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垃圾分类为啥做得好?这场新闻发布会揭秘→

2023年,珠海在全国城市
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评估中,
位列大城市第一档!

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珠海有哪些举措?
取得了哪些成绩?
这场新闻发布会带你了解↓

12月26日,珠海举行垃圾分类工作专场新闻发布会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副局长王兆江,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四级调研员陈旭朗,市商务局四级调研员孔利,市教育局四级调研员、计财科科长周咏东,香洲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副局长冯寒就我市今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介绍。发布会由市政府新闻办副主任张楠主持。

图片
▲陈佳哲/摄

据王兆江介绍,2023年,我市坚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给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重要回信精神,全市上下强化统筹、聚焦关键、狠抓落实,通过健全体制机制、优化设施建设、完善收运链条、加强系统宣传等工作措施,推动我市生活垃圾分类提质增效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在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评估中,珠海市在大城市中位列第一档,成效显著。

生活垃圾分类
实现全覆盖

截至2023年11月底,我市基本实现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基本建成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体系。全市1166家公共机构、1388个居民小区、134个公共场所、310个经营场所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学校占比100%,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达95%以上。市教育局、市卫健局、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等部门积极推动在各级各类学校、医疗机构、旅游景点和星级宾馆等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图片

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不断提升。按照“村收集、镇集中、区转运、市处理”方式的城乡统筹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不断完善,全市共配备743辆四分类收运车辆,分类运输能力与四分类收集量相匹配。优化升级改造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居民区共设置分类投放点3738个,升级改造比例占100%。市商务局、市供销社依托供销社废旧物资经营的传统优势,打造可回收物回收示范站点,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可回收物回收利用体系建设。

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能力不断提升。有害垃圾规范管理,我市已建成全省领先的有害垃圾闭环收运处理体系;厨余垃圾处理能力基本满足处理需求,建成规模830吨/日的厨余垃圾处理一、二期项目(一期投产运行,二期进料调试);20台小型厨余垃圾就地处理设施正常运行;珠海市环保生物质热电工程一、二期项目稳定正常运行,其他垃圾焚烧处理能力为3000吨/日。

高位推动 完善机制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多次研究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将生活垃圾分类与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百千万工程”等重点工作有机结合、协同发力、定期调度、加强推进,在每月召开的全市城市管理领域重点工作调度会上部署生活垃圾分类阶段性重点工作,扎实推动生活垃圾分类提质增效。

《珠海经济特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实施两年来,各级各部门的主体责任不断压实,执法力度和激励措施持续强化,有效调动全体市民主动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全市2023年生活垃圾分类案件共立案618宗。全市各区共选出年度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分类示范单位、个人、家庭分别为372、328、184个,并给予表扬。

我市坚持两项考核。委托第三方对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开展“周测评、月检查、季评估”,持续开展每周直达镇街、覆盖城乡的“环卫指数”测评,检查2516个点位,通报测评结果并提出整改建议。

生活垃圾处理提质增效

今年,我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相结合,强化系统谋划和整体推进,抓好《广东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提档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贯彻落实,全市生活垃圾处理能力稳步提升,我市城市生活垃圾实现厨余垃圾分类率达20%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40%以上,超过2023年年度目标要求。全市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呈现“两增一减”态势。截至11月底,2023年可回收物占生活垃圾收运处总量比重比去年提高3.42%;厨余垃圾占生活垃圾收运处总量比重比去年提高3.49%;其他垃圾占生活垃圾收运处总量比重比去年降低6.91%,全市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图片
▲吴长赋/摄
党建引领 补短板弱项

我市在推动垃圾分类工作中十分注重党建引领作用,珠海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牵头制定了《珠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市、区、镇街、社区党组织四级联动机制工作指引》,建立健全市、区、街道、社区党组织四级联动机制,该局主要领导主动上门与有关成员单位研究部署或召开会议协调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深入开展镇街生活垃圾分类指导服务工作110余次。

实施《珠海经济特区加强住宅小区治理若干规定》,将垃圾分类纳入住宅小区民主协商机制范围。市民政局推动村规民约,将垃圾分类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指导目录,发挥村(居)民自治作用,鼓励村(居)民自觉践行垃圾分类。

加强宣传
推动分类习惯养成

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基层组织建设和社会治理,我市系统谋划推进垃圾分类宣传工作,坚持一月一主题开展主题宣传活动。组织举办了“《条例》实施两周年”点赞活动、“垃圾分类创文明 绿色循环新时尚,湾物循环”活动、“食品安全记心间,垃圾分类齐践行”“在绿色里,寻找文明珠海”“垃圾分类进校园,引领绿美新风尚”等市级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活动,成立生活垃圾分类市级讲师团,全市开展活动共5233余场,入户宣传居民户数超275万户次。

图片
▲吴长赋/摄

在今年5月住建部主办的“垃圾分类新时尚、全民参与齐点亮”活动中,我市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积极发动市民以打卡、游戏等方式参与,迅速点燃了市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热情,珠海成为全国首批点亮城市地标的城市之一,获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全民活动城市组二等奖。

我市还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与文明城市创建相结合,在每月开展的文明城市测评中视为重点检查点位。将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报送的每月垃圾分类工作进展报告和文明城市测评报告一起通报全市,促进垃圾分类工作开展。

全市建成互动体验科普宣教基地55家,供市民学习参观。印发珠海市校园垃圾分类知识读本。建立了以青年社会组织、青年志愿者为主体的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志愿活动共计八百余场,服务群众近2万人次,常态化开展主题宣讲、桶边督导、入户宣传等工作。“i志愿”平台累计发布“垃圾分类”标签活动四千余条,参与志愿者1.8万人,服务时长合计20万个小时。

图片
▲吴长赋/摄
文字:康振华 编辑:龚宁宁 责任编辑:田海
微信
朋友圈
珠海垃圾分类为啥做得好?这场新闻发布会揭秘→
观海融媒 2023-12-26 20:52

2023年,珠海在全国城市
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评估中,
位列大城市第一档!

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珠海有哪些举措?
取得了哪些成绩?
这场新闻发布会带你了解↓

12月26日,珠海举行垃圾分类工作专场新闻发布会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副局长王兆江,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四级调研员陈旭朗,市商务局四级调研员孔利,市教育局四级调研员、计财科科长周咏东,香洲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副局长冯寒就我市今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介绍。发布会由市政府新闻办副主任张楠主持。

图片
▲陈佳哲/摄

据王兆江介绍,2023年,我市坚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给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重要回信精神,全市上下强化统筹、聚焦关键、狠抓落实,通过健全体制机制、优化设施建设、完善收运链条、加强系统宣传等工作措施,推动我市生活垃圾分类提质增效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在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评估中,珠海市在大城市中位列第一档,成效显著。

生活垃圾分类
实现全覆盖

截至2023年11月底,我市基本实现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基本建成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体系。全市1166家公共机构、1388个居民小区、134个公共场所、310个经营场所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学校占比100%,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达95%以上。市教育局、市卫健局、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等部门积极推动在各级各类学校、医疗机构、旅游景点和星级宾馆等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图片

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不断提升。按照“村收集、镇集中、区转运、市处理”方式的城乡统筹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不断完善,全市共配备743辆四分类收运车辆,分类运输能力与四分类收集量相匹配。优化升级改造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居民区共设置分类投放点3738个,升级改造比例占100%。市商务局、市供销社依托供销社废旧物资经营的传统优势,打造可回收物回收示范站点,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可回收物回收利用体系建设。

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能力不断提升。有害垃圾规范管理,我市已建成全省领先的有害垃圾闭环收运处理体系;厨余垃圾处理能力基本满足处理需求,建成规模830吨/日的厨余垃圾处理一、二期项目(一期投产运行,二期进料调试);20台小型厨余垃圾就地处理设施正常运行;珠海市环保生物质热电工程一、二期项目稳定正常运行,其他垃圾焚烧处理能力为3000吨/日。

高位推动 完善机制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多次研究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将生活垃圾分类与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百千万工程”等重点工作有机结合、协同发力、定期调度、加强推进,在每月召开的全市城市管理领域重点工作调度会上部署生活垃圾分类阶段性重点工作,扎实推动生活垃圾分类提质增效。

《珠海经济特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实施两年来,各级各部门的主体责任不断压实,执法力度和激励措施持续强化,有效调动全体市民主动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全市2023年生活垃圾分类案件共立案618宗。全市各区共选出年度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分类示范单位、个人、家庭分别为372、328、184个,并给予表扬。

我市坚持两项考核。委托第三方对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开展“周测评、月检查、季评估”,持续开展每周直达镇街、覆盖城乡的“环卫指数”测评,检查2516个点位,通报测评结果并提出整改建议。

生活垃圾处理提质增效

今年,我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相结合,强化系统谋划和整体推进,抓好《广东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提档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贯彻落实,全市生活垃圾处理能力稳步提升,我市城市生活垃圾实现厨余垃圾分类率达20%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40%以上,超过2023年年度目标要求。全市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呈现“两增一减”态势。截至11月底,2023年可回收物占生活垃圾收运处总量比重比去年提高3.42%;厨余垃圾占生活垃圾收运处总量比重比去年提高3.49%;其他垃圾占生活垃圾收运处总量比重比去年降低6.91%,全市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图片
▲吴长赋/摄
党建引领 补短板弱项

我市在推动垃圾分类工作中十分注重党建引领作用,珠海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牵头制定了《珠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市、区、镇街、社区党组织四级联动机制工作指引》,建立健全市、区、街道、社区党组织四级联动机制,该局主要领导主动上门与有关成员单位研究部署或召开会议协调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深入开展镇街生活垃圾分类指导服务工作110余次。

实施《珠海经济特区加强住宅小区治理若干规定》,将垃圾分类纳入住宅小区民主协商机制范围。市民政局推动村规民约,将垃圾分类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指导目录,发挥村(居)民自治作用,鼓励村(居)民自觉践行垃圾分类。

加强宣传
推动分类习惯养成

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基层组织建设和社会治理,我市系统谋划推进垃圾分类宣传工作,坚持一月一主题开展主题宣传活动。组织举办了“《条例》实施两周年”点赞活动、“垃圾分类创文明 绿色循环新时尚,湾物循环”活动、“食品安全记心间,垃圾分类齐践行”“在绿色里,寻找文明珠海”“垃圾分类进校园,引领绿美新风尚”等市级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活动,成立生活垃圾分类市级讲师团,全市开展活动共5233余场,入户宣传居民户数超275万户次。

图片
▲吴长赋/摄

在今年5月住建部主办的“垃圾分类新时尚、全民参与齐点亮”活动中,我市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积极发动市民以打卡、游戏等方式参与,迅速点燃了市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热情,珠海成为全国首批点亮城市地标的城市之一,获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全民活动城市组二等奖。

我市还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与文明城市创建相结合,在每月开展的文明城市测评中视为重点检查点位。将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报送的每月垃圾分类工作进展报告和文明城市测评报告一起通报全市,促进垃圾分类工作开展。

全市建成互动体验科普宣教基地55家,供市民学习参观。印发珠海市校园垃圾分类知识读本。建立了以青年社会组织、青年志愿者为主体的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志愿活动共计八百余场,服务群众近2万人次,常态化开展主题宣讲、桶边督导、入户宣传等工作。“i志愿”平台累计发布“垃圾分类”标签活动四千余条,参与志愿者1.8万人,服务时长合计20万个小时。

图片
▲吴长赋/摄
文字:康振华 编辑:龚宁宁 责任编辑:田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