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产学研精准对接系列活动,走进广东省科学院

为提升珠海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创新水平,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12月13日,由珠海市科技创新局主办,珠海市科技发展促进会、广东省科学院珠海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合承办的珠海市产学研精准对接系列活动之“走进广东省科学院”在广州举行。

本次活动通过参观考察、成果发布、项目路演、现场对接等形式,邀请珠海市重大研发机构、新型研发机构、科技创新企业、相关金融及投资机构、科技服务机构代表以及技术经理人等80余人组成考察团,促成“政产学研用”定向精准对接,推动优秀技术成果在珠海落地转化。

珠海营商环境和科技创新政策推介。

6项优秀科技成果集中亮相

主旨报告环节,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广东省科学院庄巍教授作题为《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和全球化》主题报告。珠海市科技发展促进会副秘书长陈国强在会上多维度、全链条宣讲解读珠海营商环境和科技创新政策,吸引更多科技型企业和优质项目在珠海落地发展。

激光-电弧复合焊接技术可应用于列车、汽车等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利用工业智能视觉检测技术就能“火眼金睛”识别多种包装产品表面微弱瑕疵或缺陷、冷喷涂技术可以修复磨损的汽车发动机零件、增强电子设备的导热性能……项目路演环节,6个来自来自广东省科学院的优秀科技成果悉数亮相,这些项目涵盖了人工智能、新材料、装备制造等多个领域,与珠海重点产业领域高度契合,可谓亮点纷呈。

项目路演。

广东省科学院装备与制造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毕贵军领衔的研发团队主要从事新型激光增减材制造、高速激光熔覆技术研究及开发。“这项技术可以用激光把3D零件直接打印出来,在材料表面快速形成一层非常薄的涂层,达到超高硬度、耐磨耐腐蚀等性能,可以应用于石油钻井装备、海工装备、船舶模具等领域。”毕贵军留意到,参会企业中包含了航空航天、海工装备等领域的企业,与研究团队契合度较高,“此次活动搭建了一个高效对接平台,会后我们也会和相关企业进一步沟通合作,希望创新成果能在珠海进一步推广应用”。

本次活动期间,广东省科学院正式发布成果汇编白皮书。白皮书收集了广东省科学院500余项可产业化的科技成果和可对外提供的科技服务,涵盖了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领域。当天,考察团还实地走访了广东省科学院智能制造研究所、测试分析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所、新材料研究所、半导体研究所、中乌焊接研究所6家研究所,共同探讨项目合作及资源共享机制。

考察团实地走访广东省科学院6家研究所。

借力“最强大脑”打造创新高地

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是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一线的关键一环,需要政、产、学、研、金、服、用多方协同融合,共同推进。本次活动联合承办单位广东省科学院珠海产业技术研究院(简称珠海产研院),是珠海市政府与省科学院共建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也是其服务珠海产业创新发展需求的典型代表。

珠海产研院副院长张红烨介绍说,珠海产研院确定了以技术育成孵化为主体,以创业科技企业集群和产业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建院两年来,累计引进优质高科技项目29项,入驻入孵企业66家,建设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院士创新基地(珠海)和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研究院珠海分院2个高端智库,与华为、珠海移动、格力精密、高景太阳能等企业共建5G+数字化工厂、智慧能源等9个联合创新中心,与海克斯康等企业共建精密计量测试实验室等5个联合实验室。

记者了解到,2021年以来,珠海市科技创新局已成功举办7场“问需求、解难题、促发展”产学研精准对接系列活动,以定向对接为纽带,以技术指导为抓手,以成果转化为关键,助推珠海市科技企业创新“加速跑”。

珠海市科技创新局副局长田华表示,双方将及时跟进落实后续合作意向,努力促成产学研合作,将最新技术成果尽快转化为实际产品或服务。同时该局将持续加强政策引导和服务,推动多方更加紧密合作,促进科技与产业协同发展,助力“科创之花”结出“产业之果”。

文字:佘映薇 图片:受访者提供 编辑:张文单 梁蔼欣 责任编辑:李梅容 赵思华
微信
朋友圈
珠海市产学研精准对接系列活动,走进广东省科学院
观海融媒 2023-12-14 13:56

为提升珠海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创新水平,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12月13日,由珠海市科技创新局主办,珠海市科技发展促进会、广东省科学院珠海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合承办的珠海市产学研精准对接系列活动之“走进广东省科学院”在广州举行。

本次活动通过参观考察、成果发布、项目路演、现场对接等形式,邀请珠海市重大研发机构、新型研发机构、科技创新企业、相关金融及投资机构、科技服务机构代表以及技术经理人等80余人组成考察团,促成“政产学研用”定向精准对接,推动优秀技术成果在珠海落地转化。

珠海营商环境和科技创新政策推介。

6项优秀科技成果集中亮相

主旨报告环节,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广东省科学院庄巍教授作题为《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和全球化》主题报告。珠海市科技发展促进会副秘书长陈国强在会上多维度、全链条宣讲解读珠海营商环境和科技创新政策,吸引更多科技型企业和优质项目在珠海落地发展。

激光-电弧复合焊接技术可应用于列车、汽车等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利用工业智能视觉检测技术就能“火眼金睛”识别多种包装产品表面微弱瑕疵或缺陷、冷喷涂技术可以修复磨损的汽车发动机零件、增强电子设备的导热性能……项目路演环节,6个来自来自广东省科学院的优秀科技成果悉数亮相,这些项目涵盖了人工智能、新材料、装备制造等多个领域,与珠海重点产业领域高度契合,可谓亮点纷呈。

项目路演。

广东省科学院装备与制造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毕贵军领衔的研发团队主要从事新型激光增减材制造、高速激光熔覆技术研究及开发。“这项技术可以用激光把3D零件直接打印出来,在材料表面快速形成一层非常薄的涂层,达到超高硬度、耐磨耐腐蚀等性能,可以应用于石油钻井装备、海工装备、船舶模具等领域。”毕贵军留意到,参会企业中包含了航空航天、海工装备等领域的企业,与研究团队契合度较高,“此次活动搭建了一个高效对接平台,会后我们也会和相关企业进一步沟通合作,希望创新成果能在珠海进一步推广应用”。

本次活动期间,广东省科学院正式发布成果汇编白皮书。白皮书收集了广东省科学院500余项可产业化的科技成果和可对外提供的科技服务,涵盖了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领域。当天,考察团还实地走访了广东省科学院智能制造研究所、测试分析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所、新材料研究所、半导体研究所、中乌焊接研究所6家研究所,共同探讨项目合作及资源共享机制。

考察团实地走访广东省科学院6家研究所。

借力“最强大脑”打造创新高地

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是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一线的关键一环,需要政、产、学、研、金、服、用多方协同融合,共同推进。本次活动联合承办单位广东省科学院珠海产业技术研究院(简称珠海产研院),是珠海市政府与省科学院共建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也是其服务珠海产业创新发展需求的典型代表。

珠海产研院副院长张红烨介绍说,珠海产研院确定了以技术育成孵化为主体,以创业科技企业集群和产业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建院两年来,累计引进优质高科技项目29项,入驻入孵企业66家,建设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院士创新基地(珠海)和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研究院珠海分院2个高端智库,与华为、珠海移动、格力精密、高景太阳能等企业共建5G+数字化工厂、智慧能源等9个联合创新中心,与海克斯康等企业共建精密计量测试实验室等5个联合实验室。

记者了解到,2021年以来,珠海市科技创新局已成功举办7场“问需求、解难题、促发展”产学研精准对接系列活动,以定向对接为纽带,以技术指导为抓手,以成果转化为关键,助推珠海市科技企业创新“加速跑”。

珠海市科技创新局副局长田华表示,双方将及时跟进落实后续合作意向,努力促成产学研合作,将最新技术成果尽快转化为实际产品或服务。同时该局将持续加强政策引导和服务,推动多方更加紧密合作,促进科技与产业协同发展,助力“科创之花”结出“产业之果”。

文字:佘映薇 图片:受访者提供 编辑:张文单 梁蔼欣 责任编辑:李梅容 赵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