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余人参会!第六届教博会珠海容闳学校分会场精彩纷呈

11月19日,第六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分会场活动在珠海容闳学校举行。教博会珠海容闳学校分会场以“科学艺术劳动之融合•创造•生长”为主题,聚焦“五育”融合时代的教育课题,关注完整的人的培养,把学生科学探究、艺术审美、劳动价值观等素养培育融为一体,以有形、可感、互动的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分会场展出了声控机器人、智能宠物喂养器、天宫机器人、封泥、篆刻、泥活字、木版年画、陶艺、扎染等学生作品,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精彩的教育盛会。

珠海市政府副市长李翀,珠海市教育局、香洲区教育局、珠海华发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主要负责人莅临现场。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专家、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中小学校长、热心教育人士等千余名参会者,汇聚在珠海容闳学校,在观赏学生作品、观摩常态课堂、参加专业论坛等丰富多彩的真实体验中,实地感受一场鲜活的融合育人实践。

百余件成果展示,动静搭配带来鲜活体验感

进入主会场,一幅立体的巨型美术展品便牢牢吸引住了大家的眼球:“这件作品是怎么制作的?”“这么大应该花了很多时间吧?”

这件不断有观众“打卡”的《珊瑚岛之梦》便是今年5月在珠海大剧院展出的优秀学生作品。魏涛老师聊起这幅作品也是满满的自豪:“这是六个年级共同创作的立体作品,其创作以立体构成、色彩构成要素为立足点,引导学生在对比、渐变、近似、特异等组合变化中探索视觉规律,开展艺术启蒙学习。”

动手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手脑协同能力,还在集体创作中尝试与合作者相互接纳与包容,培养了合作能力。这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檀传宝的教育理念十分契合。作为分会场专业论坛的演讲嘉宾,檀教授表示:“五育融合的时代,强调的便是‘融合’,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是不分家的,需要从完整的‘人’出发去构建教育的每一个环节。”

另一边的动态美术展区也好不热闹,许多小朋友在家长的陪伴下也动起来手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带给手工艺技法“金石锻造”的魅力。今日现场的金石锻造活动,是珠海容闳学校“唤醒•生命”艺术课程的延伸。制造金属树叶实际上是台风灾害后的“唤醒”,孩子们捡回一根根折断的树枝和掉落的叶片,重新锻造出新的生命,成就一棵生命之树。

在科创成果展示区,学生们一边演示自己的作品,一边像“小老师”一般向现场观众细致地讲解设计思路。50多项科创成果,充满了奇思妙想。

一次室外安装空调的经历,启发学生武泯译、倪瓒和李钰珊设计出“第三只手”。这个能系在腰间的高空作业智能工具收纳包,能精准分类及回收工具,大大提高户外高空作业的安全性和工作效率,让参会的家长忍不住夸赞:“只有观察生活足够细致,才能创作出这样高实用性的作品。”

下班后能吃上一顿热腾腾的饭菜,是多少打工人梦寐以求的治愈。容闳学校学生们基于语音识别及内置菜单控制研制出的智能调味盒吸引了在场不少年轻人的注意力。“这调味盒是怎么个智能法?”“用它就能精准调配佐料制作出美味的饭菜吗?”

通过孟宪超老师一番深入浅出的讲解,原来这是个对烹饪菜鸟非常友好的“偷懒神器”。调味盒通过固定菜品调味料定量搭配、提示投放顺序及时间。语音控制单一调味料取量等方法,让初学者在做菜时可以像大厨一样,做到游刃有余,做出可口菜肴。

展会现场还有很多好玩的项目:中国传统活字印刷中的“泥铸活字”,用现代手法展示古老手工印刷技艺的雕版印刷,甚至还能体验水火箭的发射过程。让非常专业精深的艺术和科技,呈现得如此灵动活泼,不得不为老师和孩子们的创造力点赞!

广州市民办教育协会秘书长聂亚昆特意从广州赶到容闳学校分会场,他看完展览后对容闳学校表达了充分的肯定:“容闳学校的课程充分展示了民族性、时代性、趣味性和创造性,将研究和实践充分结合到了一起,值得借鉴。”

学生主体性课堂,寓教于乐让素养清晰可见

华发教育旗下学校和幼儿园的美术常态课堂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传统手工艺技法融入教学课程。在版画课堂现场,孩子们动手雕刻、印制,在印版上放飞想象,体验不同色彩的混合和层叠,领略版画中自然简洁、朴实雅拙的美。

李琦老师表示,版画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而且培养了他们的预见性和想象力。在雕刻之前孩子们需要预想好故事和画面,再设计出人物之间的黑白关系,是有难度和挑战性的课程。

不远处的科创教室里,老师正在讲授《智慧花盆》的构思与设计。科创课程的设计往往离不开对生活细节的体察,一个智慧花盆的设计囊括了动手能力、设计能力和编程能力,需要学生将各个环节打通、吃透,才能完成项目的闭环。

“对科创感兴趣的孩子都挺喜欢这个课程,它能运用到各类技能和工具,比如编程计算、3D打印等,让孩子们吸收到更多新颖的知识”孟宪超老师如是说道。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高云峰教授看完学生科创作品后连连称赞,他非常认可科创课堂在“五育”融合中起到的作用,他认为:“孩子们动手实践、创作科学艺术作品也是劳动教育的过程,这其中就体现了‘五育’融合。实际上,劳动不需要拘泥于形式,让学生认识到劳动所能产生的价值才是至关重要的。”

华发教育还组织学生社团送上了丰富多彩的艺术表演。不仅有学生爵士社团在入口处“先声夺人”吸引视线,还有精彩的弦乐合奏,让现场观众大饱耳福。在学校园林的凉亭一角,师生们带来的古琴曲目,悠扬婉转,韵味深远,参会者不由得停下脚步,凝声静听。

学生乐团在演奏

多角度学术对话,高妙论点激发了思维和思考

在容闳学校文体中心二楼,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檀传宝、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教授高云峰、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教研员管光海、华发教育艺术教育总监常晓冰、容闳学校优秀教师李超,正围绕着“科学艺术劳动之融合•创造•生长”进行分享交流。在昨天的教博会主会场开幕式上,一位中科院院士分享了“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提出劳动教育是“五育融合”的重要突破口。今天在容闳学校分会场专业论坛上,五位专家和老师就这个话题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探讨。

论坛专家和老师们一致认为,“五育”融合符合教育规律,因为人是一个整体,教育本身就不能割裂。虽然,当下“五育”融合、学科融合还面临很多挑战,好在容闳学校已经做了很好的探索。全国还有很多像容闳这样有远见的学校,所以,只要努力,还是很有希望的。

本届教博会设立珠海容闳学校分会场是一个新尝试,拓宽了珠海学校参加教博会的渠道,更好地展示珠海教育的风采。此外,教博会在中小学校园里边设立分会场,这里有课堂教学,有学生活动,参会者在这里获得情境体验,对整个教博会也是一个有益的补充。

珠海容闳学校分会场的筹备和举办,凝结了全体华发教育人的付出和心血。华发教育公司副总经理黄学军博士表示,华发教育为容闳学校分会场所作的准备,可以用两个词来形容:一是精心,包括推敲分会场主题、遴选学生作品、筹划专业论坛、设计课堂教学内容等,尽可能让每位参会者来有所获;二是有心,包括接驳大巴、停车指引、安检通道、校内讲解、后勤保障等,尽可能做到周到和温馨,让每位参会者有宾至如归之感。

在19日下午,针对远道而来的嘉宾,华发教育精心设计了两条校园参访路线,专车接送,专人讲解,让教育同行们更全面、更深入地感受华发教育的魅力。

华发教育办学二十年,坚持办高品质和负责任的教育。“科学艺术劳动之融合•创造•生长”是当前教育的大课题也是难点,华发教育也在探索当中。华发教育愿意毫无保留地分享成熟的经验和做法,同时,希望借教博会这个平台,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同行就这个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与合作。

文字:王晓君 图片:朱习 编辑:王朝辉 梁蔼欣 责任编辑:宋显晖
千余人参会!第六届教博会珠海容闳学校分会场精彩纷呈
观海融媒 2023-11-19 21:35

11月19日,第六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分会场活动在珠海容闳学校举行。教博会珠海容闳学校分会场以“科学艺术劳动之融合•创造•生长”为主题,聚焦“五育”融合时代的教育课题,关注完整的人的培养,把学生科学探究、艺术审美、劳动价值观等素养培育融为一体,以有形、可感、互动的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分会场展出了声控机器人、智能宠物喂养器、天宫机器人、封泥、篆刻、泥活字、木版年画、陶艺、扎染等学生作品,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精彩的教育盛会。

珠海市政府副市长李翀,珠海市教育局、香洲区教育局、珠海华发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主要负责人莅临现场。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专家、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中小学校长、热心教育人士等千余名参会者,汇聚在珠海容闳学校,在观赏学生作品、观摩常态课堂、参加专业论坛等丰富多彩的真实体验中,实地感受一场鲜活的融合育人实践。

百余件成果展示,动静搭配带来鲜活体验感

进入主会场,一幅立体的巨型美术展品便牢牢吸引住了大家的眼球:“这件作品是怎么制作的?”“这么大应该花了很多时间吧?”

这件不断有观众“打卡”的《珊瑚岛之梦》便是今年5月在珠海大剧院展出的优秀学生作品。魏涛老师聊起这幅作品也是满满的自豪:“这是六个年级共同创作的立体作品,其创作以立体构成、色彩构成要素为立足点,引导学生在对比、渐变、近似、特异等组合变化中探索视觉规律,开展艺术启蒙学习。”

动手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手脑协同能力,还在集体创作中尝试与合作者相互接纳与包容,培养了合作能力。这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檀传宝的教育理念十分契合。作为分会场专业论坛的演讲嘉宾,檀教授表示:“五育融合的时代,强调的便是‘融合’,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是不分家的,需要从完整的‘人’出发去构建教育的每一个环节。”

另一边的动态美术展区也好不热闹,许多小朋友在家长的陪伴下也动起来手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带给手工艺技法“金石锻造”的魅力。今日现场的金石锻造活动,是珠海容闳学校“唤醒•生命”艺术课程的延伸。制造金属树叶实际上是台风灾害后的“唤醒”,孩子们捡回一根根折断的树枝和掉落的叶片,重新锻造出新的生命,成就一棵生命之树。

在科创成果展示区,学生们一边演示自己的作品,一边像“小老师”一般向现场观众细致地讲解设计思路。50多项科创成果,充满了奇思妙想。

一次室外安装空调的经历,启发学生武泯译、倪瓒和李钰珊设计出“第三只手”。这个能系在腰间的高空作业智能工具收纳包,能精准分类及回收工具,大大提高户外高空作业的安全性和工作效率,让参会的家长忍不住夸赞:“只有观察生活足够细致,才能创作出这样高实用性的作品。”

下班后能吃上一顿热腾腾的饭菜,是多少打工人梦寐以求的治愈。容闳学校学生们基于语音识别及内置菜单控制研制出的智能调味盒吸引了在场不少年轻人的注意力。“这调味盒是怎么个智能法?”“用它就能精准调配佐料制作出美味的饭菜吗?”

通过孟宪超老师一番深入浅出的讲解,原来这是个对烹饪菜鸟非常友好的“偷懒神器”。调味盒通过固定菜品调味料定量搭配、提示投放顺序及时间。语音控制单一调味料取量等方法,让初学者在做菜时可以像大厨一样,做到游刃有余,做出可口菜肴。

展会现场还有很多好玩的项目:中国传统活字印刷中的“泥铸活字”,用现代手法展示古老手工印刷技艺的雕版印刷,甚至还能体验水火箭的发射过程。让非常专业精深的艺术和科技,呈现得如此灵动活泼,不得不为老师和孩子们的创造力点赞!

广州市民办教育协会秘书长聂亚昆特意从广州赶到容闳学校分会场,他看完展览后对容闳学校表达了充分的肯定:“容闳学校的课程充分展示了民族性、时代性、趣味性和创造性,将研究和实践充分结合到了一起,值得借鉴。”

学生主体性课堂,寓教于乐让素养清晰可见

华发教育旗下学校和幼儿园的美术常态课堂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传统手工艺技法融入教学课程。在版画课堂现场,孩子们动手雕刻、印制,在印版上放飞想象,体验不同色彩的混合和层叠,领略版画中自然简洁、朴实雅拙的美。

李琦老师表示,版画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而且培养了他们的预见性和想象力。在雕刻之前孩子们需要预想好故事和画面,再设计出人物之间的黑白关系,是有难度和挑战性的课程。

不远处的科创教室里,老师正在讲授《智慧花盆》的构思与设计。科创课程的设计往往离不开对生活细节的体察,一个智慧花盆的设计囊括了动手能力、设计能力和编程能力,需要学生将各个环节打通、吃透,才能完成项目的闭环。

“对科创感兴趣的孩子都挺喜欢这个课程,它能运用到各类技能和工具,比如编程计算、3D打印等,让孩子们吸收到更多新颖的知识”孟宪超老师如是说道。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高云峰教授看完学生科创作品后连连称赞,他非常认可科创课堂在“五育”融合中起到的作用,他认为:“孩子们动手实践、创作科学艺术作品也是劳动教育的过程,这其中就体现了‘五育’融合。实际上,劳动不需要拘泥于形式,让学生认识到劳动所能产生的价值才是至关重要的。”

华发教育还组织学生社团送上了丰富多彩的艺术表演。不仅有学生爵士社团在入口处“先声夺人”吸引视线,还有精彩的弦乐合奏,让现场观众大饱耳福。在学校园林的凉亭一角,师生们带来的古琴曲目,悠扬婉转,韵味深远,参会者不由得停下脚步,凝声静听。

学生乐团在演奏

多角度学术对话,高妙论点激发了思维和思考

在容闳学校文体中心二楼,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檀传宝、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教授高云峰、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教研员管光海、华发教育艺术教育总监常晓冰、容闳学校优秀教师李超,正围绕着“科学艺术劳动之融合•创造•生长”进行分享交流。在昨天的教博会主会场开幕式上,一位中科院院士分享了“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提出劳动教育是“五育融合”的重要突破口。今天在容闳学校分会场专业论坛上,五位专家和老师就这个话题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探讨。

论坛专家和老师们一致认为,“五育”融合符合教育规律,因为人是一个整体,教育本身就不能割裂。虽然,当下“五育”融合、学科融合还面临很多挑战,好在容闳学校已经做了很好的探索。全国还有很多像容闳这样有远见的学校,所以,只要努力,还是很有希望的。

本届教博会设立珠海容闳学校分会场是一个新尝试,拓宽了珠海学校参加教博会的渠道,更好地展示珠海教育的风采。此外,教博会在中小学校园里边设立分会场,这里有课堂教学,有学生活动,参会者在这里获得情境体验,对整个教博会也是一个有益的补充。

珠海容闳学校分会场的筹备和举办,凝结了全体华发教育人的付出和心血。华发教育公司副总经理黄学军博士表示,华发教育为容闳学校分会场所作的准备,可以用两个词来形容:一是精心,包括推敲分会场主题、遴选学生作品、筹划专业论坛、设计课堂教学内容等,尽可能让每位参会者来有所获;二是有心,包括接驳大巴、停车指引、安检通道、校内讲解、后勤保障等,尽可能做到周到和温馨,让每位参会者有宾至如归之感。

在19日下午,针对远道而来的嘉宾,华发教育精心设计了两条校园参访路线,专车接送,专人讲解,让教育同行们更全面、更深入地感受华发教育的魅力。

华发教育办学二十年,坚持办高品质和负责任的教育。“科学艺术劳动之融合•创造•生长”是当前教育的大课题也是难点,华发教育也在探索当中。华发教育愿意毫无保留地分享成熟的经验和做法,同时,希望借教博会这个平台,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同行就这个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与合作。

文字:王晓君 图片:朱习 编辑:王朝辉 梁蔼欣 责任编辑:宋显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