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珠海市香洲区北岭小学迎来150周年华诞。
北岭小学创办至今,已有150年历史,前身为北岭义学,由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先驱徐润先生捐助创办于清朝同治十二年(1873年)。学校几经搬迁,曾先后设在徐氏大宗祠和华献祖祠中,1953年由国家接管并正式命名为北岭小学。1994年被评为珠海市首批区一级学校,2005年因珠海市城中旧村改造,再次重新规划并按省一级标准新建学校,2006年1月晋升为市一级学校。
校园文化
徐润是中国民族工商业的杰出代表,积极兴办学校、医院、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徐润勤奋好学、吃苦耐劳、豁达正气、爱国爱家的精神激励着一代代北岭学子。经过150年的不断传承与发展,“温润”“滋润”“润泽”,学校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无不渗透着以“润”为核心的文化印记。在“厚德、博学、求实、创新”校训指引下,学校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秉承“以生为本,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贯彻“办有品质的学校,做有温度的教育”的办学宗旨,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把北岭小学打造成“高品位、高质量、高水平”的历史名校。
教育特色
一、知行合一润泽心灵
北岭小学德育管理制度规范、科学、完善,营造了“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树立了“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
——重视心理健康,加强心理培训
学校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呵护孩子心灵成长。学校设置了两个心理沙盘咨询室:心灵氧吧个体室和心灵氧吧团体室。沙盘室里,配备了持有A证的专职心理教师,定期对学生开展针对性咨询服务;多次邀请心理专家为全体教师、班主任举行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帮助教师减轻压力、放松心情、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
——推行精细化管理,打造洁净校园
学校长期坚持班级精细化管理,落实每个区域卫生责任到人的制度,将教室和包干区分成若干区域,每个学生自愿选定一个区域,每天早晚两次进行清扫和整理,实现了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学生自觉担当做好小主人的教育目标。此举使得班级卫生效果大幅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得到锻炼,主人翁精神得到发扬。班级精细化管理已成为学校德育教育的一处亮点。
——丰富主题活动,润物无声育新人。
将德育教育内容融入丰富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中,实现活动过程中育人,润物无声。开展春节、清明青团制作、端午香囊、中秋灯笼制作,重阳敬老等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开展社会研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大自然、体验劳动实践,促进社会适应能力;开展英烈祭扫、向国旗敬礼等活动,增强学生爱国情怀;开展垃圾分类、爱绿护绿等活动,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爱心义卖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奉献的精神;开展六一游园活动,培养集体归属感,感受儿童节日乐趣。
二、以生为本打好基础
——规范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效率
学校非常重视规范课堂教学常规,制定了《北岭小学课堂教学常规指引》,并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反复修改,编印了《北岭小学教学常规手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校长深入课堂一线,带领教务处通过查阅教师备课、检查学生作业、随机巡课、参与集体备课和听课评课等形式,了解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落实、教学常规执行等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及时查缺补漏和调整教学安排,确保教育教学工作顺利有序、扎实有效开展。
——关注教师成长,提升教师素养
为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学校非常注重教师培训,经常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法律法规、教育理论和班级管理等内容,支持老师积极参加省、市、区级培训、听课活动。学校也开展了“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北岭小学大讲堂”、青年教师成长营活动,通过“三字一话”基本功训练、骨干教师展示课、青年教师赛讲课、班主任技能培训、专业技能培训、教师粉画培训等激发骨干教师“传帮带”的作用,有针对性地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强化科学教育,培养科学素养。
2021年起,学校就与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计算机工程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联合开展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共建项目,充分发挥高校技术、资源优势,为学生提供更多人工智能科技体验活动,开设人工智能进校园这一有品质的校本课程。项目包括无人机模拟操控、无人机组装、无人机个人飞行、无人车操控、机器人对战、自动驾驶体验、无屏编程、图形化编程、乐高拼搭、科技绘本阅读十个主题。
三、传承创新丰富素养
——传承非遗“粤剧”,体验戏曲魅力
学校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粤剧”传承基地。在珠海市文联、珠海市曲艺家协会的指导下,以及香洲区文体旅游局和文化馆等领导的悉心关怀下,自2011年筹备“粤剧进校园”,2012年3月正式成立“北岭小学红声粤剧班”。2014年5月珠海市文联、珠海市曲艺家协会授予北岭小学“香洲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粤剧’传承基地”。2017年12月,广东省文联授予北岭小学“广东省文联文艺志愿者服务基地”。
学校将继续重视粤剧教育,传承粤剧文化,将粤剧作为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让粤剧之花成为北岭小学的一张靓丽名片。
——开设国艺社团,感受传统魅力
北岭小学国艺社团于2020年11月12日正式开班,由苏绣和女红的传承人之一、玄明园传统文化创始人袁园以及她的徒弟们亲临授课,编织手链、布偶、捕梦网、刺绣、口罩、布包、香囊、刺绣胸针、刺绣镜子等制作工艺,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和感受到传统手艺文化的魅力。2021年2月5日,北岭小学成为“珠海市香洲区巾帼志愿者女工传承创新基地”,为国艺社团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快乐学习,在传承中创新。在2023年香洲区第五届中小学STEAM大赛中,学校国艺社团被评为优秀社团。
——举办粉画画展,激活生命潜能
2021年初,在香洲区粉画学会张晓辉会长的指导下,学校师生开始学习粉画。2022年6月学校被香洲区文联和香洲区粉画学会授牌为“粉彩校园”。经过近三年的实践和探索,粉画种子已经在学校生根发芽、开枝散叶。
学校于2023年6月15—25日在珠海市文化馆举办了“粉彩萌芽之旅-北岭小学师生粉画展”,共展出了北岭小学师生风格迥异的82幅作品,每一幅作品都蕴含着师生们的智慧与创造力,展现了学校对美育教育的重视和探索。
学校荣誉
多年来,学校先后获得“香洲区红领巾示范校”、“香洲区德育示范校”、“香洲区书香校园”、“珠海市德育示范校”、“珠海市红旗大队”、“广东省红旗大队”、“珠海市绿色学校”、“珠海市篮球传统学校”、“香洲区最美文明校园”、 “珠海市文明校园”、“珠海市依法治校达标学校”、 “香洲区健康学校”、“香洲区更高水平安全文明校园”、“广东省绿色学校”等荣誉称号,在2020-2021学年度和2021-2022学年度公办中小学办学规范与教育质量诊断中均被评为“优秀学校”。
扬帆再起航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150年风雨兼程、春华秋实、厚德博学,自有风雨话沧桑;150年薪火相传、桃李芬芳、求实创新,敢创辉煌誉杏坛。
新征程上,将凝心聚力,踔厉奋发,求真务实,守正创新,接续书写北岭小学高质量发展新华章。
近日,珠海市香洲区北岭小学迎来150周年华诞。
北岭小学创办至今,已有150年历史,前身为北岭义学,由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先驱徐润先生捐助创办于清朝同治十二年(1873年)。学校几经搬迁,曾先后设在徐氏大宗祠和华献祖祠中,1953年由国家接管并正式命名为北岭小学。1994年被评为珠海市首批区一级学校,2005年因珠海市城中旧村改造,再次重新规划并按省一级标准新建学校,2006年1月晋升为市一级学校。
校园文化
徐润是中国民族工商业的杰出代表,积极兴办学校、医院、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徐润勤奋好学、吃苦耐劳、豁达正气、爱国爱家的精神激励着一代代北岭学子。经过150年的不断传承与发展,“温润”“滋润”“润泽”,学校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无不渗透着以“润”为核心的文化印记。在“厚德、博学、求实、创新”校训指引下,学校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秉承“以生为本,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贯彻“办有品质的学校,做有温度的教育”的办学宗旨,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把北岭小学打造成“高品位、高质量、高水平”的历史名校。
教育特色
一、知行合一润泽心灵
北岭小学德育管理制度规范、科学、完善,营造了“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树立了“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
——重视心理健康,加强心理培训
学校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呵护孩子心灵成长。学校设置了两个心理沙盘咨询室:心灵氧吧个体室和心灵氧吧团体室。沙盘室里,配备了持有A证的专职心理教师,定期对学生开展针对性咨询服务;多次邀请心理专家为全体教师、班主任举行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帮助教师减轻压力、放松心情、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
——推行精细化管理,打造洁净校园
学校长期坚持班级精细化管理,落实每个区域卫生责任到人的制度,将教室和包干区分成若干区域,每个学生自愿选定一个区域,每天早晚两次进行清扫和整理,实现了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学生自觉担当做好小主人的教育目标。此举使得班级卫生效果大幅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得到锻炼,主人翁精神得到发扬。班级精细化管理已成为学校德育教育的一处亮点。
——丰富主题活动,润物无声育新人。
将德育教育内容融入丰富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中,实现活动过程中育人,润物无声。开展春节、清明青团制作、端午香囊、中秋灯笼制作,重阳敬老等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开展社会研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大自然、体验劳动实践,促进社会适应能力;开展英烈祭扫、向国旗敬礼等活动,增强学生爱国情怀;开展垃圾分类、爱绿护绿等活动,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爱心义卖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奉献的精神;开展六一游园活动,培养集体归属感,感受儿童节日乐趣。
二、以生为本打好基础
——规范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效率
学校非常重视规范课堂教学常规,制定了《北岭小学课堂教学常规指引》,并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反复修改,编印了《北岭小学教学常规手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校长深入课堂一线,带领教务处通过查阅教师备课、检查学生作业、随机巡课、参与集体备课和听课评课等形式,了解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落实、教学常规执行等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及时查缺补漏和调整教学安排,确保教育教学工作顺利有序、扎实有效开展。
——关注教师成长,提升教师素养
为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学校非常注重教师培训,经常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法律法规、教育理论和班级管理等内容,支持老师积极参加省、市、区级培训、听课活动。学校也开展了“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北岭小学大讲堂”、青年教师成长营活动,通过“三字一话”基本功训练、骨干教师展示课、青年教师赛讲课、班主任技能培训、专业技能培训、教师粉画培训等激发骨干教师“传帮带”的作用,有针对性地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强化科学教育,培养科学素养。
2021年起,学校就与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计算机工程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联合开展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共建项目,充分发挥高校技术、资源优势,为学生提供更多人工智能科技体验活动,开设人工智能进校园这一有品质的校本课程。项目包括无人机模拟操控、无人机组装、无人机个人飞行、无人车操控、机器人对战、自动驾驶体验、无屏编程、图形化编程、乐高拼搭、科技绘本阅读十个主题。
三、传承创新丰富素养
——传承非遗“粤剧”,体验戏曲魅力
学校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粤剧”传承基地。在珠海市文联、珠海市曲艺家协会的指导下,以及香洲区文体旅游局和文化馆等领导的悉心关怀下,自2011年筹备“粤剧进校园”,2012年3月正式成立“北岭小学红声粤剧班”。2014年5月珠海市文联、珠海市曲艺家协会授予北岭小学“香洲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粤剧’传承基地”。2017年12月,广东省文联授予北岭小学“广东省文联文艺志愿者服务基地”。
学校将继续重视粤剧教育,传承粤剧文化,将粤剧作为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让粤剧之花成为北岭小学的一张靓丽名片。
——开设国艺社团,感受传统魅力
北岭小学国艺社团于2020年11月12日正式开班,由苏绣和女红的传承人之一、玄明园传统文化创始人袁园以及她的徒弟们亲临授课,编织手链、布偶、捕梦网、刺绣、口罩、布包、香囊、刺绣胸针、刺绣镜子等制作工艺,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和感受到传统手艺文化的魅力。2021年2月5日,北岭小学成为“珠海市香洲区巾帼志愿者女工传承创新基地”,为国艺社团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快乐学习,在传承中创新。在2023年香洲区第五届中小学STEAM大赛中,学校国艺社团被评为优秀社团。
——举办粉画画展,激活生命潜能
2021年初,在香洲区粉画学会张晓辉会长的指导下,学校师生开始学习粉画。2022年6月学校被香洲区文联和香洲区粉画学会授牌为“粉彩校园”。经过近三年的实践和探索,粉画种子已经在学校生根发芽、开枝散叶。
学校于2023年6月15—25日在珠海市文化馆举办了“粉彩萌芽之旅-北岭小学师生粉画展”,共展出了北岭小学师生风格迥异的82幅作品,每一幅作品都蕴含着师生们的智慧与创造力,展现了学校对美育教育的重视和探索。
学校荣誉
多年来,学校先后获得“香洲区红领巾示范校”、“香洲区德育示范校”、“香洲区书香校园”、“珠海市德育示范校”、“珠海市红旗大队”、“广东省红旗大队”、“珠海市绿色学校”、“珠海市篮球传统学校”、“香洲区最美文明校园”、 “珠海市文明校园”、“珠海市依法治校达标学校”、 “香洲区健康学校”、“香洲区更高水平安全文明校园”、“广东省绿色学校”等荣誉称号,在2020-2021学年度和2021-2022学年度公办中小学办学规范与教育质量诊断中均被评为“优秀学校”。
扬帆再起航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150年风雨兼程、春华秋实、厚德博学,自有风雨话沧桑;150年薪火相传、桃李芬芳、求实创新,敢创辉煌誉杏坛。
新征程上,将凝心聚力,踔厉奋发,求真务实,守正创新,接续书写北岭小学高质量发展新华章。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