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面孔|陈希:让白海豚快乐享有蓝色家园

【人物印象】依据中华白海豚保护联合机制,每年农历三月廿三(妈祖诞辰日)为中华白海豚保护宣传日。珠江口作为全球最大的中华白海豚聚居地,珠海地处保护工作最前线。如何让白海豚的保护再上一个台阶,如何让公众保护意识更强一些,这是广东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高级工程师陈希工作中思考最多的问题。坚守救护工作近20年,他执着于为中华白海豚守护一个能快乐畅游的环境、一个和人类和谐共融的蓝色家园。

目前中华白海豚尚无法开展人工繁育研究,人类对这一物种的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保护和救护是现阶段维持物种稳定,积累研究个案的重要一环。海边长大的陈希对海洋有着深厚的感情,在厦门完成大学学业后他毅然选择到与海洋生物密切相关的广东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中华白海豚救护也就此伴随他的职业生涯。中华白海豚有“海上大熊猫”美誉,主要栖息在水深小于20米的河口咸淡水域,一般很少出现在淡水河道。然而作为水生动物,如果误入过浅的淡水河道,它的救护却远比陆生动物困难得多。“陆生动物可以开展麻醉镇静,而水生动物在救护中就无法进行,因为可能引发窒息。”2米多的成年中华白海豚可能重达数百斤,为它体检需要多人在水中协力,出动吊机等工具也成为常态。包括陈希在内,负责中华白海豚救护的工作团队必须突破这些困难,做守护“海上大熊猫”的“天使”。

4月24日,陈希乘坐船长梁长有的船在海面巡航。

12年前,陈希参与救护的“老白”成为国内首例在淡水河涌成功救助并人工饲养的中华白海豚。与这只中华白海豚相伴300多天的日子,陈希依旧历历在目。当时“老白”困在佛山一处河道内,在众人合力下,“老白”被运回保护区的救护基地池内,由专业团队开展后续救护。通过b超等专业设备,救护团队为“老白”补充营养,评估“老白”的感染情况,并制定了救治方案。中华白海豚是一种高智商的哺乳动物,智力水平相当于人类的孩童。“照料生病的海豚可比照料生病的孩子困难得多。海豚不会说话,病情波动不定,团队的心也一直揪着。”陈希回忆道,后来“老白”康复了,不过当时它的年龄已经超过45岁,相当于人类的100岁,经过评估,它不具备回到自然环境中自主觅食的能力。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老白”获得了人类的悉心照料,最大限度延长了寿命。正是有了这样一群掌握专业知识的救护者一次次不计辛劳的行动,中华白海豚畅享这片世代居住的蓝色家园。

“近年来,参与白海豚保护的力量越来越强大,我们对中华白海豚的救助也有了更多经验和专业研究结果的支撑。”陈希介绍,珠江口因拥有适中的水温和盐度条件、丰富的饵料而成为全世界中华白海豚分布最密集的区域。“它们和人类一样,平等地享有在蓝色星球上生存繁衍的权利。我们肩负了把‘家’留给它们的使命。”陈希用朴实的话语,道出他多年坚守救护工作的初衷。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中华白海豚,强化保护意识。陈希和团队一起推动《走进粉色精灵家园》《海上粉色精灵我守护》等6门课程的编写。为了提高科普宣传覆盖面及影响力,保护区管理局近年来打造了包括中华白海豚保育研究中心基地、中华白海豚科普馆、中华白海豚科普园、自然教育课堂、海洋生态讲堂等在内的“一地一馆一园两学堂”科普体系。淇澳岛上的中华白海豚科普馆今年春节已经开始试运行,不仅展示了中华白海豚标本等内容,公众还能看到救治“老白”的设备。这里成为珠海了解鲸豚动物,提高海洋保护意识的最佳场所之一。最近陈希还忙着自然教育课堂运作的相关工作。

全球最大中华白海豚栖息地就在珠江口,作为近岸定居性动物,中华白海豚对栖息地忠诚度高,极少“背井离乡”。让珠江口这群中华白海豚持续稳定繁衍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陈希只是保护区管理局数十年来坚守在保护一线的工作团队一分子,还有更多科研工作者、自然教育工作者在各自的领域为中华白海豚的繁衍生息努力。他们都是护卫“海上大熊猫”蓝色家园的卫士。

文字:陈颖 图片:钟凡 编辑:唐祺珍 梁蔼欣 责任编辑:宋显晖 帅云
今日面孔|陈希:让白海豚快乐享有蓝色家园

【人物印象】依据中华白海豚保护联合机制,每年农历三月廿三(妈祖诞辰日)为中华白海豚保护宣传日。珠江口作为全球最大的中华白海豚聚居地,珠海地处保护工作最前线。如何让白海豚的保护再上一个台阶,如何让公众保护意识更强一些,这是广东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高级工程师陈希工作中思考最多的问题。坚守救护工作近20年,他执着于为中华白海豚守护一个能快乐畅游的环境、一个和人类和谐共融的蓝色家园。

目前中华白海豚尚无法开展人工繁育研究,人类对这一物种的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保护和救护是现阶段维持物种稳定,积累研究个案的重要一环。海边长大的陈希对海洋有着深厚的感情,在厦门完成大学学业后他毅然选择到与海洋生物密切相关的广东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中华白海豚救护也就此伴随他的职业生涯。中华白海豚有“海上大熊猫”美誉,主要栖息在水深小于20米的河口咸淡水域,一般很少出现在淡水河道。然而作为水生动物,如果误入过浅的淡水河道,它的救护却远比陆生动物困难得多。“陆生动物可以开展麻醉镇静,而水生动物在救护中就无法进行,因为可能引发窒息。”2米多的成年中华白海豚可能重达数百斤,为它体检需要多人在水中协力,出动吊机等工具也成为常态。包括陈希在内,负责中华白海豚救护的工作团队必须突破这些困难,做守护“海上大熊猫”的“天使”。

4月24日,陈希乘坐船长梁长有的船在海面巡航。

12年前,陈希参与救护的“老白”成为国内首例在淡水河涌成功救助并人工饲养的中华白海豚。与这只中华白海豚相伴300多天的日子,陈希依旧历历在目。当时“老白”困在佛山一处河道内,在众人合力下,“老白”被运回保护区的救护基地池内,由专业团队开展后续救护。通过b超等专业设备,救护团队为“老白”补充营养,评估“老白”的感染情况,并制定了救治方案。中华白海豚是一种高智商的哺乳动物,智力水平相当于人类的孩童。“照料生病的海豚可比照料生病的孩子困难得多。海豚不会说话,病情波动不定,团队的心也一直揪着。”陈希回忆道,后来“老白”康复了,不过当时它的年龄已经超过45岁,相当于人类的100岁,经过评估,它不具备回到自然环境中自主觅食的能力。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老白”获得了人类的悉心照料,最大限度延长了寿命。正是有了这样一群掌握专业知识的救护者一次次不计辛劳的行动,中华白海豚畅享这片世代居住的蓝色家园。

“近年来,参与白海豚保护的力量越来越强大,我们对中华白海豚的救助也有了更多经验和专业研究结果的支撑。”陈希介绍,珠江口因拥有适中的水温和盐度条件、丰富的饵料而成为全世界中华白海豚分布最密集的区域。“它们和人类一样,平等地享有在蓝色星球上生存繁衍的权利。我们肩负了把‘家’留给它们的使命。”陈希用朴实的话语,道出他多年坚守救护工作的初衷。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中华白海豚,强化保护意识。陈希和团队一起推动《走进粉色精灵家园》《海上粉色精灵我守护》等6门课程的编写。为了提高科普宣传覆盖面及影响力,保护区管理局近年来打造了包括中华白海豚保育研究中心基地、中华白海豚科普馆、中华白海豚科普园、自然教育课堂、海洋生态讲堂等在内的“一地一馆一园两学堂”科普体系。淇澳岛上的中华白海豚科普馆今年春节已经开始试运行,不仅展示了中华白海豚标本等内容,公众还能看到救治“老白”的设备。这里成为珠海了解鲸豚动物,提高海洋保护意识的最佳场所之一。最近陈希还忙着自然教育课堂运作的相关工作。

全球最大中华白海豚栖息地就在珠江口,作为近岸定居性动物,中华白海豚对栖息地忠诚度高,极少“背井离乡”。让珠江口这群中华白海豚持续稳定繁衍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陈希只是保护区管理局数十年来坚守在保护一线的工作团队一分子,还有更多科研工作者、自然教育工作者在各自的领域为中华白海豚的繁衍生息努力。他们都是护卫“海上大熊猫”蓝色家园的卫士。

文字:陈颖 图片:钟凡 编辑:唐祺珍 梁蔼欣 责任编辑:宋显晖 帅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