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过敏性鼻炎高发的季节,过敏性鼻炎发作的典型症状为阵发性喷嚏、流清涕、鼻痒、鼻塞,有时还伴随眼痒、咽痒,严重时还会引起头痛、头晕。
中大五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洪海裕表示,盐水洗鼻是当前流行的鼻腔护理手段,但盐水洗鼻的3个“雷区”一定要避免。错误的洗鼻方式不仅无法改善鼻部症状,还可能导致病情加重。

雷区一:自己随便调制盐水
部分患者鼻炎发作时,自行随意用食用盐和清水调制成盐水冲洗鼻腔。这样调制的洗鼻盐水没有浓度标准,如果过浓,会刺激鼻腔黏膜,导致鼻炎进一步加重;过淡又起不到明显的消炎消肿作用,同样也会损害鼻腔黏膜;此外,自行调制的盐水没有卫生保障,其隐藏的致病菌侵犯鼻腔,可能会加重鼻炎,甚至引发鼻窦炎、中耳炎等。
建议使用浓度为0.9%的盐水。注意不要用加碘盐配洗鼻液。碘对于鼻腔黏膜存在刺激,鼻腔内用吸收量大,吸收过多容易对人体造成损害。洗鼻盐水温度与体温相当,避免使用过烫或者过冷的盐水,以免刺激鼻腔黏膜,热水温度控制在36℃左右,不烫手即可。
雷区二:清洗鼻腔时不憋气
不憋气洗鼻,可能会使细菌进入中耳道,引起中耳炎,导致耳痛、耳鸣、耳闷堵感,甚至引起听力下降等。清洗鼻腔时需要憋气,才能避免盐水通过咽鼓管进入到中耳道。
雷区三:长期使用盐水洗鼻
长期使用盐水清洗鼻腔会产生一定的依赖性,导致鼻腔自身免疫功能下降。如果某个时间段没有使用盐水洗鼻,很容易出现鼻腔干痒,鼻塞流涕等。因此,建议鼻炎症状有所缓解后就应该及时停止洗鼻。
洪海裕表示,盐水洗鼻除了要避免以上3种错误行为外,还要注意洗鼻之后不要用力捏双鼻擤鼻,以免空气通过咽鼓管对中耳道造成刺激,可按住一侧鼻孔,将鼻腔分泌物自另一侧擤出。
此外,洗鼻工具种类繁多,包括喷雾瓶、滴瓶、注射器、洗鼻壶、挤压瓶和电动洗鼻器等。7岁以上的儿童和成人建议使用容量较大的洗鼻工具;7岁以下的儿童可根据年龄选择喷雾瓶、滴瓶、注射器等容量较小的洗鼻工具,并结合小朋友的配合程度进行选择。
洗鼻有哪些注意事项?
洗鼻时,冲洗方向应稍偏向鼻腔的外侧,即朝向同侧耳部方向,避免直接对着鼻中隔冲洗,以免损伤脆弱的鼻中隔黏膜,导致鼻出血;鼻腔冲洗后至少10分钟,再使用其他鼻部药物,如抗组胺药或类固醇鼻喷雾剂等;出现鼻出血后两天内不要进行鼻腔冲洗;小朋友应避免使用大容量洗鼻工具,避免过度擤鼻涕,导致中耳炎。
洪海裕提醒,洗鼻后如果出现明显局部刺激、鼻部灼热感、疼痛、耳痛和鼻出血等不良事件,要及时咨询专科医生。鼻炎患者日常要尽量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避免接触过敏原,佩戴口罩,进行适当体育锻炼以增强自身免疫力。

眼下正是过敏性鼻炎高发的季节,过敏性鼻炎发作的典型症状为阵发性喷嚏、流清涕、鼻痒、鼻塞,有时还伴随眼痒、咽痒,严重时还会引起头痛、头晕。
中大五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洪海裕表示,盐水洗鼻是当前流行的鼻腔护理手段,但盐水洗鼻的3个“雷区”一定要避免。错误的洗鼻方式不仅无法改善鼻部症状,还可能导致病情加重。

雷区一:自己随便调制盐水
部分患者鼻炎发作时,自行随意用食用盐和清水调制成盐水冲洗鼻腔。这样调制的洗鼻盐水没有浓度标准,如果过浓,会刺激鼻腔黏膜,导致鼻炎进一步加重;过淡又起不到明显的消炎消肿作用,同样也会损害鼻腔黏膜;此外,自行调制的盐水没有卫生保障,其隐藏的致病菌侵犯鼻腔,可能会加重鼻炎,甚至引发鼻窦炎、中耳炎等。
建议使用浓度为0.9%的盐水。注意不要用加碘盐配洗鼻液。碘对于鼻腔黏膜存在刺激,鼻腔内用吸收量大,吸收过多容易对人体造成损害。洗鼻盐水温度与体温相当,避免使用过烫或者过冷的盐水,以免刺激鼻腔黏膜,热水温度控制在36℃左右,不烫手即可。
雷区二:清洗鼻腔时不憋气
不憋气洗鼻,可能会使细菌进入中耳道,引起中耳炎,导致耳痛、耳鸣、耳闷堵感,甚至引起听力下降等。清洗鼻腔时需要憋气,才能避免盐水通过咽鼓管进入到中耳道。
雷区三:长期使用盐水洗鼻
长期使用盐水清洗鼻腔会产生一定的依赖性,导致鼻腔自身免疫功能下降。如果某个时间段没有使用盐水洗鼻,很容易出现鼻腔干痒,鼻塞流涕等。因此,建议鼻炎症状有所缓解后就应该及时停止洗鼻。
洪海裕表示,盐水洗鼻除了要避免以上3种错误行为外,还要注意洗鼻之后不要用力捏双鼻擤鼻,以免空气通过咽鼓管对中耳道造成刺激,可按住一侧鼻孔,将鼻腔分泌物自另一侧擤出。
此外,洗鼻工具种类繁多,包括喷雾瓶、滴瓶、注射器、洗鼻壶、挤压瓶和电动洗鼻器等。7岁以上的儿童和成人建议使用容量较大的洗鼻工具;7岁以下的儿童可根据年龄选择喷雾瓶、滴瓶、注射器等容量较小的洗鼻工具,并结合小朋友的配合程度进行选择。
洗鼻有哪些注意事项?
洗鼻时,冲洗方向应稍偏向鼻腔的外侧,即朝向同侧耳部方向,避免直接对着鼻中隔冲洗,以免损伤脆弱的鼻中隔黏膜,导致鼻出血;鼻腔冲洗后至少10分钟,再使用其他鼻部药物,如抗组胺药或类固醇鼻喷雾剂等;出现鼻出血后两天内不要进行鼻腔冲洗;小朋友应避免使用大容量洗鼻工具,避免过度擤鼻涕,导致中耳炎。
洪海裕提醒,洗鼻后如果出现明显局部刺激、鼻部灼热感、疼痛、耳痛和鼻出血等不良事件,要及时咨询专科医生。鼻炎患者日常要尽量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避免接触过敏原,佩戴口罩,进行适当体育锻炼以增强自身免疫力。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