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珠港澳居民难题,香洲区开创新时代“枫桥经验”新路径
珠海特区报 2023-11-17 12:31

近年来,面对新时期复杂多样的社会矛盾纠纷和日益多元的人民群众需求,香洲区大力发扬践行“枫桥经验”精神,汲取“枫桥”力量,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充分发动群众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共同参与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走出了一条符合香洲实际的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新路径,积极打造“枫桥经验”香洲版,为建设创新平安幸福美丽香洲贡献政法力量。日前,中央政法委评选出104个“枫桥式工作法”单位,香洲区拱北街道茂盛社区入选。香洲区基层组织、广大群众践行“枫桥经验”的故事,就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我市丰富发展的生动例证。

■茂盛社区:
探索融合服务新模式 解珠港澳居民难题

南海之滨,濠江侧畔,珠海与澳门的城市天际线交相辉映,作为与澳门一墙之隔,与香港一桥之距的拱北街道茂盛社区,位置特殊。辖区常住港澳居民1275人,超过社区总人口的三分之一,由于法律、文化等不同,衍生出不少治理难题。

为化解跨境矛盾纠纷,2019年,茂盛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杨斌链接珠澳专业社会服务资源,推动成立内地首家“港澳义工服务站”,并将义工站纳入社区网格化管理,协助网格内综治、调解、安置帮教等工作。同时引入熟悉两地法律的公益律师服务团队、心理咨询师、志愿服务者、社工等专业人士,满足业主相关需求。自2019年成立以来,义工站已先后化解涉港澳业主的各类矛盾纠纷68宗,提供咨询服务近500宗。

服务湾区普法行港澳专场讲座

2020年3月初,茂盛社区网格工作人员在日常巡查中接到粤海国际花园小区居民反映,与澳门交界的鸭涌河有定点排污口,但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严重污染环境,希望协调解决。茂盛社区党委充分发挥义工站港澳籍工作人员在珠澳两地“自由跨境”的优势,架起两地之间沟通的桥梁。在社区党委的推动下,义工站工作人员多次奔波往返珠澳两地,依托澳门街坊总会、青洲坊会等社团力量与澳门环保局进行沟通接洽,为珠澳两地解决污水问题搭建了沟通交流的平台,最终只用一周时间就促使达成解决方案。

社区的珠澳义工开展创文志愿服务

据了解,为了持续提升义工站化解矛盾纠纷的业务能力,茂盛社区还与珠海市社工协会、澳门街坊总会签署三方联动合作协议,聘请高校专家学者和具有丰富调解经验的社会组织作为团队顾问,常态化组织开展“港澳义工服务站”工作人员业务培训。

茂盛社区与澳门街坊总会和珠海市社工协会签订三方协议

此外,杨斌还成立了茂盛社区协商议事会,以“社区、小区、楼栋”三级组成社区议事会管理模式,目前社区议事会成员有45名热心居民,其中14名是港澳居民,这些热心居民成了“桥梁”和“纽带”,链接到社区内更多的港澳居民。

杨斌书记日常接访辖区居民,通过“话家常”的方式,了解群众所想所需,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翠香街道:
“三融三联”让矛盾不出社区

近年来,翠香街道充分整合利用现有资源,积极探索党务、居务、警务融合治理路径,创新打造资源力量“融合”,队伍阵地“联建”;服务职能“融合”,风险预警“联判”;工作机制“融合”,矛盾纠纷“联调”的“三融三联”一站式矛盾调处机制工作法,推动基层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服务”,逐步实现“小矛盾解决在小区、大矛盾解决在社区”。该街道获评2021年“广东省平安建设先进集体”,2022年翠香派出所获评全国第二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

翠香街道地处珠海中心城区,辖区人口以新移民为主。立足这一实际,该街道整合多方资源,将17个社区划分为95个综合网格,配备285名专兼职网格员,全面构建“街道-社区-网格”三级网格体系,并将社区警务力量、“双报到”党员、社区能人、热心人、五老人员等其它社会力量全面纳入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队伍,建立了17支550人的群防群治队伍,形成多层次、广覆盖的矛盾纠纷化解体系。

广场舞噪音扰民一直是很多地方基层治理的难点。在翠香街道华发健身广场却是另一番场景:十余支广场舞、交谊舞、合唱团队伍各展风姿,广场热闹非凡,但到了21时30分左右,大家都不约而同自觉停止。“以前我们这里噪音扰民投诉也很多,高峰期一个月投诉超过100宗,现在基本上没有了。”钰海社区党委书记梁敏华介绍,促使局面发生改变的关键是群防群治队伍的建立。

2022年,钰海社区联合辖区警务室搭建平台,促成广场物业公司与13支广场使用队签订《华发健身广场管理使用公约》,明确约定了广场舞时间段和活动期间分贝限值,在此基础上将13支广场使用队吸收为社区巡防队伍,实现广场自治,有效化解了困扰社区多年的广场舞噪音扰民纠纷。

山场社区警民祥和调解团也是翠香街道矛盾纠纷化解平台的一张名片。自2020年6月组建以来,祥和调解团现已有39名调解员,通过“背靠背、面对面、调解庭”等多种手法,成功调解五洲花城2期熊孩子刮花地下车库宾利轿车、五洲花城C区外来火源引发消防通道失火导致私家车辆受损、外来务工人员遭遇工程层层转包导致讨薪维权等典型案例。截至2023年10月,调解团成员调解社区矛盾纠纷311宗,服务申请人(当事人)425人次,调解案件或挽回损失涉及资金约600万元。

评价基层治理成效,能否做到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就地化解、在萌芽阶段化解是重要观察指标。依托于街道构建的多层次、广覆盖的矛盾纠纷化解体系,翠香街道从强化社区风险防控、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和抓好社区公共服务着手,实现了矛盾纠纷减量,处置前置。

翠香街道社会心理服务中心开展主题为“敞开心扉,拥抱阳光”——青少年人际关系团体辅导活动

翠香街道还积极开展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成立了翠香街道社会心理服务中心,在香洲区开展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试点建设,打造集科普、体验、疗愈和咨询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社会心理服务中心,为辖区居民提供“家门口”的心理服务。

以党员先锋“星星之火”
助燃基层治理活力

“邻里街坊之间发生了小矛盾、小摩擦该找谁来调解呢?”为更好地引导、发挥社区社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积极作用,2022年4月,在狮山街道办的指导下,由狮山街道退休党员余海玲牵头成立狮山街道“和事佬”志愿服务队(以下简称狮山“和事佬”)。服务队现有队员15人,均为狮山街道及下辖社区退休人员,其中党员11人,并成立“星星之火”先锋党支部。主要参与狮山街道“和事亭”值班,开展社区矛盾化解、纠纷调解、社区协商、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应急突发事件处置等工作。

成立“星星之火”先锋党支部,培育“和事佬”志愿服务队自治组织,旨在发挥“物业纠纷调解委员会”作用,增强基层群众自治活力。通过做实“网格每日巡查”“和事佬坐班谈心”“社区专干定期走访”等预防性源头治理机制,畅通民意反映通道,依靠群众的力量第一时间发现问题;通过搭建便捷议事平台,做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推动片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基层党委是引领社区治理、推动社区发展的先行主体,围绕组织建设、共建共治等方面,深入推动基层治理创新工作。香洲区各基层党委积极发挥社区党组织主导作用,激活党员“红色细胞”凝聚“红色力量”,完善机制、搭建协商议事平台,鼓励企业、个人等多元主体参与社会建设,构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化参与的社会治理格局。

香洲区通过不断总结社会治理经验,构建“党政机关+社会组织+学术机构+市场主体”多元参与模式,发挥社会组织联系党委政府与群众的“桥梁”作用,共同参与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2023年5月,信访人邓某与黄某握手言和、签订协议,化解油烟污染5年信访积案

积极引领社会组织创新社会服务
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中坚骨干力量,在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不可或缺的主体之一。

涂淑葵是翠香街道综治办的一名退休干部,他熟悉社情民意,具有扎实的调解功底。2019年3月,在香洲区委政法委、区司法局、区信访局和翠香街道党工委、街道办事处的支持和领导下,他挂牌成立了全市首个以个人名义命名的基层调解工作室——“涂叔工作室”。

近日,任阿姨和工友们将锦旗送到香洲区“涂叔工作室”,对涂叔表达了由衷感谢。11月1日,任阿姨等9名务工人员找到“涂叔工作室”,希望能讨回被一家公司拖欠的13万元工资。涂叔受理案件后,认真了解案情,厘清事情原委,结合涂叔工作法——以“帮”辅调,积极组织三方进行沟通。仅用一周时间,便为任阿姨等人追讨回工资。

“涂叔工作室”成立以来积极收集社情民意,定期分析研判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化解基层矛盾纠纷,为辖区群众排忧解难。已接待群众4800余人次,化解了一大批婚姻家庭、邻里争执、人身损害、劳动争议等基层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超99%。近年来,帮助1077名外来务工人员追讨欠薪工资2220多万元,劳务纠纷涉事金额占所有涉事金额的67%,营造了安全、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

“涂叔工作室”是香洲区调解“能人”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一个缩影,此外还有“老范邻里客厅”等一批品牌调解工作室。

现年59岁的范良杰是梅华街道“老范邻里客厅”负责人。他以“化解矛盾、调解纠纷、沟通心灵”为服务宗旨,多次成功化解小区邻里矛盾。8月27日上午,60多人因安逸园小区公共区域提升及入户评估受损赔偿等问题,聚集在朗悦酒店停车场出入口,阻挡车辆进出。了解情况后,敬业社区联合综治办、梅华派出所、“老范邻里客厅”立即组织朗悦酒店方、安逸园业主代表召开协调会。会上,范良杰积极推动安逸园小区公共区域受损加固修复工程的调解,9月13日该工程开工,标志着该小区近8年的矛盾协调工作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老范邻里客厅”调解工作室工作人员在调解中。

香洲区十分重视社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从2013年起开始实施社会建设创新专项资金项目,通过项目资助的方式引领社会组织创新社会服务。据不完全统计,10年来已累计资助项目200个,投入资金4400多万元。撬动社会资金2000多万元,开展个案 4330多个,小组活动3500多场,社区活动 9127场,培育自组织 1000多个,培育志愿者2万多人,服务居民80多万人次。

凤山街道红小荔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扎根社区多年,由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现今注册人数1100余人,自组织队伍15支,团队骨干(领队)30余人,链接服务社区居民的公益商家资源20余家。该中心还依托社区资源优势,在红荔社区党委的引领下,建立起红荔社区多元调解协作社“给荔社”平台,积极参与家庭纷争调解、邻里纷争调解、物业与业主矛盾调解、业主委员会与物业矛盾调解等社区治理工作,助力社区平安和谐建设。

近年来,香洲区相继结出了《香洲区社区微公益操作手册》《香洲区社区协商操作指引》和《香洲区社区协商案例集》等可视化成果。孵化和培育了10个镇街的枢纽型平台,让社区议事协商覆盖整个香洲,极大地调动了居民自治活力,发挥居民主动性,推动社区有效治理。其中,《香洲区:搭建“1+10+N”枢纽型平台,健全多元社会治理参与社会治理体系》获珠海市社会治理创新评比活动最佳项目奖,钰海社区“多力共推物业法治”项目获“全国市域社会治理创新优秀案例奖”等。

文字:康振华 图片:赵梓 编辑:周晓晴 责任编辑:田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