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韵|大家(2024年7月1日)

我眼中的这座城

□ 王海玲

有时和朋友闲叙,问到家乡何处?我总是期期艾艾说不确切。其实现在家乡的概念已经很模糊了,除了依然守着家乡炊烟的祖辈父辈外,现在的年轻人早已淡漠了阡陌及乡音。我的背景似乎更复杂一些,我父亲就是大迁徙的一员,他老人家随着抗战的炮火、解放战争的硝烟由胶东半岛一路挺进江西,在赣地生活到老;而他的女儿——我,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亦成为新的大迁徙的一员,由赣地移民粤地,回首一望,弹指三十多年矣!

家乡何处?说胶东半岛是家乡吧,模糊挥之不去……赣地似乎顺理成章,然而我这个江西妹子心里却对珠海有一份家乡般的情怀。这不是反认他乡为故乡之意,而是因为我人生最重要的阶段在这个城市度过。

现在的九洲城可算是珠海的繁华之地,但我刚来那会,在近晚时分,骑着自行车由九洲城朝着望海楼的方向前行,如今的繁华地,当时真的有几分寂寥,前五十米无人,后五十米亦无人,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句刹那浮上心头,那一刻,真的动了归念。幸好,脆弱的思绪只是在无数个瞬间闪现,珠海小城的温暖,改革开放跃进的姿态,以及日新月异的两个文明建设将无数投身其中的外乡人融合了进来……现今,如果要问乡关何处?珠海定是我回答时浮上心头字词之一;如果要问我心中的城,也必非珠海莫属。随着时光的推移,珠海一点点进入心间,当年所谓的“满目寂寥”已被新的词语所替代。我眼里的珠海犹如处子一般宁静,她内心集聚着充沛的热情,但却以一种绵长的方式,不张扬地表达对你的爱意,犹如今日鲜见的暗恋者……

有朋自远方来,必陪观光市容。我一般是驾车经隧道至拱北,向澳门行过注目礼后,便由情侣路往老香洲行驶。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这一段车程总是让友人惊叹,是的,美丽的情侣路以她优美的线条规矩着海与陆地,那种蜿蜒的前行之美,那种犹如画幅般逐渐展开的景色之美,让我们惊叹!

说到来珠海的理由,早年间许多人一般都习惯振振有词,一般都说是因为改革开放的吸引力。而我,总是说,自己原先的城市冬天太冷,因为怕冷才投奔特区。

是的,惭愧,这就是当初我来珠海的真正动力。

来到此地,珠海的气候真的让我心生爱意。珠海的四季,在我看来似乎有点模糊。在一片模糊中,夏季以它的火热及风情脱颖而出,这个珠海季节的老大,绵长而热烈,伴随着透亮的阳光,嗡嗡作响的空调以及汗水,以及街边不知关门为何物的大排档,以及四下可见的花花草草,在我们的身边花步盘桓。一月的日子,北方的冰雪早已将树枝包裹,早已将贪玩的男孩女孩赶进室内。可珠海的街头短裙以及卡普隆丝袜依然大行其道,有时候斜刺里会走出一个酷客,趿拉着拖鞋,全身是短打装扮,连头发也是板寸,就这么在路人的侧目下不经意地走。这时候,你会发觉,夏季似乎过于霸道,仗着自己是老大,抢了属于春姐姐秋美眉冬哥哥的青春年华不说,简直就是一个赶尽杀绝的派头,阳光给它撑腰,海水给它鼓劲,婀娜的情侣路更是向它抛着媚眼,众人拾柴火焰高呀,于是夏季就这么将它跋扈的步履横跨珠海一年中所有的日子。每到八月,当珠海沙滩音乐节响起号角时,当那些五颜六色的帐篷在沙滩连绵铺陈……别处的“夏”已经快进入强弩之末了,珠海的“夏”似乎才将自己的门帘完全掀开……当然,珠海的夏是几掀门帘,木棉花尚在枝头,她便快手将门帘一掀……十月、十一月,她的门帘依然不见坠下。

相比之下,春冬两季都是来去匆匆的过客,在季节幕布的起落下一闪而过。在春夏幕布的起落中,木棉花居功至伟,它犹如收藏界界定文物断代的标准器,使我们知道春天俏丽的脚步已行至珠海。在花朵中,木棉花是一个另类,一是它的颜色,那种饱满的纯红,使其它归类于“红”系列的花朵难望其项背。其次是它满树枯枝,不见装扮的树叶。其它的树,在早春之际,会换一身的新叶,然后在新叶的簇拥下,花朵才会依次开放。木棉真的不同凡响,它省去一切繁琐,为了完成报春的重任,只要春的气息从它枝头掠过,它就在你不经意间,突然就撑开自己所有的花骨朵,将惊喜传递给你。它使珠海人在穿衣的恍惚中,在面对街上招摇的毛衣裙子短袖半截裤背心时,确切地将美丽轻盈的春装亮出来。珠海有那么几条街,木棉树不显山不露水地伫立两旁,静悄悄地。待到开花的日子,那些静悄的树便成了装扮珠海最好的脂粉,她映红了一条街,每一朵花都似饭碗那么大,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最早的花朵是站立在树顶端的枝条上,然后花朵向下蔓延,最后满树红艳。本地的媒体亦不惜版面,每到木棉开花之际,总是拿出大块版面来展现木棉花的姿容,木棉花的灿烂给珠海人传递出一种火热的情怀。

秋季因为缺乏凋零的落叶,几乎就被绵长的夏季克隆了自己的面貌,我们要是不借助月份牌,很多时候对自己此时身居何季节充满疑惑。珠海的树木似乎有点固执或者说有点傻帽,它们自从植根于珠海的土壤,就只晓得一种颜色,永远是青翠青翠再青翠……也不知是它们驻颜有术还是酷爱身上的绿褂子,当北国的树木在季节的旨意下统一着诗意忧悒交织的玄黄装时,它依然在风中扯着自己青翠的衣襟四下飘摇……当然,落叶还是有的,海滨公园的工人们在秋季总是要在园子里扫出一小车一小车的落叶,但落叶在珠海是轻微的,那些落叶零星地飘洒着,落在同样青绿的草地上……如果傍晚时分,在海滨公园散步,海面吹来的凉风以及脚下踩着沙沙作响的落叶,被强大夏日隐藏的秋意才会清晰地显现。

冬日就是在这样婉约的气氛中来临。珠海的冬日永远没有雪,雪仿佛是冬日的一个谜语,谜底很明白,谜面却永无觅处。

王海玲 广东省文学院第二、三届应聘作家。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199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长篇小说《热屋顶上的猫》《何家芳情事》《所有子弹都有归宿》等,中篇小说集《情有独钟》《在特区叹世界》。1998年参加《钟山》《大家》《作家》《山花》等刊物举办的联网四重奏,所发中篇小说为《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作品与争鸣》等刊物多次转载,获多种文学奖。

“绯闻”事件

□ 苗秀侠

我的文学阅读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时候,高尔基的名言特别适合当时的阅读生态,处处可见“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的饕餮盛况。我生长的乡村,虽然文学作品不是那么丰厚,但《青春之歌》《迎春花》《苦菜花》《红旗谱》等大部头小说,已能为贫瘠的乡村带来难得的文学滋养。

我的中学同学里面,分为几种出身,张全同学的爹娘就是拿工资的。他的爹娘在供销社上班,家里有藏书,据说是他那个爱书的爹置办的。张全有点懒散散的样子,戴着眼镜,瓶底一样厚,不善言辞,成绩也一般。他在班里,爹娘拿工资没给他增加人气,带书到班里给同学看才算牛,因为有书,同学都跟他亲,排着队朝他借书。一部《苦菜花》,把张全的形象打造得亮瞎了众同学的眼。怎么回事?他带的这部书,刚刚在班里亮相,就被三位女生争抢着要借阅,而且三个女生都说是自己先向张全借的,吵到要动手打架的地步。张全愣怔了半堂课,哪位姑奶奶都不敢得罪,最后,他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把一部书撕成了上、中、下三部分,分别借给了三位女同学,才平息了这场战事。张全撕书救美的义举,在班里人气指数高涨,同学都觉得他是个很仗义的人。后来,张全把零散的《苦菜花》用针线缝起来,可是书已经被翻看得不成样子,想复位原先的模样,万万不可能了。他爹得知书是被他撕的,把他打得不轻。尽管如此,张全还是带书到学校来。于是,《林海雪原》出现了。

这是作家曲波根据自己亲身经历创作的作品。曲波曾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团级指挥员,指挥过解放军的一个小分队,深入东北的茫茫林海皑皑雪原,剿匪作战,大获全胜。《林海雪原》在叙事上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想象力和传奇性,最主要的,这部书不仅有传奇故事,还有爱情故事。说起来,我对爱情文字的初次阅读,首先来自于《林海雪原》。那里面有个可爱的小白鸽,叫白茹,是个护士,还有个二零三首长,叫少剑波。两人可谓郎才女貌,志趣相投。少剑波和小白鸽的爱情故事,让正值青春萌动期的我们,沉醉而向往,因此,这部书也成了班里同学相互争抢的宝贝。同学们如获至宝,排着队借阅。看过的同学,津津有味地说二零三和小白鸽的爱情故事,说得全班同学热血沸腾,心向往之。一下子,《林海雪原》成了最抢手的宝物。大家都讲义气,排名借阅必须分先后,在暑假到来时,这部书轮到一个男生手里,并被他带回了家,而我就排在他的后面。这个叫李前进的男生,成了我整个暑假的忐忑,以至我寢食难安,于是寻找李前进成了暑假的重中之重,直至把《林海雪原》拿到手。

结束了暑假初期对《林海雪原》的漫长等待后,在计算好书被阅读完毕的时段里,我开始了对李前进的艰辛寻找。

李前进是李郢子村的。李郢子离我家有段路,在西淝河湾里,是我从未去过的一个大村子。第一次去时,一路上问了许多人,才找到那个村庄。但在村口却不敢进去,因为狗太多,汪汪汪叫个不停。我只得蹲守在村口。碰到有村民出来干活,就问他们李前进家在哪里?他们摇头说不知道谁是李前进。这一下,把我搞懵了,以为自己找错了村子,只得离开,另觅他村。西淝河湾有好几个姓李的村子,什么前李家、后李家、李大庄、李小庄,我大海捞针般在每个李姓村口踯躅,村村都有狗,村村不敢进,只能蹲守在村口,碰见村民,就问李前进家在哪里?结果大家都摇头。半个暑假的时间,我都在西淝河湾几个李姓村庄的村口游荡,寻找一个叫李前进的男孩,以至于那一片的村子,都知道一个女孩着魔般地在寻找一个男孩,父老乡亲一致把我当花痴看待了,而我还浑然不觉。后来总算遇见一位高智商同学的点拨,我才找到了李前进。那位同学说,李前进家就在李郢子,小名叫蚂蚱,村里人哪个知道李前进是谁啊,你找蚂蚱,一找一个准。

我终于在李郢子找到了小名叫蚂蚱的李前进,也获得了宝贝一样的《林海雪原》。同时,这场“绯闻”的影响延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甚至我们毕业多年,有同学提起来,还说笑我女追男的那个花痴事件。

唉,俱往矣。今天重读经典,想着年少时发疯般对一部书的追寻,想着初读时的心动,不觉莞尔。而今,太多的好书在手边存放,读书的快乐依然,可是,却再没有能力闹腾出一段“绯闻”了。

苗秀侠 中国作协会员,文学创作一级。在《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北京文学》《芳草》《长江文艺》等发表中短篇小说若干,出版中短篇小说集《遍地庄稼》《迷惘的庄稼》及长篇小说《农民的眼睛》《皖北大地》《大浍水》等。曾获老舍散文奖、安徽省政府社科奖、北京文学奖、安徽省“五个一工程”奖等。

飞翔     陈人华 摄

午 睡(组诗)

□ 梁 平

心病

养过猫。波斯猫点点在除夕,

误食气球踩破残留的皮屑,病了,

死了。一家人自责,哭得一塌糊涂,

直到现在都不敢轻易谈及。

如果猫有冤魂,

会不会有一天向法院投诉,

制造命案的凶手?

鹭鹭

府南河边经常遇见那只白鹭,

它见我不像以前,一拍翅,飞了。

久而久之,我们可以近在咫尺,相敬如宾。

我镜头里它那些自由自在的摆拍,

刷屏了朋友圈。

朋友七嘴八舌给它取了很多名字,

裘山山说,就叫鹭鹭吧。

午睡

中午睡还是不睡,很多人,

纠结成问题。我的午睡很隆重,

睡得四壁无垠,肆意而饱满。

白日梦从来不曾有过偷袭,窗外的知了

集体失声,有一只忍不住咳了一句,

从树上掉了下来。

反转

上面的风很威风,

落英、闲云、流水猝不及防。

季节不按常规出牌,春去冬来反转,

自上而下或者自下而上,终归要面对。

可以肯定的是,下面的风,

从来没有甘拜过下风。

蒸发

水的蒸发,对于草的族类、鱼的族类,

都是致命的。相依为命的美好,

一拍两散。

人在人间蒸发,有意无意都是死结,

热烈蒸发为寡淡,

故事蒸发为事故。

失温

一个词,关乎物理和生理,

跨界的气温与体温在黄河石林山地,

集体失联。

风的刀子脱离监管,失温的身体

如刀削的面,如泥,不能表情。

一个词就这样随风走散,

不如不为人知,一直封存在词典里。

秋老虎

秋老虎不是老虎,零星的雨,

只是在夜里偷袭过几次,

白天的阳光就软了。

猫肆无忌惮,在镜前、在脚下充虎,

发出不属于自己的低沉的鼻息,

好有喜感。

至今没见过秋老虎的样子,

纸老虎倒是经常见。

温江日记

饭桌上一个不认识的人,

侃侃而谈,谈到你的时候眉飞色舞,

油星和醋星乱飞。

我以为是你失散多年的冤家,

劝了一句:做人要厚道。

那人不好意思地说,没见过你,

只是你朋友的朋友。

就此别过

天空忽明忽暗,

日子一天比一天潦草。

走过的路平铺直叙,

划不出章节和段落。

月亮收割的闲言碎语,

堂而皇之批发零售,

遍地萤火流浪。

猫在夜幕里蹲守的微光,

保持最后的尊严。

天亮之前清点半生余额,

三五个人模狗样,

就此别过。

梁平 当代诗人、职业编辑。著有诗集、散文随笔、诗歌批评十余卷。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成都市文联名誉主席、《草堂》诗刊主编。现居成都。

望星空(组诗)

□ 卢卫平

喂乌鸦

他喂乌鸦

是因为他从来没有喂过乌鸦

乌鸦都会来到

他老屋门前的乌桕树上

他以前只喂喜鹊和麻雀

在乌桕树下撒放一些谷粒

一些吃剩的饭菜

他喂喜鹊不是让喜鹊为他报喜

他只是觉得喜鹊的叫声

比喜鹊的名字更好听

他喂麻雀是因为他总是担心

那么多麻雀

肯定有麻雀会饿肚子

自从村里的楼房高过

他老屋门前的乌桕树

他就再也没有见过喜鹊

落到乌桕树上了

麻雀也越来越少

只有乌鸦还按时来到他门前

乌鸦不记仇

乌鸦还是原来的乌鸦

叫声像他半夜的咳嗽一样让他难受

直到他从几只乌鸦的叫声里

听出了热闹

他开始用喂喜鹊和麻雀的方法

喂乌鸦

他希望乌鸦喜欢他撒下的谷粒

喜欢吃他吃剩的饭菜

他希望乌鸦每天像五十年前

放学回家的孩子一样

等着他喂

临 别

这是最后一壶酒了

我俩静静地喝

我给你斟一杯

你给我酌一杯

不猜拳不行酒令

不面红耳赤

不偷梁换柱

不论高低长短

不分东南西北

酸甜苦辣穿肠过

喜怒哀乐心中留

多少年过去了

我和你的今世缘

让我们喝的每一杯酒

都是遁世酒

喝完这最后一壶

我摔碎你的杯子

你摔碎我的杯子

天旋地转

日落月升

我们曾经断腕

也不自己摔碎自己的杯子

从今往后

我们咫尺天涯

不再碰杯了

我们摔碎彼此的杯子

我们不再挂念

人去楼空后

两只把酒临风的杯子

是否能承受

滴酒不沾的孤独

望星空

欢闹的人群散去

子夜只留下我

在等篝火晚会

遗留的灰烬里

最后一粒火星熄灭

我曾执着于点火

我一生能有多少柴堆

就有多少篝火

而此刻

我不再在冷却的词语中

虚构一次又一次的复燃

我抬起头

银河里的群星

无边无际的璀璨

但我写这首诗

不是我看见群星

永恒的光芒

而是我听见

遥远的群星

无始无终的沉默

卢卫平 当代诗人,出版《异乡的老鼠》《向下生长的枝条》《各就各位》《浊酒杯》《一万或万一》《我后悔让这块石头开花》《蒙尘的镜子》《瓷上的火焰》等诗集十二部。三次入围全国鲁迅文学奖诗歌奖前十名,获中国第三届华文青年诗歌奖、2008年《诗刊》年度优秀诗人奖、2007年首届中国《星星》年度诗人奖、第九届广东省鲁迅文学奖、2018年首届《草堂》诗歌奖年度实力诗人奖、第四届中国“李杜诗歌奖”等奖。

编辑:刘鹏凯 责任编辑:宋显晖
湾韵|大家(2024年7月1日)
珠海特区报 2024-07-01 10:43

我眼中的这座城

□ 王海玲

有时和朋友闲叙,问到家乡何处?我总是期期艾艾说不确切。其实现在家乡的概念已经很模糊了,除了依然守着家乡炊烟的祖辈父辈外,现在的年轻人早已淡漠了阡陌及乡音。我的背景似乎更复杂一些,我父亲就是大迁徙的一员,他老人家随着抗战的炮火、解放战争的硝烟由胶东半岛一路挺进江西,在赣地生活到老;而他的女儿——我,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亦成为新的大迁徙的一员,由赣地移民粤地,回首一望,弹指三十多年矣!

家乡何处?说胶东半岛是家乡吧,模糊挥之不去……赣地似乎顺理成章,然而我这个江西妹子心里却对珠海有一份家乡般的情怀。这不是反认他乡为故乡之意,而是因为我人生最重要的阶段在这个城市度过。

现在的九洲城可算是珠海的繁华之地,但我刚来那会,在近晚时分,骑着自行车由九洲城朝着望海楼的方向前行,如今的繁华地,当时真的有几分寂寥,前五十米无人,后五十米亦无人,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句刹那浮上心头,那一刻,真的动了归念。幸好,脆弱的思绪只是在无数个瞬间闪现,珠海小城的温暖,改革开放跃进的姿态,以及日新月异的两个文明建设将无数投身其中的外乡人融合了进来……现今,如果要问乡关何处?珠海定是我回答时浮上心头字词之一;如果要问我心中的城,也必非珠海莫属。随着时光的推移,珠海一点点进入心间,当年所谓的“满目寂寥”已被新的词语所替代。我眼里的珠海犹如处子一般宁静,她内心集聚着充沛的热情,但却以一种绵长的方式,不张扬地表达对你的爱意,犹如今日鲜见的暗恋者……

有朋自远方来,必陪观光市容。我一般是驾车经隧道至拱北,向澳门行过注目礼后,便由情侣路往老香洲行驶。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这一段车程总是让友人惊叹,是的,美丽的情侣路以她优美的线条规矩着海与陆地,那种蜿蜒的前行之美,那种犹如画幅般逐渐展开的景色之美,让我们惊叹!

说到来珠海的理由,早年间许多人一般都习惯振振有词,一般都说是因为改革开放的吸引力。而我,总是说,自己原先的城市冬天太冷,因为怕冷才投奔特区。

是的,惭愧,这就是当初我来珠海的真正动力。

来到此地,珠海的气候真的让我心生爱意。珠海的四季,在我看来似乎有点模糊。在一片模糊中,夏季以它的火热及风情脱颖而出,这个珠海季节的老大,绵长而热烈,伴随着透亮的阳光,嗡嗡作响的空调以及汗水,以及街边不知关门为何物的大排档,以及四下可见的花花草草,在我们的身边花步盘桓。一月的日子,北方的冰雪早已将树枝包裹,早已将贪玩的男孩女孩赶进室内。可珠海的街头短裙以及卡普隆丝袜依然大行其道,有时候斜刺里会走出一个酷客,趿拉着拖鞋,全身是短打装扮,连头发也是板寸,就这么在路人的侧目下不经意地走。这时候,你会发觉,夏季似乎过于霸道,仗着自己是老大,抢了属于春姐姐秋美眉冬哥哥的青春年华不说,简直就是一个赶尽杀绝的派头,阳光给它撑腰,海水给它鼓劲,婀娜的情侣路更是向它抛着媚眼,众人拾柴火焰高呀,于是夏季就这么将它跋扈的步履横跨珠海一年中所有的日子。每到八月,当珠海沙滩音乐节响起号角时,当那些五颜六色的帐篷在沙滩连绵铺陈……别处的“夏”已经快进入强弩之末了,珠海的“夏”似乎才将自己的门帘完全掀开……当然,珠海的夏是几掀门帘,木棉花尚在枝头,她便快手将门帘一掀……十月、十一月,她的门帘依然不见坠下。

相比之下,春冬两季都是来去匆匆的过客,在季节幕布的起落下一闪而过。在春夏幕布的起落中,木棉花居功至伟,它犹如收藏界界定文物断代的标准器,使我们知道春天俏丽的脚步已行至珠海。在花朵中,木棉花是一个另类,一是它的颜色,那种饱满的纯红,使其它归类于“红”系列的花朵难望其项背。其次是它满树枯枝,不见装扮的树叶。其它的树,在早春之际,会换一身的新叶,然后在新叶的簇拥下,花朵才会依次开放。木棉真的不同凡响,它省去一切繁琐,为了完成报春的重任,只要春的气息从它枝头掠过,它就在你不经意间,突然就撑开自己所有的花骨朵,将惊喜传递给你。它使珠海人在穿衣的恍惚中,在面对街上招摇的毛衣裙子短袖半截裤背心时,确切地将美丽轻盈的春装亮出来。珠海有那么几条街,木棉树不显山不露水地伫立两旁,静悄悄地。待到开花的日子,那些静悄的树便成了装扮珠海最好的脂粉,她映红了一条街,每一朵花都似饭碗那么大,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最早的花朵是站立在树顶端的枝条上,然后花朵向下蔓延,最后满树红艳。本地的媒体亦不惜版面,每到木棉开花之际,总是拿出大块版面来展现木棉花的姿容,木棉花的灿烂给珠海人传递出一种火热的情怀。

秋季因为缺乏凋零的落叶,几乎就被绵长的夏季克隆了自己的面貌,我们要是不借助月份牌,很多时候对自己此时身居何季节充满疑惑。珠海的树木似乎有点固执或者说有点傻帽,它们自从植根于珠海的土壤,就只晓得一种颜色,永远是青翠青翠再青翠……也不知是它们驻颜有术还是酷爱身上的绿褂子,当北国的树木在季节的旨意下统一着诗意忧悒交织的玄黄装时,它依然在风中扯着自己青翠的衣襟四下飘摇……当然,落叶还是有的,海滨公园的工人们在秋季总是要在园子里扫出一小车一小车的落叶,但落叶在珠海是轻微的,那些落叶零星地飘洒着,落在同样青绿的草地上……如果傍晚时分,在海滨公园散步,海面吹来的凉风以及脚下踩着沙沙作响的落叶,被强大夏日隐藏的秋意才会清晰地显现。

冬日就是在这样婉约的气氛中来临。珠海的冬日永远没有雪,雪仿佛是冬日的一个谜语,谜底很明白,谜面却永无觅处。

王海玲 广东省文学院第二、三届应聘作家。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199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长篇小说《热屋顶上的猫》《何家芳情事》《所有子弹都有归宿》等,中篇小说集《情有独钟》《在特区叹世界》。1998年参加《钟山》《大家》《作家》《山花》等刊物举办的联网四重奏,所发中篇小说为《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作品与争鸣》等刊物多次转载,获多种文学奖。

“绯闻”事件

□ 苗秀侠

我的文学阅读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时候,高尔基的名言特别适合当时的阅读生态,处处可见“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的饕餮盛况。我生长的乡村,虽然文学作品不是那么丰厚,但《青春之歌》《迎春花》《苦菜花》《红旗谱》等大部头小说,已能为贫瘠的乡村带来难得的文学滋养。

我的中学同学里面,分为几种出身,张全同学的爹娘就是拿工资的。他的爹娘在供销社上班,家里有藏书,据说是他那个爱书的爹置办的。张全有点懒散散的样子,戴着眼镜,瓶底一样厚,不善言辞,成绩也一般。他在班里,爹娘拿工资没给他增加人气,带书到班里给同学看才算牛,因为有书,同学都跟他亲,排着队朝他借书。一部《苦菜花》,把张全的形象打造得亮瞎了众同学的眼。怎么回事?他带的这部书,刚刚在班里亮相,就被三位女生争抢着要借阅,而且三个女生都说是自己先向张全借的,吵到要动手打架的地步。张全愣怔了半堂课,哪位姑奶奶都不敢得罪,最后,他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把一部书撕成了上、中、下三部分,分别借给了三位女同学,才平息了这场战事。张全撕书救美的义举,在班里人气指数高涨,同学都觉得他是个很仗义的人。后来,张全把零散的《苦菜花》用针线缝起来,可是书已经被翻看得不成样子,想复位原先的模样,万万不可能了。他爹得知书是被他撕的,把他打得不轻。尽管如此,张全还是带书到学校来。于是,《林海雪原》出现了。

这是作家曲波根据自己亲身经历创作的作品。曲波曾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团级指挥员,指挥过解放军的一个小分队,深入东北的茫茫林海皑皑雪原,剿匪作战,大获全胜。《林海雪原》在叙事上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想象力和传奇性,最主要的,这部书不仅有传奇故事,还有爱情故事。说起来,我对爱情文字的初次阅读,首先来自于《林海雪原》。那里面有个可爱的小白鸽,叫白茹,是个护士,还有个二零三首长,叫少剑波。两人可谓郎才女貌,志趣相投。少剑波和小白鸽的爱情故事,让正值青春萌动期的我们,沉醉而向往,因此,这部书也成了班里同学相互争抢的宝贝。同学们如获至宝,排着队借阅。看过的同学,津津有味地说二零三和小白鸽的爱情故事,说得全班同学热血沸腾,心向往之。一下子,《林海雪原》成了最抢手的宝物。大家都讲义气,排名借阅必须分先后,在暑假到来时,这部书轮到一个男生手里,并被他带回了家,而我就排在他的后面。这个叫李前进的男生,成了我整个暑假的忐忑,以至我寢食难安,于是寻找李前进成了暑假的重中之重,直至把《林海雪原》拿到手。

结束了暑假初期对《林海雪原》的漫长等待后,在计算好书被阅读完毕的时段里,我开始了对李前进的艰辛寻找。

李前进是李郢子村的。李郢子离我家有段路,在西淝河湾里,是我从未去过的一个大村子。第一次去时,一路上问了许多人,才找到那个村庄。但在村口却不敢进去,因为狗太多,汪汪汪叫个不停。我只得蹲守在村口。碰到有村民出来干活,就问他们李前进家在哪里?他们摇头说不知道谁是李前进。这一下,把我搞懵了,以为自己找错了村子,只得离开,另觅他村。西淝河湾有好几个姓李的村子,什么前李家、后李家、李大庄、李小庄,我大海捞针般在每个李姓村口踯躅,村村都有狗,村村不敢进,只能蹲守在村口,碰见村民,就问李前进家在哪里?结果大家都摇头。半个暑假的时间,我都在西淝河湾几个李姓村庄的村口游荡,寻找一个叫李前进的男孩,以至于那一片的村子,都知道一个女孩着魔般地在寻找一个男孩,父老乡亲一致把我当花痴看待了,而我还浑然不觉。后来总算遇见一位高智商同学的点拨,我才找到了李前进。那位同学说,李前进家就在李郢子,小名叫蚂蚱,村里人哪个知道李前进是谁啊,你找蚂蚱,一找一个准。

我终于在李郢子找到了小名叫蚂蚱的李前进,也获得了宝贝一样的《林海雪原》。同时,这场“绯闻”的影响延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甚至我们毕业多年,有同学提起来,还说笑我女追男的那个花痴事件。

唉,俱往矣。今天重读经典,想着年少时发疯般对一部书的追寻,想着初读时的心动,不觉莞尔。而今,太多的好书在手边存放,读书的快乐依然,可是,却再没有能力闹腾出一段“绯闻”了。

苗秀侠 中国作协会员,文学创作一级。在《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北京文学》《芳草》《长江文艺》等发表中短篇小说若干,出版中短篇小说集《遍地庄稼》《迷惘的庄稼》及长篇小说《农民的眼睛》《皖北大地》《大浍水》等。曾获老舍散文奖、安徽省政府社科奖、北京文学奖、安徽省“五个一工程”奖等。

飞翔     陈人华 摄

午 睡(组诗)

□ 梁 平

心病

养过猫。波斯猫点点在除夕,

误食气球踩破残留的皮屑,病了,

死了。一家人自责,哭得一塌糊涂,

直到现在都不敢轻易谈及。

如果猫有冤魂,

会不会有一天向法院投诉,

制造命案的凶手?

鹭鹭

府南河边经常遇见那只白鹭,

它见我不像以前,一拍翅,飞了。

久而久之,我们可以近在咫尺,相敬如宾。

我镜头里它那些自由自在的摆拍,

刷屏了朋友圈。

朋友七嘴八舌给它取了很多名字,

裘山山说,就叫鹭鹭吧。

午睡

中午睡还是不睡,很多人,

纠结成问题。我的午睡很隆重,

睡得四壁无垠,肆意而饱满。

白日梦从来不曾有过偷袭,窗外的知了

集体失声,有一只忍不住咳了一句,

从树上掉了下来。

反转

上面的风很威风,

落英、闲云、流水猝不及防。

季节不按常规出牌,春去冬来反转,

自上而下或者自下而上,终归要面对。

可以肯定的是,下面的风,

从来没有甘拜过下风。

蒸发

水的蒸发,对于草的族类、鱼的族类,

都是致命的。相依为命的美好,

一拍两散。

人在人间蒸发,有意无意都是死结,

热烈蒸发为寡淡,

故事蒸发为事故。

失温

一个词,关乎物理和生理,

跨界的气温与体温在黄河石林山地,

集体失联。

风的刀子脱离监管,失温的身体

如刀削的面,如泥,不能表情。

一个词就这样随风走散,

不如不为人知,一直封存在词典里。

秋老虎

秋老虎不是老虎,零星的雨,

只是在夜里偷袭过几次,

白天的阳光就软了。

猫肆无忌惮,在镜前、在脚下充虎,

发出不属于自己的低沉的鼻息,

好有喜感。

至今没见过秋老虎的样子,

纸老虎倒是经常见。

温江日记

饭桌上一个不认识的人,

侃侃而谈,谈到你的时候眉飞色舞,

油星和醋星乱飞。

我以为是你失散多年的冤家,

劝了一句:做人要厚道。

那人不好意思地说,没见过你,

只是你朋友的朋友。

就此别过

天空忽明忽暗,

日子一天比一天潦草。

走过的路平铺直叙,

划不出章节和段落。

月亮收割的闲言碎语,

堂而皇之批发零售,

遍地萤火流浪。

猫在夜幕里蹲守的微光,

保持最后的尊严。

天亮之前清点半生余额,

三五个人模狗样,

就此别过。

梁平 当代诗人、职业编辑。著有诗集、散文随笔、诗歌批评十余卷。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成都市文联名誉主席、《草堂》诗刊主编。现居成都。

望星空(组诗)

□ 卢卫平

喂乌鸦

他喂乌鸦

是因为他从来没有喂过乌鸦

乌鸦都会来到

他老屋门前的乌桕树上

他以前只喂喜鹊和麻雀

在乌桕树下撒放一些谷粒

一些吃剩的饭菜

他喂喜鹊不是让喜鹊为他报喜

他只是觉得喜鹊的叫声

比喜鹊的名字更好听

他喂麻雀是因为他总是担心

那么多麻雀

肯定有麻雀会饿肚子

自从村里的楼房高过

他老屋门前的乌桕树

他就再也没有见过喜鹊

落到乌桕树上了

麻雀也越来越少

只有乌鸦还按时来到他门前

乌鸦不记仇

乌鸦还是原来的乌鸦

叫声像他半夜的咳嗽一样让他难受

直到他从几只乌鸦的叫声里

听出了热闹

他开始用喂喜鹊和麻雀的方法

喂乌鸦

他希望乌鸦喜欢他撒下的谷粒

喜欢吃他吃剩的饭菜

他希望乌鸦每天像五十年前

放学回家的孩子一样

等着他喂

临 别

这是最后一壶酒了

我俩静静地喝

我给你斟一杯

你给我酌一杯

不猜拳不行酒令

不面红耳赤

不偷梁换柱

不论高低长短

不分东南西北

酸甜苦辣穿肠过

喜怒哀乐心中留

多少年过去了

我和你的今世缘

让我们喝的每一杯酒

都是遁世酒

喝完这最后一壶

我摔碎你的杯子

你摔碎我的杯子

天旋地转

日落月升

我们曾经断腕

也不自己摔碎自己的杯子

从今往后

我们咫尺天涯

不再碰杯了

我们摔碎彼此的杯子

我们不再挂念

人去楼空后

两只把酒临风的杯子

是否能承受

滴酒不沾的孤独

望星空

欢闹的人群散去

子夜只留下我

在等篝火晚会

遗留的灰烬里

最后一粒火星熄灭

我曾执着于点火

我一生能有多少柴堆

就有多少篝火

而此刻

我不再在冷却的词语中

虚构一次又一次的复燃

我抬起头

银河里的群星

无边无际的璀璨

但我写这首诗

不是我看见群星

永恒的光芒

而是我听见

遥远的群星

无始无终的沉默

卢卫平 当代诗人,出版《异乡的老鼠》《向下生长的枝条》《各就各位》《浊酒杯》《一万或万一》《我后悔让这块石头开花》《蒙尘的镜子》《瓷上的火焰》等诗集十二部。三次入围全国鲁迅文学奖诗歌奖前十名,获中国第三届华文青年诗歌奖、2008年《诗刊》年度优秀诗人奖、2007年首届中国《星星》年度诗人奖、第九届广东省鲁迅文学奖、2018年首届《草堂》诗歌奖年度实力诗人奖、第四届中国“李杜诗歌奖”等奖。

编辑:刘鹏凯 责任编辑:宋显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