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焦|建设综合立体交通网,推动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

 

在1月30日开幕的珠海市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志豪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2024年主要抓好12个方面工作,其中之一就是提升城市功能,建设综合立体交通网,打造高品质城市环境,丰富城市文化内涵,不断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

部分代表和委员在建言献策时表示,建设综合立体交通网是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服务产业和城市发展的需求,也是建设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和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必然选择。

进一步建设公交专用道,提升公交中转能力

珠海历经44年的布局和发展,已经从昔日的小渔村发展成现代化海滨城市,尤其是随着港珠澳大桥的通车,珠海由原来的交通末梢一跃成为中国内地唯一与港澳陆路相连的城市。这日新月异的变化,离不开特区人的持续奋斗,更离不开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

“在珠海的交通发展史上,与特区共成长的珠海公交,近年来在服务产业和城市发展方面贡献了公交力量。”市人大代表、珠海公交集团副总经理熊颖称,2023年,珠海公交客运量恢复至日均近90万人次,由此可见常规公交仍然是市民出行的首选。

熊颖称,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畅通城市交通‘微循环’,大力推动公交优先”,为本年度公交进一步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她建议,珠海要建成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必须通过公共交通提升城市客流的中转能力。就目前珠海的公共交通来说,珠海公交的运行效率仍然满足不了乘客的快速通行需求。“要想公交快起来,必须把公交专用道建设成网,同时加强高峰期的违章执法,增加公共交通出行的吸引力。”

加强港澳单牌车在珠海的交通服务,把珠海变成港澳车主的“驿站”

2023年,随着“澳车北上”“港车北上”政策的落地实施,珠海成为港澳居民周末出行的首选之地。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进出境客车超268万辆次,同比增长1.35倍,与2019年相比增长2.45倍,其中港澳单牌车近140万辆次,占比超过50%,单日通关车辆首次突破1.7万辆次。

“大量港澳单牌车进入珠海,珠海交通管理服务压力日益增加。”市人大代表、北京市京师(珠海)律师事务所党支部书记朱婷婷建议,随着珠海本土私家车的增加以及往来珠海的港澳单牌车叠加,珠海应尽快制定涵盖港澳车辆的未来5年城市交通计划。由道路交通等部门主导,切实考虑更多的港澳居民来珠定居、消费的数量、频率,将5年内预测入境的港澳单牌车数量纳入珠海车辆总数,制定未来5年的全市路网、车辆交通计划。

市人大代表、珠海市珠港机场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海涛表示,“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政策是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举措之一,给了珠海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契机。他建议珠海把“功课”做得更精更细,出台相关措施,让港澳同胞在珠海“吃、住、行、娱、购”更为便利,让“北上”的港澳同胞在珠海从“经过”变“经停”,在拉动珠海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同时,吸引更多港澳同胞到珠海投资兴业、居住生活。

尽快实现与深中通道无缝对接,加快推动深珠通道建设

2023年,我市把深中通道连接线、港珠澳大桥西延线、市域轨道环线列为珠海“三大战略通道”,其中,港珠澳大桥西延线全线通车,连接深中通道的金琴快线北延线二期主体工程也即将完工。

“即将通车的深中通道对珠海来说意义重大。”市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张继平建议珠海加快金琴快线北延段二期和中山东外环高速二期南延线珠海段建设,加强与中山市政府沟通,积极推动中山东部外环高速公路二期南延线的建设进度,尽快实现与深中通道的无缝对接。

“打造区域航空航运枢纽和珠江口西岸轨道交通中心,加快推动深珠通道前期研究工作。”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一表述让多位代表委员关注起深珠通道。

“推动深珠通道建设,有利于打破湾区东西两岸联系瓶颈,弥补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短板,加快湾区一体化发展进程,奠定珠海在珠江口西岸都市圈的核心地位。”在2024年珠海市两会现场,珠海市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兼职副主任、市妇女儿童福利会会长陈伟光说。

陈伟光建议,由珠海市政府牵头与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沟通,尽快将深珠通道作为近期项目纳入《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并优先开展深珠通道跨江段即深珠高铁的方案研究。同时,建议将深珠通道建设向西延伸,串联粤西沿海地区,形成深圳-珠海-澳门-江门-阳江-茂名-湛江-南宁高铁线路,打通湾区东西贯通的交通大道,切实支持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助力珠海对接珠西其他城市,构建沿海高铁经济带。

文字:陈新年 佘映薇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帅云
热点聚焦|建设综合立体交通网,推动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
珠江晚报 2024-02-01 08:36

 

在1月30日开幕的珠海市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志豪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2024年主要抓好12个方面工作,其中之一就是提升城市功能,建设综合立体交通网,打造高品质城市环境,丰富城市文化内涵,不断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

部分代表和委员在建言献策时表示,建设综合立体交通网是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服务产业和城市发展的需求,也是建设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和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必然选择。

进一步建设公交专用道,提升公交中转能力

珠海历经44年的布局和发展,已经从昔日的小渔村发展成现代化海滨城市,尤其是随着港珠澳大桥的通车,珠海由原来的交通末梢一跃成为中国内地唯一与港澳陆路相连的城市。这日新月异的变化,离不开特区人的持续奋斗,更离不开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

“在珠海的交通发展史上,与特区共成长的珠海公交,近年来在服务产业和城市发展方面贡献了公交力量。”市人大代表、珠海公交集团副总经理熊颖称,2023年,珠海公交客运量恢复至日均近90万人次,由此可见常规公交仍然是市民出行的首选。

熊颖称,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畅通城市交通‘微循环’,大力推动公交优先”,为本年度公交进一步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她建议,珠海要建成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必须通过公共交通提升城市客流的中转能力。就目前珠海的公共交通来说,珠海公交的运行效率仍然满足不了乘客的快速通行需求。“要想公交快起来,必须把公交专用道建设成网,同时加强高峰期的违章执法,增加公共交通出行的吸引力。”

加强港澳单牌车在珠海的交通服务,把珠海变成港澳车主的“驿站”

2023年,随着“澳车北上”“港车北上”政策的落地实施,珠海成为港澳居民周末出行的首选之地。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进出境客车超268万辆次,同比增长1.35倍,与2019年相比增长2.45倍,其中港澳单牌车近140万辆次,占比超过50%,单日通关车辆首次突破1.7万辆次。

“大量港澳单牌车进入珠海,珠海交通管理服务压力日益增加。”市人大代表、北京市京师(珠海)律师事务所党支部书记朱婷婷建议,随着珠海本土私家车的增加以及往来珠海的港澳单牌车叠加,珠海应尽快制定涵盖港澳车辆的未来5年城市交通计划。由道路交通等部门主导,切实考虑更多的港澳居民来珠定居、消费的数量、频率,将5年内预测入境的港澳单牌车数量纳入珠海车辆总数,制定未来5年的全市路网、车辆交通计划。

市人大代表、珠海市珠港机场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海涛表示,“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政策是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举措之一,给了珠海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契机。他建议珠海把“功课”做得更精更细,出台相关措施,让港澳同胞在珠海“吃、住、行、娱、购”更为便利,让“北上”的港澳同胞在珠海从“经过”变“经停”,在拉动珠海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同时,吸引更多港澳同胞到珠海投资兴业、居住生活。

尽快实现与深中通道无缝对接,加快推动深珠通道建设

2023年,我市把深中通道连接线、港珠澳大桥西延线、市域轨道环线列为珠海“三大战略通道”,其中,港珠澳大桥西延线全线通车,连接深中通道的金琴快线北延线二期主体工程也即将完工。

“即将通车的深中通道对珠海来说意义重大。”市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张继平建议珠海加快金琴快线北延段二期和中山东外环高速二期南延线珠海段建设,加强与中山市政府沟通,积极推动中山东部外环高速公路二期南延线的建设进度,尽快实现与深中通道的无缝对接。

“打造区域航空航运枢纽和珠江口西岸轨道交通中心,加快推动深珠通道前期研究工作。”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一表述让多位代表委员关注起深珠通道。

“推动深珠通道建设,有利于打破湾区东西两岸联系瓶颈,弥补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短板,加快湾区一体化发展进程,奠定珠海在珠江口西岸都市圈的核心地位。”在2024年珠海市两会现场,珠海市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兼职副主任、市妇女儿童福利会会长陈伟光说。

陈伟光建议,由珠海市政府牵头与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沟通,尽快将深珠通道作为近期项目纳入《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并优先开展深珠通道跨江段即深珠高铁的方案研究。同时,建议将深珠通道建设向西延伸,串联粤西沿海地区,形成深圳-珠海-澳门-江门-阳江-茂名-湛江-南宁高铁线路,打通湾区东西贯通的交通大道,切实支持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助力珠海对接珠西其他城市,构建沿海高铁经济带。

文字:陈新年 佘映薇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帅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