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炎”值爆表!珠海专家提醒:谨防热射病→

最近一段时间,高温炎热掌控广东,主打一个“炎”值爆表。高温天气下,中暑、热射病也进入了高发期。中大五院急诊医学科姚蓝主任提醒,热射病并非只在室外高温环境下发生,在闷热潮湿不通风的室内也可能发生,所以无论在室内和室外,都要保持警惕。

什么是热射病?

热射病是由于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衡,产热大于散热,导致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 ( 如谵妄、惊厥、昏迷 ) 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急性热致疾病,是中暑最严重的类型,病死率超过60%。

热射病分为经典型热射病(又称非劳力型热射病)和劳力型热射病,前者多见于体温调节能力不足者(如年老体弱者、儿童)、伴有基础疾病者(如精神障碍、脑出血后遗症等)及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者(如环卫工人、交警、封闭车厢中的儿童)等。后者多见于既往健康的年轻人,如参训指战员、消防员、运动员、建筑工人等。

热射病如何应急处理?

搬。需立刻停止活动,迅速脱离高温、高湿的环境,将患者转移至通风阴凉处,尽快除去患者全身衣物。如条件允许,可将患者转移至有空调的房间,让患者躺下,抬高下肢15—30厘米。

量。快速测量体温,最好是核心温度,通常使用直肠温度来反映核心温度。如现场无法测量核心温度,也可测量体表温度(腋温或耳温)做参考。如腋温或耳温不高,仍不能排除热射病的可能性,需要每10分钟测量一次或持续监测体温。

擦。用冷水或稀释的酒精帮患者擦身并持续扇风,也可用冷水淋湿的毛巾或冰袋、冰块放在患者头部、颈部、腋窝或大腿根部腹股沟处等大动脉血管部位,帮助患者散热。

补。快速补液,如中暑者清醒,没有恶心呕吐,可喂其喝淡盐水或运动饮料。

需要注意的是,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神志,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其口腔内分泌物,防止呕吐误吸。

如何预防中暑?

1.减少外出。老年人、孕妇、儿童及慢性疾病人群,尤其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甲亢、汗腺功能障碍患者,在高温季节尽量减少外出。必须外出时,尽量选择清晨或傍晚,减少逗留时间。如在中午出去,可不时在银行、商场等室内凉爽场所,休息数分钟后继续户外活动。

2.遮阳避暑。打遮阳伞、戴遮阳帽和遮阳镜,减少在太阳直射下的户外活动时间。

3.注意饮食健康和卫生。夏季以清淡、易消化、高维生素、高蛋白、低脂肪饮食为主,注意不要吃得太油腻,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不要过度饮酒。

4.及时补液。夏日外出时,随身携带运动饮料或淡盐水,及时补充。还可饮用预防中暑的降温饮品,如山楂汤、冰镇西瓜露、绿豆酸梅汤等。

5.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有慢性疾病、重病后恢复期及体弱者注意定期体检,并增强防护意识,不宜高温作业。

专家提醒,市民在高热、高湿环境下,或者体力劳动一段时间后,如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口渴、乏力、多汗、心悸、面色潮红等疑似中暑先兆症状时,要立刻到阴凉通风处休息,并补充水和盐分。如症状持续不能缓解,要及时就医。

封面图:梁蔼欣
文字:刘雅玲 编辑:梁蔼欣 责任编辑:彭晶
气温“炎”值爆表!珠海专家提醒:谨防热射病→
观海融媒 2024-07-14 18:01

最近一段时间,高温炎热掌控广东,主打一个“炎”值爆表。高温天气下,中暑、热射病也进入了高发期。中大五院急诊医学科姚蓝主任提醒,热射病并非只在室外高温环境下发生,在闷热潮湿不通风的室内也可能发生,所以无论在室内和室外,都要保持警惕。

什么是热射病?

热射病是由于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衡,产热大于散热,导致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 ( 如谵妄、惊厥、昏迷 ) 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急性热致疾病,是中暑最严重的类型,病死率超过60%。

热射病分为经典型热射病(又称非劳力型热射病)和劳力型热射病,前者多见于体温调节能力不足者(如年老体弱者、儿童)、伴有基础疾病者(如精神障碍、脑出血后遗症等)及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者(如环卫工人、交警、封闭车厢中的儿童)等。后者多见于既往健康的年轻人,如参训指战员、消防员、运动员、建筑工人等。

热射病如何应急处理?

搬。需立刻停止活动,迅速脱离高温、高湿的环境,将患者转移至通风阴凉处,尽快除去患者全身衣物。如条件允许,可将患者转移至有空调的房间,让患者躺下,抬高下肢15—30厘米。

量。快速测量体温,最好是核心温度,通常使用直肠温度来反映核心温度。如现场无法测量核心温度,也可测量体表温度(腋温或耳温)做参考。如腋温或耳温不高,仍不能排除热射病的可能性,需要每10分钟测量一次或持续监测体温。

擦。用冷水或稀释的酒精帮患者擦身并持续扇风,也可用冷水淋湿的毛巾或冰袋、冰块放在患者头部、颈部、腋窝或大腿根部腹股沟处等大动脉血管部位,帮助患者散热。

补。快速补液,如中暑者清醒,没有恶心呕吐,可喂其喝淡盐水或运动饮料。

需要注意的是,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神志,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其口腔内分泌物,防止呕吐误吸。

如何预防中暑?

1.减少外出。老年人、孕妇、儿童及慢性疾病人群,尤其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甲亢、汗腺功能障碍患者,在高温季节尽量减少外出。必须外出时,尽量选择清晨或傍晚,减少逗留时间。如在中午出去,可不时在银行、商场等室内凉爽场所,休息数分钟后继续户外活动。

2.遮阳避暑。打遮阳伞、戴遮阳帽和遮阳镜,减少在太阳直射下的户外活动时间。

3.注意饮食健康和卫生。夏季以清淡、易消化、高维生素、高蛋白、低脂肪饮食为主,注意不要吃得太油腻,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不要过度饮酒。

4.及时补液。夏日外出时,随身携带运动饮料或淡盐水,及时补充。还可饮用预防中暑的降温饮品,如山楂汤、冰镇西瓜露、绿豆酸梅汤等。

5.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有慢性疾病、重病后恢复期及体弱者注意定期体检,并增强防护意识,不宜高温作业。

专家提醒,市民在高热、高湿环境下,或者体力劳动一段时间后,如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口渴、乏力、多汗、心悸、面色潮红等疑似中暑先兆症状时,要立刻到阴凉通风处休息,并补充水和盐分。如症状持续不能缓解,要及时就医。

封面图:梁蔼欣
文字:刘雅玲 编辑:梁蔼欣 责任编辑:彭晶