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第一位共产党员”|苏兆征:榜样引领时代,初心烛照未来

在珠海高新区唐家湾镇淇澳岛淇澳村,有一座用蚝壳、黄泥、蚝灰、糯米粥混合筑起的矮墙小院,院内饱受岁月洗礼的青砖土木结构小平房,常年接受着来自各地群众的参观,满含敬意多看几眼以“汲取革命精神”。这一切,都因为一个名字:苏兆征

100多年前,苏兆征从这块革命热土步上革命之路,由一个在香港做海员谋生的农家子弟,成长为中国工人运动先驱和著名领袖、中华全国总工会的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国际工人运动活动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在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珠海淇澳岛,苏兆征故居陈列馆里的苏兆征雕像(前左)。钟凡 摄

100多年后,这块土地上的党员们,在苏兆征这位淇澳村第一位共产党员的精神引领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不忘传承红色精神的使命,让淇澳村的红色故事、英雄事迹,进一步得到接力传承与发扬,在新时代焕发出特有的新风采……

寻访

淇澳岛走出一代革命先驱

冬日暖阳如煦的一个午后,记者沿着白石街一侧的窄巷走进深处,便来到了位于461号的“苏兆征故居”。

这是苏兆征祖父建于清朝光绪年间的苏家老宅。推开院门入内,两间土木结构、青砖灰瓦的平房为正房,并有一间小厨房和一间偏房,真实再现先烈早年的生活场景,灯盏、瓷碟、铁茶壶等生活用品无不透露出这家人的贫困、简朴。

珠海淇澳岛,苏兆征故居陈列馆。钟凡 摄

如今,几经修缮后的苏兆征故居扩建为苏兆征故居陈列馆,馆旁还建了兆征纪念广场(现更名为:淇澳广场)。“这里已成为了人们重温革命历史的窗口和平台,让爱国主义精神一代一代传扬下去。”苏兆征故居陈列馆讲解员叶芝珊告诉记者。

一方红色的热土,孕育一代革命先驱。“淇澳岛有着优良的革命传统,早在1833年,这里的人民便以大无畏的气概战胜了入侵的殖民侵略者,迫使其投降并赔偿白银三千两。”唐家湾镇党委委员徐立告诉记者,当地村民为了让后人永记这段炎黄子孙抵御外来侵略取得胜利的光辉历史,激励后人更加热爱祖国,用赔款铺建了一条2公里长的花岗岩“白石街”。

“白石街”和十米开外的抗英炮台遗址,彰显着当地村民反帝爱国的革命精神,已成为游客来淇澳岛必去的“打卡点”。“苏兆征自幼就听长辈们讲述淇澳村民打败英国鸦片贩子的英雄故事,早早在心中播下了反帝爱国的种子。”徐立说。

追忆

从海员成长为中国工运领袖

18岁的苏兆征在家乡吃不饱,只好在远洋海轮做杂役,并在船上结识香山老乡孙中山先生,加入了同盟会,开启了他波澜壮阔的革命人生。

1922年1月12日,在苏兆征和林伟民等人组织下,香港海员毅然举行了大罢工。在苏兆征的领导下,工人们拒绝了资本家及港英政府各种胁迫和诱惑,迫使对方答应工人条件,罢工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这次罢工有力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推动了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自此以后工人运动高潮迭起,也壮大了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1925年3月,苏兆征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6月19日,在苏兆征、邓中夏等共产党人领导下,香港和广州举行了举世闻名的省港大罢工。省港大罢工坚持了一年零四个月,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作为五卅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

此后苏兆征历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委员长,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务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

1928年8月,在苏联出席共产国际第六次大会的苏兆征终于因为长期紧张的工作积劳成疾。1929年2月25日晚,已处于弥留状态的苏兆征反复叮嘱同志们:“大家同心合力起来,一致合作达到我们最后成功!”这番话由邓颖超迅速记录下来,转交给了党中央。当天下午6时20分,44岁的苏兆征于上海溘然长逝。

邓中夏在其1929年著的《苏兆征同志传》中作出极高评价:苏兆征是香港与广东劳动群众的领袖,他是全中国工人阶级的领袖,他是太平洋沿岸职工运动的领袖之一,他是中国共产党的最好领袖之一,他是赤色职工国际和共产国际的领袖之一。

“苏兆征的奋斗历程深刻表明,共产党人干革命不是为了一己私利,这种精神一直教育和激励着我们。”苏兆征的外孙女谭联娜在缅怀先辈时,平和而坚定地说。

苏兆征波澜壮阔的革命人生,深刻阐释了共产党员的艰苦卓绝精神和爱党爱国的赤诚之心,无不让前来苏兆征故居参观的党员、群众感动、受教,纷纷表示,“苏兆征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共产党员应该有的样子,他的革命业绩和奋斗精神也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去开创美好未来。”

弘扬

兆征精神助推乡村振兴

近年来,作为广东省著名的红色革命遗址、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东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全国职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苏兆征故居如一颗闪闪红星闪烁于淇澳岛上,散发出越来越大的红色魅力。

2021年,淇澳社区被中组部确定为“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淇澳社区以此为契机,在推进“百千万工程”建设的同时,扎实开展推动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工作。

‘兆征’二字是永不磨灭的红色印记,是鼓舞和激励我们不懈奋斗,建设红色美丽乡村的内生动力。”淇澳社区党委书记姚华耀表示,在兆征精神引领下,他带领全村干部和党员,积极把红色资源转化为助力乡村振兴的精神力量与优势资源,激活全村“百千万工程”建设发展潜力,壮大村集体经济,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高村民的幸福指数。

在实施“百千万工程”的进程中,淇澳社区以党建为引领,不断整合资源力量、盘活集体物业、壮大集体经济,2023年社区集体收入预计将超过2000万元。

淇澳村第一位共产党员苏兆征的革命精神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淇澳人。“人生的价值观不只是金钱,还有反哺家乡的情怀。”曾到外地打拼过多年,回到淇澳岛经营乡村酒店的巷里民宿老板郭岳平直言,“每一个在‘兆征’精神滋养下长大的淇澳村民,都渴望为家乡的发展尽一份力,如今看到家乡越变越好,内心充满了自豪感。”

在扎实开展推动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工作中,淇澳村党员冲锋在前,展现出了担当和责任。淇澳社区老党员钟平仔表示:“苏兆征就是我们党员的好榜样,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我们党员。”

以“志愿服务”为抓手,淇澳社区组织党员开展疫情防控、爱国卫生、垃圾分类、净滩环保、敬老护老等公益活动;打造“榕树夜话”党建品牌,为居民搭建沟通交流平台;打造美丽家园议事平台,建设惠民和谐社区;深入实施“我为群众办实事”,让居民享受到就业、养老、康复等18项“一站式”服务;成立高新区首个社区大学-淇澳社区学院,让居民在“家门口”充电提升就业技能……淇澳社区通过“大党委”工作机制引领,以“党建+”形式在社区治理、文明城市建设和扶弱帮困等工作中实现资源优势互补,设立长者饭堂、养老服务室、图书室等,形成了区域共建、事务共商、资源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追本溯源寻党迹,凝心聚力守初心。为纪念苏兆征,珠海举办了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这座城市从来没有忘记他,始终在学习、传承苏兆征的革命精神,并不断将之投入到把珠海建设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奋进过程中。

编者按: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为充分发扬和传承我市早期加入共产党的代表性人物的红色革命精神,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振奋全市上下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珠海传媒集团联合推出“寻找‘第一位共产党员’”系列报道,挖掘和宣传我市自然村“第一位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引领广大党员干部更深刻地感悟初心使命,汲取奋进力量,全力以赴推动主题教育见行见效,奋发有为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不断取得新进展新进步,在高质量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征程中勇毅前行。敬请垂注。

文字:宋雪梅 编辑:庞晓丹 黄青芳 责任编辑:丹梅 宋显晖
寻找“第一位共产党员”|苏兆征:榜样引领时代,初心烛照未来
珠海特区报 2023-12-30 18:33

在珠海高新区唐家湾镇淇澳岛淇澳村,有一座用蚝壳、黄泥、蚝灰、糯米粥混合筑起的矮墙小院,院内饱受岁月洗礼的青砖土木结构小平房,常年接受着来自各地群众的参观,满含敬意多看几眼以“汲取革命精神”。这一切,都因为一个名字:苏兆征

100多年前,苏兆征从这块革命热土步上革命之路,由一个在香港做海员谋生的农家子弟,成长为中国工人运动先驱和著名领袖、中华全国总工会的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国际工人运动活动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在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珠海淇澳岛,苏兆征故居陈列馆里的苏兆征雕像(前左)。钟凡 摄

100多年后,这块土地上的党员们,在苏兆征这位淇澳村第一位共产党员的精神引领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不忘传承红色精神的使命,让淇澳村的红色故事、英雄事迹,进一步得到接力传承与发扬,在新时代焕发出特有的新风采……

寻访

淇澳岛走出一代革命先驱

冬日暖阳如煦的一个午后,记者沿着白石街一侧的窄巷走进深处,便来到了位于461号的“苏兆征故居”。

这是苏兆征祖父建于清朝光绪年间的苏家老宅。推开院门入内,两间土木结构、青砖灰瓦的平房为正房,并有一间小厨房和一间偏房,真实再现先烈早年的生活场景,灯盏、瓷碟、铁茶壶等生活用品无不透露出这家人的贫困、简朴。

珠海淇澳岛,苏兆征故居陈列馆。钟凡 摄

如今,几经修缮后的苏兆征故居扩建为苏兆征故居陈列馆,馆旁还建了兆征纪念广场(现更名为:淇澳广场)。“这里已成为了人们重温革命历史的窗口和平台,让爱国主义精神一代一代传扬下去。”苏兆征故居陈列馆讲解员叶芝珊告诉记者。

一方红色的热土,孕育一代革命先驱。“淇澳岛有着优良的革命传统,早在1833年,这里的人民便以大无畏的气概战胜了入侵的殖民侵略者,迫使其投降并赔偿白银三千两。”唐家湾镇党委委员徐立告诉记者,当地村民为了让后人永记这段炎黄子孙抵御外来侵略取得胜利的光辉历史,激励后人更加热爱祖国,用赔款铺建了一条2公里长的花岗岩“白石街”。

“白石街”和十米开外的抗英炮台遗址,彰显着当地村民反帝爱国的革命精神,已成为游客来淇澳岛必去的“打卡点”。“苏兆征自幼就听长辈们讲述淇澳村民打败英国鸦片贩子的英雄故事,早早在心中播下了反帝爱国的种子。”徐立说。

追忆

从海员成长为中国工运领袖

18岁的苏兆征在家乡吃不饱,只好在远洋海轮做杂役,并在船上结识香山老乡孙中山先生,加入了同盟会,开启了他波澜壮阔的革命人生。

1922年1月12日,在苏兆征和林伟民等人组织下,香港海员毅然举行了大罢工。在苏兆征的领导下,工人们拒绝了资本家及港英政府各种胁迫和诱惑,迫使对方答应工人条件,罢工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这次罢工有力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推动了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自此以后工人运动高潮迭起,也壮大了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1925年3月,苏兆征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6月19日,在苏兆征、邓中夏等共产党人领导下,香港和广州举行了举世闻名的省港大罢工。省港大罢工坚持了一年零四个月,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作为五卅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

此后苏兆征历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委员长,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务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

1928年8月,在苏联出席共产国际第六次大会的苏兆征终于因为长期紧张的工作积劳成疾。1929年2月25日晚,已处于弥留状态的苏兆征反复叮嘱同志们:“大家同心合力起来,一致合作达到我们最后成功!”这番话由邓颖超迅速记录下来,转交给了党中央。当天下午6时20分,44岁的苏兆征于上海溘然长逝。

邓中夏在其1929年著的《苏兆征同志传》中作出极高评价:苏兆征是香港与广东劳动群众的领袖,他是全中国工人阶级的领袖,他是太平洋沿岸职工运动的领袖之一,他是中国共产党的最好领袖之一,他是赤色职工国际和共产国际的领袖之一。

“苏兆征的奋斗历程深刻表明,共产党人干革命不是为了一己私利,这种精神一直教育和激励着我们。”苏兆征的外孙女谭联娜在缅怀先辈时,平和而坚定地说。

苏兆征波澜壮阔的革命人生,深刻阐释了共产党员的艰苦卓绝精神和爱党爱国的赤诚之心,无不让前来苏兆征故居参观的党员、群众感动、受教,纷纷表示,“苏兆征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共产党员应该有的样子,他的革命业绩和奋斗精神也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去开创美好未来。”

弘扬

兆征精神助推乡村振兴

近年来,作为广东省著名的红色革命遗址、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东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全国职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苏兆征故居如一颗闪闪红星闪烁于淇澳岛上,散发出越来越大的红色魅力。

2021年,淇澳社区被中组部确定为“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淇澳社区以此为契机,在推进“百千万工程”建设的同时,扎实开展推动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工作。

‘兆征’二字是永不磨灭的红色印记,是鼓舞和激励我们不懈奋斗,建设红色美丽乡村的内生动力。”淇澳社区党委书记姚华耀表示,在兆征精神引领下,他带领全村干部和党员,积极把红色资源转化为助力乡村振兴的精神力量与优势资源,激活全村“百千万工程”建设发展潜力,壮大村集体经济,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高村民的幸福指数。

在实施“百千万工程”的进程中,淇澳社区以党建为引领,不断整合资源力量、盘活集体物业、壮大集体经济,2023年社区集体收入预计将超过2000万元。

淇澳村第一位共产党员苏兆征的革命精神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淇澳人。“人生的价值观不只是金钱,还有反哺家乡的情怀。”曾到外地打拼过多年,回到淇澳岛经营乡村酒店的巷里民宿老板郭岳平直言,“每一个在‘兆征’精神滋养下长大的淇澳村民,都渴望为家乡的发展尽一份力,如今看到家乡越变越好,内心充满了自豪感。”

在扎实开展推动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工作中,淇澳村党员冲锋在前,展现出了担当和责任。淇澳社区老党员钟平仔表示:“苏兆征就是我们党员的好榜样,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我们党员。”

以“志愿服务”为抓手,淇澳社区组织党员开展疫情防控、爱国卫生、垃圾分类、净滩环保、敬老护老等公益活动;打造“榕树夜话”党建品牌,为居民搭建沟通交流平台;打造美丽家园议事平台,建设惠民和谐社区;深入实施“我为群众办实事”,让居民享受到就业、养老、康复等18项“一站式”服务;成立高新区首个社区大学-淇澳社区学院,让居民在“家门口”充电提升就业技能……淇澳社区通过“大党委”工作机制引领,以“党建+”形式在社区治理、文明城市建设和扶弱帮困等工作中实现资源优势互补,设立长者饭堂、养老服务室、图书室等,形成了区域共建、事务共商、资源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追本溯源寻党迹,凝心聚力守初心。为纪念苏兆征,珠海举办了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这座城市从来没有忘记他,始终在学习、传承苏兆征的革命精神,并不断将之投入到把珠海建设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奋进过程中。

编者按: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为充分发扬和传承我市早期加入共产党的代表性人物的红色革命精神,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振奋全市上下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珠海传媒集团联合推出“寻找‘第一位共产党员’”系列报道,挖掘和宣传我市自然村“第一位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引领广大党员干部更深刻地感悟初心使命,汲取奋进力量,全力以赴推动主题教育见行见效,奋发有为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不断取得新进展新进步,在高质量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征程中勇毅前行。敬请垂注。

文字:宋雪梅 编辑:庞晓丹 黄青芳 责任编辑:丹梅 宋显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