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永远在路上!

时光新旧岁,征程无有退!

当市委九届六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吹响了新一年工作的奋进号角,当市委首次明确提出“1313”思路举措,一场立足珠海加快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使命任务,着力推动珠海高质量发展的新蓝图加速走进现实的全新征程已然开启。

2024年,我们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实施5周年等重大节点。珠海要如何坚定不移地“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怎样再造体制机制新优势、发展空间新优势、发展活力新优势,又要采取什么举措继续当好改革先行地、开放前沿地、创新引领地?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学习领会市委九届六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要求,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硬道理,排除外界干扰,专心做好自己的事,找准抓实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在具体落实中真抓实干,以新使命展现新担当,以新作风干出新作为,以新的出发续写珠海新的辉煌,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珠海贡献。

锚定总目标 干出新作为

“走在前列”不是喊喊而已的口号,而是必须实现的目标!

任何目标的实现,都不可能是风平浪静、心想事成,必然要闯难关、爬陡坡、涉险滩,时刻考验我们的决心、意志和胆识,时刻检视我们攻坚克难的能力。

考验,我们从不畏惧。珠海经济特区建立四十多年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一直有口皆碑、传承有序,但是,我们必须警惕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小成则满、小富即安、作风漂浮、懒慢散拖等不良思想及作风的侵蚀,及时纠正已经在部分干部身上出现的懈怠、躺平现象,以全新姿态去迎接新使命、新任务、新机遇。

这就要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进一步弘扬特区精神,锚定“走在前列”总目标,推动“思想大解放、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工作大落实”,把市委全会确定的各项任务落实到位,焕发激情燃烧、干事创业的新气象,奋力跑出不负人民期待的新风采新成效。

——锚定总目标、干出新作为,必须推动思想大解放。当前,惯性思维、惰性苗头、僵化思想已在部分干部中有所冒头,明显阻碍了工作的推进落实。一些干部不敢闯不敢试,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为了不出事,宁可不干事”……这些问题集中反映出“守”的观念、“懒”的惰性、“怕”的心理。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带头跳出舒适圈,摒弃那些执着陈旧观念、拘泥小我格局、沉迷过往成就、死抠呆板规矩的落后思想,敢饮“头啖汤”、敢于第一个吃螃蟹,拿出更多让人“眼前一亮”的新招妙招,以思想大解放推动发展大进步,让经济特区在新时代新征程继续“特”下去。

——锚定总目标、干出新作为,必须推动能力大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以时不我待的精神,一刻不停增强本领。当下,我市一些党员干部不仅缺乏学习主动性和能力危机感,更丢掉了“入山问樵、入水问渔”的求知精神——下基层与群众交流永远“三板斧”,与新社会群体说不上话、与青年群体交流不了、与困难群众谈不了心、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等问题时有发生。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带头强化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始终保持对知识的饥渴感、对本领的恐慌感,不断强化学习能力,提升推动发展、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增强群众工作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勤政务实、能力卓越的行家里手。

——锚定总目标、干出新作为,必须推动作风大转变。当前,我市干部队伍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良风气:有的作风漂浮、不在状态,习惯于当“派单员”“二传手”;有的懒慢散拖、效率低下,“揣着明白装糊涂”,回避难题矛盾,严重影响工作进度;有的高高在上、脱离群众,不愿深入基层;有的铺张浪费、贪图享乐,不习惯过紧日子;有的惯于搞“面子工程”“政绩工程”……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带头刀刃向内,敢于猛药去疴,真正革除作风上的顽瘴痼疾,督导广大干部把心思都用到干事创业上,以好作风好形象创造新业绩。

——锚定总目标、干出新作为,必须推动工作大落实。一分部署,九分落实。针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事实,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带头担当作为,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一步一个脚印把中国式现代化的珠海实践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

发展无止境,奋斗不停息。全市上下惟有振奋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干”字当头、迸发“闯”的劲头、大兴“实”的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苦干实干、能干善干,才能奋力开创出珠海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激活“三大动力” 再造“三大新优势”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谆谆教导犹在耳边,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强调: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围绕实现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使命任务,明确“锚定一个目标,激活三大动力,奋力实现十大新突破”的“1310”具体部署,激励全省上下以“再造一个新广东”的意志和干劲奋力开拓、攻坚克难。

敢改敢试,积极开放,创新不息,“三大动力”不仅是广东人的宝贵基因,是广东成功经验的提炼,也是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的关键优势所在——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展现了珠海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全面贯彻落实各项目标任务的坚定态度!

一部特区发展史,就是一部敢闯敢试、勇立潮头、开拓进取的创业史。珠海经济特区建立四十多年来,以“杀出一条血路”的气魄胆略,完成了从一个边陲小镇到现代化花园式海滨城市的华丽蝶变,在体制改革中发挥了“试验田”作用,在对外开放中发挥了重要“窗口”作用,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回顾珠海经济特区波澜壮阔的历程,珠海为什么能领风气之先?为什么能始终充满活力?为什么能闯劲不断、创新不止?总结经验、破解密码,强大的动力同样源自改革、源自开放、源自创新。这“三大动力”是珠海最鲜明的标识,是特区的“根”和“魂”,是我们必须始终牢牢扭住、不断巩固发展的最关键优势——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展现了珠海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奋发进取、勇立潮头的历史自觉!

荣誉已是过往,新征程开启新使命,新使命呼唤新作为。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珠海要如何坚定有力地扛起经济特区的新使命,要怎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呢?市委九届六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给出了答案,必须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

激活改革动力,再造体制机制新优势。改革没有止境,从聚焦要素市场化、科技创新、投融资、民生供给、基层治理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改革,到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改革;从围绕实施“百千万工程”强化区镇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供给,到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行动……我们要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处理好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等重大关系,推动营商环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再上大台阶,让投资者敢投愿投能投,大力鼓励改革宽容失败,坚决破除阶层固化、畅通向上通道,让人人都有舞台都有奔头,让“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成为珠海继续前行的强大动力、时代标识。

激活开放动力,再造发展空间新优势。珠海毗邻港澳,是全国唯一与港澳陆桥相连的城市,位于“一国两制”的交汇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结合部。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两大国家战略,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两车北上”“经珠港飞”等政策接连落地,为珠海加快高质量发展打开新空间、注入新的澎湃动能。我们必须坚决扛起主阵地责任,依托港澳珠大桥经贸新通道建设,发挥横琴重大平台作用,要在与港澳更高层次的深度融合中做大做强澳珠极点,以此带动打造珠江口西岸都市圈核心,全面提升城市能级量级,在加快发展中优化发展质量,在优化发展质量中增强发展后劲,加快建设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又一重要引擎,以及支撑广东打造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

激活创新动力,再造发展活力新优势。近年来,珠海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持续提升科技引领能力、原始创新能力、成果转化能力,挺起了珠海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为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我们要始终牢记发展是第一要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以科技创新之“进”,拓产业创新之路,瞄准前沿性、革命性、颠覆性技术,加快布局重点实验室、科技孵化器、产业加速器,链接全球科技资源要素,争当关键核心技术的“策源地”、先进技术落地转化的“加速器”、前沿科技蓬勃成长的“试验田”,成为一座创造知识、活力澎湃的创新之城,用科技创新标注特区发展新高度。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我们坚信,要把珠海现代化建设不断推向前进,要让珠海朝着既定目标奋勇争先,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再造体制机制新优势、发展空间新优势、发展活力新优势是必由之路、攀登之路、冲锋之路!

聚焦重点领域 真抓实干促实效

市委明确提出的“1313”思路举措,为新的一年全市上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珠海实践提供了施工图,给出了任务书。举网以纲,千目皆张。经过深入调研、结合珠海发展实际最终确定的这“十三个重点领域”,是立足当前珠海发展实际做出的科学谋划,是围绕当前珠海面临的机遇提出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珠海贯彻落实省委具体部署要求、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大局中主动担当作为的信念与决心。

这“十三个重点领域”不仅涉及粤港澳大湾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百千万工程”等中央及省提出的重大战略和项目,还涵盖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科技自立创新、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提升等强化自身发展能级的目标和内容,为珠海新一年的工作明确了方向,锚定了具体目标,更指明了完成任务的关键点。

聚焦“十三个重点领域”真抓实干,要永葆“闯”的精神,切实做到解放思想。历史反复证明,因循守旧绝对没有出路。改革越是深入,解放思想越要彻底。当前,中央及省的一系列重大战略交汇叠加,珠海迎来了重大历史发展机遇,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承担着重要使命。全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锚定“走在前列”总目标,继续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以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持续推动“思想大解放、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工作大落实”,在工作中跳出条条框框限制,克服部门利益掣肘,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再创一个激情燃烧、干事创业的火红年代。

聚焦“十三个重点领域”真抓实干,要永葆“创”的劲头,始终坚持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是珠海的鲜明特质,也是勇立潮头、引领发展的重要法宝。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珠海要继续当好改革先行地、开放前沿地、创新引领地,坚决遵循中央和省的部署,始终把推进重点领域重点改革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结合实际推进基层探索,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聚焦要素市场化、科技创新、投融资、民生供给、基层治理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改革,构建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改革,打造一批叫得响、过得硬、推得开的改革品牌。

聚焦“十三个重点领域”真抓实干,要永葆“干”的作风,全面落实细化任务。不注重抓落实,不认真抓好落实,再好的规划和部署都会沦为空中楼阁。今年全市各重点领域的各项工作涵盖面广,涉及内容多,都是事关珠海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性、基础性工作。各区各部门要全面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珠海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准确把握珠海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问题,围绕珠海在全国全省大局中的使命任务,着力从思想观念、能力素质、工作作风、标准成效等方面,进一步找差距、查不足、明方向、抓提升,在珠海形成敢担当、勇创新、善作为的浓厚干事创业氛围,确保各项工作安排落实落细、落地见效。

惟其艰巨,所以伟大;惟其艰巨,更显荣光。

实现市委全会确定的目标和任务,以新的出发续写珠海新的辉煌,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必须把握好“进”的要求,大力弘扬特区精神,勇担改革开放新使命,真抓实干、久久为功,努力在全国全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当好尖兵,以高质量发展为牵引,把经济特区“金字招牌”举得更高、擦得更亮,奋力创造新征程上新的更大奇迹。

策划:张大勇 陈惠贤
统筹:顾祖明 付洪军 廖明山 靳碧海
版式统筹:于仁智
摄影:李建束
编辑:闫宇鹤 责任编辑:蓝辉龙
奋进,永远在路上!
观海融媒 2024-01-12 09:05

时光新旧岁,征程无有退!

当市委九届六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吹响了新一年工作的奋进号角,当市委首次明确提出“1313”思路举措,一场立足珠海加快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使命任务,着力推动珠海高质量发展的新蓝图加速走进现实的全新征程已然开启。

2024年,我们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实施5周年等重大节点。珠海要如何坚定不移地“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怎样再造体制机制新优势、发展空间新优势、发展活力新优势,又要采取什么举措继续当好改革先行地、开放前沿地、创新引领地?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学习领会市委九届六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要求,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硬道理,排除外界干扰,专心做好自己的事,找准抓实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在具体落实中真抓实干,以新使命展现新担当,以新作风干出新作为,以新的出发续写珠海新的辉煌,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珠海贡献。

锚定总目标 干出新作为

“走在前列”不是喊喊而已的口号,而是必须实现的目标!

任何目标的实现,都不可能是风平浪静、心想事成,必然要闯难关、爬陡坡、涉险滩,时刻考验我们的决心、意志和胆识,时刻检视我们攻坚克难的能力。

考验,我们从不畏惧。珠海经济特区建立四十多年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一直有口皆碑、传承有序,但是,我们必须警惕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小成则满、小富即安、作风漂浮、懒慢散拖等不良思想及作风的侵蚀,及时纠正已经在部分干部身上出现的懈怠、躺平现象,以全新姿态去迎接新使命、新任务、新机遇。

这就要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进一步弘扬特区精神,锚定“走在前列”总目标,推动“思想大解放、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工作大落实”,把市委全会确定的各项任务落实到位,焕发激情燃烧、干事创业的新气象,奋力跑出不负人民期待的新风采新成效。

——锚定总目标、干出新作为,必须推动思想大解放。当前,惯性思维、惰性苗头、僵化思想已在部分干部中有所冒头,明显阻碍了工作的推进落实。一些干部不敢闯不敢试,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为了不出事,宁可不干事”……这些问题集中反映出“守”的观念、“懒”的惰性、“怕”的心理。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带头跳出舒适圈,摒弃那些执着陈旧观念、拘泥小我格局、沉迷过往成就、死抠呆板规矩的落后思想,敢饮“头啖汤”、敢于第一个吃螃蟹,拿出更多让人“眼前一亮”的新招妙招,以思想大解放推动发展大进步,让经济特区在新时代新征程继续“特”下去。

——锚定总目标、干出新作为,必须推动能力大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以时不我待的精神,一刻不停增强本领。当下,我市一些党员干部不仅缺乏学习主动性和能力危机感,更丢掉了“入山问樵、入水问渔”的求知精神——下基层与群众交流永远“三板斧”,与新社会群体说不上话、与青年群体交流不了、与困难群众谈不了心、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等问题时有发生。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带头强化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始终保持对知识的饥渴感、对本领的恐慌感,不断强化学习能力,提升推动发展、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增强群众工作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勤政务实、能力卓越的行家里手。

——锚定总目标、干出新作为,必须推动作风大转变。当前,我市干部队伍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良风气:有的作风漂浮、不在状态,习惯于当“派单员”“二传手”;有的懒慢散拖、效率低下,“揣着明白装糊涂”,回避难题矛盾,严重影响工作进度;有的高高在上、脱离群众,不愿深入基层;有的铺张浪费、贪图享乐,不习惯过紧日子;有的惯于搞“面子工程”“政绩工程”……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带头刀刃向内,敢于猛药去疴,真正革除作风上的顽瘴痼疾,督导广大干部把心思都用到干事创业上,以好作风好形象创造新业绩。

——锚定总目标、干出新作为,必须推动工作大落实。一分部署,九分落实。针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事实,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带头担当作为,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一步一个脚印把中国式现代化的珠海实践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

发展无止境,奋斗不停息。全市上下惟有振奋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干”字当头、迸发“闯”的劲头、大兴“实”的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苦干实干、能干善干,才能奋力开创出珠海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激活“三大动力” 再造“三大新优势”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谆谆教导犹在耳边,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强调: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围绕实现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使命任务,明确“锚定一个目标,激活三大动力,奋力实现十大新突破”的“1310”具体部署,激励全省上下以“再造一个新广东”的意志和干劲奋力开拓、攻坚克难。

敢改敢试,积极开放,创新不息,“三大动力”不仅是广东人的宝贵基因,是广东成功经验的提炼,也是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的关键优势所在——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展现了珠海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全面贯彻落实各项目标任务的坚定态度!

一部特区发展史,就是一部敢闯敢试、勇立潮头、开拓进取的创业史。珠海经济特区建立四十多年来,以“杀出一条血路”的气魄胆略,完成了从一个边陲小镇到现代化花园式海滨城市的华丽蝶变,在体制改革中发挥了“试验田”作用,在对外开放中发挥了重要“窗口”作用,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回顾珠海经济特区波澜壮阔的历程,珠海为什么能领风气之先?为什么能始终充满活力?为什么能闯劲不断、创新不止?总结经验、破解密码,强大的动力同样源自改革、源自开放、源自创新。这“三大动力”是珠海最鲜明的标识,是特区的“根”和“魂”,是我们必须始终牢牢扭住、不断巩固发展的最关键优势——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展现了珠海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奋发进取、勇立潮头的历史自觉!

荣誉已是过往,新征程开启新使命,新使命呼唤新作为。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珠海要如何坚定有力地扛起经济特区的新使命,要怎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呢?市委九届六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给出了答案,必须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

激活改革动力,再造体制机制新优势。改革没有止境,从聚焦要素市场化、科技创新、投融资、民生供给、基层治理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改革,到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改革;从围绕实施“百千万工程”强化区镇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供给,到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行动……我们要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处理好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等重大关系,推动营商环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再上大台阶,让投资者敢投愿投能投,大力鼓励改革宽容失败,坚决破除阶层固化、畅通向上通道,让人人都有舞台都有奔头,让“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成为珠海继续前行的强大动力、时代标识。

激活开放动力,再造发展空间新优势。珠海毗邻港澳,是全国唯一与港澳陆桥相连的城市,位于“一国两制”的交汇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结合部。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两大国家战略,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两车北上”“经珠港飞”等政策接连落地,为珠海加快高质量发展打开新空间、注入新的澎湃动能。我们必须坚决扛起主阵地责任,依托港澳珠大桥经贸新通道建设,发挥横琴重大平台作用,要在与港澳更高层次的深度融合中做大做强澳珠极点,以此带动打造珠江口西岸都市圈核心,全面提升城市能级量级,在加快发展中优化发展质量,在优化发展质量中增强发展后劲,加快建设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又一重要引擎,以及支撑广东打造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

激活创新动力,再造发展活力新优势。近年来,珠海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持续提升科技引领能力、原始创新能力、成果转化能力,挺起了珠海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为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我们要始终牢记发展是第一要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以科技创新之“进”,拓产业创新之路,瞄准前沿性、革命性、颠覆性技术,加快布局重点实验室、科技孵化器、产业加速器,链接全球科技资源要素,争当关键核心技术的“策源地”、先进技术落地转化的“加速器”、前沿科技蓬勃成长的“试验田”,成为一座创造知识、活力澎湃的创新之城,用科技创新标注特区发展新高度。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我们坚信,要把珠海现代化建设不断推向前进,要让珠海朝着既定目标奋勇争先,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再造体制机制新优势、发展空间新优势、发展活力新优势是必由之路、攀登之路、冲锋之路!

聚焦重点领域 真抓实干促实效

市委明确提出的“1313”思路举措,为新的一年全市上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珠海实践提供了施工图,给出了任务书。举网以纲,千目皆张。经过深入调研、结合珠海发展实际最终确定的这“十三个重点领域”,是立足当前珠海发展实际做出的科学谋划,是围绕当前珠海面临的机遇提出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珠海贯彻落实省委具体部署要求、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大局中主动担当作为的信念与决心。

这“十三个重点领域”不仅涉及粤港澳大湾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百千万工程”等中央及省提出的重大战略和项目,还涵盖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科技自立创新、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提升等强化自身发展能级的目标和内容,为珠海新一年的工作明确了方向,锚定了具体目标,更指明了完成任务的关键点。

聚焦“十三个重点领域”真抓实干,要永葆“闯”的精神,切实做到解放思想。历史反复证明,因循守旧绝对没有出路。改革越是深入,解放思想越要彻底。当前,中央及省的一系列重大战略交汇叠加,珠海迎来了重大历史发展机遇,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承担着重要使命。全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锚定“走在前列”总目标,继续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以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持续推动“思想大解放、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工作大落实”,在工作中跳出条条框框限制,克服部门利益掣肘,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再创一个激情燃烧、干事创业的火红年代。

聚焦“十三个重点领域”真抓实干,要永葆“创”的劲头,始终坚持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是珠海的鲜明特质,也是勇立潮头、引领发展的重要法宝。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珠海要继续当好改革先行地、开放前沿地、创新引领地,坚决遵循中央和省的部署,始终把推进重点领域重点改革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结合实际推进基层探索,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聚焦要素市场化、科技创新、投融资、民生供给、基层治理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改革,构建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改革,打造一批叫得响、过得硬、推得开的改革品牌。

聚焦“十三个重点领域”真抓实干,要永葆“干”的作风,全面落实细化任务。不注重抓落实,不认真抓好落实,再好的规划和部署都会沦为空中楼阁。今年全市各重点领域的各项工作涵盖面广,涉及内容多,都是事关珠海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性、基础性工作。各区各部门要全面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珠海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准确把握珠海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问题,围绕珠海在全国全省大局中的使命任务,着力从思想观念、能力素质、工作作风、标准成效等方面,进一步找差距、查不足、明方向、抓提升,在珠海形成敢担当、勇创新、善作为的浓厚干事创业氛围,确保各项工作安排落实落细、落地见效。

惟其艰巨,所以伟大;惟其艰巨,更显荣光。

实现市委全会确定的目标和任务,以新的出发续写珠海新的辉煌,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必须把握好“进”的要求,大力弘扬特区精神,勇担改革开放新使命,真抓实干、久久为功,努力在全国全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当好尖兵,以高质量发展为牵引,把经济特区“金字招牌”举得更高、擦得更亮,奋力创造新征程上新的更大奇迹。

策划:张大勇 陈惠贤
统筹:顾祖明 付洪军 廖明山 靳碧海
版式统筹:于仁智
摄影:李建束
编辑:闫宇鹤 责任编辑:蓝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