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珠海为核心,《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发展规划》发布

广东省人民政府官网20日公布了《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广东将以提升发展能级为重点,努力将珠西都市圈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增长极、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装备制造基地、新时代高水平开放合作新高地、宜居宜业宜游的高质量发展区域;以珠海为核心,以中山、江门、阳江为增长极,构建“一核三极、两圈四轴”的都市圈总体发展格局,实现核心引领、轴带支撑、圈层拓展。

珠海,资料图。吴长赋 摄

珠江口西岸都市圈范围包括珠海、中山、江门、阳江四市所辖行政区域,土地面积约2.1万平方公里,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1.3万亿元,常住人口1435.3 万人。

《规划》是指导珠西都市圈地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协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期为2023—2030年,并展望至2035年。建设珠西都市圈将有利于提升粤港澳大湾区整体竞争力,开创内地与港澳及国际合作的新局面,促进珠三角辐射带动粤西及大西南地区发展,推动全省城镇化高质量发展。《规划》明确到2035年,珠西都市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区域一体化发展达到较高水平,现代产业体系趋于成熟,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系基本形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城乡融合发展全面实现,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高质量发展现代化都市圈,并与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深度融合,实现珠三角城市群深度一体化发展,建成世界级城市群。

《规划》提及,珠西都市圈将构建“一核三极、两圈四轴”的总体发展格局。其中“一核三极”指的是珠海核心和中山、江门、阳江增长极;“两圈”是指以珠海为中心的紧密合作圈和协同发展圈;“四轴”包括创新集聚发展轴、沿海经济发展轴、中(山)江(门)阳(江)至深圳发展轴、阳江至云(浮)广(州)发展轴。

围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规划》提出构建“两横三射一纵”综合交通总体格局,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畅通城际干线公路网,推进港口航运体系建设,提升航空枢纽服务能力,以此有力支撑1小时紧密合作圈、2小时协同发展圈建设。以珠海港高栏港区为龙头,以江门港新会港区、广海湾港区和阳江港海陵湾港区为补充,协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港口群,构建高效联通港澳、集聚珠江口西岸要素资源的载体。

高栏港。康振华 摄

在协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方面,《规划》提出构建“两廊三带多集群”的产业发展格局,重点推进包括“珠海唐家湾—中山南朗区域创新产业发展区”等一批跨界产业合作园区建设。《规划》提出支持珠海重点发展深水钻井平台、海上油田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等海洋工程装备,加快发展正面吊、起重机械等临港工程机械,积极推进游艇研发制造等产业发展;支持珠海、江门、阳江联合发展航空装备制造产业,依托珠海航空产业园,重点发展通用飞机、水上飞机、无人机、特种飞行器和轻型直升机等研发制造,积极发展机场空管导航监视装备和机场地勤设备,打造国内一流的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支持珠海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电池,打造新能源产业基地;支持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延伸芳烃、烯烃基础材料产业链,建设以 PTA 为龙头的石化生产集散基地;支持珠海打造海洋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建设;支持珠海探索打造创投机构聚集高地,加快建设发展十字门金融区;支持珠海携手澳门加快构建高品质消费品交易产业生态,打造以葡语系为特色的国际商品展销中心。

十字门金融区。曾遥 摄

此外,《规划》提出,积极争取国家和省赋予珠海关于都市圈范围内有关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重点领域的省级行政审批权限。

文字:陈颖 编辑:刘辉 江传皙 责任编辑:丹梅
以珠海为核心,《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发展规划》发布
观海融媒 2023-12-20 12:40

广东省人民政府官网20日公布了《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广东将以提升发展能级为重点,努力将珠西都市圈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增长极、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装备制造基地、新时代高水平开放合作新高地、宜居宜业宜游的高质量发展区域;以珠海为核心,以中山、江门、阳江为增长极,构建“一核三极、两圈四轴”的都市圈总体发展格局,实现核心引领、轴带支撑、圈层拓展。

珠海,资料图。吴长赋 摄

珠江口西岸都市圈范围包括珠海、中山、江门、阳江四市所辖行政区域,土地面积约2.1万平方公里,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1.3万亿元,常住人口1435.3 万人。

《规划》是指导珠西都市圈地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协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期为2023—2030年,并展望至2035年。建设珠西都市圈将有利于提升粤港澳大湾区整体竞争力,开创内地与港澳及国际合作的新局面,促进珠三角辐射带动粤西及大西南地区发展,推动全省城镇化高质量发展。《规划》明确到2035年,珠西都市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区域一体化发展达到较高水平,现代产业体系趋于成熟,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系基本形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城乡融合发展全面实现,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高质量发展现代化都市圈,并与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深度融合,实现珠三角城市群深度一体化发展,建成世界级城市群。

《规划》提及,珠西都市圈将构建“一核三极、两圈四轴”的总体发展格局。其中“一核三极”指的是珠海核心和中山、江门、阳江增长极;“两圈”是指以珠海为中心的紧密合作圈和协同发展圈;“四轴”包括创新集聚发展轴、沿海经济发展轴、中(山)江(门)阳(江)至深圳发展轴、阳江至云(浮)广(州)发展轴。

围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规划》提出构建“两横三射一纵”综合交通总体格局,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畅通城际干线公路网,推进港口航运体系建设,提升航空枢纽服务能力,以此有力支撑1小时紧密合作圈、2小时协同发展圈建设。以珠海港高栏港区为龙头,以江门港新会港区、广海湾港区和阳江港海陵湾港区为补充,协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港口群,构建高效联通港澳、集聚珠江口西岸要素资源的载体。

高栏港。康振华 摄

在协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方面,《规划》提出构建“两廊三带多集群”的产业发展格局,重点推进包括“珠海唐家湾—中山南朗区域创新产业发展区”等一批跨界产业合作园区建设。《规划》提出支持珠海重点发展深水钻井平台、海上油田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等海洋工程装备,加快发展正面吊、起重机械等临港工程机械,积极推进游艇研发制造等产业发展;支持珠海、江门、阳江联合发展航空装备制造产业,依托珠海航空产业园,重点发展通用飞机、水上飞机、无人机、特种飞行器和轻型直升机等研发制造,积极发展机场空管导航监视装备和机场地勤设备,打造国内一流的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支持珠海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电池,打造新能源产业基地;支持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延伸芳烃、烯烃基础材料产业链,建设以 PTA 为龙头的石化生产集散基地;支持珠海打造海洋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建设;支持珠海探索打造创投机构聚集高地,加快建设发展十字门金融区;支持珠海携手澳门加快构建高品质消费品交易产业生态,打造以葡语系为特色的国际商品展销中心。

十字门金融区。曾遥 摄

此外,《规划》提出,积极争取国家和省赋予珠海关于都市圈范围内有关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重点领域的省级行政审批权限。

文字:陈颖 编辑:刘辉 江传皙 责任编辑:丹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