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珠海人大建议:提高养老服务智能化水平

“这里的文娱活动很丰富,长者饭堂的饭菜很可口,康养项目也很齐全,在珠海养老,幸福指数就是高!”近年来,我市初步建成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老年朋友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赞不绝口。

今年3-4月,市人大常委会开展关于我市养老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情况的专题调研。记者从调研报告中了解到,我市正处于轻度老龄化阶段,目前已初步构建镇街全覆盖、城镇社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的服务格局。

近年来,我市初步建成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资料图片)钟凡 摄

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

据统计,2023年底,珠海市户籍人口161.83万人,60周岁及以上24.18万人,占比14.94%,处于轻度老龄化阶段。预计2035年,我市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人将达到43万人,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为积极应对养老工作面临的挑战,我市连续多年将养老服务列入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予以推进。目前,全市已建成为长者提供日间照料、健康评估、心理咨询及上门服务等居家养老服务设施295个,初步构建了镇街全覆盖、城镇社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的服务格局。

梅华街道养老综合服务中心就是示范点之一,长者饭堂、舞蹈室、书画室、阅览室、康复理疗室等一应俱全,为辖区长者提供膳食供应、日间照料、康复理疗等服务。张阿姨和一帮老姐妹每天过来唱歌跳舞,晚年生活多姿多彩。她说,“吃饭、娱乐、康养一站式服务特别方便,我们每天过得也很充实。”

为加大养老服务场所供给,我市积极构建养老服务保障网络。目前,全市新建居住区配建达标养老服务场所29个,改造老旧小区无障碍建设197个,增设既有住宅电梯490台,创建2家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全市共有可供堂食服务的长者饭堂或类似机构164家,覆盖全市100%的镇街。

发展“医养结合”特色模式

据了解,发展“医养结合”特色模式也是梅华街道养老综合服务中心的工作重点之一。该中心引入资深医生、康复师、社工等综合服务团队进驻,为辖区长者提供慢病管理、康复理疗等服务,构建“长者+护老者+医疗机构+社区”四位一体的社区照顾支持网络。

近年来,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医疗卫生机构、康复机构、护理机构参与居家养老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基本医疗护理、康复服务。对本市户籍80周岁以上高龄重度失能老人,入住我市长期照护服务定点机构等8家机构,每月由医保和财政给予不高于2500元/人·月标准的长期照护服务补贴。

据悉,为推动养老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医养结合,2024年,民政部门推进实施《珠海市民办养老机构资助管理办法》,增设养老机构“医养结合”补贴,对符合条件的机构分别给予10万元或20万元一次性补贴,推动养老机构深化“医养结合”工作。

人大建议:提高养老服务智能化水平

“银发一族”需求在哪里,人大履职就跟进到哪里。2016年,市八届人大六次会议将《关于完善我市养老制度和体系,发展养老事业的议案》确定为大会议案;2022年,通过人大立法出台《珠海经济特区居家养老服务促进条例》;2023、2024年,通过人大代表票决,将“开展老年人关爱服务行动”“开展养老机构服务提质增效行动,提升全市22家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水平”定为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之一进行督办。

根据养老专题调研报告,市人大常委会进一步提出建议:补齐养老服务配套短板,依托互联网+智慧养老,提高养老服务智能化水平;推进社区“嵌入式”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提高养老服务社会化进程;提高家庭养老照护能力,以免费培训、喘息服务、家庭养老照护床位等多种方式减轻家庭养老负担;提升医养照护服务水平,完善家庭病床制度,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整体水平。

文字:刘雅玲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宋显晖
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珠海人大建议:提高养老服务智能化水平
观海融媒 2024-06-26 17:52

“这里的文娱活动很丰富,长者饭堂的饭菜很可口,康养项目也很齐全,在珠海养老,幸福指数就是高!”近年来,我市初步建成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老年朋友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赞不绝口。

今年3-4月,市人大常委会开展关于我市养老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情况的专题调研。记者从调研报告中了解到,我市正处于轻度老龄化阶段,目前已初步构建镇街全覆盖、城镇社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的服务格局。

近年来,我市初步建成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资料图片)钟凡 摄

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

据统计,2023年底,珠海市户籍人口161.83万人,60周岁及以上24.18万人,占比14.94%,处于轻度老龄化阶段。预计2035年,我市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人将达到43万人,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为积极应对养老工作面临的挑战,我市连续多年将养老服务列入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予以推进。目前,全市已建成为长者提供日间照料、健康评估、心理咨询及上门服务等居家养老服务设施295个,初步构建了镇街全覆盖、城镇社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的服务格局。

梅华街道养老综合服务中心就是示范点之一,长者饭堂、舞蹈室、书画室、阅览室、康复理疗室等一应俱全,为辖区长者提供膳食供应、日间照料、康复理疗等服务。张阿姨和一帮老姐妹每天过来唱歌跳舞,晚年生活多姿多彩。她说,“吃饭、娱乐、康养一站式服务特别方便,我们每天过得也很充实。”

为加大养老服务场所供给,我市积极构建养老服务保障网络。目前,全市新建居住区配建达标养老服务场所29个,改造老旧小区无障碍建设197个,增设既有住宅电梯490台,创建2家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全市共有可供堂食服务的长者饭堂或类似机构164家,覆盖全市100%的镇街。

发展“医养结合”特色模式

据了解,发展“医养结合”特色模式也是梅华街道养老综合服务中心的工作重点之一。该中心引入资深医生、康复师、社工等综合服务团队进驻,为辖区长者提供慢病管理、康复理疗等服务,构建“长者+护老者+医疗机构+社区”四位一体的社区照顾支持网络。

近年来,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医疗卫生机构、康复机构、护理机构参与居家养老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基本医疗护理、康复服务。对本市户籍80周岁以上高龄重度失能老人,入住我市长期照护服务定点机构等8家机构,每月由医保和财政给予不高于2500元/人·月标准的长期照护服务补贴。

据悉,为推动养老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医养结合,2024年,民政部门推进实施《珠海市民办养老机构资助管理办法》,增设养老机构“医养结合”补贴,对符合条件的机构分别给予10万元或20万元一次性补贴,推动养老机构深化“医养结合”工作。

人大建议:提高养老服务智能化水平

“银发一族”需求在哪里,人大履职就跟进到哪里。2016年,市八届人大六次会议将《关于完善我市养老制度和体系,发展养老事业的议案》确定为大会议案;2022年,通过人大立法出台《珠海经济特区居家养老服务促进条例》;2023、2024年,通过人大代表票决,将“开展老年人关爱服务行动”“开展养老机构服务提质增效行动,提升全市22家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水平”定为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之一进行督办。

根据养老专题调研报告,市人大常委会进一步提出建议:补齐养老服务配套短板,依托互联网+智慧养老,提高养老服务智能化水平;推进社区“嵌入式”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提高养老服务社会化进程;提高家庭养老照护能力,以免费培训、喘息服务、家庭养老照护床位等多种方式减轻家庭养老负担;提升医养照护服务水平,完善家庭病床制度,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整体水平。

文字:刘雅玲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宋显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