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高空鸟瞰,在珠海之西、斗门以西,冬阳下的虎跳门水道宛如一条玉带,穿越绿水青山与崖门水道汇合,成就更阔大的玉带,浩荡奔流入海。
在这条玉带以东,还有另外一条“人造玉带”:斗门区“黄杨宋莲”乡村振兴示范带,正在散发独特魅力,展现乡村振兴的阶段性成效、区域价值和力量。
近日,省农业农村厅评选出2022年度“广东省十大乡村振兴示范带”,斗门区“黄杨宋莲”乡村振兴示范带入选,为珠海唯一上榜的示范带。根据《广东省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奖励方案》,斗门区将可获得1亿元奖励资金。
每一次荣誉的取得,都来之不易。
串联起斗门镇、莲洲镇共23个行政村,全长约32公里的“黄杨宋莲”乡村振兴示范带,何以斩获省级荣誉?
谋划得力,举措给力,推动有力。
斗门区瞄准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和全省“百千万工程”典型区目标,依托斗门镇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带、莲洲镇农旅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基础,打造“黄杨宋莲”乡村振兴示范带,通过产业带规划引领示范带建设,激活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接下来,斗门区将以此次入选为契机,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以头号工程的力度抓紧抓实“百千万工程”,展现全体动员、全域作战、打响强区兴镇带村“百团大战”的新举措新成效,加快建设全省“百千万工程”典型区。
“黄杨宋莲”示范带:
展现乡村振兴阶段性成效和力量
“黄杨宋莲”乡村振兴示范带,位于珠海的西(C)部斗门区、斗门区的西(C)北部,双“C”合一,稳步推进。
“这条示范带已经基本建成,串联起斗门镇、莲洲镇,共23个行政村,全长约32公里。”斗门区乡村振兴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其中精品段约占23公里,沿线有金台寺、御温泉、黄杨八景、斗门旧街、停云小镇、十里莲江等景点,旅游资源丰富,产业发展潜力大。

采访获悉,“黄杨宋莲”乡村振兴示范带包括三段。其中,斗门镇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带、莲洲镇农旅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带,构成了“黄杨宋莲”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基础内容。
南段:宋城大道至斗门大道北(小赤坎及大赤坎),总长约8.5公里,主题为“斗门历史文化体验区”,展现斗门的悠久历史文化,建设内容主要围绕沿线整体建筑风貌提升和人居环境整治,将历史文化元素融入其中。
中段:连接南段和北段,打造主题为“城乡融合商贸服务区”,展现新时期斗门区发展风貌。
北段:莲洲农业生态旅游区,结合莲溪片区休闲农旅的策划定位,与风貌带沿线村落特色产业相融合,打造以休闲农旅体验为主线的农旅融合深度游。
三段共发力,建设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示范带。
每一次荣誉的取得,都来之不易。
串联起两镇23个行政村的“黄杨宋莲”乡村振兴示范带,何以斩获省级荣誉?
不妨深入其中,看其所包含的丰富内涵,以及展现出的乡村振兴阶段性成效、区域价值。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党建引领发挥作用。斗门区委、区政府多次召开会议,对示范带建设进行规划部署和推进。健全镇村各项党建工作机制,斗门镇获评市级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镇,示范带内11个行政村获评市级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村。2022年,在党建引领下,示范带内22个美丽宜居村、8个特色精品村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均超过100万元。
乡村产业态势良好。示范带内,莲洲镇获评“中国黄沙蚬之乡”“中国禾虫之乡”及“罗氏沼虾”省级专业镇;示范带内有7个行政村,获评各级一村一品示范村和乡村旅游重点村;2022年,示范带内新增两家省市区级重点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带动辐射周边从业人员逾5万人。
乡村环境干净整洁。示范带内100%村庄达到省定干净整洁村标准,建有74个标准化公厕,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农村保洁覆盖面、生活垃圾收运率、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示范带内建有35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100%。
乡村风貌特色鲜明。示范带内完成约3621户农房微改造,连片建设8个市级样板村和3个区级样板村;南门村入选“中国十大最美乡村”、莲江村获评“广东农房风貌提升名村”;规划打造岭南特色风情的示范带景观,培育6.2公里的“笑骑骑迷你一环”,有效衔接万里碧道、四好农村路、现代农业产业园。
乡风文明向上向善。示范带内,行政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覆盖率达到100%;推动所有行政村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并入选省民政厅优秀范例;示范带内3个行政村获全国文明村,两镇一村获省级文明镇村。
服务设施逐步完善。农村供水、供电、公交、快递、网络实现全覆盖;自然村内道路、产业路、机耕路基本实现硬底化;完成主干道“亮化”工程,80%以上行政村完成三线整治;示范带内村居卫生服务站覆盖率均达100%。
乡村治理和谐稳定。示范带内,村居法律顾问、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和社区协商工作实现全覆盖,3个行政村获评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莲洲镇和4个行政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村。
乡村运营规范有序。引入企业及村内组织参与乡村运营,典型案例有村企合作项目岭南大地百草园;政、村、企、农合作项目“斗门印象小镇”,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下洲模式”;合作社与协会合作项目新农人攻克虾苗繁育难题等。
可复制可推广亮点。斗门区“厕所革命”成为全国农村九大范例之一,莲洲镇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入选全国农村典型案例;莲江村入选2023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斗门镇入选广东“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贵州湄潭县金桥村是斗门区东西部协作单位,因复制推广莲江村、下洲村“一家一品”模式,入选2023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
斗门镇文旅示范带:
打造“住玩食学”四大文旅业态
黄杨山下、虎跳门水道边,斗门镇自然和人文禀赋得天独厚。
颜值诱人,风光迤逦:黄杨山、金台寺、御温泉、菉猗堂、斗门旧街、接霞庄……斗门区最热门的八景中,斗门镇独揽其六。

底蕴深厚,“知书达理”:斗门镇迄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南宋皇室后裔聚居之地和著名的侨乡,是一座颇具历史文化内涵的岭南古镇。目前已形成“一山一寺一温泉,一皇一将一家族”文化景点,备受热捧。
若是在周末或节假日,可以去金台寺祈福、去御温泉泡温泉;可以去菉猗堂感受南宋皇室文化、去旧街领略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独特建筑符号;还可以从喧嚣都市来到宁静村落,邂逅别样“村光”,感受和美乡村的魅力。
下洲村就值得一去。
眼下的下洲村,甘蔗清香扑鼻而来。去年春节期间,下洲村“斗门印象小镇”开业,已经成为乡村游的网红打卡点。走进“斗门印象小镇”,感受海鲈、糯米鸡、艾饼、陶艺、皮影戏、手工编织等37家特色业态,这已经成为常态。

下洲村是一个具有300多年历史的村落,因盛产甘蔗、龙眼、荔枝、葡萄等,下洲村被誉为“甜甜村”。
如何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中,让“甜甜村”成为“和美乡村”?
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斗门镇委、镇政府通过谋划、部署、指导,在下洲村探索“政、村、企、农”四位一体的乡村产业发展模式,指导下洲村集体与社会资本携手成立村企合作公司,通过“修旧如旧”的方式盘活村内闲置宅基地及闲置房屋,将其改造为融入斗门文化元素和岭南民居特色的店铺,打造以村民为主体的创业平台,店铺运营产生的净利润由村企、闲置房屋户主、店铺经营者三方按约定比例分配。项目一期建设店铺37家,开业至今累计吸引游客超20万人次,营业收入超120万元,为50多名村民提供创业、就业岗位。
经验取得来之不易,探索和创新成为亮点。
“斗门印象小镇”项目,以文化元素赋予闲置资源生命力,以文助旅,为贯彻落实“百千万工程”增添新动能,提供可复制推广的借鉴路径:
发挥集体“统”的功能是基础。项目通过发挥集体“统”的功能,提升村集体经济组织统筹资源利用、统筹产业发展和统一成员服务的能力,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带动了村民增收。
构建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是关键。“百千万工程”明确: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项目通过构建“四方合作、利益共享、共建共赢”的利益共同体,给村集体、社会资本、农户和经营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激活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是保障。项目通过权益赋能和利益联结,把社会资源要素吸引进来,克服传统的分散经营缺陷,解决了类似改革中业态低水平发展和无序竞争格局,在一个村子里实现了盘活利用闲置资源、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的组织化机制化,激发了村民参与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依托独特人文+旅游资源,斗门镇以文旅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为契机,从旅游产业、文化建设、居民生活、可持续发展等角度探寻发展方向,着力打造“住、玩、食、学”四大商业业态,打造品质民宿集群、沉浸式宋文化体验、红色研学基地、国学文化体验基地、复古商业街、特色农产体验等主题景点,并取得阶段性成效。
莲洲农旅示范带:
探索“以农促旅、以旅兴农”模式
走在东湾村干净整洁的乡间小道,绿树掩映下的农家村屋墙上,一幅幅充满视觉冲击力的国潮风彩绘映入眼帘,长安三万里、山海经、哪吒闹海、雄狮狮少年等……散发出浓浓的人文气息。
而在莲江村,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莲江村位于珠海最北部,面积2.7平方公里。绕村而行,村里环境更美了、村集体收入更多了、村民幸福感更强了。“在全国文明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基础上,莲江村又增添了新荣誉——2023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莲江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邓昔强介绍说,近年来,莲江村先后获评全国文明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广东省生态示范村等,广东省乡村研学旅行特色村,入选全国县(市)域乡村建设规划和村庄规划示范名单。

在莲江村之外,莲洲镇还有更多的农旅精品项目,值得体验。
在莲洲,农旅项目丰富多彩。十里莲江农业观光体验园,提供生态农业种植、农耕文化观光;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唯一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岭南大地首期项目“百草园”2021年4月开业,以农耕文化、农耕体验、科普教育为核心,成为乡村旅游的热门景点。去年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在莲洲,可以体验赛农艇,感受疍家人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精神;可以参与七月三十装路香,观赏莲洲地色与舞龙,体验省级非遗。
莲洲,也是一个全新的乡村旅居体验地。“天天惦记”、顺水居、停云小镇、沙湾小院、莲江荷院、稻田房车营地等一批精品民宿不断涌现。还有肥美的黄沙蚬、腊香的鸭扎包、香甜的豆沙月饼,由本地美食组成令人难忘的“莲洲宴”。
促进农旅融合发展,莲洲镇取得阶段性成效。
农旅融合是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发展的新模式。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加法,而是要通过建立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的产业体系,支撑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农旅融合内涵。
在莲洲镇獭山村,珠海农夫壹亩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壹亩田)依靠科技手段不断研发农业新项目,实现自身发展与强农兴农的双赢。
壹亩田项目创始人苏礼恒介绍,公司目前的石斑鱼孵化正在出鱼苗,可以说这是珠海首次在室内孵化石斑鱼。
2019年,壹亩田在獭山村投建落地。通过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壹亩田项目一期成功研发“鱼菜共生”生态种养模式。其养殖对象主要是南美白对虾、东星斑、珍珠石斑等,已经实现量产。
2022年,壹亩田项目二期建起了澳洲淡水小龙虾工厂化孵苗繁育车间,经过一年多的科研攻关,去年5月成功出虾苗4.3万多尾。
石斑鱼孵化,是壹亩田的三期项目。
在壹亩田发展壮大的背后,是一群粤港澳青年以现代科技为农业赋能的生动故事。其中,负责搭建项目的苏礼恒来自珠海,而孵化高手施珊珊、销售能手林锶锶来自香港,精通水控工程的李海鸿则来自澳门。
像壹亩田一样,依靠科技手段发展现代农业,成为莲洲镇农旅融合的重要手段。
被誉为珠海北部“生态之心”的莲洲镇,依托农旅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探索一条“以农促旅、以旅兴农”新路子,旨在以农业景观、农产品及其生产过程、农业技术及其支撑设施、农业文化及其物化形态等为核心吸引物,推动三大产业深度融合,带动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农业升级,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赢。


从高空鸟瞰,在珠海之西、斗门以西,冬阳下的虎跳门水道宛如一条玉带,穿越绿水青山与崖门水道汇合,成就更阔大的玉带,浩荡奔流入海。
在这条玉带以东,还有另外一条“人造玉带”:斗门区“黄杨宋莲”乡村振兴示范带,正在散发独特魅力,展现乡村振兴的阶段性成效、区域价值和力量。
近日,省农业农村厅评选出2022年度“广东省十大乡村振兴示范带”,斗门区“黄杨宋莲”乡村振兴示范带入选,为珠海唯一上榜的示范带。根据《广东省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奖励方案》,斗门区将可获得1亿元奖励资金。
每一次荣誉的取得,都来之不易。
串联起斗门镇、莲洲镇共23个行政村,全长约32公里的“黄杨宋莲”乡村振兴示范带,何以斩获省级荣誉?
谋划得力,举措给力,推动有力。
斗门区瞄准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和全省“百千万工程”典型区目标,依托斗门镇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带、莲洲镇农旅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基础,打造“黄杨宋莲”乡村振兴示范带,通过产业带规划引领示范带建设,激活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接下来,斗门区将以此次入选为契机,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以头号工程的力度抓紧抓实“百千万工程”,展现全体动员、全域作战、打响强区兴镇带村“百团大战”的新举措新成效,加快建设全省“百千万工程”典型区。
“黄杨宋莲”示范带:
展现乡村振兴阶段性成效和力量
“黄杨宋莲”乡村振兴示范带,位于珠海的西(C)部斗门区、斗门区的西(C)北部,双“C”合一,稳步推进。
“这条示范带已经基本建成,串联起斗门镇、莲洲镇,共23个行政村,全长约32公里。”斗门区乡村振兴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其中精品段约占23公里,沿线有金台寺、御温泉、黄杨八景、斗门旧街、停云小镇、十里莲江等景点,旅游资源丰富,产业发展潜力大。

采访获悉,“黄杨宋莲”乡村振兴示范带包括三段。其中,斗门镇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带、莲洲镇农旅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带,构成了“黄杨宋莲”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基础内容。
南段:宋城大道至斗门大道北(小赤坎及大赤坎),总长约8.5公里,主题为“斗门历史文化体验区”,展现斗门的悠久历史文化,建设内容主要围绕沿线整体建筑风貌提升和人居环境整治,将历史文化元素融入其中。
中段:连接南段和北段,打造主题为“城乡融合商贸服务区”,展现新时期斗门区发展风貌。
北段:莲洲农业生态旅游区,结合莲溪片区休闲农旅的策划定位,与风貌带沿线村落特色产业相融合,打造以休闲农旅体验为主线的农旅融合深度游。
三段共发力,建设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示范带。
每一次荣誉的取得,都来之不易。
串联起两镇23个行政村的“黄杨宋莲”乡村振兴示范带,何以斩获省级荣誉?
不妨深入其中,看其所包含的丰富内涵,以及展现出的乡村振兴阶段性成效、区域价值。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党建引领发挥作用。斗门区委、区政府多次召开会议,对示范带建设进行规划部署和推进。健全镇村各项党建工作机制,斗门镇获评市级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镇,示范带内11个行政村获评市级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村。2022年,在党建引领下,示范带内22个美丽宜居村、8个特色精品村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均超过100万元。
乡村产业态势良好。示范带内,莲洲镇获评“中国黄沙蚬之乡”“中国禾虫之乡”及“罗氏沼虾”省级专业镇;示范带内有7个行政村,获评各级一村一品示范村和乡村旅游重点村;2022年,示范带内新增两家省市区级重点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带动辐射周边从业人员逾5万人。
乡村环境干净整洁。示范带内100%村庄达到省定干净整洁村标准,建有74个标准化公厕,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农村保洁覆盖面、生活垃圾收运率、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示范带内建有35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100%。
乡村风貌特色鲜明。示范带内完成约3621户农房微改造,连片建设8个市级样板村和3个区级样板村;南门村入选“中国十大最美乡村”、莲江村获评“广东农房风貌提升名村”;规划打造岭南特色风情的示范带景观,培育6.2公里的“笑骑骑迷你一环”,有效衔接万里碧道、四好农村路、现代农业产业园。
乡风文明向上向善。示范带内,行政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覆盖率达到100%;推动所有行政村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并入选省民政厅优秀范例;示范带内3个行政村获全国文明村,两镇一村获省级文明镇村。
服务设施逐步完善。农村供水、供电、公交、快递、网络实现全覆盖;自然村内道路、产业路、机耕路基本实现硬底化;完成主干道“亮化”工程,80%以上行政村完成三线整治;示范带内村居卫生服务站覆盖率均达100%。
乡村治理和谐稳定。示范带内,村居法律顾问、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和社区协商工作实现全覆盖,3个行政村获评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莲洲镇和4个行政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村。
乡村运营规范有序。引入企业及村内组织参与乡村运营,典型案例有村企合作项目岭南大地百草园;政、村、企、农合作项目“斗门印象小镇”,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下洲模式”;合作社与协会合作项目新农人攻克虾苗繁育难题等。
可复制可推广亮点。斗门区“厕所革命”成为全国农村九大范例之一,莲洲镇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入选全国农村典型案例;莲江村入选2023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斗门镇入选广东“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贵州湄潭县金桥村是斗门区东西部协作单位,因复制推广莲江村、下洲村“一家一品”模式,入选2023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
斗门镇文旅示范带:
打造“住玩食学”四大文旅业态
黄杨山下、虎跳门水道边,斗门镇自然和人文禀赋得天独厚。
颜值诱人,风光迤逦:黄杨山、金台寺、御温泉、菉猗堂、斗门旧街、接霞庄……斗门区最热门的八景中,斗门镇独揽其六。

底蕴深厚,“知书达理”:斗门镇迄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南宋皇室后裔聚居之地和著名的侨乡,是一座颇具历史文化内涵的岭南古镇。目前已形成“一山一寺一温泉,一皇一将一家族”文化景点,备受热捧。
若是在周末或节假日,可以去金台寺祈福、去御温泉泡温泉;可以去菉猗堂感受南宋皇室文化、去旧街领略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独特建筑符号;还可以从喧嚣都市来到宁静村落,邂逅别样“村光”,感受和美乡村的魅力。
下洲村就值得一去。
眼下的下洲村,甘蔗清香扑鼻而来。去年春节期间,下洲村“斗门印象小镇”开业,已经成为乡村游的网红打卡点。走进“斗门印象小镇”,感受海鲈、糯米鸡、艾饼、陶艺、皮影戏、手工编织等37家特色业态,这已经成为常态。

下洲村是一个具有300多年历史的村落,因盛产甘蔗、龙眼、荔枝、葡萄等,下洲村被誉为“甜甜村”。
如何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中,让“甜甜村”成为“和美乡村”?
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斗门镇委、镇政府通过谋划、部署、指导,在下洲村探索“政、村、企、农”四位一体的乡村产业发展模式,指导下洲村集体与社会资本携手成立村企合作公司,通过“修旧如旧”的方式盘活村内闲置宅基地及闲置房屋,将其改造为融入斗门文化元素和岭南民居特色的店铺,打造以村民为主体的创业平台,店铺运营产生的净利润由村企、闲置房屋户主、店铺经营者三方按约定比例分配。项目一期建设店铺37家,开业至今累计吸引游客超20万人次,营业收入超120万元,为50多名村民提供创业、就业岗位。
经验取得来之不易,探索和创新成为亮点。
“斗门印象小镇”项目,以文化元素赋予闲置资源生命力,以文助旅,为贯彻落实“百千万工程”增添新动能,提供可复制推广的借鉴路径:
发挥集体“统”的功能是基础。项目通过发挥集体“统”的功能,提升村集体经济组织统筹资源利用、统筹产业发展和统一成员服务的能力,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带动了村民增收。
构建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是关键。“百千万工程”明确: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项目通过构建“四方合作、利益共享、共建共赢”的利益共同体,给村集体、社会资本、农户和经营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激活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是保障。项目通过权益赋能和利益联结,把社会资源要素吸引进来,克服传统的分散经营缺陷,解决了类似改革中业态低水平发展和无序竞争格局,在一个村子里实现了盘活利用闲置资源、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的组织化机制化,激发了村民参与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依托独特人文+旅游资源,斗门镇以文旅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为契机,从旅游产业、文化建设、居民生活、可持续发展等角度探寻发展方向,着力打造“住、玩、食、学”四大商业业态,打造品质民宿集群、沉浸式宋文化体验、红色研学基地、国学文化体验基地、复古商业街、特色农产体验等主题景点,并取得阶段性成效。
莲洲农旅示范带:
探索“以农促旅、以旅兴农”模式
走在东湾村干净整洁的乡间小道,绿树掩映下的农家村屋墙上,一幅幅充满视觉冲击力的国潮风彩绘映入眼帘,长安三万里、山海经、哪吒闹海、雄狮狮少年等……散发出浓浓的人文气息。
而在莲江村,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莲江村位于珠海最北部,面积2.7平方公里。绕村而行,村里环境更美了、村集体收入更多了、村民幸福感更强了。“在全国文明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基础上,莲江村又增添了新荣誉——2023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莲江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邓昔强介绍说,近年来,莲江村先后获评全国文明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广东省生态示范村等,广东省乡村研学旅行特色村,入选全国县(市)域乡村建设规划和村庄规划示范名单。

在莲江村之外,莲洲镇还有更多的农旅精品项目,值得体验。
在莲洲,农旅项目丰富多彩。十里莲江农业观光体验园,提供生态农业种植、农耕文化观光;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唯一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岭南大地首期项目“百草园”2021年4月开业,以农耕文化、农耕体验、科普教育为核心,成为乡村旅游的热门景点。去年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在莲洲,可以体验赛农艇,感受疍家人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精神;可以参与七月三十装路香,观赏莲洲地色与舞龙,体验省级非遗。
莲洲,也是一个全新的乡村旅居体验地。“天天惦记”、顺水居、停云小镇、沙湾小院、莲江荷院、稻田房车营地等一批精品民宿不断涌现。还有肥美的黄沙蚬、腊香的鸭扎包、香甜的豆沙月饼,由本地美食组成令人难忘的“莲洲宴”。
促进农旅融合发展,莲洲镇取得阶段性成效。
农旅融合是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发展的新模式。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加法,而是要通过建立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的产业体系,支撑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农旅融合内涵。
在莲洲镇獭山村,珠海农夫壹亩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壹亩田)依靠科技手段不断研发农业新项目,实现自身发展与强农兴农的双赢。
壹亩田项目创始人苏礼恒介绍,公司目前的石斑鱼孵化正在出鱼苗,可以说这是珠海首次在室内孵化石斑鱼。
2019年,壹亩田在獭山村投建落地。通过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壹亩田项目一期成功研发“鱼菜共生”生态种养模式。其养殖对象主要是南美白对虾、东星斑、珍珠石斑等,已经实现量产。
2022年,壹亩田项目二期建起了澳洲淡水小龙虾工厂化孵苗繁育车间,经过一年多的科研攻关,去年5月成功出虾苗4.3万多尾。
石斑鱼孵化,是壹亩田的三期项目。
在壹亩田发展壮大的背后,是一群粤港澳青年以现代科技为农业赋能的生动故事。其中,负责搭建项目的苏礼恒来自珠海,而孵化高手施珊珊、销售能手林锶锶来自香港,精通水控工程的李海鸿则来自澳门。
像壹亩田一样,依靠科技手段发展现代农业,成为莲洲镇农旅融合的重要手段。
被誉为珠海北部“生态之心”的莲洲镇,依托农旅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探索一条“以农促旅、以旅兴农”新路子,旨在以农业景观、农产品及其生产过程、农业技术及其支撑设施、农业文化及其物化形态等为核心吸引物,推动三大产业深度融合,带动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农业升级,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赢。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