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面孔|姜凯译:与“世纪工程”通关速度“较劲”到底

【人物印象】携家带口驾车经港珠澳大桥“北上”,成为今年春节假期港澳居民最热门的出行方式之一。面相比对、查验证件、自动抬杆放行,通关车主不到30秒便能完成出入境查验手续。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客流如潮,但总体通关有序,离不开高效实时的技术保障。港珠澳大桥边检站技术民警姜凯译便是其中的“幕后推手”,他与团队自主研发“一站式”AI巡检软件等多套创新软件,在“世纪工程”上跑出了通关“加速度”。

轻轻一点,AI软件自动对所有通道进行巡检;运用数字化技术,数以万行计的后台数据被自动归纳分析。在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一站式”通道机房内,姜凯译正熟练操作自研软件,对“一站式”通道进行实时保障。

作为负责设备维运和软件研发的技术骨干,到一线驻点办公,现场收集一线民警需求,随时处理故障问题以及现场回应旅客意见反馈,是姜凯译日常的工作模式。

“接到问题再去现场就晚了,要让设备24小时都能保持好状态。”单日出入境车辆记录连创新高,日均通行量节节攀升,作为技术民警的姜凯译有着最直接、最清晰的感受。出入境车辆高速增长的背后,是指数级积累的数据资料,是越发频密的技术运维需求,是更为严苛的通关速度要求。在高峰期间,系统设备哪怕只是出现一两分钟的卡顿,都有可能造成口岸拥堵。争分夺秒,应快尽快,成为了所有港珠澳大桥边检技术人迫在眉睫的现实压力。

时间紧,任务重,日间参与繁重的维运任务,凌晨趁客流、车流高峰已过,一头扎进口岸现场测试技术方案,编写各类软件代码,“忙碌”二字贯穿了姜凯译的工作日常。不管是早上还是下午,不管是值班还是休息,只要有思路有灵感,姜凯译随时都能进入工作状态。“有本子就用本子记下,有时没带本子,身边有什么就用什么。”食品包装纸,快递箱纸皮,饭店小票……在姜凯译的办公桌上,经常可以看到被写满各种代码程序的小物件。

技术开发本身就难,在港珠澳大桥上做开发更是难上加难。24小时超大型口岸、12个大型查验场、数以万件的技术设备、还有“两车北上”“经珠港飞”“大桥旅游”等通关新政带来的新问题新情况……没有先例可循,没有教材可以参考,负责技术开发的姜凯译很多时候只能一步步摸索,日日夜夜绞尽脑汁,不断与方案图纸“较劲”。从前端到后端,从页面到数据库,光推翻的设计稿就有十余套,光试错的代码就有上万条。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近年来,姜凯译与团队自主研发“一站式”AI巡检软件、通道“一键登录”程序、“一站式”系统日志智能解析系统等多套创新软件,累计排解技术问题超过600余项。一秒秒地较劲,一秒一秒地提速,各项新技术大幅提升了口岸边检系统整体查验效能,将“一站式”查验通道单边饱和验放量从去年7月初的每小时400余辆次提升到2024年初的960余辆次。

“还不够快,有些环节压缩时间后,还能再快几秒。”尽管口岸边检系统查验速度已经实现翻倍式增长,总体已符合标准,但姜凯译仍不满意,他认为“还能再提速,再突破”,总觉得在港珠澳大桥工作就得有不一样的标准——港珠澳大桥是国之重器、世纪工程,代表的是全球最顶尖、最一流的工程技术水平。让出入境旅客感受对标世界一流的通关体验,对于同为工程技术人的姜凯译来说,是使命,也是追求。

数年如一日地在工程技术一线工作,姜凯译始终践行着对自己的高要求——哪些步骤可以合并、删减?哪些环节还能再优化?新春伊始,高峰车流刚过,姜凯译马上又投入到各种设备和系统调试检测中,继续与通关速度“较劲”到底。

文字:陈雁南 通讯员黎钊德 王相国 图片:程霖 通讯员王相国 编辑:古春婷 庞晓丹 责任编辑:丹梅
今日面孔|姜凯译:与“世纪工程”通关速度“较劲”到底

【人物印象】携家带口驾车经港珠澳大桥“北上”,成为今年春节假期港澳居民最热门的出行方式之一。面相比对、查验证件、自动抬杆放行,通关车主不到30秒便能完成出入境查验手续。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客流如潮,但总体通关有序,离不开高效实时的技术保障。港珠澳大桥边检站技术民警姜凯译便是其中的“幕后推手”,他与团队自主研发“一站式”AI巡检软件等多套创新软件,在“世纪工程”上跑出了通关“加速度”。

轻轻一点,AI软件自动对所有通道进行巡检;运用数字化技术,数以万行计的后台数据被自动归纳分析。在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一站式”通道机房内,姜凯译正熟练操作自研软件,对“一站式”通道进行实时保障。

作为负责设备维运和软件研发的技术骨干,到一线驻点办公,现场收集一线民警需求,随时处理故障问题以及现场回应旅客意见反馈,是姜凯译日常的工作模式。

“接到问题再去现场就晚了,要让设备24小时都能保持好状态。”单日出入境车辆记录连创新高,日均通行量节节攀升,作为技术民警的姜凯译有着最直接、最清晰的感受。出入境车辆高速增长的背后,是指数级积累的数据资料,是越发频密的技术运维需求,是更为严苛的通关速度要求。在高峰期间,系统设备哪怕只是出现一两分钟的卡顿,都有可能造成口岸拥堵。争分夺秒,应快尽快,成为了所有港珠澳大桥边检技术人迫在眉睫的现实压力。

时间紧,任务重,日间参与繁重的维运任务,凌晨趁客流、车流高峰已过,一头扎进口岸现场测试技术方案,编写各类软件代码,“忙碌”二字贯穿了姜凯译的工作日常。不管是早上还是下午,不管是值班还是休息,只要有思路有灵感,姜凯译随时都能进入工作状态。“有本子就用本子记下,有时没带本子,身边有什么就用什么。”食品包装纸,快递箱纸皮,饭店小票……在姜凯译的办公桌上,经常可以看到被写满各种代码程序的小物件。

技术开发本身就难,在港珠澳大桥上做开发更是难上加难。24小时超大型口岸、12个大型查验场、数以万件的技术设备、还有“两车北上”“经珠港飞”“大桥旅游”等通关新政带来的新问题新情况……没有先例可循,没有教材可以参考,负责技术开发的姜凯译很多时候只能一步步摸索,日日夜夜绞尽脑汁,不断与方案图纸“较劲”。从前端到后端,从页面到数据库,光推翻的设计稿就有十余套,光试错的代码就有上万条。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近年来,姜凯译与团队自主研发“一站式”AI巡检软件、通道“一键登录”程序、“一站式”系统日志智能解析系统等多套创新软件,累计排解技术问题超过600余项。一秒秒地较劲,一秒一秒地提速,各项新技术大幅提升了口岸边检系统整体查验效能,将“一站式”查验通道单边饱和验放量从去年7月初的每小时400余辆次提升到2024年初的960余辆次。

“还不够快,有些环节压缩时间后,还能再快几秒。”尽管口岸边检系统查验速度已经实现翻倍式增长,总体已符合标准,但姜凯译仍不满意,他认为“还能再提速,再突破”,总觉得在港珠澳大桥工作就得有不一样的标准——港珠澳大桥是国之重器、世纪工程,代表的是全球最顶尖、最一流的工程技术水平。让出入境旅客感受对标世界一流的通关体验,对于同为工程技术人的姜凯译来说,是使命,也是追求。

数年如一日地在工程技术一线工作,姜凯译始终践行着对自己的高要求——哪些步骤可以合并、删减?哪些环节还能再优化?新春伊始,高峰车流刚过,姜凯译马上又投入到各种设备和系统调试检测中,继续与通关速度“较劲”到底。

文字:陈雁南 通讯员黎钊德 王相国 图片:程霖 通讯员王相国 编辑:古春婷 庞晓丹 责任编辑:丹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