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跨境金融合作新方向,合作区跨境资金自由流动渐行渐近

日前,《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以下简称《横琴规划》)重磅发布,其中“发展现代金融产业”单独成节,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发展现代金融产业明确了方向,明确要丰富合作区金融业态、积极发展资产管理等现代金融业、大力拓展支持合作区产业的金融服务等。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金融发展局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合作区金融业增加值达136亿元,占合作区GDP近四成。截至2023年11月末,合作区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超1800亿元;区内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规模超6600亿元;地方金融组织服务客户累计超9000户,提供融资、担保服务超400亿元。

近期,合作区金融发展局局长池腾辉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详细阐述了新一年的计划与展望。《横琴规划》背景下,合作区将围绕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这条主线,落地落实“横琴金融30条”措施安排,并配合人民银行建设资金电子围网系统,加快推进系统上线运行。

资金“电子围网”

已制订方案和实施细则

2021年9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指出构建电子围网系统,推动合作区金融市场率先高度开放。2023年2月,《关于金融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对标国际标准制定账户规则,在合作区建立资金“电子围网”,探索跨境资金自由流动途径。

备受关注的资金“电子围网”目前进展如何?池腾辉表示,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建设的资金电子围网,目前已制订方案和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在制定方案和细则的过程中,我们也积极开展资金电子围网建设的调研工作,不断加强与中国人民银行沟通协调,争取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最大口径地推动合作区金融对外开放。”

根据《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多功能自由贸易(电子围网)账户业务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跨境资金流动总体按“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同名有限‘渗透’”进行管理。“对标国际标准制定账户规则,构建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将有助于实现跨境资金‘管得住、放得开’。”池腾辉说。

今年拟出台

合作区QFLP试点管理办法

作为跨境投融资制度的重要探索,近年来,合作区在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和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试点工作上不断取得新突破。截至2023年11月末,合作区共有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管理企业24家,基金产品17只,其中澳资QFLP管理企业13家,基金产品7只。

立足两地优势,合作区不断丰富合作区金融业态。2023年4月,华发投控集团旗下境外公司在澳门成功发行合作区首笔离岸人民币债券,并于澳门、卢森堡两地同步上市,进一步提升澳门债券市场的吸引力和知名度;2023年全年,合作区推动大丰银行、九控保理、兴业证券等10家金融企业落户,并将计划在境内主要交易所上市的17家企业(含6家澳资企业)纳入合作区上市后备重点培育库。

随着“横琴金融30条”、《关于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的意见》(以下简称《横琴特别措施》)等政策相继出台,今年将有更多的金融政策落地实施。据池腾辉透露,合作区金融局计划在今年推动出台合作区QFLP余额管理制试点管理办法,允许QFLP按照余额管理模式自由汇出、汇入资金。

围绕澳门所需

优化现代金融领域市场准入

合作区将如何衔接澳门金融规则,为在合作区的澳门居民提供“无差别”的金融服务?针对近期《横琴特别措施》提到的“允许开展便利澳门居民民生类金融服务”,池腾辉表示,此前,他们已在民生金融服务上做了一些尝试,例如:推动澳门居民购置“澳门新街坊”住宅降低首付款比例,落地合作区住宅类商品房首付款结汇便利化试点,推出合作区澳门居民门急诊保障计划方案,推出境外个人薪酬跨境收付便利化服务等。“接下来,我们会加强与澳门金融管理局的沟通,了解澳门居民在合作区生活需要的金融服务,积极推动区内金融机构创新推出更多的民生金融服务。”

2023年10月,澳门金琴国际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在澳门开业。据澳门金琴金融租赁公司总经理岳国才介绍,他们正聚焦关键领域,大力拓展匹配澳门定位的飞机船舶租赁业务,助力国产装备走出去,并探索利用“横琴+澳门”租赁联动的模式,打造琴澳地区跨境飞机租赁新高地。

在池腾辉看来,融资租赁业作为连接金融业和实体经济的纽带,可有效助推产融结合加速发展。“相比其他城市,我们的优势与机遇在于琴澳一体化发展,在岸离岸两种金融市场并存,境内外市场机遇共享。其中,澳门方面对融资租赁公司有着相当友好的支持政策,发挥这一优势,以及合作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合作平台之一的战略地位优势,琴澳融资租赁业联动发展将会有新突破。”

目前,合作区正在着手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未来,将推动合作区融资租赁公司与澳门联动积极探索开展飞机租赁业务。

专家解读>>>

聚焦澳门居民所盼

合作区需继续丰富民生金融服务应用场景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以下简称《横琴规划》)明确提出,衔接澳门金融规则,将跨境电子支付、资金汇兑、汽车保险等民生金融服务便利延伸至合作区,为在合作区学习、就业、生活的澳门居民提供“无差别”的金融服务。

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创新发展研究院副秘书长袁超看来,这些便利化金融服务需要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等多方共同发力。通过近期出台的《关于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的意见》(以下简称《横琴特别措施》),袁超进一步解析了合作区金融服务新机遇。

《横琴特别措施》提到,鼓励支持澳门国际银行等澳门银行的内地分支机构在“澳门新街坊”及其它特定区域布设电子智能柜台和设立服务窗口等金融便民服务设施。袁超认为,当前澳门国际银行、大西洋银行、大丰银行等澳门银行虽然均在合作区设立分支机构,但服务网点仍较单一,电子智能柜台仍较少见。“随着合作区开发建设的深入推进,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澳门企业和居民在合作区创新就业生活,打造趋同澳门的‘一站式’银行服务将至关重要,若澳门银行机构能在合作区内投放更多资源,增加更多澳门元素,将极大满足澳门企业和居民个性化金融服务需求。”

谈及合作区在现代金融产业领域发力方向,袁超建议,要继续丰富民生金融服务应用场景。“在用好用足现有现代金融开放政策基础上,合作区要以‘封关运作’‘澳门新街坊’投入使用等重点工作为牵引,重点聚焦澳资澳企和澳门居民切实利益,以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交通互联等应用场景为依托,加快打造趋同澳门金融服务环境和使用环境,降低琴澳两地资本往来、资金兑换的综合成本,从而与澳门自由港政策高效衔接。”

“找准、校准对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发力点和契合点,我们才能在未来全面衔接澳门自由港经济规则制度,全方位提升琴澳一体招引国际资源的协同性,全面激发合作区开发开放创新潜能。”袁超总结道。

文字:伍芷莹 图片:曾遥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蓝辉龙
微信
朋友圈
探索跨境金融合作新方向,合作区跨境资金自由流动渐行渐近
珠海特区报 2024-01-12 08:22

日前,《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以下简称《横琴规划》)重磅发布,其中“发展现代金融产业”单独成节,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发展现代金融产业明确了方向,明确要丰富合作区金融业态、积极发展资产管理等现代金融业、大力拓展支持合作区产业的金融服务等。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金融发展局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合作区金融业增加值达136亿元,占合作区GDP近四成。截至2023年11月末,合作区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超1800亿元;区内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规模超6600亿元;地方金融组织服务客户累计超9000户,提供融资、担保服务超400亿元。

近期,合作区金融发展局局长池腾辉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详细阐述了新一年的计划与展望。《横琴规划》背景下,合作区将围绕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这条主线,落地落实“横琴金融30条”措施安排,并配合人民银行建设资金电子围网系统,加快推进系统上线运行。

资金“电子围网”

已制订方案和实施细则

2021年9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指出构建电子围网系统,推动合作区金融市场率先高度开放。2023年2月,《关于金融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对标国际标准制定账户规则,在合作区建立资金“电子围网”,探索跨境资金自由流动途径。

备受关注的资金“电子围网”目前进展如何?池腾辉表示,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建设的资金电子围网,目前已制订方案和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在制定方案和细则的过程中,我们也积极开展资金电子围网建设的调研工作,不断加强与中国人民银行沟通协调,争取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最大口径地推动合作区金融对外开放。”

根据《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多功能自由贸易(电子围网)账户业务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跨境资金流动总体按“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同名有限‘渗透’”进行管理。“对标国际标准制定账户规则,构建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将有助于实现跨境资金‘管得住、放得开’。”池腾辉说。

今年拟出台

合作区QFLP试点管理办法

作为跨境投融资制度的重要探索,近年来,合作区在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和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试点工作上不断取得新突破。截至2023年11月末,合作区共有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管理企业24家,基金产品17只,其中澳资QFLP管理企业13家,基金产品7只。

立足两地优势,合作区不断丰富合作区金融业态。2023年4月,华发投控集团旗下境外公司在澳门成功发行合作区首笔离岸人民币债券,并于澳门、卢森堡两地同步上市,进一步提升澳门债券市场的吸引力和知名度;2023年全年,合作区推动大丰银行、九控保理、兴业证券等10家金融企业落户,并将计划在境内主要交易所上市的17家企业(含6家澳资企业)纳入合作区上市后备重点培育库。

随着“横琴金融30条”、《关于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的意见》(以下简称《横琴特别措施》)等政策相继出台,今年将有更多的金融政策落地实施。据池腾辉透露,合作区金融局计划在今年推动出台合作区QFLP余额管理制试点管理办法,允许QFLP按照余额管理模式自由汇出、汇入资金。

围绕澳门所需

优化现代金融领域市场准入

合作区将如何衔接澳门金融规则,为在合作区的澳门居民提供“无差别”的金融服务?针对近期《横琴特别措施》提到的“允许开展便利澳门居民民生类金融服务”,池腾辉表示,此前,他们已在民生金融服务上做了一些尝试,例如:推动澳门居民购置“澳门新街坊”住宅降低首付款比例,落地合作区住宅类商品房首付款结汇便利化试点,推出合作区澳门居民门急诊保障计划方案,推出境外个人薪酬跨境收付便利化服务等。“接下来,我们会加强与澳门金融管理局的沟通,了解澳门居民在合作区生活需要的金融服务,积极推动区内金融机构创新推出更多的民生金融服务。”

2023年10月,澳门金琴国际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在澳门开业。据澳门金琴金融租赁公司总经理岳国才介绍,他们正聚焦关键领域,大力拓展匹配澳门定位的飞机船舶租赁业务,助力国产装备走出去,并探索利用“横琴+澳门”租赁联动的模式,打造琴澳地区跨境飞机租赁新高地。

在池腾辉看来,融资租赁业作为连接金融业和实体经济的纽带,可有效助推产融结合加速发展。“相比其他城市,我们的优势与机遇在于琴澳一体化发展,在岸离岸两种金融市场并存,境内外市场机遇共享。其中,澳门方面对融资租赁公司有着相当友好的支持政策,发挥这一优势,以及合作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合作平台之一的战略地位优势,琴澳融资租赁业联动发展将会有新突破。”

目前,合作区正在着手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未来,将推动合作区融资租赁公司与澳门联动积极探索开展飞机租赁业务。

专家解读>>>

聚焦澳门居民所盼

合作区需继续丰富民生金融服务应用场景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以下简称《横琴规划》)明确提出,衔接澳门金融规则,将跨境电子支付、资金汇兑、汽车保险等民生金融服务便利延伸至合作区,为在合作区学习、就业、生活的澳门居民提供“无差别”的金融服务。

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创新发展研究院副秘书长袁超看来,这些便利化金融服务需要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等多方共同发力。通过近期出台的《关于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的意见》(以下简称《横琴特别措施》),袁超进一步解析了合作区金融服务新机遇。

《横琴特别措施》提到,鼓励支持澳门国际银行等澳门银行的内地分支机构在“澳门新街坊”及其它特定区域布设电子智能柜台和设立服务窗口等金融便民服务设施。袁超认为,当前澳门国际银行、大西洋银行、大丰银行等澳门银行虽然均在合作区设立分支机构,但服务网点仍较单一,电子智能柜台仍较少见。“随着合作区开发建设的深入推进,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澳门企业和居民在合作区创新就业生活,打造趋同澳门的‘一站式’银行服务将至关重要,若澳门银行机构能在合作区内投放更多资源,增加更多澳门元素,将极大满足澳门企业和居民个性化金融服务需求。”

谈及合作区在现代金融产业领域发力方向,袁超建议,要继续丰富民生金融服务应用场景。“在用好用足现有现代金融开放政策基础上,合作区要以‘封关运作’‘澳门新街坊’投入使用等重点工作为牵引,重点聚焦澳资澳企和澳门居民切实利益,以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交通互联等应用场景为依托,加快打造趋同澳门金融服务环境和使用环境,降低琴澳两地资本往来、资金兑换的综合成本,从而与澳门自由港政策高效衔接。”

“找准、校准对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发力点和契合点,我们才能在未来全面衔接澳门自由港经济规则制度,全方位提升琴澳一体招引国际资源的协同性,全面激发合作区开发开放创新潜能。”袁超总结道。

文字:伍芷莹 图片:曾遥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蓝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