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肉、蝴蝶兰、糕点、热饮…珠海福利院的他们圆“就业梦”

2月4日上午,市体育中心迎春花市现场,在珠海市社会福利中心社工和志愿者的协助下,几名大龄残障孤儿开启了他们的“卖花挑战”。此前不久,他们通过参与“初选圆梦”计划获得人生第一份劳动补贴,让他们倍感振奋、信心大增。

当“圆梦号”搭上迎春花市顺风车

“今年是我们第一次来迎春花市摆摊。所有这些兰花拼盆,全部都是我们工作人员带着孩子们一起动手拼的。还有这些‘多肉’和‘圆梦号’的蛋黄酥、烤肠等点心,孩子的手工艺品也很漂亮。”珠海市社会福利中心员工、大龄残障孤儿“初选圆梦号”店长黄虹娟告诉记者。“初选圆梦号”此次获得迎春花市主办方提供的免费摊位,售卖的商品定价相对会便宜一些。由于残障孤儿们也是第一次做兰花拼盆,损耗的兰花较多,能够收回成本就相当不错了。

大龄残障孤儿兵兵(化名)在现场负责收银和收拾台面的工作。当被问及“累不累”时,性格开朗的他说“不累,很开心”,还主动提出要给记者唱一首《青春修炼手册》,并伴随着音乐翩翩起舞。

与兵兵相比,他的小伙伴们显得更加腼腆一些,他们不太善于和陌生人交谈,但眼神中透露出想与人交往的期待。

“一说要出来,孩子们都非常开心。我们就是希望他们多参与社会活动,帮助他们更好融入社会。”黄虹娟说,她在市社会福利中心工作了18年,看着一批批残障孤儿慢慢长大,“小时候,带他们玩游戏、分享美食,就可以让孩子们快乐一整天。但是,随着他们慢慢长大,笑容就越来越少了,因为他们感觉自己很难融入这个社会……”

黄虹娟介绍说,有些大龄的残障孤儿,在尝试融入社会遭遇失败后,回到福利院会躲在角落里偷偷哭泣,令人心痛。去年10月下旬,在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的支持下,市社会福利中心筹备启动了大龄残障孤儿“初选圆梦”计划,通过创建一个非常真实的职业培训环境,帮助孩子们适应职场。通过3个多月的培训,孩子们从最初不敢面对客人,到如今会主动去迎客,带来的变化非常大。此次利用迎春花市免费摊位,带孩子们出来售卖年花,赚钱不是主要目的,更主要的是希望通过这次摆摊,让大龄残障孤儿接受更多的“职场”锻炼,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据了解,市社会福利中心的“圆梦号”摊位自1月31日进驻市体育中心迎春花市以来,大龄残障孤儿们每天在此售卖多肉小盆栽、蝴蝶兰、糕点以及手工创作作品等,将持续至2月9日。

当大龄残障孤儿登上“圆梦号”

在珠海市社会福利中心围墙一角的路边,停靠着一辆“初选圆梦号”流动餐车,这里摆卖的面包、糕点和热饮与普通小店一般无二,但服务员是“不一般”的大龄残障孤儿们,23岁的民岸(化名)就是其中一员。

因为严重的智力和听障问题,民岸和他人沟通起来十分困难,只能借助手语一词一顿发出含糊的语音,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颇费一番工夫。和民岸类似来“初选圆梦号”体验就业的大龄残障孤儿们,大多患有唐氏综合征等不同的疾病,语言表达能力弱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动作协调能力较差也是制约他们就业的一大因素。看似普通的餐饮交易,他们却要花上比常人更多的努力才能完成。好在辅助的义工阿姨极具耐心,不断重复流程引导他们顺利完成出餐任务。尽管平均每单交易下来用时至少需要3分钟,但前来光顾的食客也用耐心等候表达对民岸和同伴们的支持。

“珠海是一座温暖的城市,我们在做这件事情时,得到了公众理解和参与,部分市民还特意前来打卡,跟我们工作人员说‘你们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珠海市社会福利中心主任朱正香介绍说,“初选圆梦号”售卖的面包、糕点和热饮,原材料由当地一家爱心企业以成本价提供;餐车外的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盆花,都是顾客们免费送过来的。同时,福利中心还与一些志愿服务团体合作,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还有的顾客依托自己的专业特长,给予“初选圆梦号”一些运营建议。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企业支持、公众参与、志愿服务、资源链接于一体的公益空间。

据了解,市社会福利中心共有170多名孤儿,残疾比例高达90%。部分大龄残障孤儿具备一定的劳动能力,但又不具备完全就业能力。为帮助他们自食其力、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市社会福利中心经过不断调研摸索,携手爱心企业共同推出“初选圆梦”计划,在全国儿童社会福利机构层面率先搭建“政府+公众+企业”三方联动的大龄残障孤儿社会适应训练的服务平台,努力创造条件让大龄残障孤儿向社会展示自身能力和价值,充分调动全社会各方资源,破解儿童福利机构大龄残障孤儿成长困境。

“我们只是运营了3个多月,未来肯定还会遇到一些困难……但这是传递幸福之旅,在这条道路上,我们有这么多同行者。”朱正香说,目前“初选圆梦”计划运行平稳,开学期间主要客户群体是对面学校的师生,产品受到他们的欢迎。放假期间,周边的居民纷纷前来打卡,形成了稳定的消费习惯,一些机关事业单位也常来团购。

同时,在志愿者的支持下,社工策划和组织了一系列外展社区售卖活动,孩子们近期分别前往梅华街道翠前社区、鸿业社区迎春花市和市体育中心花市,售卖他们的手工艺品、面食小点和花卉植物,借此增加大龄残障孤儿与外界接触的机会。

文字:郑振华 图片:吴长赋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帅云
微信
朋友圈
多肉、蝴蝶兰、糕点、热饮…珠海福利院的他们圆“就业梦”
珠海特区报 2024-02-06 07:24

2月4日上午,市体育中心迎春花市现场,在珠海市社会福利中心社工和志愿者的协助下,几名大龄残障孤儿开启了他们的“卖花挑战”。此前不久,他们通过参与“初选圆梦”计划获得人生第一份劳动补贴,让他们倍感振奋、信心大增。

当“圆梦号”搭上迎春花市顺风车

“今年是我们第一次来迎春花市摆摊。所有这些兰花拼盆,全部都是我们工作人员带着孩子们一起动手拼的。还有这些‘多肉’和‘圆梦号’的蛋黄酥、烤肠等点心,孩子的手工艺品也很漂亮。”珠海市社会福利中心员工、大龄残障孤儿“初选圆梦号”店长黄虹娟告诉记者。“初选圆梦号”此次获得迎春花市主办方提供的免费摊位,售卖的商品定价相对会便宜一些。由于残障孤儿们也是第一次做兰花拼盆,损耗的兰花较多,能够收回成本就相当不错了。

大龄残障孤儿兵兵(化名)在现场负责收银和收拾台面的工作。当被问及“累不累”时,性格开朗的他说“不累,很开心”,还主动提出要给记者唱一首《青春修炼手册》,并伴随着音乐翩翩起舞。

与兵兵相比,他的小伙伴们显得更加腼腆一些,他们不太善于和陌生人交谈,但眼神中透露出想与人交往的期待。

“一说要出来,孩子们都非常开心。我们就是希望他们多参与社会活动,帮助他们更好融入社会。”黄虹娟说,她在市社会福利中心工作了18年,看着一批批残障孤儿慢慢长大,“小时候,带他们玩游戏、分享美食,就可以让孩子们快乐一整天。但是,随着他们慢慢长大,笑容就越来越少了,因为他们感觉自己很难融入这个社会……”

黄虹娟介绍说,有些大龄的残障孤儿,在尝试融入社会遭遇失败后,回到福利院会躲在角落里偷偷哭泣,令人心痛。去年10月下旬,在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的支持下,市社会福利中心筹备启动了大龄残障孤儿“初选圆梦”计划,通过创建一个非常真实的职业培训环境,帮助孩子们适应职场。通过3个多月的培训,孩子们从最初不敢面对客人,到如今会主动去迎客,带来的变化非常大。此次利用迎春花市免费摊位,带孩子们出来售卖年花,赚钱不是主要目的,更主要的是希望通过这次摆摊,让大龄残障孤儿接受更多的“职场”锻炼,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据了解,市社会福利中心的“圆梦号”摊位自1月31日进驻市体育中心迎春花市以来,大龄残障孤儿们每天在此售卖多肉小盆栽、蝴蝶兰、糕点以及手工创作作品等,将持续至2月9日。

当大龄残障孤儿登上“圆梦号”

在珠海市社会福利中心围墙一角的路边,停靠着一辆“初选圆梦号”流动餐车,这里摆卖的面包、糕点和热饮与普通小店一般无二,但服务员是“不一般”的大龄残障孤儿们,23岁的民岸(化名)就是其中一员。

因为严重的智力和听障问题,民岸和他人沟通起来十分困难,只能借助手语一词一顿发出含糊的语音,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颇费一番工夫。和民岸类似来“初选圆梦号”体验就业的大龄残障孤儿们,大多患有唐氏综合征等不同的疾病,语言表达能力弱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动作协调能力较差也是制约他们就业的一大因素。看似普通的餐饮交易,他们却要花上比常人更多的努力才能完成。好在辅助的义工阿姨极具耐心,不断重复流程引导他们顺利完成出餐任务。尽管平均每单交易下来用时至少需要3分钟,但前来光顾的食客也用耐心等候表达对民岸和同伴们的支持。

“珠海是一座温暖的城市,我们在做这件事情时,得到了公众理解和参与,部分市民还特意前来打卡,跟我们工作人员说‘你们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珠海市社会福利中心主任朱正香介绍说,“初选圆梦号”售卖的面包、糕点和热饮,原材料由当地一家爱心企业以成本价提供;餐车外的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盆花,都是顾客们免费送过来的。同时,福利中心还与一些志愿服务团体合作,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还有的顾客依托自己的专业特长,给予“初选圆梦号”一些运营建议。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企业支持、公众参与、志愿服务、资源链接于一体的公益空间。

据了解,市社会福利中心共有170多名孤儿,残疾比例高达90%。部分大龄残障孤儿具备一定的劳动能力,但又不具备完全就业能力。为帮助他们自食其力、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市社会福利中心经过不断调研摸索,携手爱心企业共同推出“初选圆梦”计划,在全国儿童社会福利机构层面率先搭建“政府+公众+企业”三方联动的大龄残障孤儿社会适应训练的服务平台,努力创造条件让大龄残障孤儿向社会展示自身能力和价值,充分调动全社会各方资源,破解儿童福利机构大龄残障孤儿成长困境。

“我们只是运营了3个多月,未来肯定还会遇到一些困难……但这是传递幸福之旅,在这条道路上,我们有这么多同行者。”朱正香说,目前“初选圆梦”计划运行平稳,开学期间主要客户群体是对面学校的师生,产品受到他们的欢迎。放假期间,周边的居民纷纷前来打卡,形成了稳定的消费习惯,一些机关事业单位也常来团购。

同时,在志愿者的支持下,社工策划和组织了一系列外展社区售卖活动,孩子们近期分别前往梅华街道翠前社区、鸿业社区迎春花市和市体育中心花市,售卖他们的手工艺品、面食小点和花卉植物,借此增加大龄残障孤儿与外界接触的机会。

文字:郑振华 图片:吴长赋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帅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