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红”到“留量”,珠海为什么越来越“热”

刚刚过去的清明小长假,珠海的人气很旺。

珠海边检部门发布数据,4月4日至6日,在“港车北上”“澳车北上”带动下,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旅客达27万人次,车辆约5.45万辆次,分别较去年同期上涨116.11%和154.67%。其中4月6日,该口岸单日出入境车流突破1.957万辆次,刷新历史最高纪录。与此同时,全国客流量最大的拱北口岸假期出入境旅客达到92.9万人次,出入境车辆超2.28万辆次,同比分别增长33.23%、18.75%。

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的车流。 程霖 通讯员 王相国

大桥川流不息,口岸人车两旺,一次次刷新纪录,珠海又“上分”了!这也引得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等媒体频频聚焦:“港澳居民‘北上’消费热,逛仓储式超市、汽车维修、看牙医、吃饭都是他们的消费选择。”

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的人流。 程霖 通讯员 王相国

“一脚油门”到珠海,其实不只是这个假期,据统计,今年第一季度,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港澳单牌车通关量突破67万辆次,港澳旅客通关量突破637万人次,同比增长184%。随着“一小时生活圈”加快形成,粤港澳三地人员往来日益紧密。

和家人、朋友相约一起自驾“北上”,在海岛度假、到金湾骑行、品斗门美食、逛北山大院……如今,打开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不少港澳居民分享着自己的珠海深度游攻略。“内地的商超太方便了,无论是购物还是吃饭,都比香港实惠。”“我们喜欢在这里消费,觉得生活空间扩大了很多!”在接受采访时,香港居民如是说。

生活半径扩大,时空距离缩短,商旅往来便捷……对日新月异的粤港澳大湾区来说,这不只是一场生活方式的变革,在更高的维度上,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涌动,折射出内联外合的“新动力”,也积蓄着区域融合的“加速度”。

清明假期,珠海景区景点游人如织。 钟凡 摄

“2023年,珠海山姆会员店的销售额跃升至全球800多家山姆会员店第七位;珠海横琴长隆国际海洋度假区全年平均每天接待3.4万游客。”这是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珠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志豪在广东省代表团开放团组会议发言时“晒”出的亮眼成绩单。

“文旅消费、体育消费越来越火爆,这有力说明城市之间、城乡之间的充分联通,可以激发巨大的消费潜力。”黄志豪表示,珠海将发挥港珠澳大桥优势,连接广阔空间,进一步强化与港澳及兄弟城市的连接,让广大居民、消费者可以像香港居民“北上”深圳一样到横琴、到珠海更好享受消费。

线下客流量大,线上讨论度高,可以说是成为一座“网红”城市的标配,但珠海想“圈”住的,却从不只是一时的“爆款”,而是如何在一场场关乎未来的城市升维竞赛中攀高奋进。

前不久,市统计局发布了一组最新数据:截至2023年末,我市(含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常住人口增至249.41万人,相较2022年末增加1.69万人;而来自广东省交通运输厅“智慧出行”平台的实时人口数据显示,今年3月工作日期间,珠海实时总人口基本维持在455万人左右,周末最高攀升至490.16万人。

清明假期,珠海景区景点游人如织。 钟凡 摄

在这座城市里,你会看到日月贝、城市阳台、香炉湾沙滩、珠海渔女等景点“串珠成链”,情侣路沿线风物连片;在星罗棋布的城市书房中,能见到不少年轻人沉浸阅读的身影;市民身边“推窗可见绿,出门即入园”,吸引着那些喜欢“慢”生活的人们流连忘返;以新算力、新底座、新架构、新应用、新生态、新模式为支撑的“云上之城”,则体现了这座城市拥抱科技的“创新基因”。

事实上,珠海“热辣滚烫”的人气也透过其他数据得到交叉印证——过去一年,有1.64亿人次通过珠海口岸出入境,超过1145万人次在珠海机场留下足迹;过去一年,珠海“破纪录”地引进各类人才7万人,人才总量突破90万人。与此同时,截至目前,参加珠海养老保险的港澳居民超4.8万人、参加珠海医保的超5.4万人,在珠海置业的超7.6万人。

人气狂飙、人口加码、人才会聚,这是各方共同对珠海投下的“信任票”。

事实上,在近年来诸多权威机构发布的各类榜单上,例如《全国企业投资吸引力50强城市》《中国城市海外影响力分析报告》《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报告》《机遇之城》乃至《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地级以上城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吸引力研究报告》中,珠海都位列前茅。

“产城人”协同,“时与势”汇聚,大湾区澳珠极点正在形成日益强劲的人才引力场。在专业人士看来,其背后既与珠海同时与港澳陆路相连的独特区位、便利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陆岛相望、山海相拥”的生态底蕴等“硬核”实力息息相关,也离不开城市快速完善的基础设施、优质的公共配套、加速崛起的现代产业集群以及丰富多元的全域旅游资源。

就在上个月,广东省委常委会到珠海调研并召开会议专题研究珠海工作,就在新起点上推动珠海现代化建设进行专题研究部署,明确要求珠海以更高标准、更高追求打造“活力之城、创新之城、美丽之城、共富之城”,更好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优越性和生命力。

珠江潮涌,湾区日新。让“网红”成为“长红”,把“流量”化作“留量”,珠海有信心也有底气继续“火”下去。

珠海城市风光。 李建束 摄
文字:钟夏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蓝辉龙
从“网红”到“留量”,珠海为什么越来越“热”
珠海特区报 2024-04-08 07:21

刚刚过去的清明小长假,珠海的人气很旺。

珠海边检部门发布数据,4月4日至6日,在“港车北上”“澳车北上”带动下,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旅客达27万人次,车辆约5.45万辆次,分别较去年同期上涨116.11%和154.67%。其中4月6日,该口岸单日出入境车流突破1.957万辆次,刷新历史最高纪录。与此同时,全国客流量最大的拱北口岸假期出入境旅客达到92.9万人次,出入境车辆超2.28万辆次,同比分别增长33.23%、18.75%。

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的车流。 程霖 通讯员 王相国

大桥川流不息,口岸人车两旺,一次次刷新纪录,珠海又“上分”了!这也引得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等媒体频频聚焦:“港澳居民‘北上’消费热,逛仓储式超市、汽车维修、看牙医、吃饭都是他们的消费选择。”

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的人流。 程霖 通讯员 王相国

“一脚油门”到珠海,其实不只是这个假期,据统计,今年第一季度,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港澳单牌车通关量突破67万辆次,港澳旅客通关量突破637万人次,同比增长184%。随着“一小时生活圈”加快形成,粤港澳三地人员往来日益紧密。

和家人、朋友相约一起自驾“北上”,在海岛度假、到金湾骑行、品斗门美食、逛北山大院……如今,打开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不少港澳居民分享着自己的珠海深度游攻略。“内地的商超太方便了,无论是购物还是吃饭,都比香港实惠。”“我们喜欢在这里消费,觉得生活空间扩大了很多!”在接受采访时,香港居民如是说。

生活半径扩大,时空距离缩短,商旅往来便捷……对日新月异的粤港澳大湾区来说,这不只是一场生活方式的变革,在更高的维度上,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涌动,折射出内联外合的“新动力”,也积蓄着区域融合的“加速度”。

清明假期,珠海景区景点游人如织。 钟凡 摄

“2023年,珠海山姆会员店的销售额跃升至全球800多家山姆会员店第七位;珠海横琴长隆国际海洋度假区全年平均每天接待3.4万游客。”这是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珠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志豪在广东省代表团开放团组会议发言时“晒”出的亮眼成绩单。

“文旅消费、体育消费越来越火爆,这有力说明城市之间、城乡之间的充分联通,可以激发巨大的消费潜力。”黄志豪表示,珠海将发挥港珠澳大桥优势,连接广阔空间,进一步强化与港澳及兄弟城市的连接,让广大居民、消费者可以像香港居民“北上”深圳一样到横琴、到珠海更好享受消费。

线下客流量大,线上讨论度高,可以说是成为一座“网红”城市的标配,但珠海想“圈”住的,却从不只是一时的“爆款”,而是如何在一场场关乎未来的城市升维竞赛中攀高奋进。

前不久,市统计局发布了一组最新数据:截至2023年末,我市(含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常住人口增至249.41万人,相较2022年末增加1.69万人;而来自广东省交通运输厅“智慧出行”平台的实时人口数据显示,今年3月工作日期间,珠海实时总人口基本维持在455万人左右,周末最高攀升至490.16万人。

清明假期,珠海景区景点游人如织。 钟凡 摄

在这座城市里,你会看到日月贝、城市阳台、香炉湾沙滩、珠海渔女等景点“串珠成链”,情侣路沿线风物连片;在星罗棋布的城市书房中,能见到不少年轻人沉浸阅读的身影;市民身边“推窗可见绿,出门即入园”,吸引着那些喜欢“慢”生活的人们流连忘返;以新算力、新底座、新架构、新应用、新生态、新模式为支撑的“云上之城”,则体现了这座城市拥抱科技的“创新基因”。

事实上,珠海“热辣滚烫”的人气也透过其他数据得到交叉印证——过去一年,有1.64亿人次通过珠海口岸出入境,超过1145万人次在珠海机场留下足迹;过去一年,珠海“破纪录”地引进各类人才7万人,人才总量突破90万人。与此同时,截至目前,参加珠海养老保险的港澳居民超4.8万人、参加珠海医保的超5.4万人,在珠海置业的超7.6万人。

人气狂飙、人口加码、人才会聚,这是各方共同对珠海投下的“信任票”。

事实上,在近年来诸多权威机构发布的各类榜单上,例如《全国企业投资吸引力50强城市》《中国城市海外影响力分析报告》《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报告》《机遇之城》乃至《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地级以上城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吸引力研究报告》中,珠海都位列前茅。

“产城人”协同,“时与势”汇聚,大湾区澳珠极点正在形成日益强劲的人才引力场。在专业人士看来,其背后既与珠海同时与港澳陆路相连的独特区位、便利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陆岛相望、山海相拥”的生态底蕴等“硬核”实力息息相关,也离不开城市快速完善的基础设施、优质的公共配套、加速崛起的现代产业集群以及丰富多元的全域旅游资源。

就在上个月,广东省委常委会到珠海调研并召开会议专题研究珠海工作,就在新起点上推动珠海现代化建设进行专题研究部署,明确要求珠海以更高标准、更高追求打造“活力之城、创新之城、美丽之城、共富之城”,更好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优越性和生命力。

珠江潮涌,湾区日新。让“网红”成为“长红”,把“流量”化作“留量”,珠海有信心也有底气继续“火”下去。

珠海城市风光。 李建束 摄
文字:钟夏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蓝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