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光明区打造全国最大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

近年来,光明区智能传感器研发制造企业加快集聚,从“五端”发力,共创智能传感产业生态。截至2023年12月,光明区传感器企业数量从最初的16家增至目前的107家,拟意向落户超80家,未来将成为全国最大的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

在政策端,对重大项目落地建设予以最高5000万元资金支持,对建设先进封测服务平台或先进封装量产线、建设技术协同平台予以最高1000万元资金支持;在资金端,光明区设立100亿元规模科学城母基金、30亿元产业引导基金;市级50亿元规模智能传感器产业基金独家落户光明。

在空间端, 1.95平方公里的智能传感与精密仪器先进制造业园区——明湖智谷正加速建设,科陆智慧能源产业园等一批高品质专业园区即将推出;在研发端,大湾区首条MEMS中试线计划落户光明,帮助相关中小企业实现从MEMS工艺研发、中试到小规模量产无缝对接。此外,在伙伴端,光明区汇聚了深圳市智能传感行业协会、中国传感器与物联网产业联盟、德国德融宝,正联合行业应用头部企业构建“智能传感+”创新应用生态。

我国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

国家数据局近日发布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等五部门近日联合印发《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 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底综合算力基础设施体系初步成型等一系列目标。

意见提出到2025年底的一系列目标,包括国家枢纽节点地区各类新增算力占全国新增算力的60%以上,国家枢纽节点算力资源使用率显著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算力电力双向协同机制初步形成,国家枢纽节点新建数据中心绿电占比超过80%,用户使用各类算力的易用性明显提高、成本明显降低,国家枢纽节点间网络传输费用大幅降低,算力网关键核心技术基本实现安全可靠等。

《意见》从通用算力、智能算力、超级算力一体化布局,东中西部算力一体化协同,算力与数据、算法一体化应用,算力与绿色电力一体化融合,算力发展与安全保障一体化推进等五个统筹出发,推动建设联网调度、普惠易用、绿色安全的全国一体化算力网。

111个重大项目竣工投试产,广州开发区打造低空经济产业集群

近日,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举行2023年第四季度重大项目集中签约竣工投试产暨亿航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全球商业首飞演示活动。据介绍,该区共有111个重大项目顺利竣工并投入试产,项目总投资额约1098亿元,预计达产产值、营业收入约1472亿元。

本次竣工投试产的项目中,产业项目和科技研发项目共有85个,占比项目总数近八成。这些项目涵盖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智能装备、科技研发、检验检测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此外,该区同步发布《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低空10条”)及政策实施细则,对符合条件的低空产业项目奖补最高达3000万元。活动当天,该区共有10个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重大项目竣工投试产,总投资约306亿元,预计达产产值、营业收入约718亿元。

目前,广州开发区已集聚低空经济领域企业50家,年产值/营收规模约130亿元,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13家,单项冠军3家,上市企业9家。

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一期全面投产

近日,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一期新增3栋厂房投产。至此,项目一期16栋厂房全面投产,36条生产线全开。

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总投资250亿元,全部达产后年产值超2100亿元。项目一期位于深汕特别合作区鹅埠镇,连片占地面积约95万平方米,主要用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以及相关配套产品的研发、生产与制造。

项目一期于2022年9月底开始部分投产,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55.12亿元,现有产线工人与行政人员约1.2万人,预计到2024年第二季度达到满产状态,满产后可实现约100亿元的年产值,提供超过1.8万个工作岗位。

封面图:读特记者 范锦桦
编辑:吴佳佳 责任编辑:孙宁
深圳光明区打造全国最大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
南方+ 2024-01-02 11:49

近年来,光明区智能传感器研发制造企业加快集聚,从“五端”发力,共创智能传感产业生态。截至2023年12月,光明区传感器企业数量从最初的16家增至目前的107家,拟意向落户超80家,未来将成为全国最大的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

在政策端,对重大项目落地建设予以最高5000万元资金支持,对建设先进封测服务平台或先进封装量产线、建设技术协同平台予以最高1000万元资金支持;在资金端,光明区设立100亿元规模科学城母基金、30亿元产业引导基金;市级50亿元规模智能传感器产业基金独家落户光明。

在空间端, 1.95平方公里的智能传感与精密仪器先进制造业园区——明湖智谷正加速建设,科陆智慧能源产业园等一批高品质专业园区即将推出;在研发端,大湾区首条MEMS中试线计划落户光明,帮助相关中小企业实现从MEMS工艺研发、中试到小规模量产无缝对接。此外,在伙伴端,光明区汇聚了深圳市智能传感行业协会、中国传感器与物联网产业联盟、德国德融宝,正联合行业应用头部企业构建“智能传感+”创新应用生态。

我国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

国家数据局近日发布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等五部门近日联合印发《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 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底综合算力基础设施体系初步成型等一系列目标。

意见提出到2025年底的一系列目标,包括国家枢纽节点地区各类新增算力占全国新增算力的60%以上,国家枢纽节点算力资源使用率显著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算力电力双向协同机制初步形成,国家枢纽节点新建数据中心绿电占比超过80%,用户使用各类算力的易用性明显提高、成本明显降低,国家枢纽节点间网络传输费用大幅降低,算力网关键核心技术基本实现安全可靠等。

《意见》从通用算力、智能算力、超级算力一体化布局,东中西部算力一体化协同,算力与数据、算法一体化应用,算力与绿色电力一体化融合,算力发展与安全保障一体化推进等五个统筹出发,推动建设联网调度、普惠易用、绿色安全的全国一体化算力网。

111个重大项目竣工投试产,广州开发区打造低空经济产业集群

近日,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举行2023年第四季度重大项目集中签约竣工投试产暨亿航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全球商业首飞演示活动。据介绍,该区共有111个重大项目顺利竣工并投入试产,项目总投资额约1098亿元,预计达产产值、营业收入约1472亿元。

本次竣工投试产的项目中,产业项目和科技研发项目共有85个,占比项目总数近八成。这些项目涵盖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智能装备、科技研发、检验检测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此外,该区同步发布《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低空10条”)及政策实施细则,对符合条件的低空产业项目奖补最高达3000万元。活动当天,该区共有10个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重大项目竣工投试产,总投资约306亿元,预计达产产值、营业收入约718亿元。

目前,广州开发区已集聚低空经济领域企业50家,年产值/营收规模约130亿元,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13家,单项冠军3家,上市企业9家。

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一期全面投产

近日,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一期新增3栋厂房投产。至此,项目一期16栋厂房全面投产,36条生产线全开。

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总投资250亿元,全部达产后年产值超2100亿元。项目一期位于深汕特别合作区鹅埠镇,连片占地面积约95万平方米,主要用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以及相关配套产品的研发、生产与制造。

项目一期于2022年9月底开始部分投产,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55.12亿元,现有产线工人与行政人员约1.2万人,预计到2024年第二季度达到满产状态,满产后可实现约100亿元的年产值,提供超过1.8万个工作岗位。

封面图:读特记者 范锦桦
编辑:吴佳佳 责任编辑:孙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