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面孔丨陈玉兰:引导“迷途者”重拾人生希望

【人物印象】在禁毒队伍中,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通过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模式为戒毒者提供服务,以自身的专业知识指导戒毒者避免复吸,并宣传戒毒知识,使众多的吸毒者成功脱毒康复,回归社会。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禁毒社工。

陈玉兰是珠海禁毒社工群体中的一员。参与禁毒工作已经十年的她,挽救了一个又一个深陷“毒海”的人,帮助他们开启了新的生活。十年如一日,她坚守在戒毒工作第一线,燃烧青春和梦想,无怨无悔……

前山街道社区戒毒康复中心(前山街道向日葵工作室)里,咨询报到前台、社工办公室、警务工作室、个案访谈室、宣告室、心理咨询室、活动室、会议室、尿检室、档案室、功能室等场所一应俱全,电脑、打印机、投影及沙盘等设备应有尽有。

陈玉兰就在这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社区戒毒康复中心工作。不过对于禁毒社工来说,工作地点从来不是固定的。为了让社戒人员更好地敞开心扉与他们交流,禁毒社工挨家挨户上门走访是常态。为了让全社会更加了解毒品的危害,在禁毒教育基地、学校教室、社区活动中,也不乏禁毒社工的身影。

陈玉兰最初学的是法律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相关工作。2014年,机缘巧合之下,陈玉兰进入社工行业,成为一名禁毒社工。换句话说,今年也是陈玉兰从事禁毒工作的十周年。

禁毒社工所服务的对象都是社区戒毒(康复)人员,陈玉兰坦言,刚开始她也会有担心和害怕。因接触的服务对象多数有过几年或多年的吸毒史,是艾滋病、肺结核等传染病病毒的携带者,在与他们接触的过程中,自己存在被传染的隐患。

真正接触他们后,陈玉兰开始感受到责任,她觉得吸毒人员挺可怜的,一方面他们是吸毒的违法者,另一方面他们也是毒品的受害者。

“吸毒人员缺乏对毒品的正确认知,最初接触毒品,或是因为别人的引诱、或是出于好奇、或是想缓解长时间的超负荷压力等。他们对以往的吸毒行为大多是后悔的,自身在悔过的同时也渴望能得到理解,得到宽恕,外界应该放下有色眼镜,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陈玉兰说。

不过禁毒社工这条路并不好走。在成为禁毒社工之后,陈玉兰有过迷茫、困惑,也有过质疑、退却,有因多次上门依然见不到人的无力感,也有被服务对象拉黑、拒听电话的无奈,还有被戒毒康复人员“责备”“谩骂”时的委屈和愤怒,更有听到有人复吸时的挫败……

帮助辖区戒毒人员重新回归社会,倾注了陈玉兰大量的心血。

前山街道户籍人口阿峰(化名)滥用药物成瘾,一直复吸,反复进出强戒所,家人感到无比痛心失望,并不再愿意与他来往。

2016年初,阿峰来到陈玉兰所在的禁毒办进行社区戒毒康复。起初,阿峰对禁毒社工充满敌意,拒绝签订社区康复协议。即便在派出所民警介入下,有阿峰签名的协议也如同一纸空文,从未履行协议所规定定期到禁毒办报到的责任。

陈玉兰没有因为阿峰不合作而放弃,而是不断开导阿峰,通过日常的接触走访和电话沟通,耐心了解其日常情绪,关心其生活状况,同时也与其家人交流沟通,逐步缓解其家庭内部的冲突。阿峰的戒毒态度因此发生了转变,开始积极配合治疗。

目前,阿峰成功戒断超过5年以上,并积极融入社会,在某国企大厦从事保安工作,为社会贡献着一己之力。

阿峰成功戒断,没有复吸,这给了陈玉兰很大的触动。她相信每个人都有改变的可能。而作为社会工作者,应该做好桥梁作用,为戒毒人员搭建完善的支持系统,以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开启新生活。

在个案的工作过程中,陈玉兰始终把自己当成服务对象的知心朋友,急他们所急,想他们所想。不管服务对象住得多远,坚持上门探访了解他们的情况。克服重重困难,遇到对工作不理解、不配合的服务对象,她不抛弃、不放弃,反复做服务对象及家属的思想工作。

“禁毒工作是社会治理工作中重要的一环,而禁毒社工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禁毒工作中是一股重要的力量。”陈玉兰感慨道,每个服务对象细微的转变就是她心中最大的惊喜,都会给她带来自豪感和成就感。

此外,陈玉兰还注重总结和推广禁毒服务经验,编写了《“精准预估”在禁毒个案服务中的应用》和《整合资源 点亮归途——助戒毒康复人员转动“重生之轮”》等资料,为禁毒领域社会工作不断注入新的力量。

人生贵在坚守!十年间,陈玉兰始终坚持在禁毒社会工作一线。她见证了很多吸毒人员成功戒毒,也见证了珠海市禁毒工作的社会化水平不断提升。

以陈玉兰所在的前山街道社区戒毒康复服务中心为例,该中心成立后,通过聚焦融合发展,深挖优势资源的工作方法,开展病残吸毒人员医疗救助、节日关爱慰问、困难结对帮扶、预防复吸团体辅导、心理健康援助、职业技能培训、过来人志愿者队伍培育等服务,助力吸毒人员成功戒断毒瘾并顺利回归社会。

近年来,前山街道戒毒社区康复管控率、执行率大幅提升,就业安置率稳步增长,复吸率明显下降,辖区禁毒工作向规范化、科学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陈玉兰认为,一个人的力量很有限,戒毒人员在回归社会过程中需要多方的资源。在禁毒这项复杂的社会工程面前,需要全社会多角度、全方位的参与,才能更好的推进“无毒、平安”社会。而她也将继续扎根禁毒工作一线,用自己的坚持,像灯塔一样,为戒毒人员指引了方向,引导他们回归正常生活。

文字:蒋毅槿 图片:吴长赋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赵思华
今日面孔丨陈玉兰:引导“迷途者”重拾人生希望

【人物印象】在禁毒队伍中,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通过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模式为戒毒者提供服务,以自身的专业知识指导戒毒者避免复吸,并宣传戒毒知识,使众多的吸毒者成功脱毒康复,回归社会。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禁毒社工。

陈玉兰是珠海禁毒社工群体中的一员。参与禁毒工作已经十年的她,挽救了一个又一个深陷“毒海”的人,帮助他们开启了新的生活。十年如一日,她坚守在戒毒工作第一线,燃烧青春和梦想,无怨无悔……

前山街道社区戒毒康复中心(前山街道向日葵工作室)里,咨询报到前台、社工办公室、警务工作室、个案访谈室、宣告室、心理咨询室、活动室、会议室、尿检室、档案室、功能室等场所一应俱全,电脑、打印机、投影及沙盘等设备应有尽有。

陈玉兰就在这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社区戒毒康复中心工作。不过对于禁毒社工来说,工作地点从来不是固定的。为了让社戒人员更好地敞开心扉与他们交流,禁毒社工挨家挨户上门走访是常态。为了让全社会更加了解毒品的危害,在禁毒教育基地、学校教室、社区活动中,也不乏禁毒社工的身影。

陈玉兰最初学的是法律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相关工作。2014年,机缘巧合之下,陈玉兰进入社工行业,成为一名禁毒社工。换句话说,今年也是陈玉兰从事禁毒工作的十周年。

禁毒社工所服务的对象都是社区戒毒(康复)人员,陈玉兰坦言,刚开始她也会有担心和害怕。因接触的服务对象多数有过几年或多年的吸毒史,是艾滋病、肺结核等传染病病毒的携带者,在与他们接触的过程中,自己存在被传染的隐患。

真正接触他们后,陈玉兰开始感受到责任,她觉得吸毒人员挺可怜的,一方面他们是吸毒的违法者,另一方面他们也是毒品的受害者。

“吸毒人员缺乏对毒品的正确认知,最初接触毒品,或是因为别人的引诱、或是出于好奇、或是想缓解长时间的超负荷压力等。他们对以往的吸毒行为大多是后悔的,自身在悔过的同时也渴望能得到理解,得到宽恕,外界应该放下有色眼镜,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陈玉兰说。

不过禁毒社工这条路并不好走。在成为禁毒社工之后,陈玉兰有过迷茫、困惑,也有过质疑、退却,有因多次上门依然见不到人的无力感,也有被服务对象拉黑、拒听电话的无奈,还有被戒毒康复人员“责备”“谩骂”时的委屈和愤怒,更有听到有人复吸时的挫败……

帮助辖区戒毒人员重新回归社会,倾注了陈玉兰大量的心血。

前山街道户籍人口阿峰(化名)滥用药物成瘾,一直复吸,反复进出强戒所,家人感到无比痛心失望,并不再愿意与他来往。

2016年初,阿峰来到陈玉兰所在的禁毒办进行社区戒毒康复。起初,阿峰对禁毒社工充满敌意,拒绝签订社区康复协议。即便在派出所民警介入下,有阿峰签名的协议也如同一纸空文,从未履行协议所规定定期到禁毒办报到的责任。

陈玉兰没有因为阿峰不合作而放弃,而是不断开导阿峰,通过日常的接触走访和电话沟通,耐心了解其日常情绪,关心其生活状况,同时也与其家人交流沟通,逐步缓解其家庭内部的冲突。阿峰的戒毒态度因此发生了转变,开始积极配合治疗。

目前,阿峰成功戒断超过5年以上,并积极融入社会,在某国企大厦从事保安工作,为社会贡献着一己之力。

阿峰成功戒断,没有复吸,这给了陈玉兰很大的触动。她相信每个人都有改变的可能。而作为社会工作者,应该做好桥梁作用,为戒毒人员搭建完善的支持系统,以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开启新生活。

在个案的工作过程中,陈玉兰始终把自己当成服务对象的知心朋友,急他们所急,想他们所想。不管服务对象住得多远,坚持上门探访了解他们的情况。克服重重困难,遇到对工作不理解、不配合的服务对象,她不抛弃、不放弃,反复做服务对象及家属的思想工作。

“禁毒工作是社会治理工作中重要的一环,而禁毒社工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禁毒工作中是一股重要的力量。”陈玉兰感慨道,每个服务对象细微的转变就是她心中最大的惊喜,都会给她带来自豪感和成就感。

此外,陈玉兰还注重总结和推广禁毒服务经验,编写了《“精准预估”在禁毒个案服务中的应用》和《整合资源 点亮归途——助戒毒康复人员转动“重生之轮”》等资料,为禁毒领域社会工作不断注入新的力量。

人生贵在坚守!十年间,陈玉兰始终坚持在禁毒社会工作一线。她见证了很多吸毒人员成功戒毒,也见证了珠海市禁毒工作的社会化水平不断提升。

以陈玉兰所在的前山街道社区戒毒康复服务中心为例,该中心成立后,通过聚焦融合发展,深挖优势资源的工作方法,开展病残吸毒人员医疗救助、节日关爱慰问、困难结对帮扶、预防复吸团体辅导、心理健康援助、职业技能培训、过来人志愿者队伍培育等服务,助力吸毒人员成功戒断毒瘾并顺利回归社会。

近年来,前山街道戒毒社区康复管控率、执行率大幅提升,就业安置率稳步增长,复吸率明显下降,辖区禁毒工作向规范化、科学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陈玉兰认为,一个人的力量很有限,戒毒人员在回归社会过程中需要多方的资源。在禁毒这项复杂的社会工程面前,需要全社会多角度、全方位的参与,才能更好的推进“无毒、平安”社会。而她也将继续扎根禁毒工作一线,用自己的坚持,像灯塔一样,为戒毒人员指引了方向,引导他们回归正常生活。

文字:蒋毅槿 图片:吴长赋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赵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