用房1525户加建管道燃气设施;市教育局选派珠海一中7名优秀教师到某海防旅义务支教近4个月,为参加军考的战士助力等。
为进一步拓展拥军新模式,打造了领导干部上门“喜报送功臣”走访慰问新模式;全市开展“拥军商户”活动,香洲区446户商家积极参与;金湾区着力构建“大双拥”格局,4个镇全部建成“双拥一条街”;鹤洲新区筹备组着力打造拥军优属上海岛、进渔船宣传活动;珠海市爱国拥军促进会创立10年来,先后组织42家企业与基层连队共建结对子,组织400多家企业、50多个社会组织开展“双百拥军行”活动,给部队送去慰问物资折合人民币800多万元。

以丰富的宣传渠道营造浓厚社会拥军氛围
在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营造全社会关注国防、关心军队、关爱军人的浓厚氛围的同时,市双拥办还非常注重创新宣传形式。
2020年以来,19个国防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纳入全民国防教育体系和部队教育计划,全市烈士纪念设施提质改造,充分发挥红色教育基地和部队军史馆等平台作用,每年“9·30烈士纪念日”等组织各界接受国防教育。珠海警备区着力把营区建设成为全市“最大国防教育基地”,深受广大市民欢迎。2020年至2022年,接受国防教育群众114万余人次,军训学生42万余人次。2023年,首次启动澳门学生“国防教育营”,共承训6期600余名学生,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学习强国等进行报道。
充分利用珠海“日月贝”LED户外大屏、公交车身、珠海特区报观海融媒双拥专栏等载体和电视台、报刊、“珠海双拥”微信公众号等媒体,以及各大商场、机场车站等场所广泛宣传双拥工作。2020年以来,珠海新闻播报慰问信7篇,制作双拥简报41期,中国双拥杂志、中国社会报等刊载珠海双拥工作,先后举办3场“双拥晚会”、2场“双拥联谊会”,举行了转业退役军人肖时照歌词集《梦回小岛》赠书仪式。
2020年以来,两次评选珠海市“最美退役军人”20名,市爱国拥军促进会被表彰为“省爱国拥军模范单位”,3人被表彰为“省爱国拥军模范个人”,刘清伟荣获“全国最美退役军人”,香洲区1人荣获“全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先进个人”,抗击疫情期间涌现出一大批退役军人典型。近年来,珠海市完善健全双拥机制,持续开展拥军优属活动,制定《珠海市争创新一轮双拥模范城实施方案》,努力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目前,珠海市有600余家各类企业、商户申请“拥军商户”“拥军联盟”为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提供规范优质的优惠服务,已发布4批次640余条优惠信息。
吴冬生是珠海市国防教育促进会会长、广东最美退役军人、广东省全民国防教育宣讲员,5年来,他讲了600多场国防教育课,直接受教育者达几十万人次。他还创办了《国防学堂》,培训了数千名青少年国防教育宣传员、宣讲员,让他们向全民宣传国防教育。“作为一名退役军人,我有责任通过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青少年学生的爱国情怀,让他们从小就知道要如何爱国。”吴冬生说。
据介绍,格力电器老兵服务中心的军魂墙见证了格力电器对退役军人的关心爱护和公司“向军队学管理、向军人学作风”的优良传统。格力电器党委委员、培训中心主任王文强表示,将“军魂”融入企业文化中是格力电器人才培养的动力。退役后,王文强在公司党委领导的关心指导下,筹建成立格力电器老兵服务中心,为公司1300余名老兵搭建排忧解难和成长进步的桥梁。
“兆邦正面向社会为广大退役军人和困难群体提供职业培训和就业岗位,对退役军人都是优先考虑录用。”兆邦智能董事长、珠海市融合创新发展协会会长、退役军人吴希文表示,“目前我们公司会聚的退役军人占员工总数的7%,在企业里面从事技术研发、技术管理和项目交付等工作。我认为退役军人身上具备非常好的个人素质和业务素质,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非常积极的动力。”
目前,爱国拥军在珠海全面开花,香洲区建成了双拥主题公园,金湾区打造了“高栏拥军商都”、双拥文化公园,鹤洲新区筹备组开创了首条融汇海岛特色风采的“拥军一条街”。金湾区获得“南粤双拥·薪火相传”情系边海防官兵主题作品征集活动优秀组织奖、“迈向强国新征程,军民共筑强国梦”手抄报一等奖和“光荣之家”短视频二等奖。

以亲密的军民关系谱写新时代双拥新篇章
爱国拥军双向奔赴,围绕事关官兵切身利益的问题不折不扣落实政策,驻珠部队主动为地方党委和政府分忧,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新时代军政军民团结。
“三后”问题是军人比较关注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2022年开始,我市推行随军家属安置量化打分考评办法、优化军转安置网上选岗,2020年以来安置转业军官374人,自主择业干部1人;随军家属安置283人,发放随军家属自主择业补助金2120万元;接收退役士兵1432人(其中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的退役士兵113人)、发放一次性经济补助金11932.66万元。接收军队退休干部和退休士官103人,坚持每月举办一场“拥军优属”专场招聘会。2020年至2023年10月共安排军人子女入学入托614人,军人子女入读公办中小学406人,享受中高考政策性加分60人。
在落实抚恤补助标准和自然增长机制方面,2020年至2022年全市共发放定期抚恤补助和医疗补助经费近1.33亿元。每年结合重要节日和常态化走访对优抚对象进行慰问,督导全市29家公立医院落实“一站式”医疗服务保障,开展“关爱功臣送医送药”活动。按要求悬挂光荣牌和办理优待证,截至今年5月底,共悬挂光荣牌36545块,办理优待证35086张。
军民鱼水情,驻珠部队积极参加全市重大活动,持续做好军民联防联制,主动参与各项建设,积极参加疫情防控、抢险救灾、应急救援和创文共建、义务植树等。2020年累计出动民兵25134人次,2021年出动车辆1133台次、人员9179人次,2022年共出动车辆215台次、人员32600人次。2020年资助困难学生153名,投入扶贫帮困资金157.87万元,2021年支持乡村振兴投入32.4万元;2022年至2023年珠海警备区共投入乡村振兴经费210万元、驻珠部队合计投入307万元、派出工作队7个,全力支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珠海警备区等部队充分运用国防教育基地优势为驻地开展大、中、小学军训和民兵训练,协助开展国防教育。
我市将坚持不懈凝心铸魂,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狠抓落实,奋力开创我市双拥工作新局面,助力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为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珠海实践贡献双拥力量。


2020年以来,我市党政军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弘扬双拥工作的优良传统,高质量做好新时代双拥工作,新时代双拥工作水平全面提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双拥工作,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系统思维,以坚强的组织保障扛起双拥工作时代责任,始终把双拥工作作为事关全局的政治任务和支持国防建设全局的战略任务,擦亮全国双拥模范城的“金字招牌”,努力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

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全力打造全国双拥模范城
为了实现全力打造全国双拥模范城的目标,我市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市双拥共建工作领导小组,涉及双拥的重要活动,市领导严格审定活动方案,带头组织军地专题会商研究。市双拥办指导5个区(包括功能区)和45个成员单位组织实施全市双拥共建工作,各区、各成员单位对照工作职责认真落实领导责任制。
同时,实现了双拥工作“五纳入”: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建设总体规划,纳入党政绩效考核,纳入全民教育和部队政治教育,纳入财政预算。结合各成员单位职能,调整市双拥共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完善工作职责。将双拥工作纳入各区领导班子绩效考核,并作为成员单位年终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方面,设立双拥工作科履行市双拥办日常工作,落实军地合署办公。按照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五有”“全覆盖”要求,全市共建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358家,组建率100%。2020年以来4次召开双拥工作会议,2022年将双拥工作纳入市第九次党代会重点工作任务,2023年纳入市政府重点工作,高位推动双拥工作。
以健全的拥军支前体系服务驻珠部队练兵备战
除了经费的支持外,市双拥办还聚焦驻珠部队“三前”保障,按照“部队提需求、地方作准备、合力保打赢”的工作思路,扎实做好拥军支前工作。
45家成员单位根据工作职责建立“国防动员”“国防教育”“安全保障”“优抚安置”“涉军法律”“后勤保障”“科技拥军”7个拥军支前服务体系,共同会商献策拥军支前工作。2022年制定《珠海市双拥共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拥军支前应急应战响应机制》,有效提高支前保障能力。
与此同时,制定了《落实〈广东省拥军支前军地协调工作实施意见〉工作措施》,明确军队和地方成员单位职责等,扎实抓好各项任务落实。制定《珠海市拥军支前工作队伍组建实施方案》,目前,珠海市已组建多支拥军支前队伍,为促进军地合力备战打仗提供坚强支撑。
我市始终秉持支持部队练兵备战的理念,2020年以来多次召开党委议军工作会议,专题研究解决涉军重大事项。例如为珠海警备区和部队解决营区大门主干道升级改造,有效提升部队快速机动能力;为广东省武警执勤二支队协调训练场地建设,提升部队战斗力;多次组织医院专家深入部队军营开展巡回医疗、送医送药活动等。

以创新的拥军模式推动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
如何创新拥军模式,是市双拥办方面一直思考的问题,他们以纪念延安双拥运动80周年活动为契机,不断优化服务保障,构建“党委领导、政府搭台、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社会化拥军新格局。
2020年以来逢重要节日,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审定慰问方案,率队走访慰问部队。扎实开展“情系边海防官兵”慰问活动,各级领导走访慰问桂山岛、船艇大队、横琴“钢八连”等边海防一线,疫情期间以物资投送的方式开展。全市各级部门上门走访慰问艰苦边远地区现役官兵家庭,开展上门送喜报、送牌匾,组织官兵珠海一日游、观看珠海航展,组织军地青年联谊、送法进军营、“双拥在基层”“双百拥军行”等拥军活动。
随着2020年出台《珠海市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实施细则》,2021年出台《关于明确征兵优抚政策具体落实措施办法的通知》、联合17部门出台《珠海市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基本优待目录清单》,涉及114项优待项目,每年制定《珠海市军地需求常态化工作“双清单”》。2020年以来,各成员单位积极为部队办实事,比如:市住建局为部队老旧小区用房1525户加建管道燃气设施;市教育局选派珠海一中7名优秀教师到某海防旅义务支教近4个月,为参加军考的战士助力等。
为进一步拓展拥军新模式,打造了领导干部上门“喜报送功臣”走访慰问新模式;全市开展“拥军商户”活动,香洲区446户商家积极参与;金湾区着力构建“大双拥”格局,4个镇全部建成“双拥一条街”;鹤洲新区筹备组着力打造拥军优属上海岛、进渔船宣传活动;珠海市爱国拥军促进会创立10年来,先后组织42家企业与基层连队共建结对子,组织400多家企业、50多个社会组织开展“双百拥军行”活动,给部队送去慰问物资折合人民币800多万元。

以丰富的宣传渠道营造浓厚社会拥军氛围
在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营造全社会关注国防、关心军队、关爱军人的浓厚氛围的同时,市双拥办还非常注重创新宣传形式。
2020年以来,19个国防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纳入全民国防教育体系和部队教育计划,全市烈士纪念设施提质改造,充分发挥红色教育基地和部队军史馆等平台作用,每年“9·30烈士纪念日”等组织各界接受国防教育。珠海警备区着力把营区建设成为全市“最大国防教育基地”,深受广大市民欢迎。2020年至2022年,接受国防教育群众114万余人次,军训学生42万余人次。2023年,首次启动澳门学生“国防教育营”,共承训6期600余名学生,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学习强国等进行报道。
充分利用珠海“日月贝”LED户外大屏、公交车身、珠海特区报观海融媒双拥专栏等载体和电视台、报刊、“珠海双拥”微信公众号等媒体,以及各大商场、机场车站等场所广泛宣传双拥工作。2020年以来,珠海新闻播报慰问信7篇,制作双拥简报41期,中国双拥杂志、中国社会报等刊载珠海双拥工作,先后举办3场“双拥晚会”、2场“双拥联谊会”,举行了转业退役军人肖时照歌词集《梦回小岛》赠书仪式。
2020年以来,两次评选珠海市“最美退役军人”20名,市爱国拥军促进会被表彰为“省爱国拥军模范单位”,3人被表彰为“省爱国拥军模范个人”,刘清伟荣获“全国最美退役军人”,香洲区1人荣获“全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先进个人”,抗击疫情期间涌现出一大批退役军人典型。近年来,珠海市完善健全双拥机制,持续开展拥军优属活动,制定《珠海市争创新一轮双拥模范城实施方案》,努力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目前,珠海市有600余家各类企业、商户申请“拥军商户”“拥军联盟”为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提供规范优质的优惠服务,已发布4批次640余条优惠信息。
吴冬生是珠海市国防教育促进会会长、广东最美退役军人、广东省全民国防教育宣讲员,5年来,他讲了600多场国防教育课,直接受教育者达几十万人次。他还创办了《国防学堂》,培训了数千名青少年国防教育宣传员、宣讲员,让他们向全民宣传国防教育。“作为一名退役军人,我有责任通过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青少年学生的爱国情怀,让他们从小就知道要如何爱国。”吴冬生说。
据介绍,格力电器老兵服务中心的军魂墙见证了格力电器对退役军人的关心爱护和公司“向军队学管理、向军人学作风”的优良传统。格力电器党委委员、培训中心主任王文强表示,将“军魂”融入企业文化中是格力电器人才培养的动力。退役后,王文强在公司党委领导的关心指导下,筹建成立格力电器老兵服务中心,为公司1300余名老兵搭建排忧解难和成长进步的桥梁。
“兆邦正面向社会为广大退役军人和困难群体提供职业培训和就业岗位,对退役军人都是优先考虑录用。”兆邦智能董事长、珠海市融合创新发展协会会长、退役军人吴希文表示,“目前我们公司会聚的退役军人占员工总数的7%,在企业里面从事技术研发、技术管理和项目交付等工作。我认为退役军人身上具备非常好的个人素质和业务素质,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非常积极的动力。”
目前,爱国拥军在珠海全面开花,香洲区建成了双拥主题公园,金湾区打造了“高栏拥军商都”、双拥文化公园,鹤洲新区筹备组开创了首条融汇海岛特色风采的“拥军一条街”。金湾区获得“南粤双拥·薪火相传”情系边海防官兵主题作品征集活动优秀组织奖、“迈向强国新征程,军民共筑强国梦”手抄报一等奖和“光荣之家”短视频二等奖。

以亲密的军民关系谱写新时代双拥新篇章
爱国拥军双向奔赴,围绕事关官兵切身利益的问题不折不扣落实政策,驻珠部队主动为地方党委和政府分忧,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新时代军政军民团结。
“三后”问题是军人比较关注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2022年开始,我市推行随军家属安置量化打分考评办法、优化军转安置网上选岗,2020年以来安置转业军官374人,自主择业干部1人;随军家属安置283人,发放随军家属自主择业补助金2120万元;接收退役士兵1432人(其中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的退役士兵113人)、发放一次性经济补助金11932.66万元。接收军队退休干部和退休士官103人,坚持每月举办一场“拥军优属”专场招聘会。2020年至2023年10月共安排军人子女入学入托614人,军人子女入读公办中小学406人,享受中高考政策性加分60人。
在落实抚恤补助标准和自然增长机制方面,2020年至2022年全市共发放定期抚恤补助和医疗补助经费近1.33亿元。每年结合重要节日和常态化走访对优抚对象进行慰问,督导全市29家公立医院落实“一站式”医疗服务保障,开展“关爱功臣送医送药”活动。按要求悬挂光荣牌和办理优待证,截至今年5月底,共悬挂光荣牌36545块,办理优待证35086张。
军民鱼水情,驻珠部队积极参加全市重大活动,持续做好军民联防联制,主动参与各项建设,积极参加疫情防控、抢险救灾、应急救援和创文共建、义务植树等。2020年累计出动民兵25134人次,2021年出动车辆1133台次、人员9179人次,2022年共出动车辆215台次、人员32600人次。2020年资助困难学生153名,投入扶贫帮困资金157.87万元,2021年支持乡村振兴投入32.4万元;2022年至2023年珠海警备区共投入乡村振兴经费210万元、驻珠部队合计投入307万元、派出工作队7个,全力支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珠海警备区等部队充分运用国防教育基地优势为驻地开展大、中、小学军训和民兵训练,协助开展国防教育。
我市将坚持不懈凝心铸魂,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狠抓落实,奋力开创我市双拥工作新局面,助力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为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珠海实践贡献双拥力量。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