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情谊延续百年!第四届香洲“榕树头”老街坊联谊会举行

“大名不知道吧?说‘细狗’你就认识了!”11月19日,第四届香洲“榕树头”老街坊联谊会上,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前后的280余位香洲埠老街坊互认着小名,心情久久无法平静。

品香茶楼、香泉茶居、珠海绿茵英雄……聚会上大屏幕播放的一张张老照片唤起了老居民的回忆。被大家称为“细狗”的王国基老先生,指着黑白照片中的一位足球运动员说:“这是我父亲王日全!”

看见老照片里年轻时身为足球运动员的父亲王日全,王国基老先生激动地比划着,讲述当年的故事。

据本次联谊会的组织者之一许旭明介绍,1909年,许多以水产业为生的居民陆续开始聚集在如今珠海市香洲区的香埠路、朝阳路一带,由于有几棵高大的榕树在此矗立,这里便被居民们称为“榕树头”。一百多年过去,这里已经从码头变成了繁华的城区,而老街坊们的情谊还在延续。

当天,彭惠芳带着自己的三个兄弟姐妹一起来到了联谊会现场。他们的太爷爷在20世纪初从美国夏威夷回到了中国,而他们的爷爷就是香洲开埠时的第一批建设者之一。“我爷爷在码头收渔民的水产,集中运到澳门售卖。我们小一辈的人从小就在码头玩沙子、游泳。”彭惠芳说,“我还在一本书里用口述的方式介绍过这段历史,书名叫做《珠海文史》。”

与许多土生土长的香洲人不同,谭炳雄于20世纪70年代作为知青从广州来到了珠海,娶了香洲姑娘后,就留在了这里。他的爱人李玉环讲起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故事,感慨万千,“从前的‘榕树头’啊,只有一条街,两栋骑楼,改革开放后才飞速发展成现在这个样子。”

居民们见到老友激动合影。

一场聚会,数百位老居民,道出了香洲的百年历史,也激励着后辈的互相团结与接续奋斗。从小在澳门长大的何先生随母亲来到了联谊会现场,他已经去世的爷爷就是“榕树头”的老居民。“爷爷去世以后,我们在他的微信和手机通讯录里找到了老街坊的联系方式,这次我们代替爷爷来到了聚会现场,也希望可以结下更多的‘香洲情缘’。”何先生说。

文字:金璐 图片:金璐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蓝辉龙
微信
朋友圈
街坊情谊延续百年!第四届香洲“榕树头”老街坊联谊会举行
珠海特区报 2023-11-20 08:53

“大名不知道吧?说‘细狗’你就认识了!”11月19日,第四届香洲“榕树头”老街坊联谊会上,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前后的280余位香洲埠老街坊互认着小名,心情久久无法平静。

品香茶楼、香泉茶居、珠海绿茵英雄……聚会上大屏幕播放的一张张老照片唤起了老居民的回忆。被大家称为“细狗”的王国基老先生,指着黑白照片中的一位足球运动员说:“这是我父亲王日全!”

看见老照片里年轻时身为足球运动员的父亲王日全,王国基老先生激动地比划着,讲述当年的故事。

据本次联谊会的组织者之一许旭明介绍,1909年,许多以水产业为生的居民陆续开始聚集在如今珠海市香洲区的香埠路、朝阳路一带,由于有几棵高大的榕树在此矗立,这里便被居民们称为“榕树头”。一百多年过去,这里已经从码头变成了繁华的城区,而老街坊们的情谊还在延续。

当天,彭惠芳带着自己的三个兄弟姐妹一起来到了联谊会现场。他们的太爷爷在20世纪初从美国夏威夷回到了中国,而他们的爷爷就是香洲开埠时的第一批建设者之一。“我爷爷在码头收渔民的水产,集中运到澳门售卖。我们小一辈的人从小就在码头玩沙子、游泳。”彭惠芳说,“我还在一本书里用口述的方式介绍过这段历史,书名叫做《珠海文史》。”

与许多土生土长的香洲人不同,谭炳雄于20世纪70年代作为知青从广州来到了珠海,娶了香洲姑娘后,就留在了这里。他的爱人李玉环讲起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故事,感慨万千,“从前的‘榕树头’啊,只有一条街,两栋骑楼,改革开放后才飞速发展成现在这个样子。”

居民们见到老友激动合影。

一场聚会,数百位老居民,道出了香洲的百年历史,也激励着后辈的互相团结与接续奋斗。从小在澳门长大的何先生随母亲来到了联谊会现场,他已经去世的爷爷就是“榕树头”的老居民。“爷爷去世以后,我们在他的微信和手机通讯录里找到了老街坊的联系方式,这次我们代替爷爷来到了聚会现场,也希望可以结下更多的‘香洲情缘’。”何先生说。

文字:金璐 图片:金璐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蓝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