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9日,第六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分会场活动在珠海容闳学校成功举行。教博会珠海容闳学校分会场以“科学艺术劳动之融合•创造•生长”为主题,聚焦“五育”融合时代的教育课题,关注完整的人的培养,把学生科学探究、艺术审美、劳动价值观等素养培育融为一体,以有形、可感、互动的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专家、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中小学校长、热心教育人士等千余名参会者,汇聚在珠海容闳学校,在观赏学生作品、观摩常态课堂、参加专业论坛等丰富多彩的真实体验中,实地感受一场鲜活的融合育人实践。
教育专家檀传宝、高云峰、管光海,以及来自华发教育的常晓冰、李超,就“科学艺术劳动融合教育”主题,分享前沿研究成果,畅说多年教育实践心得,5场精彩演讲+1场圆桌对话,闪耀教育智慧之光,观点碰撞,令人耳目一新。

在分会场的采访中,国内知名德育和劳动教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檀传宝分享了关于“‘五育’融合新时代的老命题”的主题演讲。他认为,“五育”融合在新时代面临两大挑战。首先,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从单纯的升学就业转向了对教育品质的追求,希望学校能够培养孩子全面而精彩的人生,而不仅是找到工作。其次,随着社会富裕人口的增加,人们对平等权利和民主法治的重视程度也日益提升,这对教育公平性和尊重每个孩子个性发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檀传宝提出了两点应对之策。首先,要让每个孩子喜欢课堂,让他们因为兴趣而学习,而不仅是为了升学和就业。其次,每节课都应成为“五育”融合的重要渠道,实现孩子的全面发展。此外,他还强调了公平正义和民主法治在教育中的重要性,认为这些价值观应该贯穿于孩子的日常学习生活和校园生活中,而不仅是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
对于容闳学校这样的优质民办学校,檀传宝认为它们在探索“五育”融合道路上有一定的优势。他建议,容闳学校可以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关注每个孩子的个性发展,尊重他们的特点和兴趣。同时,学校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渗透民主法治教育,营造一个真正公平、民主、尊重个性的教育环境。这样,容闳学校就能够更好地应对新时代“五育”融合教育的挑战,培养出更多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教授高云峰在接受记者采访中提到,看到华发教育学生的科创作品让他感到非常惊喜。他认为这些作品展示了学生们扎实的科学基础和创新思维能力,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对劳动的正确理解和积极态度。
在谈到劳动观念和能力时,高云峰强调,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人们需要将劳动与科学等其他元素相融合,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他认为,劳动不仅仅是体力劳动,还包括脑力劳动。在劳动中,我们需要发现问题并寻求科学的解决方法,因此,学生应该培养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将科学融入劳动中,更好地发挥劳动的价值。
华发教育公司副总经理黄学军博士也向记者分享了华发教育的办学理念及特色,他表示华发教育20年前就提出绿色教育,发展过程中逐步扩展为“用绿色教育润泽生命健康成长”的办学理念。他认为,只有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融入个性和特长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好的教育。华发教育的绿色教育本质上就是融合的教育,与本届教博会分会场的主题“科学艺术劳动之融合•创造•生长”高度契合。黄学军认为,华发教育注重融合、创造和生长,因为只有在融合中才能创造,在创造中才能生长。“这是华发教育20年来始终坚持并践行的。”他说。

关于华发教育20年来的办学成果,黄学军表示,最大成果体现在学生身上。华发教育的学生视野宽广,看问题的角度与众不同,他们能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此外,华发教育的课程也是大融合的,科学、艺术、劳动等元素贯穿在所有学科中。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也有所体现,课堂不但鼓励学生自主和合作,也提倡教师之间的合作,教师在不同学科之间交叉合作,已成为常态。“这些成果也得到了行业的广泛认可。”他说。
黄学军还谈到了在本届教博会上设立分会场的考虑。他表示,前两届教博会都是在珠海国际会展中心举办,而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在学校设分会场是对教博会主会场的一个有益补充。容闳学校作为珠海教育的名片之一,有义务把珠海教育的品质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教育同行面前展示出来,体现珠海市基础教育的办学成果。
广州民办教育协会秘书长聂亚昆在参观容闳分会场后表示,容闳学校在实践“科学艺术劳动之融合•创造•生长”这一主题时,做得非常出色。他了解到,在容闳学校的课程设置中,劳动教育、艺术教育和科学教育三者之间实现了很好的跨学科融合。例如,学生们在参与制作仿古椅子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劳动能力,还融入了艺术设计的元素,实现了劳动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在艺术课程中,学生们不是简单地模仿,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从观察、选择素材,到结构性、场景性的重组,创作出了一批别具一格的艺术作品,如版画、雕刻等。在科学教育方面,容闳学校的一些STEM课程项目灵感来自于实际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比如,体育老师和书法老师在实际教学中遇到问题,他们会形成自己的解决思路,并引导学生们一起参与解决,如设计简易的毛笔清洗器、乒乓球坏球筛选器等。
对于民办学校的启示,聂亚昆认为,在当前提倡高质量教育和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民办学校应该更加注重多元化、特色化和优质化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要将“五育”深度融合到学科教育中。他还特别提到了容闳学校的师生关系,认为容闳学校师生关系融洽,老师和学生之间像朋友一样相处,这恰恰体现了德育追求的最高目标。他鼓励民办学校向容闳学校学习,将融合课程做细做实,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做出贡献。

11月19日,第六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分会场活动在珠海容闳学校成功举行。教博会珠海容闳学校分会场以“科学艺术劳动之融合•创造•生长”为主题,聚焦“五育”融合时代的教育课题,关注完整的人的培养,把学生科学探究、艺术审美、劳动价值观等素养培育融为一体,以有形、可感、互动的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专家、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中小学校长、热心教育人士等千余名参会者,汇聚在珠海容闳学校,在观赏学生作品、观摩常态课堂、参加专业论坛等丰富多彩的真实体验中,实地感受一场鲜活的融合育人实践。
教育专家檀传宝、高云峰、管光海,以及来自华发教育的常晓冰、李超,就“科学艺术劳动融合教育”主题,分享前沿研究成果,畅说多年教育实践心得,5场精彩演讲+1场圆桌对话,闪耀教育智慧之光,观点碰撞,令人耳目一新。

在分会场的采访中,国内知名德育和劳动教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檀传宝分享了关于“‘五育’融合新时代的老命题”的主题演讲。他认为,“五育”融合在新时代面临两大挑战。首先,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从单纯的升学就业转向了对教育品质的追求,希望学校能够培养孩子全面而精彩的人生,而不仅是找到工作。其次,随着社会富裕人口的增加,人们对平等权利和民主法治的重视程度也日益提升,这对教育公平性和尊重每个孩子个性发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檀传宝提出了两点应对之策。首先,要让每个孩子喜欢课堂,让他们因为兴趣而学习,而不仅是为了升学和就业。其次,每节课都应成为“五育”融合的重要渠道,实现孩子的全面发展。此外,他还强调了公平正义和民主法治在教育中的重要性,认为这些价值观应该贯穿于孩子的日常学习生活和校园生活中,而不仅是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
对于容闳学校这样的优质民办学校,檀传宝认为它们在探索“五育”融合道路上有一定的优势。他建议,容闳学校可以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关注每个孩子的个性发展,尊重他们的特点和兴趣。同时,学校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渗透民主法治教育,营造一个真正公平、民主、尊重个性的教育环境。这样,容闳学校就能够更好地应对新时代“五育”融合教育的挑战,培养出更多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教授高云峰在接受记者采访中提到,看到华发教育学生的科创作品让他感到非常惊喜。他认为这些作品展示了学生们扎实的科学基础和创新思维能力,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对劳动的正确理解和积极态度。
在谈到劳动观念和能力时,高云峰强调,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人们需要将劳动与科学等其他元素相融合,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他认为,劳动不仅仅是体力劳动,还包括脑力劳动。在劳动中,我们需要发现问题并寻求科学的解决方法,因此,学生应该培养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将科学融入劳动中,更好地发挥劳动的价值。
华发教育公司副总经理黄学军博士也向记者分享了华发教育的办学理念及特色,他表示华发教育20年前就提出绿色教育,发展过程中逐步扩展为“用绿色教育润泽生命健康成长”的办学理念。他认为,只有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融入个性和特长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好的教育。华发教育的绿色教育本质上就是融合的教育,与本届教博会分会场的主题“科学艺术劳动之融合•创造•生长”高度契合。黄学军认为,华发教育注重融合、创造和生长,因为只有在融合中才能创造,在创造中才能生长。“这是华发教育20年来始终坚持并践行的。”他说。

关于华发教育20年来的办学成果,黄学军表示,最大成果体现在学生身上。华发教育的学生视野宽广,看问题的角度与众不同,他们能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此外,华发教育的课程也是大融合的,科学、艺术、劳动等元素贯穿在所有学科中。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也有所体现,课堂不但鼓励学生自主和合作,也提倡教师之间的合作,教师在不同学科之间交叉合作,已成为常态。“这些成果也得到了行业的广泛认可。”他说。
黄学军还谈到了在本届教博会上设立分会场的考虑。他表示,前两届教博会都是在珠海国际会展中心举办,而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在学校设分会场是对教博会主会场的一个有益补充。容闳学校作为珠海教育的名片之一,有义务把珠海教育的品质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教育同行面前展示出来,体现珠海市基础教育的办学成果。
广州民办教育协会秘书长聂亚昆在参观容闳分会场后表示,容闳学校在实践“科学艺术劳动之融合•创造•生长”这一主题时,做得非常出色。他了解到,在容闳学校的课程设置中,劳动教育、艺术教育和科学教育三者之间实现了很好的跨学科融合。例如,学生们在参与制作仿古椅子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劳动能力,还融入了艺术设计的元素,实现了劳动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在艺术课程中,学生们不是简单地模仿,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从观察、选择素材,到结构性、场景性的重组,创作出了一批别具一格的艺术作品,如版画、雕刻等。在科学教育方面,容闳学校的一些STEM课程项目灵感来自于实际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比如,体育老师和书法老师在实际教学中遇到问题,他们会形成自己的解决思路,并引导学生们一起参与解决,如设计简易的毛笔清洗器、乒乓球坏球筛选器等。
对于民办学校的启示,聂亚昆认为,在当前提倡高质量教育和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民办学校应该更加注重多元化、特色化和优质化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要将“五育”深度融合到学科教育中。他还特别提到了容闳学校的师生关系,认为容闳学校师生关系融洽,老师和学生之间像朋友一样相处,这恰恰体现了德育追求的最高目标。他鼓励民办学校向容闳学校学习,将融合课程做细做实,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做出贡献。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