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的抉择、时代的华章,常在静水流深处起笔。如果说一座城市的崛起如同一辆飞驰的动车,那么,规划设计就是引领前行、纵深铺展的轨道。
今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迎着南海潮头的春风,循着国家战略的指引,珠海从曾经只有“一间粮站、一家饭店、一条小马路、一盏红绿灯”的“小渔村”,蝶变成为一座现代化花园式海滨城市,经济社会实现历史性跨越发展。
今年也是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成立40周年。作为城市建设的“先行者”,40年来,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每一个坚实的脚印,都与珠海城市发展的浪潮交织交叠,共同成长,共同壮大。

40年栉风沐雨,砥砺前行。
从1983年起步于珠海经济特区的一个小型规划研究设计室,到如今发展成为拥有近600人、十余个专业甲级资质、获多项国内外行业大奖、隶属于珠海市自然资源局的大型综合性设计院……这是一群以实干为笔、以担当为墨的规划设计人,在“春天的故事”里携手同心、奋楫笃行的追梦故事。
40年溯往追今,初心可鉴。从规划设计情侣路、高栏深水港、珠海机场、珠海大道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到参与编制《珠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珠海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这是一段与特区建设同频共振,不断奉献规划蓝图、建筑精品,在“一张白纸上画出最美最好图画”的奋斗华章!
“40年来,我们始终遵循服务政府、服务社会的宗旨,秉承‘促城乡发展,创美好人居’的崇高使命,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全力服务珠海重大发展战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有力推动了珠海城市发展建设,促进了珠海城市格局提升。”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罗启添说。

从香山云道向东眺望,粼粼波光间,香炉湾、凤凰湾洁净的银色沙滩与新月桥、海上栈道等串联成令人赞不绝口的景观节点,珠海海滨城市“山海相拥、陆岛相望”的特色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翻开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发展“编年史”,正是由这样一件件精品力作串联起来的夺目珠链——
从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布局,到全市各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落地建议;
从城市交通主干道的快速化提升,到对接港珠澳大桥战略通道规划研究;
从融合生态文明与城市之美,参与情侣路“一带九湾”规划建设、香炉湾沙滩修复及海天驿站景观栈道、香山湖公园、香山云道等一大批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项目;到积极响应“制造业当家”,配合政府完成编制《珠海市工业用地控制线专项规划(2022年修编)》、《珠海市经济特区工业用地控制线管理规定》及实施办法,为产业发展提供空间保障和技术支撑……
用脚步丈量特区前行的轨迹,用规划形塑城市壮大的筋骨,用设计淬炼“青春之城”的气韵……40年来,无数次上下求索的追寻、跋山涉水的进发、日以继夜的打磨,珠海规划人将作品写在每一寸生机勃勃的特区热土,支撑起一部更细腻、更多彩、更壮阔的城市发展史。

40年凭海临风,气象万千。作为特区培育、发展、成长起来的专业技术队伍,如今的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已经当之无愧地成为全省地级市城市规划建设领域人员规模、业务营收、资质等级、技术力量、专业配置领先的综合性技术咨询机构之一,在珠江口西岸名列前茅:
——业务广泛,覆盖全国。40年来,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累计完成逾9000项城市规划、专项研究、工程设计及工程咨询项目,业务涉及广东、浙江、四川、西藏、云南、安徽、江西、山东、上海、新疆、甘肃、湖南、福建、海南、贵州等地。
——筑巢引凤,人才聚集。40年来,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培育壮大了一支高素质专业技术队伍,现有在岗员工575人,其中硕博研究生247人,占全院总人数的43%;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人,高级工程师172人,各类执业注册工程师192人;拥有广东省级人才4人,珠海市高层次人才2人,珠海市产业青年优秀人才8人,香山创新英才12人,香山青年人才1人,香洲工匠2人,珠海市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321人次。
——注重科研,成效斐然。40年来,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累计获得“美国建筑大师奖”“世界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大赛金奖”“国际花园社区金奖”等国际奖4项,“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国家专利优秀奖”“国家优秀规划设计金奖”等国家级奖近70项,省部级奖200余项,地市级奖300余项。
——履职担当,敢挑重担。40年来,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牢记“国之大者”,先后参加汶川、新疆、西藏、云南、贵州等地区援建工作,对口粤西等地区开展技术帮扶,从南海之滨到大江深谷、从湾区明珠到雪域高原,践行社会责任、凝结深情厚谊。
一路闯关夺隘,一路积厚成势。
一代代珠海规划人,大力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为城市建设与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更以热忱、智慧、汗水与担当,推动治理结构完善,经营机制转换,人才队伍活力迸发,市场化激励约束机制不断建立健全,市场竞争力和企业效益显著提升,走出了一条拥抱高质量发展时代机遇、科技强院的创新之路!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
省、市级滨海地区防灾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
香洲区总部企业,珠海市高新技术企业经济贡献百强单位,珠海市人民政府首届“珠海慈善奖”最具爱心慈善捐赠企业……
一次次腾飞的实现、一项项荣誉的获得,是几代珠海规划人坚守初心与不懈努力的结果,是一代代先行者敢为人先、苦干硬干闯出来的,也是一代代接力者夜以继日、默默奉献拼出来的!
伫立新的时空坐标,历史机遇扑面而来。如今,站在多重战略机遇交汇的“风口”,珠海正高质量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努力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又一重要引擎和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
从40年前经济特区初创,到如今粤港澳大湾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风起云涌;从当年筚路蓝缕的“拓荒牛”,到如今精绘城市肌理的“筑梦家”……时代在变、舞台在变、机遇与挑战在变、技术与理念在变,但对珠海规划人而言,那种开拓进取、敢为人先,那种生机勃发、一往无前,那种蒸蒸日上、灿若朝霞的精气神,却始终在接续奋斗中跃动不息。
又乘长风浩荡时。当第一缕晨光唤醒这座城市,从依山傍海的情侣路到日新月异的横琴岛,处处郁郁葱葱,一派生机勃勃。白鹭翔舞在拱北湾畔,港珠澳大桥如长虹卧波,飞架三地,为大湾区建设铺开了一幅壮阔的画卷。

山水万程,步履不停。如今,在位于珠海主城区的核心区域,由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并建造的国内清水混凝土标杆项目——珠海规划科创中心已拔地而起。这不仅是塑造代表自身形象的建筑名片,更成为珠海打造湾区城市绿色建筑的标杆。
40载春去秋来,沧海桑田;40年披星戴月,初心不改。
“编有深度的规划,做有厚度的科研,建有温度的城市。”罗启添表示,迈步新征程的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将坚持立足珠海、辐射湾区、面向全国的发展理念,与全球规划设计团队及人才携手,着力打造成为行业标杆,国内一流的综合性科技强院,为珠海乃至全省、全国城乡规划建设高质量发展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历史的抉择、时代的华章,常在静水流深处起笔。如果说一座城市的崛起如同一辆飞驰的动车,那么,规划设计就是引领前行、纵深铺展的轨道。
今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迎着南海潮头的春风,循着国家战略的指引,珠海从曾经只有“一间粮站、一家饭店、一条小马路、一盏红绿灯”的“小渔村”,蝶变成为一座现代化花园式海滨城市,经济社会实现历史性跨越发展。
今年也是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成立40周年。作为城市建设的“先行者”,40年来,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每一个坚实的脚印,都与珠海城市发展的浪潮交织交叠,共同成长,共同壮大。

40年栉风沐雨,砥砺前行。
从1983年起步于珠海经济特区的一个小型规划研究设计室,到如今发展成为拥有近600人、十余个专业甲级资质、获多项国内外行业大奖、隶属于珠海市自然资源局的大型综合性设计院……这是一群以实干为笔、以担当为墨的规划设计人,在“春天的故事”里携手同心、奋楫笃行的追梦故事。
40年溯往追今,初心可鉴。从规划设计情侣路、高栏深水港、珠海机场、珠海大道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到参与编制《珠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珠海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这是一段与特区建设同频共振,不断奉献规划蓝图、建筑精品,在“一张白纸上画出最美最好图画”的奋斗华章!
“40年来,我们始终遵循服务政府、服务社会的宗旨,秉承‘促城乡发展,创美好人居’的崇高使命,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全力服务珠海重大发展战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有力推动了珠海城市发展建设,促进了珠海城市格局提升。”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罗启添说。

从香山云道向东眺望,粼粼波光间,香炉湾、凤凰湾洁净的银色沙滩与新月桥、海上栈道等串联成令人赞不绝口的景观节点,珠海海滨城市“山海相拥、陆岛相望”的特色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翻开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发展“编年史”,正是由这样一件件精品力作串联起来的夺目珠链——
从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布局,到全市各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落地建议;
从城市交通主干道的快速化提升,到对接港珠澳大桥战略通道规划研究;
从融合生态文明与城市之美,参与情侣路“一带九湾”规划建设、香炉湾沙滩修复及海天驿站景观栈道、香山湖公园、香山云道等一大批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项目;到积极响应“制造业当家”,配合政府完成编制《珠海市工业用地控制线专项规划(2022年修编)》、《珠海市经济特区工业用地控制线管理规定》及实施办法,为产业发展提供空间保障和技术支撑……
用脚步丈量特区前行的轨迹,用规划形塑城市壮大的筋骨,用设计淬炼“青春之城”的气韵……40年来,无数次上下求索的追寻、跋山涉水的进发、日以继夜的打磨,珠海规划人将作品写在每一寸生机勃勃的特区热土,支撑起一部更细腻、更多彩、更壮阔的城市发展史。

40年凭海临风,气象万千。作为特区培育、发展、成长起来的专业技术队伍,如今的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已经当之无愧地成为全省地级市城市规划建设领域人员规模、业务营收、资质等级、技术力量、专业配置领先的综合性技术咨询机构之一,在珠江口西岸名列前茅:
——业务广泛,覆盖全国。40年来,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累计完成逾9000项城市规划、专项研究、工程设计及工程咨询项目,业务涉及广东、浙江、四川、西藏、云南、安徽、江西、山东、上海、新疆、甘肃、湖南、福建、海南、贵州等地。
——筑巢引凤,人才聚集。40年来,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培育壮大了一支高素质专业技术队伍,现有在岗员工575人,其中硕博研究生247人,占全院总人数的43%;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人,高级工程师172人,各类执业注册工程师192人;拥有广东省级人才4人,珠海市高层次人才2人,珠海市产业青年优秀人才8人,香山创新英才12人,香山青年人才1人,香洲工匠2人,珠海市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321人次。
——注重科研,成效斐然。40年来,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累计获得“美国建筑大师奖”“世界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大赛金奖”“国际花园社区金奖”等国际奖4项,“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国家专利优秀奖”“国家优秀规划设计金奖”等国家级奖近70项,省部级奖200余项,地市级奖300余项。
——履职担当,敢挑重担。40年来,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牢记“国之大者”,先后参加汶川、新疆、西藏、云南、贵州等地区援建工作,对口粤西等地区开展技术帮扶,从南海之滨到大江深谷、从湾区明珠到雪域高原,践行社会责任、凝结深情厚谊。
一路闯关夺隘,一路积厚成势。
一代代珠海规划人,大力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为城市建设与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更以热忱、智慧、汗水与担当,推动治理结构完善,经营机制转换,人才队伍活力迸发,市场化激励约束机制不断建立健全,市场竞争力和企业效益显著提升,走出了一条拥抱高质量发展时代机遇、科技强院的创新之路!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
省、市级滨海地区防灾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
香洲区总部企业,珠海市高新技术企业经济贡献百强单位,珠海市人民政府首届“珠海慈善奖”最具爱心慈善捐赠企业……
一次次腾飞的实现、一项项荣誉的获得,是几代珠海规划人坚守初心与不懈努力的结果,是一代代先行者敢为人先、苦干硬干闯出来的,也是一代代接力者夜以继日、默默奉献拼出来的!
伫立新的时空坐标,历史机遇扑面而来。如今,站在多重战略机遇交汇的“风口”,珠海正高质量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努力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又一重要引擎和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
从40年前经济特区初创,到如今粤港澳大湾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风起云涌;从当年筚路蓝缕的“拓荒牛”,到如今精绘城市肌理的“筑梦家”……时代在变、舞台在变、机遇与挑战在变、技术与理念在变,但对珠海规划人而言,那种开拓进取、敢为人先,那种生机勃发、一往无前,那种蒸蒸日上、灿若朝霞的精气神,却始终在接续奋斗中跃动不息。
又乘长风浩荡时。当第一缕晨光唤醒这座城市,从依山傍海的情侣路到日新月异的横琴岛,处处郁郁葱葱,一派生机勃勃。白鹭翔舞在拱北湾畔,港珠澳大桥如长虹卧波,飞架三地,为大湾区建设铺开了一幅壮阔的画卷。

山水万程,步履不停。如今,在位于珠海主城区的核心区域,由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并建造的国内清水混凝土标杆项目——珠海规划科创中心已拔地而起。这不仅是塑造代表自身形象的建筑名片,更成为珠海打造湾区城市绿色建筑的标杆。
40载春去秋来,沧海桑田;40年披星戴月,初心不改。
“编有深度的规划,做有厚度的科研,建有温度的城市。”罗启添表示,迈步新征程的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将坚持立足珠海、辐射湾区、面向全国的发展理念,与全球规划设计团队及人才携手,着力打造成为行业标杆,国内一流的综合性科技强院,为珠海乃至全省、全国城乡规划建设高质量发展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