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珠海市优秀民营企业与优秀民营企业家表彰大会召开。
这是时隔11年,珠海再次以市委市政府名义高规格举办的一次表彰大会,充分体现珠海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的信心决心。其中,斗门区共有9家优秀民营企业、17位优秀民营企业家进入表彰名单,成为全区民营经济的榜样。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珠海先后出台一系列“含金量”十足的政策措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像全市民营经济呈现出发展好、贡献大、活力强、讲担当等鲜明特点一样,斗门区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企业制度成本,为民营企业保驾护航,全区民营经济同样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来自斗门区工商联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底,斗门区共有各类经营主体94164户,同比增长9.08%。其中内资企业21857户、外资企业990户、个体工商户71101户、农民专业合作社216户。民营经济增加值约占全区GDP的47%,税收贡献超60%。
黄杨河畔,碧波融冬;民营经济,再绘蓝图。
眼下,斗门区正自觉担负起坚持制造业当家的使命,破局起势,民营企业建功立业有了更加广阔的天地,必将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助力斗门区加快打造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战略拓展区,构建以“大产业、大城市、大交通”为支撑的“大斗门”现代化发展格局。
本期专题内容,旨在分享斗门区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和企业家们的创新创业初心,展示民营企业在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书写企业家精神的华彩篇章。

越亚半导体:
强化“创新基因”实现高质量发展
“感觉很意外。”陈先明说。
陈先明是珠海越亚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珠海越亚”)总经理。在本次表彰大会上,珠海越亚获得了珠海市优秀民营企业称号,陈先明则获得珠海市优秀民营企业家荣誉,正是双喜临门。

陈先明表示,“这其中,很多优秀民营企业的贡献更大,相比之下珠海越亚尚有差距。荣誉的背后是责任、压力乃至动力,将进一步鞭策和鼓励公司进一步发挥‘创新基因’,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不断创新,成就了珠海越亚的不平凡之路。
2006年4月26日,珠海越亚在富山工业园成立。17年过去,珠海越亚从最初的5人创始团队,发展到如今的3000名员工的规模,拥有了珠海越亚、南通越亚、珠海越芯三大生产基地。而珠海越芯项目是继珠海越亚满载和南通越亚扩建后,再次在珠海投资的重要经营布局。
“去年11月18日珠海越芯宣布开业试产,今年在越芯项目的加持下,珠海越亚实现了单月1.8亿元的产值。预计今年全年产值将达到14.5亿元。”陈先明说。
珠海越亚是国内陆资企业中最早生产IC封装载板的企业之一,也是国内首家利用“铜柱增层法”,实现“无芯”封装载板量产的企业。通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研发创新,珠海越亚已成为全球智能手机射频载板主要供应商,射频载板出货量全球领先;也是国内首家使用嵌埋技术实现电源管理模组量产的公司,全球细分领域出货量超过50%。
“大部分手机厂商用的都是公司生产的射频载板,该产品去年获得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称号。”陈先明介绍,2022年公司营收约16.75亿元,同比增长约16%,而2019年到2022年是珠海越亚飞速发展的3年,年复合增长率逾35%。“销售业绩的增长,源于创新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
“公司成立之初,我们用了一个全行业都不用的技术,叫‘铜柱增层法’,这对技术与设备提出了巨大挑战。”陈先明表示,正是这样一条路径成就了珠海越亚强大的“技术创新基因”:用专业的技术解决专用的产品。截至目前,珠海越亚已经拥有200余项授权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其中绝大部分为发明专利。
“这么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其实天天都很痛苦。”陈先明对此解释说,因为要找到新的技术本来就很难,要把新的技术组合成一个解决方案就更难,解决方案有了之后还要去开拓市场,尤为困难。
迎难而上、不断创新,正是珠海越亚的卓越品质之一。

17年间,珠海越亚完成了3次跨越式发展。
在使用“铜柱增层法”后的第3年即2008年,珠海越亚在射频载板产品上获得了成功,达到了技术和产品的高度默契,此后公司发展顺风顺水、高歌猛进。
珠海越亚历尽千辛万苦,2019年找到电源管理模组,这是第二轮技术创新。由于国内知名手机品牌厂商的使用,电源管理模组得到了更多的行业曝光机会,成为全球电源管理类公司前十大客户的选择,成就能够像射频载板一样的重量级产品。
第三轮飞跃发展在2020年。这一年,珠海越亚成为国内陆资企业首家完成FCBGA载板研发并顺利投入大批量出货的公司,实现了国内FCBGA载板“零的突破”。业内专家认为,此举为国内集成电路产业链实现自主可控弥补了关键的一环。
珠海越芯投产后,三大生产基地将分别进行专业化生产制造,成为以多种工艺、多种产品线、多家工厂服务于全球客户的半导体封装载板解决方案供应商,持续巩固在射频封装载板市场、嵌埋封装载板及FCBGA封装载板领域的领先优势。
陈先明介绍,“两三年之内,珠海越芯二期将开工建设并投入生产,届时以高端FCBGA封装载板量产为主的产品将成为现实。”
中联建:
重点拓展社会投资项目实现突破
注册在斗门的本土建筑企业——广东中联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联建),成为全市唯一获得优秀民营企业和优秀民营企业家双项表彰的建筑企业。
近几年,中联建工程足迹遍布省内外,逐步实现了由珠海走向全国的战略布局,成为珠海建筑业的一张靓丽名片。
成立于2008年的中联建是国家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企业,以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为核心业务,逐步发展成为一家数字化、科技化、智慧化的一级建设施工总承包企业,入围广东省100家建筑业龙头骨干企业、广东省智能建造试点项目(第一批)企业,斩获珠海市百强民营企业、珠海市优秀建筑业企业等,连续15年被评为广东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
“中联建坚守‘靠质量树信用、靠信用拓市场’的经营理念,依托智能数字建筑、建筑产业装配化、智慧工地等优势,重点拓展社会投资项目,突破了多重困难。”中联建董事长黄秋炎介绍说。

2022年,该企业完成产值在全市民营建筑企业中排名第一,外地项目税收产值均落地斗门,缴纳税收在斗门区所有建筑业企业中排名第一。
不同于传统建筑企业,中联建坚持走科技创新之路,对智能建造、数字建筑等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科技赋能高效建造。其中,在富山工业城5.0产业新空间的建设中,面对与多家国企、央企同台竞技,中联建创下了5天一层楼、38天封顶的建设效率,刷新多项建设记录,并在整个片区中,率先实现首栋封顶、率先完成工程规划验收,率先通过竣工验收,于今年6月圆满完成了项目建设任务,成为珠海本土建筑企业的表率。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占GDP比重大,在国家“双碳”背景下,建筑业在产业化、智能化、数字化等科技领域,是市场大蓝海。如何在大蓝海市场中更上一层楼?
黄秋炎表示,中联建积极谋篇布局,培育新的产业经济增长点,2021年组建成立中联建穗鑫高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是珠海市仅有的五家智能化一级资质企业之一,致力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感知等新兴技术应用。
目前,中联建还积极搭建智能制造研发中心、绿色建筑与建筑产业研发中心、BIM设计研发中心、工程物联网监管及项目指挥中心、智能制造研发中心及智能化设备制造生产中心,“近两年公司取得了10项国家级发明专利及省级科技创新成果,并入选为广东省智能建造试点单位(第一批),也是珠海市唯一一家入选企业。”黄秋炎表示,公司在项目上投入无人塔机智控系统,结合人工智能、物联网采集系统、视觉系统、远程控制系统、AI视频分析等技术,实现机械无人化、信息化安全生产,工人在地面的全景模拟仓上就能操控塔吊,再也不用爬上爬下,大大降低工作安全风险和压力。
“当前,珠海良好的发展态势,进一步增强了民营企业在珠海发展的信心。”黄秋炎表示,公司正在加快推进在珠投资建设中联建总部大厦基地,打造“现代化建筑业全产业链”示范园区,同时引进百家建筑业上下游企业,带动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
集元水产:
打造现代化“透明工厂”
珠海高规格表彰优秀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让斗门辖区内的民营企业深受鼓舞、倍感振奋,纷纷表示要以优秀民营企业和优秀民营企业家为表率,谋求高质量发展。珠海集元水产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元水产”)即为其中之一。
“集元水产品产业链共享平台项目,目前正加快推进,计划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投入生产。”集元水产总经理谢祖铭表示。

集元水产品产业链共享平台项目,位于斗门生态农业园·白蕉现代冷链物流园内。项目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投产后将研发生产更多更高端的白蕉海鲈精品、优品,赋能白蕉海鲈预制菜产业链,构建健康、可持续的产业生态,擦亮斗门区“中国海鲈之乡”品牌,为斗门区预制菜产业园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集元水产,敢为天下鲜,正在通过接续努力讲述着白蕉海鲈更美好的鲜美故事。
2006年9月集元水产成立。经过17年奋发图强,集元水产发展成为广东省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十强鲜活水产经营企业,是广东省预制菜装备产业发展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单位,广东百佳爱心帮扶企业,被评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中国海鲈年度流通加工企业、中国海鲈预制菜十佳企业等。公司连续获得广东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在全国享有较高的声誉,得到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农业农村频道致富经栏目等央媒、省市级媒体多次采访报道。
在获得荣誉之际,集元水产也拥有了企业品牌“鲜城故事”。
“为什么叫‘鲜城故事’?其实很简单,因为一条鱼,爱上一座城。这条鱼就是鲜美无比的白蕉海鲈鱼。”谢祖铭介绍,公司生产的“酒香海鲈”“海鲈鱼片”“龙斑鱼”“金汤酸菜鱼”是粤字号品牌产品,获得最具品牌影响力奖、2019年—2022年连续4年获得最佳产品奖。
匠心品质,源于优质原材料。
集元水产采用“合作共享”的经营理念,与各大院校科所联合建立健康养殖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白蕉海鲈等优质水产品资源为依托,在斗门镇、白蕉镇等建设养殖基地,形成一整套适合推广的环保健康养殖模式,促进农民增收和企业增效。

匠心品质,源于以科技为先导、以核心加工技术为基础、以服务客户为根本的理念和举措。
集元水产坚持走自主研发为核心、产学研合作为赋能的技术创新道路,聘请了一批知名专家教授作为技术顾问。公司成立17年来,每年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及新产品研发,被认定为“珠海市知识产权保护重点企业”“珠海市专精特新(培育)企业”。
“从公司成立之初的代购代销,到2010年的加工厂投产,再到集元水产品产业链共享平台项目,一步一个脚印探索前进。”谢祖铭表示,集元水产品产业链共享平台项目,是对原有生产线产能基础的升级,契合了眼下的预制菜产业发展风口,将进一步提升公司深加工、冷链物流、科研等“硬实力”,“将助力公司产能更上一个台阶,实现飞跃式发展。”
据介绍,集元水产品产业链共享平台项目的不同寻常之处,在于要打造成一个现代化“透明工厂”,让产品生产流程看得见,食品安全看得见。
“我们把项目定位为共享平台,经过了深思熟虑。”谢祖铭表示,白蕉现代冷链物流园内有几十家预制菜生产企业,这些企业应当通过差异化发展做到百花齐放,打造预制菜产业大区域品牌,共享白蕉海鲈这条大蓝海赛道,打造预制菜产业“灯塔”园区。

近日,珠海市优秀民营企业与优秀民营企业家表彰大会召开。
这是时隔11年,珠海再次以市委市政府名义高规格举办的一次表彰大会,充分体现珠海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的信心决心。其中,斗门区共有9家优秀民营企业、17位优秀民营企业家进入表彰名单,成为全区民营经济的榜样。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珠海先后出台一系列“含金量”十足的政策措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像全市民营经济呈现出发展好、贡献大、活力强、讲担当等鲜明特点一样,斗门区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企业制度成本,为民营企业保驾护航,全区民营经济同样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来自斗门区工商联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底,斗门区共有各类经营主体94164户,同比增长9.08%。其中内资企业21857户、外资企业990户、个体工商户71101户、农民专业合作社216户。民营经济增加值约占全区GDP的47%,税收贡献超60%。
黄杨河畔,碧波融冬;民营经济,再绘蓝图。
眼下,斗门区正自觉担负起坚持制造业当家的使命,破局起势,民营企业建功立业有了更加广阔的天地,必将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助力斗门区加快打造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战略拓展区,构建以“大产业、大城市、大交通”为支撑的“大斗门”现代化发展格局。
本期专题内容,旨在分享斗门区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和企业家们的创新创业初心,展示民营企业在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书写企业家精神的华彩篇章。

越亚半导体:
强化“创新基因”实现高质量发展
“感觉很意外。”陈先明说。
陈先明是珠海越亚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珠海越亚”)总经理。在本次表彰大会上,珠海越亚获得了珠海市优秀民营企业称号,陈先明则获得珠海市优秀民营企业家荣誉,正是双喜临门。

陈先明表示,“这其中,很多优秀民营企业的贡献更大,相比之下珠海越亚尚有差距。荣誉的背后是责任、压力乃至动力,将进一步鞭策和鼓励公司进一步发挥‘创新基因’,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不断创新,成就了珠海越亚的不平凡之路。
2006年4月26日,珠海越亚在富山工业园成立。17年过去,珠海越亚从最初的5人创始团队,发展到如今的3000名员工的规模,拥有了珠海越亚、南通越亚、珠海越芯三大生产基地。而珠海越芯项目是继珠海越亚满载和南通越亚扩建后,再次在珠海投资的重要经营布局。
“去年11月18日珠海越芯宣布开业试产,今年在越芯项目的加持下,珠海越亚实现了单月1.8亿元的产值。预计今年全年产值将达到14.5亿元。”陈先明说。
珠海越亚是国内陆资企业中最早生产IC封装载板的企业之一,也是国内首家利用“铜柱增层法”,实现“无芯”封装载板量产的企业。通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研发创新,珠海越亚已成为全球智能手机射频载板主要供应商,射频载板出货量全球领先;也是国内首家使用嵌埋技术实现电源管理模组量产的公司,全球细分领域出货量超过50%。
“大部分手机厂商用的都是公司生产的射频载板,该产品去年获得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称号。”陈先明介绍,2022年公司营收约16.75亿元,同比增长约16%,而2019年到2022年是珠海越亚飞速发展的3年,年复合增长率逾35%。“销售业绩的增长,源于创新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
“公司成立之初,我们用了一个全行业都不用的技术,叫‘铜柱增层法’,这对技术与设备提出了巨大挑战。”陈先明表示,正是这样一条路径成就了珠海越亚强大的“技术创新基因”:用专业的技术解决专用的产品。截至目前,珠海越亚已经拥有200余项授权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其中绝大部分为发明专利。
“这么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其实天天都很痛苦。”陈先明对此解释说,因为要找到新的技术本来就很难,要把新的技术组合成一个解决方案就更难,解决方案有了之后还要去开拓市场,尤为困难。
迎难而上、不断创新,正是珠海越亚的卓越品质之一。

17年间,珠海越亚完成了3次跨越式发展。
在使用“铜柱增层法”后的第3年即2008年,珠海越亚在射频载板产品上获得了成功,达到了技术和产品的高度默契,此后公司发展顺风顺水、高歌猛进。
珠海越亚历尽千辛万苦,2019年找到电源管理模组,这是第二轮技术创新。由于国内知名手机品牌厂商的使用,电源管理模组得到了更多的行业曝光机会,成为全球电源管理类公司前十大客户的选择,成就能够像射频载板一样的重量级产品。
第三轮飞跃发展在2020年。这一年,珠海越亚成为国内陆资企业首家完成FCBGA载板研发并顺利投入大批量出货的公司,实现了国内FCBGA载板“零的突破”。业内专家认为,此举为国内集成电路产业链实现自主可控弥补了关键的一环。
珠海越芯投产后,三大生产基地将分别进行专业化生产制造,成为以多种工艺、多种产品线、多家工厂服务于全球客户的半导体封装载板解决方案供应商,持续巩固在射频封装载板市场、嵌埋封装载板及FCBGA封装载板领域的领先优势。
陈先明介绍,“两三年之内,珠海越芯二期将开工建设并投入生产,届时以高端FCBGA封装载板量产为主的产品将成为现实。”
中联建:
重点拓展社会投资项目实现突破
注册在斗门的本土建筑企业——广东中联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联建),成为全市唯一获得优秀民营企业和优秀民营企业家双项表彰的建筑企业。
近几年,中联建工程足迹遍布省内外,逐步实现了由珠海走向全国的战略布局,成为珠海建筑业的一张靓丽名片。
成立于2008年的中联建是国家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企业,以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为核心业务,逐步发展成为一家数字化、科技化、智慧化的一级建设施工总承包企业,入围广东省100家建筑业龙头骨干企业、广东省智能建造试点项目(第一批)企业,斩获珠海市百强民营企业、珠海市优秀建筑业企业等,连续15年被评为广东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
“中联建坚守‘靠质量树信用、靠信用拓市场’的经营理念,依托智能数字建筑、建筑产业装配化、智慧工地等优势,重点拓展社会投资项目,突破了多重困难。”中联建董事长黄秋炎介绍说。

2022年,该企业完成产值在全市民营建筑企业中排名第一,外地项目税收产值均落地斗门,缴纳税收在斗门区所有建筑业企业中排名第一。
不同于传统建筑企业,中联建坚持走科技创新之路,对智能建造、数字建筑等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科技赋能高效建造。其中,在富山工业城5.0产业新空间的建设中,面对与多家国企、央企同台竞技,中联建创下了5天一层楼、38天封顶的建设效率,刷新多项建设记录,并在整个片区中,率先实现首栋封顶、率先完成工程规划验收,率先通过竣工验收,于今年6月圆满完成了项目建设任务,成为珠海本土建筑企业的表率。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占GDP比重大,在国家“双碳”背景下,建筑业在产业化、智能化、数字化等科技领域,是市场大蓝海。如何在大蓝海市场中更上一层楼?
黄秋炎表示,中联建积极谋篇布局,培育新的产业经济增长点,2021年组建成立中联建穗鑫高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是珠海市仅有的五家智能化一级资质企业之一,致力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感知等新兴技术应用。
目前,中联建还积极搭建智能制造研发中心、绿色建筑与建筑产业研发中心、BIM设计研发中心、工程物联网监管及项目指挥中心、智能制造研发中心及智能化设备制造生产中心,“近两年公司取得了10项国家级发明专利及省级科技创新成果,并入选为广东省智能建造试点单位(第一批),也是珠海市唯一一家入选企业。”黄秋炎表示,公司在项目上投入无人塔机智控系统,结合人工智能、物联网采集系统、视觉系统、远程控制系统、AI视频分析等技术,实现机械无人化、信息化安全生产,工人在地面的全景模拟仓上就能操控塔吊,再也不用爬上爬下,大大降低工作安全风险和压力。
“当前,珠海良好的发展态势,进一步增强了民营企业在珠海发展的信心。”黄秋炎表示,公司正在加快推进在珠投资建设中联建总部大厦基地,打造“现代化建筑业全产业链”示范园区,同时引进百家建筑业上下游企业,带动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
集元水产:
打造现代化“透明工厂”
珠海高规格表彰优秀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让斗门辖区内的民营企业深受鼓舞、倍感振奋,纷纷表示要以优秀民营企业和优秀民营企业家为表率,谋求高质量发展。珠海集元水产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元水产”)即为其中之一。
“集元水产品产业链共享平台项目,目前正加快推进,计划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投入生产。”集元水产总经理谢祖铭表示。

集元水产品产业链共享平台项目,位于斗门生态农业园·白蕉现代冷链物流园内。项目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投产后将研发生产更多更高端的白蕉海鲈精品、优品,赋能白蕉海鲈预制菜产业链,构建健康、可持续的产业生态,擦亮斗门区“中国海鲈之乡”品牌,为斗门区预制菜产业园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集元水产,敢为天下鲜,正在通过接续努力讲述着白蕉海鲈更美好的鲜美故事。
2006年9月集元水产成立。经过17年奋发图强,集元水产发展成为广东省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十强鲜活水产经营企业,是广东省预制菜装备产业发展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单位,广东百佳爱心帮扶企业,被评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中国海鲈年度流通加工企业、中国海鲈预制菜十佳企业等。公司连续获得广东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在全国享有较高的声誉,得到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农业农村频道致富经栏目等央媒、省市级媒体多次采访报道。
在获得荣誉之际,集元水产也拥有了企业品牌“鲜城故事”。
“为什么叫‘鲜城故事’?其实很简单,因为一条鱼,爱上一座城。这条鱼就是鲜美无比的白蕉海鲈鱼。”谢祖铭介绍,公司生产的“酒香海鲈”“海鲈鱼片”“龙斑鱼”“金汤酸菜鱼”是粤字号品牌产品,获得最具品牌影响力奖、2019年—2022年连续4年获得最佳产品奖。
匠心品质,源于优质原材料。
集元水产采用“合作共享”的经营理念,与各大院校科所联合建立健康养殖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白蕉海鲈等优质水产品资源为依托,在斗门镇、白蕉镇等建设养殖基地,形成一整套适合推广的环保健康养殖模式,促进农民增收和企业增效。

匠心品质,源于以科技为先导、以核心加工技术为基础、以服务客户为根本的理念和举措。
集元水产坚持走自主研发为核心、产学研合作为赋能的技术创新道路,聘请了一批知名专家教授作为技术顾问。公司成立17年来,每年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及新产品研发,被认定为“珠海市知识产权保护重点企业”“珠海市专精特新(培育)企业”。
“从公司成立之初的代购代销,到2010年的加工厂投产,再到集元水产品产业链共享平台项目,一步一个脚印探索前进。”谢祖铭表示,集元水产品产业链共享平台项目,是对原有生产线产能基础的升级,契合了眼下的预制菜产业发展风口,将进一步提升公司深加工、冷链物流、科研等“硬实力”,“将助力公司产能更上一个台阶,实现飞跃式发展。”
据介绍,集元水产品产业链共享平台项目的不同寻常之处,在于要打造成一个现代化“透明工厂”,让产品生产流程看得见,食品安全看得见。
“我们把项目定位为共享平台,经过了深思熟虑。”谢祖铭表示,白蕉现代冷链物流园内有几十家预制菜生产企业,这些企业应当通过差异化发展做到百花齐放,打造预制菜产业大区域品牌,共享白蕉海鲈这条大蓝海赛道,打造预制菜产业“灯塔”园区。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