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第一位共产党员”|打响斗门地区抗日第一枪 陈中坚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为了国,为了家,我拿着枪骑着马,生活在战斗的黑夜里……”1月19日下午,斗门区白蕉镇月坑村荷花漾月池上空,回荡着激昂嘹亮的歌声。月坑村“红月靓”老年红歌合唱队的队员们,正在奏唱他们最爱唱的红歌《我不能把枪放下》,追忆着以月坑村“第一位共产党员”陈中坚为代表的月坑革命老区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峥嵘岁月。

月坑村民传唱红色歌曲。

荷花漾月池背靠八卦山,在这里,27岁的陈中坚率队打响了中山八区(现斗门区)抗日第一枪。

1939年,根据八区区委指示,陈中坚成立了斗门地区第一支由中国共产党直接掌握的抗日武装队伍“老更队”(或称“十人武装”)。1940年,陈中坚率队在月坑村八卦山打响了斗门地区抗日第一枪。此后,陈中坚率队参与了“风流桥阻击战”“第一次黄杨山战斗”等抗日武装斗争,在珠海乃至华南地区的抗日武装斗争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革命岁月为月坑村积淀了深厚的红色底蕴。如今,月坑村正在将红色底蕴转化为发展动能,依托红色资源,坚持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特色产业,全力推进美丽宜居新农村建设,为珠海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事业增光添彩。

冲锋在前,战斗在共产主义事业第一线

“在党组织的培养下,我父亲树立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理想,并于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月坑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陈中坚的儿子陈建文,向来者娓娓道来父亲的革命故事。

陈中坚像。

1913年,陈中坚出生在月坑村。他的父亲陈锦彪曾是月坑村农军领导成员之一,叔父陈世典也曾任月坑村农民协会会长。家庭内,浓厚的革命氛围深深地影响了陈中坚。在陈中坚担任月坑乡小学校长期间,他以教学为隐蔽,与邝任生、邝叔明、陈特等中共地下党员交流学习,并树立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理想。

1939年,陈中坚在八区区委的指示下,建立了斗门地区第一支由中国共产党直接掌握的抗日武装队伍“十人武装”,并担任队长进行抗日武装斗争。1940年2月,“十人武装”改称“陈中坚抗日游击队”,以月坑村驻地,为打响斗门地区抗日第一枪埋下伏笔。

月坑村五胜宫——原中山八区抗日游击大队队部旧址。

1940年8月,日军出动200多人围攻月坑。陈中坚率领游击队员在村前东闸和八卦山布防打击敌人。凭借八卦山山陡林密、地形复杂、易守难攻的优势,与日军游击周旋,毙伤敌军数名,率队打响了斗门地区抗日第一枪。后来由于兵力悬殊,游击队在掩护乡民转移后撤退。日军烧毁月坑民房70多间,陈中坚的房屋也在其中。

“大火整整烧了一昼夜,我家的全部家产和百年建筑陈氏祠堂都毁于大火,但我的父母没有气馁,反而更加坚定了跟党走、打败侵略者的决心。”陈建文动容地说道。

1941年4月,“陈中坚抗日游击队”改称为“中山八区抗日游击大队”,大队长为陈中坚,部队驻扎在月坑村。

1944年6月,陈中坚率部70余人转移至西坑村,在黄杨山下被日伪军近1000人三面合击,打响了著名的黄杨山反扫荡战,史称“第一次黄杨山战斗”。“面对上千敌人,我父亲充分利用有利地形与大雾天气,身先士卒带领队员击退日伪军多次冲锋,虽负伤但仍成功突出重围。”陈建文说。

黄杨山战斗后,陈中坚奉命率队转移至新会、台山等地,并在抗战胜利后随军北撤山东,新中国成立后转业至地方任职,实践了他“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庄严承诺。

薪火相传,红色精神为和美乡村发展添动能

中山八区抗日游击大队队部旧址、防空洞遗址公园、月坑老区纪念亭……走进月坑村,随处可见的红色元素,静静地向来者诉说着在陈中坚的带领下,月坑村革命先辈们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

“每当唱起红歌,我就会想起他。”月坑村“红月靓”老年红歌合唱队队员李悦娇说,自己从小听着陈中坚的故事长大,在她心里,村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离不开以陈中坚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不怕牺牲、甘于奉献的精神。在村民的口口相传中,陈中坚的英雄事迹成为自己记忆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红色文化的滋养下,在陈中坚精神的引领下,月坑村党员也有了干事创业的不竭动力。在发展村集体经济、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等行动中,月坑村党员始终冲锋在前、争当表率,成为月坑村干事创业的中流砥柱。

“以陈中坚为代表的月坑村革命先辈不仅是月坑村红色文化的核心,是党员们干事创业的动力,也是带动月坑村发展的强劲动能。”驻村选调生、月坑村党总支副书记包梦源介绍。深厚的红色底蕴为月坑村积淀了丰富的红色资源,让环境优美、风景宜人的月坑村走上了“农业观光+红色旅游”的文旅融合发展路径。

在推进“百千万工程”的过程中,月坑村“两委”团结带领全村党员群众积极投身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通过提升村内人居环境、升级改造红色资源、创建“月坑先锋”和“选调生六乡片区工作联盟”党建品牌等举措,持续加强红色资源的保护发掘、继承发扬和成果转化,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工作,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取得成效。

日前,市委九届六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并强调,要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努力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上成为全省样板。这让包梦源和月坑村村民都倍感振奋、干劲满满。包梦源表示,作为革命老区的月坑村,将以陈中坚为代表的月坑村革命先辈为榜样,进一步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持续擦亮“农业观光+红色旅游”的特色名片,实现“红村绿树,丰产靓人”的美好愿景。

具体而言,月坑村将继续推广“五圣宫-玉兰苑-防空洞遗址公园-荷花漾月池-月坑老区纪念亭”红色文旅线路,持续丰富月坑村革命老区“1+3+4”立体研学线内涵,并以红色基因激发村集体经济活力,延伸开发红色研学实践、农业观光体验、农特产品集市等项目,持续增加村集体收入。

思想靠前勇当先,红色精神代代传。在市、区、镇各级部门的重视下,陈中坚的事迹和精神得以从月坑村走向全区全市,成为珠海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激励一代代珠海人不断发扬强大精神力量,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珠海新篇章作出贡献。

文字:陈怡蓁 图片:梁冠贤 编辑:梁蔼欣 张文单 应立枫 责任编辑:宋显晖 应立枫
寻找“第一位共产党员”|打响斗门地区抗日第一枪 陈中坚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珠海特区报 2024-02-05 19:13

“为了国,为了家,我拿着枪骑着马,生活在战斗的黑夜里……”1月19日下午,斗门区白蕉镇月坑村荷花漾月池上空,回荡着激昂嘹亮的歌声。月坑村“红月靓”老年红歌合唱队的队员们,正在奏唱他们最爱唱的红歌《我不能把枪放下》,追忆着以月坑村“第一位共产党员”陈中坚为代表的月坑革命老区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峥嵘岁月。

月坑村民传唱红色歌曲。

荷花漾月池背靠八卦山,在这里,27岁的陈中坚率队打响了中山八区(现斗门区)抗日第一枪。

1939年,根据八区区委指示,陈中坚成立了斗门地区第一支由中国共产党直接掌握的抗日武装队伍“老更队”(或称“十人武装”)。1940年,陈中坚率队在月坑村八卦山打响了斗门地区抗日第一枪。此后,陈中坚率队参与了“风流桥阻击战”“第一次黄杨山战斗”等抗日武装斗争,在珠海乃至华南地区的抗日武装斗争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革命岁月为月坑村积淀了深厚的红色底蕴。如今,月坑村正在将红色底蕴转化为发展动能,依托红色资源,坚持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特色产业,全力推进美丽宜居新农村建设,为珠海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事业增光添彩。

冲锋在前,战斗在共产主义事业第一线

“在党组织的培养下,我父亲树立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理想,并于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月坑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陈中坚的儿子陈建文,向来者娓娓道来父亲的革命故事。

陈中坚像。

1913年,陈中坚出生在月坑村。他的父亲陈锦彪曾是月坑村农军领导成员之一,叔父陈世典也曾任月坑村农民协会会长。家庭内,浓厚的革命氛围深深地影响了陈中坚。在陈中坚担任月坑乡小学校长期间,他以教学为隐蔽,与邝任生、邝叔明、陈特等中共地下党员交流学习,并树立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理想。

1939年,陈中坚在八区区委的指示下,建立了斗门地区第一支由中国共产党直接掌握的抗日武装队伍“十人武装”,并担任队长进行抗日武装斗争。1940年2月,“十人武装”改称“陈中坚抗日游击队”,以月坑村驻地,为打响斗门地区抗日第一枪埋下伏笔。

月坑村五胜宫——原中山八区抗日游击大队队部旧址。

1940年8月,日军出动200多人围攻月坑。陈中坚率领游击队员在村前东闸和八卦山布防打击敌人。凭借八卦山山陡林密、地形复杂、易守难攻的优势,与日军游击周旋,毙伤敌军数名,率队打响了斗门地区抗日第一枪。后来由于兵力悬殊,游击队在掩护乡民转移后撤退。日军烧毁月坑民房70多间,陈中坚的房屋也在其中。

“大火整整烧了一昼夜,我家的全部家产和百年建筑陈氏祠堂都毁于大火,但我的父母没有气馁,反而更加坚定了跟党走、打败侵略者的决心。”陈建文动容地说道。

1941年4月,“陈中坚抗日游击队”改称为“中山八区抗日游击大队”,大队长为陈中坚,部队驻扎在月坑村。

1944年6月,陈中坚率部70余人转移至西坑村,在黄杨山下被日伪军近1000人三面合击,打响了著名的黄杨山反扫荡战,史称“第一次黄杨山战斗”。“面对上千敌人,我父亲充分利用有利地形与大雾天气,身先士卒带领队员击退日伪军多次冲锋,虽负伤但仍成功突出重围。”陈建文说。

黄杨山战斗后,陈中坚奉命率队转移至新会、台山等地,并在抗战胜利后随军北撤山东,新中国成立后转业至地方任职,实践了他“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庄严承诺。

薪火相传,红色精神为和美乡村发展添动能

中山八区抗日游击大队队部旧址、防空洞遗址公园、月坑老区纪念亭……走进月坑村,随处可见的红色元素,静静地向来者诉说着在陈中坚的带领下,月坑村革命先辈们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

“每当唱起红歌,我就会想起他。”月坑村“红月靓”老年红歌合唱队队员李悦娇说,自己从小听着陈中坚的故事长大,在她心里,村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离不开以陈中坚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不怕牺牲、甘于奉献的精神。在村民的口口相传中,陈中坚的英雄事迹成为自己记忆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红色文化的滋养下,在陈中坚精神的引领下,月坑村党员也有了干事创业的不竭动力。在发展村集体经济、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等行动中,月坑村党员始终冲锋在前、争当表率,成为月坑村干事创业的中流砥柱。

“以陈中坚为代表的月坑村革命先辈不仅是月坑村红色文化的核心,是党员们干事创业的动力,也是带动月坑村发展的强劲动能。”驻村选调生、月坑村党总支副书记包梦源介绍。深厚的红色底蕴为月坑村积淀了丰富的红色资源,让环境优美、风景宜人的月坑村走上了“农业观光+红色旅游”的文旅融合发展路径。

在推进“百千万工程”的过程中,月坑村“两委”团结带领全村党员群众积极投身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通过提升村内人居环境、升级改造红色资源、创建“月坑先锋”和“选调生六乡片区工作联盟”党建品牌等举措,持续加强红色资源的保护发掘、继承发扬和成果转化,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工作,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取得成效。

日前,市委九届六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并强调,要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努力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上成为全省样板。这让包梦源和月坑村村民都倍感振奋、干劲满满。包梦源表示,作为革命老区的月坑村,将以陈中坚为代表的月坑村革命先辈为榜样,进一步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持续擦亮“农业观光+红色旅游”的特色名片,实现“红村绿树,丰产靓人”的美好愿景。

具体而言,月坑村将继续推广“五圣宫-玉兰苑-防空洞遗址公园-荷花漾月池-月坑老区纪念亭”红色文旅线路,持续丰富月坑村革命老区“1+3+4”立体研学线内涵,并以红色基因激发村集体经济活力,延伸开发红色研学实践、农业观光体验、农特产品集市等项目,持续增加村集体收入。

思想靠前勇当先,红色精神代代传。在市、区、镇各级部门的重视下,陈中坚的事迹和精神得以从月坑村走向全区全市,成为珠海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激励一代代珠海人不断发扬强大精神力量,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珠海新篇章作出贡献。

文字:陈怡蓁 图片:梁冠贤 编辑:梁蔼欣 张文单 应立枫 责任编辑:宋显晖 应立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