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百行动”新进展:年底前,广东高校要完成7个重点任务

12月1日,广东省百校联百县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行动(下称“双百行动”)驻县帮扶干部动员培训会在广州举行,梳理实施“双百行动”进展成效,总结交流经验做法,帮助高校院所驻县干部尽快进入工作状态,并明确近期重点任务清单。

“在广东,县域面积占全省的71.7%,县域常住人口占全省的28%,县域GDP仅占全省的12.5%。”广东省“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政策研究组负责人孙多山说,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实施“百千万工程”正是解决该短板的迫切需要。

今年6月,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作出“1310”具体部署,其中便明确了要以“百千万工程”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突破。

两个月后,广东教育界启动“双百行动”,组织化、系统化、项目化推进省内百家高校院所与109个涉农县(市、区)结对共建。其中,首批省内82家高校院所与57个县(市)已建立结对关系。

   南方+ 姚昱旸 拍摄

此次培训会布置了“双百行动”年底前七大重点任务:

建立健全高校“一把手”责任制和共建工作机制;做好驻县服务队选派、动员和培训工作;推进高校院所服务结对县、乡镇、行政村工作;落实共建重点项目清单;强化城乡规划建设服务;强化高校联盟建设;打造典型示范案例。

其中,各高校要对接结对县明确服务对象名单,并报省教育厅备案;围绕“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和省级农房建设试点名单,梳理形成共建重点项目清单;提交“粤美乡村”风貌设计大赛设计作品,并推动其在2024年6月底前实现成果转化。

今年9月,聚焦“双百行动”,广东先后组建乡村建设规划高校联盟、乡村公共服务高校联盟、乡村产业发展高校联盟,分别由广州美术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担任“盟主”。

此次培训会明确,高校联盟盟主单位要在年底前配齐配强工作力量,成立专家委员会,召开1次以上联盟会议和年度工作总结会议,周密有效做好联盟的各项工作。

广东省教育厅厅长朱孔军表示,接下来,高校要以“县域所需、高校所能”为原则,发挥专业优势,重点做好规划设计、科技支撑、公共服务、人才培养等工作,进一步增强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乡村基础教育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会上,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李璧亮提及,广东基础教育体量大,拥有3.7万所学校、2416万名学生,预计2035年学龄人口将增至约3065.5万人,但整体发展质量仍不够高,主要体现在区域、城乡、校际、群体之间的发展差距。

   南方+ 姚昱旸 拍摄

对此,广东将构建适应学龄人口规模变化的基础教育学位供给动态调整机制,尤其是建立学龄人口数据监测研判机制,开展城乡学校布局规划优化调整,加强资源共享。

乡村弱、城镇挤,仍是当前县域基础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今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教育行动方案(2023—2027年)》,明确到2025年基本建立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机制,2027年建立城乡教育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和优质均衡发展。

李璧亮表示,广东将着力办好乡镇中心幼儿园、乡镇中心小学和乡镇公办寄宿制学校“三所学校”,同时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学校建设,增加资源投入、补齐短板,争取吸引部分城区学生回流。

乡村教育振兴,离不开教师队伍建设和师范人才培养。

“双百行动”中,广东将建立由地级市统筹、高等师范院校纵向帮扶欠发达地区“三所学校”和县中提质工作机制,由华南师范大学、肇庆学院、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岭南师范学院等12所办有师范专业的高校,与粤东粤西粤北及江门、惠州共14个地市结对,重点在提高育人质量、教师能力素质、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帮扶。

编辑:梁蔼欣 责任编辑:孙宁
“双百行动”新进展:年底前,广东高校要完成7个重点任务
南方+ 2023-12-02 21:40

12月1日,广东省百校联百县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行动(下称“双百行动”)驻县帮扶干部动员培训会在广州举行,梳理实施“双百行动”进展成效,总结交流经验做法,帮助高校院所驻县干部尽快进入工作状态,并明确近期重点任务清单。

“在广东,县域面积占全省的71.7%,县域常住人口占全省的28%,县域GDP仅占全省的12.5%。”广东省“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政策研究组负责人孙多山说,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实施“百千万工程”正是解决该短板的迫切需要。

今年6月,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作出“1310”具体部署,其中便明确了要以“百千万工程”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突破。

两个月后,广东教育界启动“双百行动”,组织化、系统化、项目化推进省内百家高校院所与109个涉农县(市、区)结对共建。其中,首批省内82家高校院所与57个县(市)已建立结对关系。

   南方+ 姚昱旸 拍摄

此次培训会布置了“双百行动”年底前七大重点任务:

建立健全高校“一把手”责任制和共建工作机制;做好驻县服务队选派、动员和培训工作;推进高校院所服务结对县、乡镇、行政村工作;落实共建重点项目清单;强化城乡规划建设服务;强化高校联盟建设;打造典型示范案例。

其中,各高校要对接结对县明确服务对象名单,并报省教育厅备案;围绕“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和省级农房建设试点名单,梳理形成共建重点项目清单;提交“粤美乡村”风貌设计大赛设计作品,并推动其在2024年6月底前实现成果转化。

今年9月,聚焦“双百行动”,广东先后组建乡村建设规划高校联盟、乡村公共服务高校联盟、乡村产业发展高校联盟,分别由广州美术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担任“盟主”。

此次培训会明确,高校联盟盟主单位要在年底前配齐配强工作力量,成立专家委员会,召开1次以上联盟会议和年度工作总结会议,周密有效做好联盟的各项工作。

广东省教育厅厅长朱孔军表示,接下来,高校要以“县域所需、高校所能”为原则,发挥专业优势,重点做好规划设计、科技支撑、公共服务、人才培养等工作,进一步增强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乡村基础教育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会上,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李璧亮提及,广东基础教育体量大,拥有3.7万所学校、2416万名学生,预计2035年学龄人口将增至约3065.5万人,但整体发展质量仍不够高,主要体现在区域、城乡、校际、群体之间的发展差距。

   南方+ 姚昱旸 拍摄

对此,广东将构建适应学龄人口规模变化的基础教育学位供给动态调整机制,尤其是建立学龄人口数据监测研判机制,开展城乡学校布局规划优化调整,加强资源共享。

乡村弱、城镇挤,仍是当前县域基础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今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教育行动方案(2023—2027年)》,明确到2025年基本建立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机制,2027年建立城乡教育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和优质均衡发展。

李璧亮表示,广东将着力办好乡镇中心幼儿园、乡镇中心小学和乡镇公办寄宿制学校“三所学校”,同时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学校建设,增加资源投入、补齐短板,争取吸引部分城区学生回流。

乡村教育振兴,离不开教师队伍建设和师范人才培养。

“双百行动”中,广东将建立由地级市统筹、高等师范院校纵向帮扶欠发达地区“三所学校”和县中提质工作机制,由华南师范大学、肇庆学院、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岭南师范学院等12所办有师范专业的高校,与粤东粤西粤北及江门、惠州共14个地市结对,重点在提高育人质量、教师能力素质、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帮扶。

编辑:梁蔼欣 责任编辑:孙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